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之前要檢查裝置的
(1)實驗時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壓強大小的,故在實驗前應先使左右兩邊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不漏氣時U形管有高度差;
(2)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根據控制變數法的要求,應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使容器的形狀不同,應選擇丙和丁兩圖進行對比,根據丙和丁兩圖可知,兩圖中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說明了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
(3)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根據控制變數法的要求,應控制金屬盒所處的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狀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所以應選擇乙和丙兩圖進行對比;
(4)在圖甲中,控制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相同,使金屬盒處於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即方向不同;這是為了探究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關系.
故答案為:(1)漏氣;(2)無關;(3)乙;(4)相等.
② 製取某種氣體前為什麼要檢查裝置氣密性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因為氣密性不好在反應過程中其他物質會混進去一起反應造成氣體不純和裝置炸裂。檢查氣密性一般用導管接入水中,雙手握住試管看是否有氣泡產生。
③ (2014浦東新區一模)使用圖所示的U形管壓強計時,先要使U形管兩管中液面的______為零,圖(b)、(c)
(1)圖中的裝置叫U形管壓強計,在使用前,應先使U形管兩管中液面的相平,即高度差為零;
(2)圖(b)、(c)中,兩容器中的液體密度和深度均相同,液體的體積(或質量、或重力)不同,因此,此時探究的是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體積(或質量、或重力)的關系;
(3)若利用圖(a)、(b)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根據控制變數法的要求,應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則應在圖(a)容器中倒入水,並使橡皮膜置於液體中的深度與圖(b)中的h不相等.
故答案為:高度差;體積(或質量、或重力);水;不相等.
④ 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1)如圖所示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來反映被測壓強大
(1)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
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由圖a知,左邊的液面較低,說明左邊液面受到的壓強大於右邊液面受到的大氣壓;
此時應該將軟管卸下來,使管內壓強和大氣壓相等,然後再接上;
(3)要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就要採用控制變數法控制深度不變,而b、c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所以結論不可靠;
(4)金屬盒在30mm深處水的壓強是:p=ρgh=1×103kg/m3×10N/kg×0.03m=300Pa;
從壓強計測出的壓強為:p=ρgh=1×103kg/m3×10N/kg×0.028m=280Pa;
按液面高度差計算的壓強值小於按液體深度計算的壓強值,原因是金屬橡皮膜也會產生壓強.
故答案為:(1)不漏氣;(2)大於;B;(3)不可靠的;未控制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4)300;280;金屬盒橡皮膜也要產生壓強.
⑤ 如圖所示,小雨同學用U型管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1)實驗前先檢查U型管壓強計左右兩液柱是否_
(1)實驗前先檢查U型管壓強計左右兩液柱是否等高,然後用手輕輕按壓橡皮膜,如果兩液柱沒有出現高度差,說明U型管壓強計存在漏氣問題.
(2)由圖1所示實驗可知,壓強計的金屬盒所處的深度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液體壓強不同,此實驗可以探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3)由圖2所示實驗可知,液體密度相同而壓強計的金屬盒所處的深度不同,液體壓強不同,由此可知,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有關,
綜合實驗1和實驗2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等高;漏氣;(2)深度;液體密度;(3)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
⑥ 實驗前應調整u型管壓強計是左右兩邊玻璃管中的液面
(1)實驗前,應使U型管兩側的壓強相等,所以要使兩側液面相平;
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型管中有高度差,進行調節時,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都等於大氣壓),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選B;
(2)比較甲、乙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金屬盒浸沒的深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3)圖丙與丁中,同為鹽水,深度相同,只有容器的形狀不同,並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這說明:液體壓強與盛放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
(4)選用乙和丙兩圖進行對比可知,金屬盒浸沒的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故可以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5)圖丙中,固定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於: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同為水,深度相同,只有金屬盒的朝向不同,這是為了探究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關系.
故答案為:(1)相平;B;(2)深度;(3)丙;丁;無;(4)密度;(5)各個方向.
⑦ 小李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時
(1)若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就會有漏氣現象,因此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變化小.
(2)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的密度和浸入液體的深度,實驗1沒有控制金屬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無法得出正確結論.
(3)研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時應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改變深度,小李應該比較圖乙、丙,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壓強越y,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y.
(u)在同種液體1,金屬盒所處深度相同時,只改變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不變,表明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或在相同條件下),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故答案為:(1)小;&n0sp;(2)深度相同;&n0sp;(3)乙、丙,y;&n0sp;&n0sp;(u)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或在相同條件下),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⑧ 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試驗中:(1)壓強計使用前應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方法是用手
(1)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
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結合讀圖可知,小明在實驗時兩杯中的液體密度、金屬盒的浸沒深度均不相同,因此,其結論是不可靠的,因根據控制變數法的要求,控制金屬盒浸入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為:(1)不漏氣;(2)不可靠的;沒有控制壓強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⑨ u形管壓強計漏氣調節方法
(1)U形管本身是一個連通器,但與壓強計的探頭連接後,一端被封閉,不符合「上端開口,底部連通」這一特點,因此,不是連通器;
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型管內水面已有高度差,進行調節時,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的話,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都等於大氣壓),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②正確;
(3)比較乙圖、丙圖和丁圖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U形管的高度差相同,故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比較丁和戊可知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U型管的高度差不同,故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5)根據P=ρgh知當戊中橡皮膜位置不變,在戊中加入適量鹽水時,深度增加,故壓強增加;
(6)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根據p=ρgh可知,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相同,液體的壓強相同,U型管中的液體密度越小,高度差越大,故將U形管中的水換成酒精,液體的密度減小,高度差增大,故A正確.
故選A.
故答案為:(1)不是;不漏氣;(2)②;(3)相等;(4)密度;(5)增加;(6)A.
⑩ 如圖所示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實驗使用前應檢查裝置是否漏氣當用手
(1)若壓強計的有漏氣的地方,軟管中的氣體和大氣相通,等於大氣壓強,橡皮膜受到壓強時,軟管內的氣體壓強幾乎不會發生變化,U形管兩側液體的高度幾乎不變;
(2)乙和丙比較,水的密度一定,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探頭放入水中深度不同,觀察比較U形管兩側液體的高度差不同現象,可知液體深度越大壓強越大,可得出結論:同一液體,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丙和丁相比較,控制了液體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可得出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漏氣;(2)U形管兩側液體的高度差不同;(3)液體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