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裝置

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3-25 14:54:19

⑴ 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別標記 H2O和CO2,使它分別成為H218O和C18O2,然後進行兩組光合作的實驗:第一組向綠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O和 C18O2。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兩組光合作用實驗釋放出的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第一組釋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組釋效的氧全部是O2。)這個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水。

⑵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需要水,二氧化碳,光,葉綠體的四個實驗的過程

水和二氧化碳進入葉片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過導管運輸來的,二氧化碳是從空氣中吸收來的。澱粉和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其中氧氣是通過葉片進入空氣的。綠色植物中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的場所。

⑶ 有什麼方法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1804年,瑞士索蘇爾研究了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與放出的氧之間的數量關系,結果發現植物製造的有機物和釋放出的氧的總量,遠遠超過它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由於實驗中只使用了植物、空氣和水,他斷定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時不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⑷ 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

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是,他並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氣中的哪種成分,也沒有發現光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是黑暗的環境里,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⑸ 設計試驗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這還不簡單?!控制條件法
大概就是拿兩株植物,一支放入乾燥的容器A里,一枝放入另一個乾燥的容器B,讓後定時將容器B里的植物澆水

⑹ 右圖是證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取一大燒杯裝入大半杯水,燒杯中放入一些金魚藻,通入一定量的氣

結合生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知識不難判斷物質A應為CO2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內要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容,所以通入的氣體A應是二氧化碳氣體,它的作用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2)試管內的液面高於外界液面,所以說明試管內的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
故答案為:小於;
(3)由於金魚藻光合作用的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所以氧氣的鑒別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
故答案為:帶火星的木條;
(4)反應物水由H、O元素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組成,反應前為C、H、O三種元素;生成物氧氣由O元素組成,反應後只能確定O元素;根據反應前後元素不變,推斷澱粉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故答案為:碳和氫.

⑺ 認真分析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甲裝置可用來驗證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若此裝置需要一個

(1)二氧化碳清水(2)光合作用產生氧(2分)有光
(3)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2分)澄清石灰水(2分)
(4)有把塑料袋扎在莖的基部(2分)

⑻ 光合作用需要水嗎

需要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那麼,光合作用是怎樣發現的呢?

光合作用的發現 直到18世紀中期,人們一直以為植物體內的全部營養物質,都是從土壤中獲得的,並不認為植物體能夠從空氣中得到什麼。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是,他並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氣中的哪種成分,也沒有發現光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是黑暗的環境里,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光合作用的過程:1.光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能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類囊體上進行的。暗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光能也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基質中進行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 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對於人類和整個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製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據估計,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製造四五千億噸有機物,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每年工業產品的總產量。所以,人們把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比作龐大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的生存離不開自身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 第二,轉化並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儲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

第三,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據估計,全世界所有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燒各種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為10000 t/s(噸每秒)。以這樣的消耗氧的速度計算,大氣中的氧大約只需二千年就會用完。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是因為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第四,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的大氣中並沒有氧。只是在距今20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並逐漸佔有優勢以後,地球的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從而使地球上其他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發生和發展。由於大氣中的一部分氧轉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氣上層形成的臭氧層,能夠有效地濾去太陽輻射中對生物具有強烈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從而使水生生物開始逐漸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最後才出現廣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

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動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綠色植物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兩個方面。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延長全年內單位土地面積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塊土地由一年之內只種植和收獲一次小麥,改為一年之內收獲一次小麥後,又種植並收獲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積的一項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的土地上,根據土壤肥沃程度等情況種植適當密度的植物.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那麼,光合作用是怎樣發現的呢?

光合作用的發現 直到18世紀中期,人們一直以為植物體內的全部營養物質,都是從土壤中獲得的,並不認為植物體能夠從空氣中得到什麼。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是,他並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氣中的哪種成分,也沒有發現光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是黑暗的環境里,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光合作用的過程:1.光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能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類囊體上進行的。暗反應階段 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光能也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基質中進行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 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對於人類和整個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製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據估計,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製造四五千億噸有機物,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每年工業產品的總產量。所以,人們把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比作龐大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的生存離不開自身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 第二,轉化並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儲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

第三,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據估計,全世界所有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燒各種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為10000 t/s(噸每秒)。以這樣的消耗氧的速度計算,大氣中的氧大約只需二千年就會用完。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是因為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第四,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的大氣中並沒有氧。只是在距今20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並逐漸佔有優勢以後,地球的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從而使地球上其他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發生和發展。由於大氣中的一部分氧轉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氣上層形成的臭氧層,能夠有效地濾去太陽輻射中對生物具有強烈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從而使水生生物開始逐漸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最後才出現廣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

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 光能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動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綠色植物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括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兩個方面。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延長全年內單位土地面積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塊土地由一年之內只種植和收獲一次小麥,改為一年之內收獲一次小麥後,又種植並收獲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積的一項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的土地上,根據土壤肥沃程度等情況種植適當密度的植物

⑼ 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能用於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 ④需要葉綠體 ⑤釋放氧

A.

與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換能器數量怎麼選擇 瀏覽:427
製冷機怎麼不上水 瀏覽:298
閥門廠實踐總結 瀏覽:302
廣州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483
圓形閥門怎麼樣開 瀏覽:198
氨氣製冷機吸氣閥門 瀏覽:238
空調製冷出水管不滴水怎麼回事 瀏覽:84
表格中的工具箱 瀏覽:88
怎麼能快速記住消防器材 瀏覽:581
對設備看聽聞觸是什麼 瀏覽:104
起重機機械故障有哪些 瀏覽:381
機床鑄造工藝圖怎麼畫 瀏覽:477
機械行業做什麼好 瀏覽:579
電氣裝置檢測報告 瀏覽:545
沒有逆轉錄儀器怎麼做 瀏覽:914
別克威朗儀表盤燈調亮怎麼調 瀏覽:716
北京泰誠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68
耐高溫導熱油管道閥門 瀏覽:320
磨床加工五金件 瀏覽:486
裝盤萃取實驗裝置 瀏覽:48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