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塞曼效應實驗中,如果法帕腔各個參數都可以調節,怎樣才能使圓環間距變大
效應實驗中法帕牆各個參數都可以調節。
Ⅱ 塞曼效應實驗中F-P標准具反射面間隔d值應如何選取才合適
根據你的解析度要求來選取
Ⅲ 如何通過塞曼效應實驗確定原子態
因為自旋向上、向下的原子在不均勻磁場中要分開\r\n跟發射源於接受屏的距離和磁場縱向隨空間的變化率有關
Ⅳ 塞曼效應加磁場前後實驗現象有何不同
1896年荷蘭物理學家塞曼研究電磁場對光的影響,他把鈉光源置於強磁場中, 發現鈉光譜線出現了加寬現象, 即譜線發生了分裂。著名物理學家洛侖茲用經典電子理論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電子存在軌道磁矩,並且磁矩在空間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因此在磁場作用下能級發生了分裂,譜線分裂成間隔相等的三條譜線。用塞曼效應測出了電子的荷質比,與1897年湯姆遜測量陰極射線的結果相同。由於塞曼效應的發現,塞曼和洛侖茲分享190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塞曼效應實驗是近代物理實驗中一個著名的經典實驗,它不僅證實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間量子化,而且通過它能測定電子的荷質比,至今仍是研究原子能級結構的重要方法之一[1]。在塞曼效應實驗的教學中,因為塞曼效應理論在原子物理學的教學中已經涉及,實驗指導教師一般都比較注重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對理論分析有所忽略。在本文中,我們對塞曼效應實驗中出現的一些實驗現象巧妙地利用理論公式進行了分析,注重了實驗和理論的有機結合。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探索實驗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塞曼效應實驗的現象和本質。
Ⅳ 塞曼效應是什麼
1實驗簡介(Introction)
1.1塞曼效應的簡介
塞曼效應是屬於原子物理范疇的一個著名實驗,它是研究原子的光譜受磁場影響的一個基礎性實驗。
1.2塞曼效應的歷史意義
塞曼效應是物理學史上一個著名的實驗。荷蘭物理學家塞曼在1896年發現把產生光譜的光源置於足夠強的磁場中,磁場作用於發光體使光譜發生變化,一條譜線即會分裂成幾條偏振化的譜線,這種現象稱為塞曼效應。
塞曼效應是繼法拉第磁致旋光效應之後發現的又一個磁光效應。這個現象的發現是對光的電磁理論的有力支持,證實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間取向量子化,使人們對物質光譜、原子、分子結構有更多了解,特別是由於及時得到洛侖茲的理論解釋,更受到人們的重視,被譽為繼X射線之後物理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1902年,塞曼與洛侖茲因發現塞曼效應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研究磁場對光的效應所作的特殊貢獻)。
2實驗目的(Experimental purposes)
掌握法布里—珀羅標准具的原理和使用;
學習觀察低壓汞燈的譜線在磁場中塞曼分裂譜線,並測定它們的裂距和偏振態;
從譜線的塞曼裂距可確定原子能級的J值及相應的g值。如果原子遵從LS藕和,則可由g值判斷該能級的L和S值。
3實驗原理[1](Experimental principles)
3.1原子的總磁矩與總角動量距的關系
塞曼效應的產生是由於原子的總磁矩(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受外磁場作用的結果。在忽略核磁矩的情況下,原子中電子的軌道磁矩mL和自旋磁矩mS合成原子的總磁矩mJ,與電子的軌道角動量L,自旋角動量S合成總角動量J之間的關系,可用圖2來計算。
具體的可以看一下這個鏈接,裡面有詳細的
塞曼效應實驗的解答
Ⅵ 塞曼效應實驗磁場中的光源所發射的光譜線為什麼會發生分裂裂距的大小跟哪些量有
因為自旋向上、向下的原子在不均勻磁場中要分開
跟發射源於接受屏的距離和磁場縱向隨空間的變化率有關
Ⅶ 塞曼效應測量朗德g因子用到什麼實驗儀器
塞曼效應測量朗德g因子用到什麼實驗儀器
研究用塞曼效應實驗測量原子朗德g因子的方法.方法 先從理論上推導實驗方法的可行性,再將該方法用於實驗中進行檢測.結果 得到了與理論值較相符的實驗結果
Ⅷ 塞曼效應的實驗現象
對於Δm=+1,原子在磁場方向的角動量減少了一個,由於原子和光子的角動量之和守恆,光子具有與磁場方向相同的角動量,方向與電矢量旋轉方向構成右手螺旋,稱為σ+偏振,是左旋偏振光。反之,對於Δm=-1,原子在磁場方向的角動量增加了一個,光子具有與磁場方向相反的角動量,方向與電矢量旋轉方向構成左手螺旋,稱為σ-偏振,是右旋偏振光。對於Δm=0,原子在磁場方向的角動量不變,稱為π偏振。如果沿磁場方向觀察,只能觀察到σ+和σ-譜線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觀察不到π偏振的譜線。如果在垂直於磁場方向觀察,能夠觀察到原譜線分裂成3條:中間一條是π譜線,是線偏振光,偏振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σ+和σ-線分居兩側,同樣是線偏振光,偏振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
Ⅸ 汞435.8nm譜線是由什麼電子躍遷產生,計算它的塞曼分裂,並說明它的偏振狀態
3. 如何由塞曼效應來確定原子能級量子數與g值? 實驗方法二: 實驗儀器 直讀式塞曼效應實驗儀、特斯拉計. 圖1—5—5 實驗裝置示意圖 儀器結構如圖1—5—6所示: 圖1—5—6 儀器結構圖 光從汞燈出發,先經過聚光鏡,形成一系列平行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