Ⅰ 高一化學題(噴泉實驗)
設體積為1 若溶液密度的變化忽略不計
H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1/22.4)/1 = 0.0446mol/L
還可以是水和氨氣 或者 CO2和濃NaOH溶液
液體未能全部充滿燒瓶的可能原因
1 收集氣體時 空氣未排盡
2 裝置未密封 漏入部分空氣
3 收集氣體的燒瓶未乾燥
Ⅱ 某學生利用以下裝置探究噴泉實驗。其中A、F分別為硫化氫和氯氣的發生裝置,C為純凈乾燥的氯氣與硫化氫反
(1)(共3分)MnO 2 + 4HCl(濃) ![]() (2)(共2分)AC (3)(共3分)Ⅲ、Ⅰ、Ⅱ (4)(共5分)H 2 S+Cl 2 =2S+2HCl;(3分,化學式2分,配平1分)燒瓶內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同(1分),不能產生壓強差,故無噴泉現象(1分)。 (5)(共3分)方法① 用手(或熱毛巾)將燒瓶捂熱或將燒瓶微熱(1分),燒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即增大壓強,1分),使HCl與燒杯中溶液接觸,即可引發噴泉(1分); 方法② 用冰水或其它製冷劑澆在燒瓶上(給燒瓶降溫,1分),以減小燒瓶內氣體的壓強,(1分)燒杯中溶液通過導管進入燒瓶內與HCl氣體接觸,即可引發噴泉(1分)。 Ⅲ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較大壓強差.(1)圖1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
(1)該裝置中形成噴泉的條件是燒瓶中的氣壓變小,所以可以是燒瓶中的氣體減少或者是燒瓶中的溫度減小等原因造成; Ⅳ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形成壓強差.(1)圖Ⅰ是化學教材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夾持儀
(1)極易溶於水或氣體與溶液易發生化學反應可形成圖中噴泉,A、C、D均可內形成噴泉容,而B中氧氣不易溶於水,則不能形成噴泉,故答案為:B; Ⅳ 噴泉實驗
ACD可以看到 Ⅵ 某同學利用以下裝置探究噴泉實驗
http://tiku.21cnjy.com/quest/zMjMz0kc.html Ⅶ 某學生用氨做噴泉實驗,結果實驗失敗,請你分析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
可能有的原因: Ⅷ 某學生利用氯化氫和水做噴泉實驗(氯化氫為該學生制備和收集),結果有噴泉,但燒瓶中 空氣的平均相對質量是29,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6.5,由於氯化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推斷剩下的體積為空氣即空氣佔1/3.所以計算得到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質量為:29*1/3+36.5*2/3=34.即為所求。 Ⅸ 下列圖示是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製取氨氣並進行氨氣溶於水的噴泉實驗等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Ⅹ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下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