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製冷機的工作原理詳細介紹
一、製冷機的工作原理
在製冷機的循環系統中,壓縮機從蒸發器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蒸汽,經壓縮機絕熱壓縮成為高溫高壓的過熱蒸汽,再壓入冷凝器中定壓冷卻,並向冷卻介質放出熱量,然後冷卻為過冷液態製冷劑。
液態製冷劑經膨脹閥絕熱節流成為低壓液態製冷劑,在蒸發器內蒸發吸收空調循環水(空氣)中的熱量,從而冷卻空調循環水達到製冷的目的,流出低壓的製冷劑被吸入壓縮機,如此循環工作。
二、製冷機的結構
製冷機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節流裝置組成。壓縮機用於把製冷劑蒸氣從低壓狀態壓縮至高壓狀態;冷凝器使壓縮機排出的製冷劑 過熱蒸氣冷卻,並凝結為製冷劑液體,在冷凝器內製冷劑的熱量排放給冷卻介質。
(1)製冷循環演示裝置實驗原理擴展閱讀
製冷機的注意事項:
1、冷庫壓縮機離蒸發器越近越好,主要易維修,散熱較好,如安裝室外要注意防雨,主機位四角需要安放防震墊片,水平安裝牢固,注意安全不易被人碰著。
2、散熱器安裝散熱器安裝位置離主機越近越好,最好在主機偏上位,散熱器安裝位具備最佳散熱環境。
3、電線排放所有電線除用空調扎帶紮好外,需用波紋軟管或走線槽穿管保護。
4、製冷系統連接因主機冷凝器、蒸發器在廠里都經過打壓密封,因此開封時,都應有壓力,可查是否有漏。
⑵ 吸收式製冷循環的原理是什麼
以熱能為動力,由製冷劑氣化、蒸氣被吸收液吸收、加熱吸收液取出製冷劑蒸氣以及製冷劑冷凝、膨脹等過程組成的製冷循環。
⑶ 工程熱力學 製冷(熱泵)循環演示裝置試驗中工質是如何循環的
製冷(熱泵)循環,是逆循環。低溫蒸汽工質經壓縮機升壓升溫後,再通過回冷卻器降溫至答液態(壓力不變),再經降壓閥降壓形成低壓低溫兩相氣液混合物,最後再到蒸發器吸熱全部變為低溫氣態工質,即完成一個循環。簡單說,就是如下過程:
壓縮機--冷卻器--降壓閥--蒸發器
⑷ 製冷機的原理是什麼
製冷機將具有較低溫度的被冷卻物體的熱量轉移給環境介質從而獲得冷量的機器。從較低溫度物體轉移的熱量習慣上稱為冷量。製冷機內參與熱力過程變化(能量轉換和熱量轉移)的工質稱為製冷劑。製冷的溫度范圍通常在120K以上,120K以下屬深低溫技術范圍。製冷機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
製冷機的原理:
①壓縮式製冷機。依靠壓縮機的作用提高製冷劑的壓力以實現製冷循環,按製冷劑種類又可分為蒸氣壓縮式製冷機(以液壓蒸發製冷為基礎,製冷劑要發生周期性的氣-液相變)和氣體壓縮式製冷機(以高壓氣體膨脹製冷為基礎,製冷劑始終處於氣體狀態)兩種,現代製冷機以蒸氣壓縮式製冷機應用最廣。
②吸收式製冷機。依靠吸收器-發生器組(熱化學壓縮器)的作用完成製冷循環,又可分為氨水吸收式、溴化鋰吸收式和吸收擴散式3種。
③蒸汽噴射式製冷機。依靠蒸汽噴射器(噴射式壓縮器)的作用完成製冷循環。
④半導體製冷器。利用半導體的熱-電效應製取冷量。
製冷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工作溫度(對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為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對氣體壓縮式製冷機和半導體製冷器為被冷物體的溫度和冷卻介質的溫度),製冷量(製冷機單位時間內從被冷卻物體移去的熱量)、功率或耗熱量、製冷系數(衡量壓縮式製冷機經濟性的指標,指消耗單位功所能得到的冷量)以及熱力系數(衡量吸收式和蒸汽噴射式製冷機經濟性的指標,指消耗單位熱量所能得到的冷量)等。
⑸ 空調製冷循環原理是怎樣的
製冷原理: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並送至冷凝器進行冷卻,經冷卻後變成中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進入乾燥瓶進行過濾與去濕,中溫液態的製冷劑經膨脹閥(節流部件)節流降壓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體(液體多),經過蒸發器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而汽化,變成氣態, 然後再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進行製冷。
制熱的時候有一個四通閥使氟利昂在冷凝器與蒸發器的流動方向與製冷時相反,所以制熱的時候室外吹的是冷風,室內機吹的是熱風。其實就是初中物理里學到的液化(由氣體變為液態)時要排出熱量和汽化(由液體變為氣體)時要吸收熱量的原理。
⑹ 製冷循環的過程
樓上的說的是什麼原理啊?
基本過程是:製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蒸發器四大部件組成.製冷劑經過壓縮機絕熱壓縮後變為高溫高壓的製冷劑蒸汽流經到冷凝器,經過放熱後變為高壓中溫的液體,經過節流閥節流降溫降壓後成為濕蒸汽,流經蒸發器,經過蒸發吸熱後變為飽和的製冷劑蒸汽,在回到壓縮機.如此循環工作,達到製冷循環的過程.
⑺ 自復疊式製冷循環原理
甲烷和乙烷組成的混合工質,是一種非共沸溶液工質(就象水和鹽水的凝固點不同一樣),混合後的蒸發溫度低於-189℃,盡管經過氣液分離,仍然還有部分混合工質,所以可以實現低溫製冷。大致是這樣,二三年前的《曖通空調》有文章,我忘記了。有說不對的請回復一下。
⑻ 製冷加熱循環器的製冷原理
【製冷加熱循環器】就是利用有限的製冷劑在封閉的製冷系統中,反復地將製冷劑壓縮、冷凝、膨脹、蒸發,不斷的在蒸發器處吸熱汽化,進行製冷降溫。
製冷加熱循環器是通過製冷劑將熱量從低溫物體(如冷庫等)移向高溫物體的循環過程,從而將物體冷卻到低於環境溫度,並維持此低溫,這一過程是利用製冷裝置來實現的。
製冷加熱循環器的重要參數是製冷系數,也稱之為製冷裝置的工作性能系數,用符號COP表示。在一定的環境溫度下,冷庫溫度越低,製冷系數就越小。
它整個液體循環是密閉的,帶有膨脹容器,膨脹容器和液體循環是絕熱的,並不參與液體循環,只是機械的連接,不管液體循環的溫度是高溫還是低溫膨脹容器中的介質低於60度。
整個液體循環是密閉的系統,低溫時沒有水汽的吸收,高溫時沒有油霧的產生,導熱油可以很廣的工作溫度;整個循環系統中沒有使用機械的和電子的閥。
01、壓縮空氣製冷循環
由於空氣定溫加熱和定溫排熱不易實現,故不能按逆向循環運行。在壓縮空氣製冷循環中,用兩個定壓過程來代替逆向循環的兩個定溫過程,故可視為逆向循環。工程應用中,壓縮機可以是活塞式的或是葉輪式的。
02、壓縮蒸氣製冷循環
壓縮蒸氣的逆向製冷循環理論上可以實現,但是會出現干度過低的狀態,不利於兩相物質壓縮。為了避免不利因素、增大製冷效率及簡化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常採用節流閥(或稱膨脹閥)替代膨脹機。
壓縮蒸氣製冷循環採用低沸點物質作製冷劑,利用在濕蒸氣區定壓即定溫的特性,在低溫下定壓氣化吸熱製冷,可以克服上述壓縮空氣、回熱壓縮空氣循環的部分缺點。
03、吸收式製冷循環
吸收式製冷循環利用製冷劑在溶液中不同溫度下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使製冷劑在較低的溫度和壓力下被吸收劑(即溶劑)吸收,同時又使它在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從溶液中蒸發,完成循環實現製冷目的。
⑼ 製冷機循環的工作原理
製冷機循環的工作原理:1,儲水箱的冷凍水用水泵不斷循環流經板式或分格的蒸發器;2,壓縮機運轉後經吸氣-壓縮-排氣-冷凝(液化)-節流-再在蒸發器中以-10至-18度的低溫蒸發吸熱汽化.冷凍水在0度的水溫中不斷在更低溫的蒸發器表面凝結成冰層.當冰層凝結到一定的厚度的時候,致冷劑的蒸發溫度達到溫控的設定溫度後,即接通除霜電磁閥常採用熱泵形式除冰.再實現下一次循環。
製冰周期:
通過補充水閥門,水自動進入一個蓄水槽,然後經流量控制閥將水通過水泵送至到分流頭,在那裡水均勻地噴淋到製冰器表面上,象水簾一樣流過製冰器的壁面,水被冷卻至冰點,而沒有被蒸發凍結的水將通過多孔槽流入蓄水槽,重新開始循環工作。
采冰周期:
當冰達到所要求的厚度(厚度可由操作者/用戶任意選擇),將壓縮機排出的熱氣重新引回製冰器夾壁內,取代低溫液態製冷劑。這樣在冰和蒸發管壁之間就形成了一層水的薄膜,這層水膜將在冰靠重力的作用自由地落進下面的槽中時,起到潤滑的作用。而在采冰周期中所產生的水將通過多孔槽回到蓄水槽中,這樣也防止了濕冰被機器排出。
製冷機冷凝:
有風冷、水冷或蒸發式冷凝器實現。蒸發式被安裝在高於製冰機的地方,水冷式冷凝器則被裝在製冰機的下方或製冷系統下方,而風冷式冷凝器安裝在根據實際情況可與製冰機安裝在一起亦可安裝在戶外。如果需要,水冷式冷凝器可以在船上或海岸邊使用,用海水來進行冷卻。蒸發式冷卻可以用在環境空氣溫度較高,但從效率及經濟角度來講,不適宜用水冷或風冷式製冷的條件下使用。
⑽ 製冷循環原理
製冷機的工作原理在製冷機的循環系統中,壓縮機從蒸發器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蒸汽,經壓縮機絕熱壓縮成為高溫高壓的過熱蒸汽,再壓入冷凝器中定壓冷卻,並向冷卻介質放出熱量,然後冷卻為過冷液態製冷劑。液態製冷劑經膨脹閥絕熱節流成為低壓液態製冷劑,在蒸發器內蒸發吸收空調循環水(空氣)中的熱量,從而冷卻空調循環水達到製冷的目的,流出低壓的製冷劑被吸入壓縮機,如此循環工作。二、製冷機的結構製冷機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節流裝置組成。壓縮機用於把製冷劑蒸氣從低壓狀態壓縮至高壓狀態;冷凝器使壓縮機排出的製冷劑 過熱蒸氣冷卻,並凝結為製冷劑液體,在冷凝器內製冷劑的熱量排放給冷卻介質。(10)製冷循環演示裝置實驗原理擴展閱讀製冷機的注意事項:1、冷庫壓縮機離蒸發器越近越好,主要易維修,散熱較好,如安裝室外要注意防雨,主機位四角需要安放防震墊片,水平安裝牢固,注意安全不易被人碰著。2、散熱器安裝散熱器安裝位置離主機越近越好,最好在主機偏上位,散熱器安裝位具備最佳散熱環境。3、電線排放所有電線除用空調扎帶紮好外,需用波紋軟管或走線槽穿管保護。4、製冷系統連接因主機冷凝器、蒸發器在廠里都經過打壓密封,因此開封時,都應有壓力,可查是否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