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明想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方法是:「加熱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它們升高
實驗需要記錄加熱時間,需要用到秒錶;
(1)在實驗中取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的目的是:使水與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質量相等水和食用油的加熱相同時間,食用油的溫度比水的溫度高.
(2)在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後溫度相同,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因此我們還可以用:「使 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變化相同的溫度,觀察加熱時間的長度,來判斷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3)通過所測量是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水吸熱的能力更強.
(4)用相同的解熱器加熱,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因此該同學的說法是錯誤的.
(5)由實驗可知,在相同的熱源下加熱,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需要更長的加熱時間,由圖象可知,B是水.
故答案為:秒錶;(1)使水與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高;(2)水;質量相同;(3)水;(4)錯誤;用相同的解熱器加熱,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5)B.
⑵ 小明想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對於同一滑輪組,掛同一重物,如果繩子的繞法不同,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1)要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的繞法是否有關,需要採用控制變數法,讓提升相專同的重屬物、都使用一個動滑輪,採用不同的繞法,由此可知,可選用甲、丙兩圖或乙、丁兩圖;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W有 |
W總 |
Gh |
Fs |
Gh |
Fnh |
G |
nF |
G |
2F1 |
G |
3F3 |
1 |
2 |
1 |
3 |
G |
2F1 |
G |
G+G0 |
G |
3F3 |
G |
G+G0 |
⑶ 小明和小紅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金屬絲
(1通電後電流通過電阻絲做功,產生熱量使煤油的溫度升高,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大小來判斷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為准確反應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兩個燒瓶中所盛煤油的質量應該相等;
(2)因為煤油的比熱容比水的小,相同質量的煤油和水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溫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實驗效果更明顯;故選D;
(3)將銅絲和鎳鉻合金絲串聯的目的是控制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B瓶中的鎳鉻合金絲的電阻較大,放出的熱量多,所以B燒瓶中溫度計的示數升高的快;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4)如果要繼續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除圖中器材外,還必須添加的一種器材是電流表.探究過程中,應比較相同燒瓶內煤油上升的溫度,目的是避免電阻對實驗的影響.
故答案為:(1)質量;
(2)D;
(3)大;
(4)電流表;相同;電阻.
⑷ 小明和小紅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長度、
(1)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實驗,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電阻大小和通電時間三個因素有關,對於多因素問題的探究我們都採用控制變數法.根據控制變數法,這兩個燒瓶中必須是初溫和質量相等的同種物質.
(2)電流通過導體時會將電能轉化成熱,熱量被煤油吸收後,溫度就會上升,然後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反映產生熱量的多少.
(3)因為煤油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相同質量的煤油和水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溫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實驗效果更明顯.
(4)觀察溫度計的示數,發現A燒瓶B中溫度計的示數升高的快.說明A瓶中銅絲產生的熱量比B瓶中鎳鎘合金絲產生的熱量少,從而得出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大的產生的熱量多.
故答案為:(1)控制變數;初溫;(2)溫度計示數變化;(3)D;(4)大.
⑸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1)使光線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
(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可得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入射角回增大時,答反射角將隨之變大.
(3)在實驗過程中,將紙板向前或向後折,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在紙板B上將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當光貼著紙板B沿F0射到O點,光將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為:
(1)等於;
(2)變大;
(3)同一平面;不能;
(4)OE;可逆的.
⑹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1)讓一細光束沿平面E射到鏡面O點,在
(1)把紙板向前或向後轉折,在紙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內光線和法線在同容一平面內;
(2)表格內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實驗次數;如下表
實驗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⑺ 小紅想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請你和她一起來完成探究過程: (1)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
(1)同一高度(2)清晰(3)乙 (4)光屏一側放大放大鏡(每空1分) (5)成實像時:①把蠟燭向左移動,就會發現蠟燭的像向右移動,表明像與物左右相反; ②你可以在調整好像距和物距的時候,吹動火苗,觀察光屏上火苗的移動方向,與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⑻ 小明和小紅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三瓶煤油中都各自浸泡著一段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