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按甲圖裝置進行實驗

按甲圖裝置進行實驗

發布時間:2022-03-07 19:30:25

⑴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按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

(1)由第3次實驗數據可見,物距等於像距,說明U=V=2f,因此凸透鏡的焦距f=
U
2
=
30cm
2
=15cm;
(2)第2次實驗中,物距為40cm>2f,因此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3)投影儀的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投影儀遠離屏幕(像遠),同時減小鏡頭與投影片的距離(物近).
故答案為:(1)15;
(2)縮小;照相機;
(3)減小.

⑵ 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A極是銅鋅合金,B極是純銅,電解質溶液中含有足量的銅離子,通電一段時間後,

B極上析出的是銅,B極質量增加7.68g,其物質的量=
7.68g
64g/mol
=0.12mol;
陽極上溶解鋅時內,陰極上析出銅,所以溶液容質量增加的質量為鋅和銅的質量差,溶液質量增加0.03g,即鋅和銅的質量差為0.03g.
設鋅的物質的量為x,則:
Zn+Cu 2+ ═Zn 2+ +Cu 質量增加
1mol 1g
x0.03g
x=0.03mol.
即合金中鋅的物質的量是0.03mol.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相等知,陽極上鋅和銅失去的電子數等於陰極上銅離子得到的電子,設合金中銅的物質的量為y,則:
0.03mol×2+2y=0.12mol×2
y=0.09mol,
所以合金中銅和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9mol:0.03mol=3:1,所以銅和鋅的原子個數之比是3:1,
故選:B.

⑶ 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並回答下列問題:(1)判斷裝置的名稱:A池為______,B池為______.(2)鋅極為

該裝置中A能自發的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為原電池,B為電解池,鋅易失電子作負極,銅作正極,B中連接銅的電極為陽極,連接鋅的電極為負極,電解池中陽極上氯離子放電,陰極上氫離子放電;A中鋅電極上失電子生成鋅離子進入溶液,銅電極上銅離子得電子生成銅單質,所以其電池反應式為Zn+Cu2+=Cu+Zn2+
(1)A能自發的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所以為原電池,B有外接電源,屬於電解池,故答案為:原電池;電解池;
(2)該裝置中A能自發的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為原電池,B為電解池,鋅易失電子作負極,電極反應為:Zn-2e-=Zn2+;銅作正極,溶液中銅離子得到電子生成銅,電極反應為:Cu2++2e-=Cu;B中連接銅的電極為陽極,連接鋅的電極為負極,電解池中陽極上氯離子放電,電極反應為:2Cl--2e-=Cl2↑;陰極上氫離子放電,電極反應為2H++2e-=H2↑,電極上有氣體生成,溶液中水的電離平衡正向進行,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負極附近的溶液遇到酚酞變紅色;
故答案為:負;Zn-2e-=Zn2+;正;Cu2++2e-=Cu;陽;2Cl--2e-=Cl2↑;有無色氣體產生;附近溶液出現紅色;
(3)石墨棒C2為陰極,陰極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其電極方程式為:4H2O+4e-=2H2↑+4OH-,當C2極析出224mL氣體(標准狀態)時,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

0.224L
22.4L/mol
=0.01mol,則轉移的電子為0.02mol,Zn電極的方程式為:Zn-2e-=Zn2+,根據電子守恆可知,消耗的Zn為0.01mol,則鋅的質量減少0.65g,
CuSO4溶液的質量變化,依據化學方程式和溶液質量變化計算,B裝置中的離子方程式;
Zn+Cu2+=Cu+Zn2+,溶液質量增加△m
1 65g-64g=1g
0.01mol 0.01g
CuSO4溶液的質量變化為增加0.01g;
故答案為:減少0.65,增加0.01;
(4)A.若Fe為陽極,則氯離子不能在陽極生成,則不會存在產生的Cl2在弱鹼性條件下生成ClO-,把二價鎳氧化為三價鎳,故A錯誤;
B.電解時陽極附近氯離子放電,溶液的pH不會升高,故B錯誤;
C.電解時陽極附近氯離子放電,發生電極反應為2Cl--2e-═Cl2,故C正確;
D.由Ni2+-e-═Ni3+可知1mol二價鎳全部轉化為三價鎳時,外電路中通過了1mol電子,故D正確;
故選:CD.
故答案為:CD;

⑷ 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先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晝夜,然後再移到陽光下照射. (1)幾小時後分別從甲、乙兩個

(1)由於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由於乙裝置葉片所處的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裝置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甲裝置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
(2)實驗前要將甲、乙裝置放到黑暗片一晝夜,目的是除去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澱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原來的澱粉消耗完後,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故答案為:(1)藍色;不變藍;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耗盡葉片中的澱粉

⑸ 分別按下圖甲、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兩個燒杯里的溶液為同濃度的稀硫酸,乙中G為電流計.請回答下列

(來1)A.沒有形成閉合迴路,自不能形成原電池,故A錯誤;
B.銅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H元素之後的金屬,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甲燒杯中銅片表面沒有氣泡產生,故B錯誤;
C.兩燒杯中硫酸都參加反應,氫離子濃度減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確;
D.乙能形成原電池反應,較一般化學反應速率更大,所以產生氣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確;
E.原電池電子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正極,乙形成原電池,Zn為負極,Cu為正極,則電流方向Cu→Zn,故E錯誤.
故答案為:C、D;
(2)甲沒有形成閉合迴路,不能形成原電池,反應放熱,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乙形成閉合迴路,形成原電池,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故答案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在乙實驗中,某同學發現不僅在銅片上有氣泡產生,而且在鋅片上也產生了氣體,是由於鋅片不純,在鋅片上形成原電池導致,
故答案為:鋅片不純,在鋅片上形成原電池;
(4)在乙實驗中,如果把硫酸換成硫酸銅溶液,Cu2+在正極上得電子被還原產生Cu,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
故答案為:Cu2++2e-=Cu;

⑹ 按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若圖乙的x軸表示流入電極的電子的量,則y軸不可能表示的是

D 銀的精製。那就是陽極的銀溶解,陰極析出銀,所以,離子濃度和PH值隨著電解進行是不變的,而陽極的質量是減少的,

⑺ 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一周後發現鐵釘銹蝕最嚴重的位置是

鐵在有水和氧氣並存時易生銹,故b處銹蝕最嚴重,鐵生銹消耗了試管內的氧氣,使試管內壓強變小,外界氣壓將紅墨水壓的左高右低.
故答案為:b;因為b處鐵釘與水、空氣同時充分接觸;液面變為左高右低.

⑻ (2013濰坊模擬)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台等儀器均已略去).先在試管Ⅱ中加入試劑乙,然後


A、I中NaHCO3和稀HCl反應會來生成氣體二氧化源碳、氯化鈉和水,氣體排不出去,氣壓增大,將I中的氯化鈉、或者未反應的鹽酸壓入Ⅱ中NaOH溶液,鹽酸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氯化鈉和水,氯化鈉與氫氧化鈉不反應,看不到渾濁,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
B、I中Al和稀H2SO4反應會生成氣體氫氣,試管內氣壓增大,將生成的硫酸鋁和稀H2SO4壓入Ⅱ中,二者均會與Ba(NO3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澱,符合實驗現象,故B正確;
C、I中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無氣體生成,所以I中液體不會進入Ⅱ中,故無白色沉澱生成,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
D、I中銅和稀硫酸不會反應不會有液體被壓入Ⅱ中,溶液不會變渾濁,不符合實驗現象,故D錯誤;
故選:B.

⑼ (2012仙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按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

(1)由第3次實驗數據可見,物距等於像距,說明U=V=2f,因此凸透鏡的焦距f=

U
2
=
30cm
2
=15cm;
(2)第2次實驗中,物距為40cm>2f,因此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3)投影儀的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投影儀遠離屏幕(像遠),同時減小鏡頭與投影片的距離(物近).
故答案為:(1)15;
(2)縮小;照相機;
(3)減小.

閱讀全文

與按甲圖裝置進行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表沖壓機是做什麼的 瀏覽:595
為什麼機械是坑 瀏覽:714
東方紅404後動力輸出軸承怎麼換 瀏覽:410
常用的暖氣閥門圖片 瀏覽:833
暖氣開閥門鎖 瀏覽:664
青田東源鎮紅光閥門廠招聘 瀏覽:181
甲乙實驗裝置 瀏覽:330
風扇電機做電動工具 瀏覽:482
傳動裝置功率密度 瀏覽:83
製冷機械設備裝置圖 瀏覽:41
電機傳動裝置相關日語 瀏覽:587
機械般是什麼原理 瀏覽:755
閥門sq什麼意思 瀏覽:746
車儀表台貼東西留的印怎麼辦 瀏覽:832
製冷裝置課程設計cad圖 瀏覽:479
針織機械有哪些 瀏覽:377
繼電保護裝置安全自動裝置 瀏覽:39
常用天然氣閥門種類 瀏覽:438
冰箱不會製冷了怎麼弄 瀏覽:957
帶手輪的閥門怎麼開關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