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是鈑金防護,設計成罩子之類的,可以是帶感測器的,感應到東西或者是人,就會停機,主要是這兩類
『貳』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一般要求
一般人不可以直接接觸機器 一旦發生故障 人退出來 有專業人士去維修處理 這樣才夢保證大家的安全
『叄』 機械防松有哪些方法
1、槽形螺母和開口銷防松: 槽形螺母擰緊後,用開口銷穿過螺栓尾部小孔和螺母的槽,也可以用普通螺母擰緊後進行配鑽銷孔。
2、圓螺母和止動動墊片 :使墊圈內舌嵌入螺栓(軸)的槽內,擰緊螺母後將墊圈外舌之一褶嵌於螺母的一個槽內。
3、止動墊片 :螺母擰緊後,將單耳或雙耳止動墊圈分別向螺母和被聯接件的側面折彎貼緊,實現防松。如果兩個螺栓需要雙聯鎖緊時,可採用雙聯止動墊片。
4、串聯鋼絲防松 :用低碳鋼鋼絲穿入各螺釘頭部的孔內,將各螺釘串聯起來,使其相互制動。這種結構需要注意鋼絲穿入的方向。
(3)機械防退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螺紋連接的防松裝置,最常用的有彈簧墊圈、碟形彈簧,還有齒形緊固墊圈、六角槽形螺母及開口銷、止動墊圈及鎖片、防松鐵絲以及雙頭螺母等。
在機械中,碟形彈簧具有抗沖擊載荷強、變形量小、承載能力大等優點。碟形彈簧對機件表面不會產生更多的刮傷,因而在大型機械上的使用日漸增多,但若安裝不當,則不會起到防止螺紋松動的作用。用同樣的碟形彈簧採用不同的組合方式,能使彈簧特性在很大范圍內變化。
可採用對合、疊合的組合方式,也可採用復合不同厚度,不同片數的組合方式。在安裝碟形彈簧時,應注意方向,應將碟形彈簧墊片的凹面朝向聯接件,凸面朝向螺母。這樣螺母擰緊後,由於碟形彈簧受力變形,支承表面受到反作用力而起到鎖止作用。
『肆』 機械式立體車庫的防墜落安全裝置有哪幾種
有2種電磁鉤和防抄墜落架(襲發明專利號:ZL200910005025.X)其中電磁鉤是每個車位配4個鉤,防墜落架是跟蹤式的除最頂層車位外每個車位配備一個,從安全性能方面、成本和後期維保費用等方面來講防墜落架的性價比要高很多。分別如圖所示:
『伍』 機械防護裝置主要有哪幾類
固定式防護裝置 (封閉式防護裝置 距離防護裝置)
活動防護裝置(動力操作式防護裝置 自關閉式防護裝置 可控防護裝置)
可調式防護裝置
聯鎖防護裝置
『陸』 聯接螺紋都具有良好的自鎖性,為什麼有時還需要防送裝置至少舉出機械防松和摩擦防松各一例子。
連接螺紋在沖擊,振動,變載荷的作用下,或在高溫和溫度變化大的情況下,連接中的預緊力和摩擦力會逐漸減弱,最終導致連接松動。
『柒』 機器安全防護裝置有哪些
機器的安全防護裝置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幾類:
固定安全防護裝置。防止操作人員接觸專機器的危險部件屬,只有用改錐、扳手等專用工具才能拆卸。
連鎖安全裝置。只有安全裝置關合時,機器才能運轉;機器的危險部件停止,安全裝置才能開啟。
控制安全裝置。使機器迅速停止運動。
自動安全裝置。把暴露在危險中的人體從危險區域中移開,僅限於在低速運動的機器上採用。
隔離安全裝置。阻止身體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險區域的設施,如固定的柵欄。
可調安全裝置。在無法實現對危險區域進行隔離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部分可調安全裝置。
自動調節安全裝置。由於工件的運動而自動開啟,操作完畢後回到關閉的狀態。
跳閘安全裝置。在操作到危險點之前,自動使機器停止或反向運動。
雙手控制安全裝置。迫使操作者應用兩只手來操縱控制器。控制器之間有適當的距離,僅能對操作者提供保護。
『捌』 在機械中防松裝置分別有那幾種
螺紋防松方法有四種。 第一種是摩擦防松,主要依靠增加摩擦力;第二種是機械防松,主要是用銷、墊片、鋼絲將螺母卡死;第三種是鉚沖防松,主要是將螺紋副鉚死和焊死。第四種是結構防松,即唐氏螺紋防松。 前三種方法是傳統防松方法,第四種是新型防松方法,目前還不為大多數人了解。 第三種方式的使用范圍十分有限,很多場合無法使用。 第二種方式的主要問題是其防松方式沒有預緊力,即當螺栓松退到防松位置時,防松方式才能發生效果。因此,這種方式實際上不是防松,而是防脫落。 ,說明螺栓的松比緊要容易。 以上的這三種防松方式,其根本一點是依靠第三者力防松,第三者力有多大,防松效果有多好。其效果無非是通過增加摩擦力直至焊死。 能不能不依靠第三者而突破傳統螺紋防松方式呢?唐氏螺紋防松方式給出了答案,這就是第四種防松方式,即結構防松方式。 唐氏螺紋是中國人在機械基礎件上的一大發明,更是螺紋領域自螺紋發明以來的最重大發明。 唐氏螺紋同時具有左旋和右旋螺紋的特點。它既可以和左旋螺紋配合,又可以和右旋螺紋配合。聯接時使用兩種不同旋向的螺母。工作支承面上的螺母稱為緊固螺母,非支承面上的螺母稱為鎖緊螺母。使用時先將緊固螺母預緊,再將鎖緊螺母預緊。 在振動、沖擊的情況下,緊固螺母會發生松動的趨勢,但是,由於緊固螺母的松退方向是鎖緊螺母的擰緊方向,鎖緊螺母的擰緊恰恰阻止了緊固螺母的松退,導致緊固螺母無法松動。唐氏螺紋緊固件利用螺紋自身矛盾,以松動制約松動,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它的發明標志著緊固件領域中的振松問題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該方法已經被編入《機械設計手冊》化工版,陳大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