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蒸餾實驗的 實驗原理,儀器,誤差分析
1、實驗原理:
蒸餾是通過加熱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2、實驗儀器:
蒸餾燒瓶(帶支管的),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支口錐形瓶,橡膠塞.
3、實驗步驟: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溫度計應安裝在通向冷凝管的側口部位.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 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
4、誤差分析:
(1)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端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貳』 火電廠入爐煤皮帶秤效驗誤差值的范圍一般是多少
都說是0.25,其實國內不是用遙控器,就是對0.25的變態解釋,真正的精度最好也就是1%
『叄』 焦化廠怎樣化驗入爐煤的水分和細度
我們單位只做水分化驗,沒聽說過你說的細度,我把水分化驗方法給你,希望能幫到你!
煤質化驗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取樣 五點取樣法
要領,按對角線取五個點,不要表層,每點一鐵杴共取一桶。
使取的煤樣盡量具有代表性,隨機取樣。將取的煤樣攪勻,分選,最後留下一公斤左右作為待化驗每樣,如果有塊煤請挑選出過破碎機。
第二步:化驗全水分
采過來的煤第一步需要做水分,也就是煤的全水。
所需器皿:大稱量瓶 電子天平 乾燥箱化驗方法和公式如下:
先將乾燥箱打開,將溫度升到145度,在天平上將稱量瓶稱出,記下皮重。再稱出10-12克煤記下煤重。在乾燥箱里烘30分鍾,取出後蓋上蓋子晾涼,在天平上稱出重量。公式如下:
皮重+煤重-烘過後重量
—————————— *100%
煤重
第三步:烘乾 制樣
用不銹鋼盤子裝上大概200克左右的煤樣在乾燥箱里烘乾,145度烘大概30分鍾。乾燥後在制樣機里研磨製成煤樣,以下所有的項目均是制過樣後的煤。
第四步:分析水(又稱內水)做法
先將乾燥箱打開,將溫度升到145度,在天平上稱出小稱量瓶的皮重並記下;再稱出1克左右的煤樣,記下煤重;放入145度的乾燥箱中記下時間,烘乾10分鍾取出來,蓋上蓋子晾涼,在天平稱出重量記下烘過後的總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皮重+煤重-烘過後重量
—————————— *100%
煤重
『肆』 解決入爐煤粒徑在設計范圍內的方法有哪些
根據近幾年的運行管理經驗,降低循環流化床鍋爐灰渣含碳量,從運行工況的調整分析來看,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燃燒調整控制:一是合理控制入爐煤的粒徑。循環流化床鍋爐對入爐煤粒徑的大小要求范圍比較大,但入爐煤粗、細份額大小影響到灰渣的含碳量。入爐煤粒徑太大,受熱面的磨損加快,縮短運行周期,增加檢修次數。我們廠循環流化床鍋爐採用的入爐煤徑粒一般為≤13mm,通過多年運行管理和摸索,入爐煤粒徑在5~13mm的佔70~80%且最大的不要超過13mm,灰渣的含碳量最理想,飛灰含碳量可在7%以下,渣的含碳量可控制在2%以下(對比一下咱們的灰、渣化驗記錄和煤的粒度記錄就可以得出結論)。灰渣含碳量很低的時候,也就是入爐煤粒度在設計范圍內的時候,可以從輸煤記錄的破碎機更換新齒板的日期可以得出結論。再是合理控制鍋爐床溫。循環流化床鍋爐床溫應根據燃燒的穩定性、運行的經濟性及安全性等要求綜合確定。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從旋風分離器出來的可燃物基本是焦炭,焦炭的燃燒溫度在800℃以上,這些焦炭顆粒的燃燒大部分在稀相區完成,由於二次風口布置在稀相區和密相區交界處,床溫過低,稀相區溫度達不到焦炭燃燒溫度,使燃燒不完全,灰渣含碳量升高。所以一號爐應控制床溫在900℃~950℃之間,二號爐床溫應控制在930℃~980℃之間。物料經過稀相區二次風口後,使稀相區溫度高於800℃;在這一溫度區間,由於灰的變形溫度一般高於1050℃,也不會產生結焦現象,保證鍋爐穩定運行。從現場來看,一號爐的床溫低,所放灰、渣的含碳量也就高;二號爐的床溫高,所放灰、渣的含碳量也就低。
『伍』 300mw機組入爐煤熱值是多少
電廠中的30萬機組與300MW機組沒有區別。
30萬機組指機組的容量為30萬千瓦。
30萬千瓦=300000千瓦=300000000瓦=300兆瓦=300MW。
兆瓦(英文:megawatt,通常縮略為MW),是一種表示功率的單位,常用來指發電機組在額定情況下單位時間內能發出來的。
『陸』 煤的工業分析實驗如何減小誤差
1)Mad的測定:樣品在稱量瓶中要鋪平,蓋要斜蓋在稱量瓶上,放在乾燥箱內和感溫探頭比較接近的位置上。乾燥箱要帶鼓風裝置,溫度要准確,注意觀察乾燥箱上方竹節溫度計的溫度。稱量瓶取出後,要立即將蓋蓋好,放在乾燥器中。
2)Vad的測定:我發覺好多分析室用的坩堝不對,要用專用揮發分坩堝和坩堝架,坩堝在使用前一定要恆量,測煙煤揮發分時,坩堝裡面變黑,使用前一定要把黑色的東西燒掉。樣品放在坩堝後,要將坩堝輕碰幾下,使煤樣鋪平密緻趕掉內部的空氣,蓋要蓋好,放在坩堝架上,送入高溫爐內。溫度要准確,時間要掌握好,開關門要迅速。
3)Aad的測定:煤樣在灰皿中要鋪平,提前將高溫爐電源關掉,打開高溫爐門,將灰皿放在爐口位置,低溫加熱到煤樣不再冒黑煙(不能使煤樣著火),再將灰皿送入高溫處升高溫度灼燒。
『柒』 電廠入爐煤粉的全水怎麼測
煤質化驗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取樣 五點取樣法
要領,按對角線取五個點,不要表層,每點一鐵杴共取一桶。
使取的煤樣盡量具有代表性,隨機取樣。將取的煤樣攪勻,分選,最後留下一公斤左右作為待化驗每樣,如果有塊煤請挑選出過破碎機。
第二步:化驗全水分
采過來的煤第一步需要做水分,也就是煤的全水。
『捌』 火電廠入廠煤與入爐煤水分差說明哪些問題
1.統計錯誤:要確保對比入廠煤和入爐煤是同一批次。2、采樣、制樣、分析誤差:最為常見。3、儲存時間長,存在部分氧化,熱值下降。
『玖』 2x600MW機組的電廠化學煤化驗都有哪些化驗項目 要掌握的知識 等等 總之越詳細越好
59 DL/T 567.1-1995 火電廠燃料試驗方法一般規定
60 DL/T 567.2-1995 入爐煤和入爐煤粉樣品的採取方法
61 DL/T 567.3-1995 飛灰和爐渣樣品的採集
62 DL/T 567.4-1995 入爐煤、入爐煤粉、飛灰和爐渣樣品的制備
63 DL/T 567.5-1995 煤粉細度的測定
64 DL/T 567.6-1995 飛灰和爐渣可燃物測定方法
65 DL/T 567.7-1995 灰及渣中硫的測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計算
66 DL/T 567.8-1995 燃油發熱量的測定
67 DL/T 576-1995 汽車運輸煤樣的採取方法
68 DL/T 661-1995 熱量計氧彈安全性能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
69 DL/T 747-2001 發電用煤機械採制樣裝置性能試驗導則
70 DL/T 520-1993 火力發電廠入廠煤檢測試驗室技術導責
71 GB/T19494.1-2004 煤炭機械化采樣 第1部分: 采樣方法
72 GB/T19494.2-2004 煤炭機械化采樣 第2部分: 煤樣的制備
73 GB/T19494.3-2004 煤炭機械化采樣 第3部分: 精密度測定和偏倚試驗
74 GB/T18510-2001 煤和焦炭試驗可替代方法確認准則
75 GB/T 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
76 GB/T 212-2001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77 GB/T 213-2003 煤的發熱量測定方法
78 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
79 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測定方法
80 GB 474-1996 煤樣的制備方法
81 GB 475-1996 商品煤樣採取方法
82 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83 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試驗方法一般規定
84 GB/T 477-1998 煤炭篩分試驗方法
85 GB/T 3715-1996 煤質及煤分析有關術語
86 GB 5751-1986 中國煤炭分類
87 ASTM D 4239-2005 高溫燃燒紅外測硫法
88 GB/T 18666-2002 商品煤質量抽查和驗收辦法
89 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