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響失真
如何提高MP3音質,應改為如何提高音質,MP3作為信號源,它本身的優劣好與不好都相差無幾,好的也就是采樣頻率高和采樣位數高,采樣頻率和采樣位數最低的,保真率也在95%以上,而采樣頻率和采樣位數最高的保真率也沒達到100%,人們的耳朵對保真率的辨別能力並不高,保真率達到95%以後,辨別不出失真的感覺,感覺出失真的環節並不在信號源好壞,音響系統失真的主要環節在整個音響系統的最後兩級,即功放和喇叭,現在的功放不管是什麼管的,保真率達到95%以上並不是難事,所以失真的主要環節在最後一級——喇叭。喇叭的失真是胎帶來毛病,振幅越大越失真。
超重低音開大就存在諧波失真、互調失真、瞬態失真,這是所有動圈式喇叭共存的特點,本人用了35年的時間終於找到辦法——磁場對抗法,可解決揚聲器存在的一切問題。現在有試驗品和改造品已證明。
磁場對抗法的特點:
1、沖程長,±100mm。
2、線性化,永遠是一次方關系。
3、推力大,利用釹磁可做到幾十千牛到兆牛級。
4、不失真,因為線性化了,所以非線性失真、互調失真、瞬態失真都不存在了。
5、聲壓高,因為線性的行程長,所以聲壓高。
6、效率高,喇叭越大效率越高。
7、功率大,要長沖程必須功率大,行程大一倍功率大4倍,再大一倍再大4倍
8、全頻帶,磁場對抗法可以加裝一個加速裝置,角速度越高,加速越大。
9、動態范圍大,因為行程長了,聲壓高了,動態范圍也就大了。
10、聲壓輕松做180分貝。
11、全頻帶,大喇叭可以做到15HZ—25KHZ
因為線性化了,所以解決了揚聲器的諧波失真、互調失真、瞬態失真
㈡ 為什麼要研究雜訊,為什麼要研究非線性失真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要研究是因為雜訊已經成為了影響很多人正常生活的一個來源,所以說研究噪音就是為了減少噪音,人們營造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㈢ 什麼是電子信息工程 主修什麼 就業情況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專業背景與市場預測
該專業是前沿學科,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及人們日常生活等都與電子信息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全國各地從事電子技術產品的生產、開發、銷售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很多.,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這樣的企事業單位會越來越多。為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大專層次學歷,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從事企事業單位與本專業相關的產品及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運行維護、銷售及售後服務、新產品技術開發等應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有著廣泛的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
注重培養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能力;具有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及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應用能力;具有對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維護管理能力;具有對通信設備、家用電子產品電路圖的閱讀分析及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具有對機電設備進行智能控制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具有閱讀英語資料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VB程序設計、電子CAD、高頻電子技術、電視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路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等課程。
課程分類介紹:
①數學:
高等數學 ----(數學系的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講的主要是微積分,對學電路的人來說,微積分(一元、多元)、曲線曲面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在後續理論課中經常遇到。
概率統計 ---- 凡是跟通信、信號處理有關的課程都要用到概率論。
數學物理方法 ---- 有些學校研究生才學,有些學校分成復變函數(+積分變換)和數學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學習電磁場、微波的數學基礎。
還可能會開設隨機過程(需要概率作基礎)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論:
電路原理 ---- 基礎的課程。
信號與系統 ---- 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時域、頻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難
數字信號處理 ---- 離散信號與系統的分析、信號的數字變換、數字濾波器之類。
基本上這兩門都需要大量的演算法和編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數學理論。
資訊理論 ---- 資訊理論的應用范圍很廣,但電子工程專業常把這門課講成編碼理論。
電磁場與電磁波 ---- 天書般的課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電動力學的翻版,用數學去研究磁場(恆定電磁場、時變電磁場)。
③電路:
模擬電路 ---- 晶體管、運放、電源、A/D、D/A。
數字電路 ---- 門電路、觸發器、組合電路、時序電路、可編程器件,數字電子系統的基礎(包括計算機)。
高頻電路 ---- 無線電電路,放大、調制、解調、混頻,比模擬電路難
微波技術 ---- 處理方法跟前面幾種電路完全不同,需要電磁場理論作基礎。
④計算機:
微機原理 ---- 80x86硬體工作原理。
匯編語言 ---- 直接對應CPU指令的程序設計語言。
單片機 ---- CPU和控制電路做成一塊集成電路,各種電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講解51系列。
C c++語言 ----(現在只講c語言的學校可能不多了)寫系統程序用的語言,與硬體相關的開發經常用到。
軟體基礎 ----(計算機專業的數據結構+演算法+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編譯方法+軟體工程)也可能是幾門課,講軟體的原理和怎麼寫軟體。
詳細課程介紹:
①c語言
c語言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應用人員應掌握的一種程序設計工具。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有點,有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c語言特別適合於編寫系統軟體。
c語言誕生後,許多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軟體,現在可以用c語言編寫了。
初學是切忌過早的濫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錯誤的細節,如不適當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學習程序設計,一定要學活用活,不要死學不會用,要舉一反三,在以後的需要時能很快的掌握一種新語言。
②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抽象性是數學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有了高度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人地揭示其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嚴密的邏輯性是指在數學理論的歸納和整理中,無論是概念和表述,還是判斷和推理,都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數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數學這門科學的廣泛應用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到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加拓寬,現代數學正成為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廣泛和深人地滲透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要想學好高等數學,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理解概念。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義的、有什麼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個正確的命題,分為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對於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條件和結論以外,還要搞清它的適用范圍,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要特別提醒學習者的是,課本上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有助於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題的特點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作題時要善於總結---- 不僅總結方法,也要總結錯誤。這樣,作完之後才會有所收獲,才能舉一反三。
第四,理清脈絡。要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及時總結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會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幫助。
③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等領域。
本課程針對網路課程的特點,採用了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內容生動活潑,易於理解。課程以網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教師答疑,學生討論等形式使該課程體現出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點。
本課程從概念上可以區分為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兩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連續信號分解為不同的基本信號,對應推導出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分別為:時域分析、頻域 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離散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也是類似的過程。
本課程採用先連續後離散的布局安排知識,可先集中精力學好連續信號與系統分析的內容,再通過類比理解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的概念。狀態分析方法也結合兩大塊給出,從而建立完整的信號與系統的概念。
本課程除了大綱要求的主要內容外,還給出了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分析,離散傅立葉變換、FFT等內容以擴展知識面。
④電路分析
電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電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基礎,而且對發展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運放的電路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的穩態分析、含有互感的電路、三相電路、周期性非正弦電流電路、雙口網路、一階電路的時域分析、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狀態變數法、非線性電阻電路等。
⑤微機原理
微機原理的側重點是介紹指令系統和介面,它對於了解微機的硬體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機進行控制、通信,則微機原理是必修的課程。因此,絕大多數專業都將微機原理列為主幹課程之一。
C語言被認為是介於高級語言與匯編之間的一種編程語言,也稱為中級語言,很多操作系統就是用C實現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層的通信程序、驅動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編寫的,其重要原因就在於C語言非常接近匯編語言,換句話說,C語言離計算機的硬體很近,但同時C語言編程又要比匯編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歡C語言。
一般來說,學習微機原理並不需要C語言的基礎,而要真正學懂、學通C語言,微機原理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如C中的指針操作,就需要對微機的存儲器的結構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機原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人子弟,不利於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另外,有些人認為,微機原理作為一門聯系硬體與軟體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是與該門課程地位不相稱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為一個實際系統,是為了滿足社會與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語音和圖像)。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論體系,即編碼理論、調制理論與檢測理論。
在通信原理的課程中,有多處要用到資訊理論的結論或定理。資訊理論已成為設計通信系統與進行通信技術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訴工程師們關於通信系統的性能極限。
信道中存在雜訊。在通信過程中雜訊與干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對雜訊與干擾的研究產生了隨機過程理論。對信號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隨機過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領域,編碼是一種技術,是要能用硬體或軟體實現的。在數學上可以存在很多碼,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間,但只有在通信系統中能生成和識別的碼才能應用。編碼理論與通信結合形成了兩個方向: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調制理論可劃分為線性調制與非線性調制,它們的區別在於線性調制不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非線性調制要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並且往往佔有更寬的頻帶,因而非線性調制通常比線性調制有更好的抗雜訊性能。
接收端將調制信號與載波信號分開,還原調制信號的過程稱之為解調或檢測。
作為通信原理課程,還包含系統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復用。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只有接收信號與發送信號同步或者信號間建立相同的時間關系,接收端才能解調和識別信號。信道復用是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號同時通過同一信道的一種約定或者規范,使得多個用戶的話音、圖像等消息能同時通過同一電纜或者其他信道傳輸。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專業課程,可以進一步講述通信系統的設計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論或技術。要設計製造通信系統,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硬體(電路、微波)與軟體(系統軟體與嵌入式軟體),這是專業課程計劃中的另一分支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分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兩部分。重點是數字通信的調制、編碼、同步等內容。
配合完成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習題作業。期間開設一些驗證性實驗,同時使用SystemView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統實際工作的情況。
由於學生通信原理的認識難度,教師加強了該課程的多媒體CAI教學,形象直觀的圖示輔助教學。利用課程組研製成功的電子教案的演示文稿與以難點模擬為主的圖示輔助教學軟體開展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正在研究與開發成功網上實驗教學軟體,把教學儀器的使用、重要實驗儀器的模擬模擬實驗上網,以進一步適應教學信息化、網路化的要求。 總之,本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CAI課件、綜合設計和網路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基礎教程從最基本的門電路講起,直到各類常見的觸發器、編碼器、解碼器、存儲器、時序電路等等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闡述了各類數字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和分析方法,比如什麼真值表、什麼是競爭冒險現象、各種進制中為什麼計算機要採用2進制,為什麼我們常用的是16進制等等基礎的知識,直到讓我們可以海闊天空,看了這些之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數字電路的由來,發現它並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擬電路更簡單!有了這些基礎性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自學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復雜數字電路知識。
⑧模擬電子電路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模擬電子電路是中央電大理工科開放專科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解決電子技術入門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有關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二、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為電路分析基礎,本課程為學習後續課程(如「現代電子電路與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特點
1.知識理論系統性較強。學習本課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作鋪墊且又是學習有關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
2.基礎理論比較成熟。雖然電子技術發展很快,新的器件、電路日新月異,但其基本理論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體系。有限的學校教學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要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設計方法上。
3.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討論的許多電子電路都是實用電路,均可做成實際的裝置。
四、教學總體要求
1.正確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術語
直流通路與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靜態與動態,工作點,負載線,非線性失真,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頻率特性,正反饋和負反饋,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串聯反饋和並聯反饋,開環與閉環,自激,零點漂移,差模與共模,共模抑制比,恆流源,互補對稱,輸出功率與效率,理想運放,虛短、虛地,雜訊與干擾等。
職業資格證書與技術等級證書
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獲得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中級電工證、電子CAD中級技能等級證書。
未來展望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里的象牙頂鑽,或為興趣,或為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為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近年來對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職業方向的選擇,想來是更多應屆畢業生就業時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論壇上不少臨近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發出迷茫、困惑的感嘆,不知道是否應該將計算機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太多太多關於這個行業的言論,媒體頻頻爆出的各類關於IT從業者身心受到莫大傷害的大小新聞,IT從業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瑣枯燥的程式、技術心理與現實狀態的脫節、加班很普遍、這一行更新很快,業余時間也是常用來學習新的專業技術,沒有節假日、沒有空餘時間,不能陪親人朋友,工作的性質使生活多了一些單調,生活彷彿學生時代一般的兩點一線。遠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絢麗多彩:張揚的個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時尚現代的生活方式由於富餘的回報,「辦公室政治」的遠離,「自由」的思慮空間….,只是現在看來,現實來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似乎有則潛在的規律:職業生涯短暫。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慮著「希望的路」到底應該怎樣轉彎,IT管理、IT銷售、或者橫下一條心從頭來過去創業、或者乾脆轉行….,到底干什麼,仍舊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幾年的代碼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計,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麼回憶。
還有計算機的女生,動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壓力等等,就業似乎遠不及男生,有著先天的劣勢,包括情緒化、大局觀,還有對技術的熱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關於這個行業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輩的好心建議,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是否應該繼續選擇這一行,或者職業道路應該就此轉彎?選擇這一行,似乎意味著選擇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苦難歷程,接受這個行業的歷練。
退出呢,卻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幾年來刻苦努力,一張張用鉛筆寫滿程序的稿紙,課堂上的目不轉睛,作業時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無邊的時間,為的就是將來能多一份自信去呈交一份專業、厚重的職業簡歷。誰願意一心的努力最後化作東流的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著各自的光鮮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對於剛剛邁進校園的我們,對於已經邁入社會的學長學姐,對於不同崗位上的每一位前輩,舉步從來都是維艱的,輝煌的鑄就更是循序漸進,我們不可以只看到行業光鮮靚麗的外表,而忽視背後拖起它成長的艱難,兩種極端的落差當然巨大,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顯然有違客觀。而對於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築建也是一樣,它的雛形,它的打造、它的鑄就、它的豐裕、它的厚實,是靠一磚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個「入門的,不想入門的,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說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學科,是不能隨意輕視任何一門課程。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它,就要對它有始有終。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一般的理工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都設置了該專業,都很熱門,錄取分數線相對其他專業而言偏高。
㈣ 電子信息工程和光電子信息工程哪個好一點
你好,我是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我們院這兩個專業都有,所以我就結合我們學校的情況說一下。如果說是本科畢業的話,電子信息工程會比光電子信息工程更好找工作的,在我們院後者更偏理論一些,但是前者就偏向於工科技術類,很多公司都能進去,很多行業也缺乏,但是光信息就相對來說狹窄一些了,如果要是以後做研究的話,我覺得光信息更有前途,因為現在光纖等高新技術都在崛起,相信不久的未來,光纖等通信技術會起到主導地位。因為我個人感覺光信息在未來前景很廣泛。
㈤ 誰能幫我找篇有關電子信息工程的論文,急!
高職的認識
高職教育的性質和特點:
我國的高職教育是從1999年才開始成規模地發展起來的,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職業教育。因此在整個教育系統內,從層次上來劃分,高職教育屬於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職高、中專、技校等中等職業學校(即「三校」)舉辦的中等職業教育相比,雖在類型上同屬職業教育范疇,但高職教育處於更高的等級和層次,高職畢業生可以適應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含量更高的職業崗位,具有更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從類型上來劃分,高職教育又屬於職業教育,所以,與大家熟悉的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雖在層次同屬高等教育,但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性質、類型、培養目標與教學特點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有高職教育自身的特色: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六號《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中第三條、第四條:一是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二是明確規定各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結業)學生,必須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後,才能到技術工種崗位就業。
簡而言之,高等職業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的一種新的高等教育類型;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既要達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規格要求,又要具有職業教育特點,要面向實際、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畢業生有較強的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特色。
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專業背景與市場預測
該專業是前沿學科,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及人們日常生活等都與電子信息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全國各地從事電子技術產品的生產、開發、銷售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很多.,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這樣的企事業單位會越來越多。為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大專層次學歷,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從事企事業單位與本專業相關的產品及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運行維護、銷售及售後服務、新產品技術開發等應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有著廣泛的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
注重培養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能力;具有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及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應用能力;具有對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維護管理能力;具有對通信設備、家用電子產品電路圖的閱讀分析及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具有對機電設備進行智能控制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具有閱讀英語資料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包括生產實習和室內實驗)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VB程序設計、電子CAD、高頻電子技術、電視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路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等課程。
課程分類介紹:
①數學:
高等數學 ----(數學系的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講的主要是微積分,對學電路的人來說,微積分(一元、多元)、曲線曲面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在後續理論課中經常遇到。
概率統計 ---- 凡是跟通信、信號處理有關的課程都要用到概率論。
數學物理方法 ---- 有些學校研究生才學,有些學校分成復變函數(+積分變換)和數學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學習電磁場、微波的數學基礎。
還可能會開設隨機過程(需要概率作基礎)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論:
電路原理 ---- 基礎的課程。
信號與系統 ---- 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時域、頻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難
數字信號處理 ---- 離散信號與系統的分析、信號的數字變換、數字濾波器之類。
基本上這兩門都需要大量的演算法和編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數學理論。
資訊理論 ---- 資訊理論的應用范圍很廣,但電子工程專業常把這門課講成編碼理論。
電磁場與電磁波 ---- 天書般的課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電動力學的翻版,用數學去研究磁場(恆定電磁場、時變電磁場)。
③電路:
模擬電路 ---- 晶體管、運放、電源、A/D、D/A。
數字電路 ---- 門電路、觸發器、組合電路、時序電路、可編程器件,數字電子系統的基礎(包括計算機)。
高頻電路 ---- 無線電電路,放大、調制、解調、混頻,比模擬電路難
微波技術 ---- 處理方法跟前面幾種電路完全不同,需要電磁場理論作基礎。
④計算機:
微機原理 ---- 80x86硬體工作原理。
匯編語言 ---- 直接對應CPU指令的程序設計語言。
單片機 ---- CPU和控制電路做成一塊集成電路,各種電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講解51系列。
C c++語言 ----(現在只講c語言的學校可能不多了)寫系統程序用的語言,與硬體相關的開發經常用到。
軟體基礎 ----(計算機專業的數據結構+演算法+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編譯方法+軟體工程)也可能是幾門課,講軟體的原理和怎麼寫軟體。
詳細課程介紹:
①c語言
c語言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應用人員應掌握的一種程序設計工具。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有點,有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c語言特別適合於編寫系統軟體。
c語言誕生後,許多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軟體,現在可以用c語言編寫了。
初學是切忌過早的濫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錯誤的細節,如不適當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學習程序設計,一定要雪活用活,不要死學不會用,要舉一反三,在以後的需要時能很快的掌握一種新語言。
②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抽象性是數學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有了高度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人地揭示其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嚴密的邏輯性是指在數學理論的歸納和整理中,無論是概念和表述,還是判斷和推理,都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數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數學這門科學的廣泛應用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到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加拓寬,現代數學正成為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廣泛和深人地滲透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要想學好高等數學,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理解概念。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義的、有什麼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個正確的命題,分為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對於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條件和結論以外,還要搞清它的適用范圍,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要特別提醒學習者的是,課本上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有助於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題的特點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作題時要善於總結---- 不僅總結方法,也要總結錯誤。這樣,作完之後才會有所收獲,才能舉一反三。
第四,理清脈絡。要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及時總結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會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幫助。
③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等領域。
本課程針對網路課程的特點,採用了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內容生動活潑,易於理解。課程以網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教師答疑,學生討論等形式使該課程體現出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點。
本課程從概念上可以區分為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兩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連續信號分解為不同的基本信號,對應推導出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分別為:時域分析、頻域 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離散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也是類似的過程。
本課程採用先連續後離散的布局安排知識,可先集中精力學好連續信號與系統分析的內容,再通過類比理解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的概念。狀態分析方法也結合兩大塊給出,從而建立完整的信號與系統的概念。
本課程除了大綱要求的主要內容外,還給出了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分析,離散傅立葉變換、FFT等內容以擴展知識面。
④電路分析
電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電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基礎,而且對發展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運放的電路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的穩態分析、含有互感的電路、三相電路、周期性非正弦電流電路、雙口網路、一階電路的時域分析、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狀態變數法、非線性電阻電路等。
⑤微機原理
微機原理的側重點是介紹指令系統和介面,它對於了解微機的硬體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機進行控制、通信,則微機原理是必修的課程。因此,絕大多數專業都將微機原理列為主幹課程之一。
C語言被認為是介於高級語言與匯編之間的一種編程語言,也稱為中級語言,很多操作系統就是用C實現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層的通信程序、驅動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編寫的,其重要原因就在於C語言非常接近匯編語言,換句話說,C語言離計算機的硬體很近,但同時C語言編程又要比匯編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歡C語言。
一般來說,學習微機原理並不需要C語言的基礎,而要真正學懂、學通C語言,微機原理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如C中的指針操作,就需要對微機的存儲器的結構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機原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人子弟,不利於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另外,有些人認為,微機原理作為一門聯系硬體與軟體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是與該門課程地位不相稱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為一個實際系統,是為了滿足社會與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語音和圖像)。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論體系,即編碼理論、調制理論與檢測理論。
在通信原理的課程中,有多處要用到資訊理論的結論或定理。資訊理論已成為設計通信系統與進行通信技術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訴工程師們關於通信系統的性能極限。
信道中存在雜訊。在通信過程中雜訊與干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對雜訊與干擾的研究產生了隨機過程理論。對信號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隨機過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領域,編碼是一種技術,是要能用硬體或軟體實現的。在數學上可以存在很多碼,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間,但只有在通信系統中能生成和識別的碼才能應用。編碼理論與通信結合形成了兩個方向: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調制理論可劃分為線性調制與非線性調制,它們的區別在於線性調制不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非線性調制要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並且往往佔有更寬的頻帶,因而非線性調制通常比線性調制有更好的抗雜訊性能。
接收端將調制信號與載波信號分開,還原調制信號的過程稱之為解調或檢測。
作為通信原理課程,還包含系統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復用。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只有接收信號與發送信號同步或者信號間建立相同的時間關系,接收端才能解調和識別信號。信道復用是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號同時通過同一信道的一種約定或者規范,使得多個用戶的話音、圖像等消息能同時通過同一電纜或者其他信道傳輸。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專業課程,可以進一步講述通信系統的設計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論或技術。要設計製造通信系統,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硬體(電路、微波)與軟體(系統軟體與嵌入式軟體),這是專業課程計劃中的另一分支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分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兩部分。重點是數字通信的調制、編碼、同步等內容。
配合完成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習題作業。期間開設一些驗證性實驗,同時使用SystemView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統實際工作的情況。
由於學生通信原理的認識難度,教師加強了該課程的多媒體CAI教學,形象直觀的圖示輔助教學。利用課程組研製成功的電子教案的演示文稿與以難點模擬為主的圖示輔助教學軟體開展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正在研究與開發成功網上實驗教學軟體,把教學儀器的使用、重要實驗儀器的模擬模擬實驗上網,以進一步適應教學信息化、網路化的要求。 總之,本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CAI課件、綜合設計和網路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基礎教程從最基本的門電路講起,直到各類常見的觸發器、編碼器、解碼器、存儲器、時序電路等等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闡述了各類數字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和分析方法,比如什麼真值表、什麼是競爭冒險現象、各種進制中為什麼計算機要採用2進制,為什麼我們常用的是16進制等等基礎的知識,直到讓我們可以海闊天空,看了這些之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數字電路的由來,發現它並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擬電路更簡單!有了這些基礎性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自學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復雜數字電路知識。
⑧模擬電子電路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模擬電子電路是中央電大理工科開放專科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解決電子技術入門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有關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二、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為電路分析基礎,本課程為學習後續課程(如「現代電子電路與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特點
1.知識理論系統性較強。學習本課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作鋪墊且又是學習有關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
2.基礎理論比較成熟。雖然電子技術發展很快,新的器件、電路日新月異,但其基本理論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體系。有限的學校教學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要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設計方法上。
3.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討論的許多電子電路都是實用電路,均可做成實際的裝置。
四、教學總體要求
1.正確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術語
直流通路與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靜態與動態,工作點,負載線,非線性失真,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頻率特性,正反饋和負反饋,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串聯反饋和並聯反饋,開環與閉環,自激,零點漂移,差模與共模,共模抑制比,恆流源,互補對稱,輸出功率與效率,理想運放,虛短、虛地,雜訊與干擾等。
職業資格證書與技術等級證書
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獲得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中級電工證、電子CAD中級技能等級證書。
掌握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相近專業
通信工程
就業去向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企業需求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據推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此類人才仍將供不應求。
據調查,現階段對於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對緩解當前該類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游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為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資料庫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來展望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里的象牙頂鑽,或為興趣,或為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為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近年來對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職業方向的選擇,想來是更多應屆畢業生就業時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論壇上不少臨近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發出迷茫、困惑的感嘆,不知道是否應該將計算機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太多太多關於這個行業的言論,媒體頻頻爆出的各類關於IT從業者身心受到莫大傷害的大小新聞,IT從業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瑣枯燥的程式、技術心理與現實狀態的脫節、加班很普遍、這一行更新很快,業余時間也是常用來學習新的專業技術,沒有節假日、沒有空餘時間,不能陪親人朋友,工作的性質使生活多了一些單調,生活彷彿學生時代一般的兩點一線。遠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絢麗多彩:張揚的個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時尚現代的生活方式由於富餘的回報,「辦公室政治」的遠離,「自由」的思慮空間….,只是現在看來,現實來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似乎有則潛在的規律:職業生涯短暫。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慮著「希望的路」到底應該怎樣轉彎,IT管理、IT銷售、或者橫下一條心從頭來過去創業、或者乾脆轉行….,到底干什麼,仍舊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幾年的代碼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計,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麼回憶。
還有計算機的女生,動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壓力等等,就業似乎遠不及男生,有著先天的劣勢,包括情緒化、大局觀,還有對技術的熱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關於這個行業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輩的好心建議,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是否應該繼續選擇這一行,或者職業道路應該就此轉彎?選擇這一行,似乎意味著選擇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苦難歷程,接受這個行業的歷練。
退出呢,卻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幾年來刻苦努力,一張張用鉛筆寫滿程序的稿紙,課堂上的目不轉睛,作業時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無邊的時間,為的就是將來能多一份自信去呈交一份專業、厚重的職業簡歷。誰願意一心的努力最後化作東流的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著各自的光鮮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對於剛剛邁進校園的我們,對於已經邁入社會的學長學姐,對於不同崗位上的每一位前輩,舉步從來都是維艱的,輝煌的鑄就更是循序漸進,我們不可以只看到行業光鮮靚麗的外表,而忽視背後拖起它成長的艱難,兩種極端的落差當然巨大,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顯然有違客觀。而對於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築建也是一樣,它的雛形,它的打造、它的鑄就、它的豐裕、它的厚實,是靠一磚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個「入門的,不想入門的,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說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學科,是不能隨意輕視任何一門課程。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它,就要對它有始有終。
㈥ 信息化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製造業信息化對機械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大致體現在四個層面上:一是在產品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融合,傳統的機械產品融入信息、計算機、激光等高技術,使之成為機電一體化產品、現代技術集成產品,從而使產品的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以滿足信息時代對機械產品的要求;二是設計、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使設計周期大大縮短、設計成功率提高、設計成本降低、市場響應速度提高,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提高,勞動強度減低;三是在企業層面上,將企業的各類信息集成,形成資源共享,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在企業間實現信息的互通互連,使不同企業的資源實現共享,大大改變了機械工業的組織、研發、生產和經營模式,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網路化的要求,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信息化使製造業的企業組織結構有可能從原有的直線職能制的金字塔型組織轉變為扁平化的網路型組織。計劃經濟體制下,製造業企業基本是一種僅僅負責生產的經濟組織,而且是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模式,企業甚至還承擔了辦社會的職能,研發能力薄弱,經營銷售環節也薄弱,而加工能力相對較大,組織結構猶如橄欖,兩頭小,中間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必須加強研究開發和經營銷售,而中間的加工環節則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加工能力,企業組織結構也如啞鈴,兩頭強,中間精。信息化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從「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成為可能。
信息化還使製造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精益生產、敏捷製造、並行工程、大批量定製生產等等層出不窮的生產模式,無不是信息化催生的結果。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網路化製造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也正是這些與信息化伴生的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使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不斷攀升新的台階,能夠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㈦ 我的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要求寫一份本專業的人才調查報告1500字左右.....1000字意思下就夠啦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專業背景與市場預測
該專業是前沿學科,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及人們日常生活等都與電子信息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全國各地從事電子技術產品的生產、開發、銷售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很多.,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這樣的企事業單位會越來越多。為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大專層次學歷,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從事企事業單位與本專業相關的產品及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運行維護、銷售及售後服務、新產品技術開發等應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有著廣泛的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
注重培養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能力;具有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及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應用能力;具有對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維護管理能力;具有對通信設備、家用電子產品電路圖的閱讀分析及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具有對機電設備進行智能控制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具有閱讀英語資料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包括生產實習和室內實驗)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VB程序設計、電子CAD、高頻電子技術、電視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路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等課程。
課程分類介紹:
①數學:
高等數學 ----(數學系的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講的主要是微積分,對學電路的人來說,微積分(一元、多元)、曲線曲面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在後續理論課中經常遇到。
概率統計 ---- 凡是跟通信、信號處理有關的課程都要用到概率論。
數學物理方法 ---- 有些學校研究生才學,有些學校分成復變函數(+積分變換)和數學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學習電磁場、微波的數學基礎。
還可能會開設隨機過程(需要概率作基礎)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論:
電路原理 ---- 基礎的課程。
信號與系統 ---- 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時域、頻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難
數字信號處理 ---- 離散信號與系統的分析、信號的數字變換、數字濾波器之類。
基本上這兩門都需要大量的演算法和編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數學理論。
資訊理論 ---- 資訊理論的應用范圍很廣,但電子工程專業常把這門課講成編碼理論。
電磁場與電磁波 ---- 天書般的課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電動力學的翻版,用數學去研究磁場(恆定電磁場、時變電磁場)。
③電路:
模擬電路 ---- 晶體管、運放、電源、A/D、D/A。
數字電路 ---- 門電路、觸發器、組合電路、時序電路、可編程器件,數字電子系統的基礎(包括計算機)。
高頻電路 ---- 無線電電路,放大、調制、解調、混頻,比模擬電路難
微波技術 ---- 處理方法跟前面幾種電路完全不同,需要電磁場理論作基礎。
④計算機:
微機原理 ---- 80x86硬體工作原理。
匯編語言 ---- 直接對應CPU指令的程序設計語言。
單片機 ---- CPU和控制電路做成一塊集成電路,各種電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講解51系列。
C c++語言 ----(現在只講c語言的學校可能不多了)寫系統程序用的語言,與硬體相關的開發經常用到。
軟體基礎 ----(計算機專業的數據結構+演算法+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編譯方法+軟體工程)也可能是幾門課,講軟體的原理和怎麼寫軟體。
詳細課程介紹:
①c語言
c語言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應用人員應掌握的一種程序設計工具。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有點,有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c語言特別適合於編寫系統軟體。
c語言誕生後,許多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軟體,現在可以用c語言編寫了。
初學是切忌過早的濫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錯誤的細節,如不適當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學習程序設計,一定要雪活用活,不要死學不會用,要舉一反三,在以後的需要時能很快的掌握一種新語言。
②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抽象性是數學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有了高度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人地揭示其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嚴密的邏輯性是指在數學理論的歸納和整理中,無論是概念和表述,還是判斷和推理,都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數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數學這門科學的廣泛應用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到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加拓寬,現代數學正成為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廣泛和深人地滲透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要想學好高等數學,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理解概念。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義的、有什麼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個正確的命題,分為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對於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條件和結論以外,還要搞清它的適用范圍,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要特別提醒學習者的是,課本上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有助於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題的特點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作題時要善於總結---- 不僅總結方法,也要總結錯誤。這樣,作完之後才會有所收獲,才能舉一反三。
第四,理清脈絡。要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及時總結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會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幫助。
③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等領域。
本課程針對網路課程的特點,採用了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內容生動活潑,易於理解。課程以網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教師答疑,學生討論等形式使該課程體現出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點。
本課程從概念上可以區分為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兩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連續信號分解為不同的基本信號,對應推導出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分別為:時域分析、頻域 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離散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也是類似的過程。
本課程採用先連續後離散的布局安排知識,可先集中精力學好連續信號與系統分析的內容,再通過類比理解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的概念。狀態分析方法也結合兩大塊給出,從而建立完整的信號與系統的概念。
本課程除了大綱要求的主要內容外,還給出了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分析,離散傅立葉變換、FFT等內容以擴展知識面。
④電路分析
電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電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基礎,而且對發展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運放的電路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的穩態分析、含有互感的電路、三相電路、周期性非正弦電流電路、雙口網路、一階電路的時域分析、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狀態變數法、非線性電阻電路等。
⑤微機原理
微機原理的側重點是介紹指令系統和介面,它對於了解微機的硬體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機進行控制、通信,則微機原理是必修的課程。因此,絕大多數專業都將微機原理列為主幹課程之一。
C語言被認為是介於高級語言與匯編之間的一種編程語言,也稱為中級語言,很多操作系統就是用C實現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層的通信程序、驅動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編寫的,其重要原因就在於C語言非常接近匯編語言,換句話說,C語言離計算機的硬體很近,但同時C語言編程又要比匯編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歡C語言。
一般來說,學習微機原理並不需要C語言的基礎,而要真正學懂、學通C語言,微機原理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如C中的指針操作,就需要對微機的存儲器的結構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機原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人子弟,不利於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另外,有些人認為,微機原理作為一門聯系硬體與軟體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是與該門課程地位不相稱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為一個實際系統,是為了滿足社會與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語音和圖像)。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論體系,即編碼理論、調制理論與檢測理論。
在通信原理的課程中,有多處要用到資訊理論的結論或定理。資訊理論已成為設計通信系統與進行通信技術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訴工程師們關於通信系統的性能極限。
信道中存在雜訊。在通信過程中雜訊與干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對雜訊與干擾的研究產生了隨機過程理論。對信號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隨機過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領域,編碼是一種技術,是要能用硬體或軟體實現的。在數學上可以存在很多碼,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間,但只有在通信系統中能生成和識別的碼才能應用。編碼理論與通信結合形成了兩個方向: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調制理論可劃分為線性調制與非線性調制,它們的區別在於線性調制不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非線性調制要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並且往往佔有更寬的頻帶,因而非線性調制通常比線性調制有更好的抗雜訊性能。
接收端將調制信號與載波信號分開,還原調制信號的過程稱之為解調或檢測。
作為通信原理課程,還包含系統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復用。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只有接收信號與發送信號同步或者信號間建立相同的時間關系,接收端才能解調和識別信號。信道復用是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號同時通過同一信道的一種約定或者規范,使得多個用戶的話音、圖像等消息能同時通過同一電纜或者其他信道傳輸。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專業課程,可以進一步講述通信系統的設計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論或技術。要設計製造通信系統,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硬體(電路、微波)與軟體(系統軟體與嵌入式軟體),這是專業課程計劃中的另一分支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分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兩部分。重點是數字通信的調制、編碼、同步等內容。
配合完成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習題作業。期間開設一些驗證性實驗,同時使用SystemView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統實際工作的情況。
由於學生通信原理的認識難度,教師加強了該課程的多媒體CAI教學,形象直觀的圖示輔助教學。利用課程組研製成功的電子教案的演示文稿與以難點模擬為主的圖示輔助教學軟體開展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正在研究與開發成功網上實驗教學軟體,把教學儀器的使用、重要實驗儀器的模擬模擬實驗上網,以進一步適應教學信息化、網路化的要求。 總之,本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CAI課件、綜合設計和網路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基礎教程從最基本的門電路講起,直到各類常見的觸發器、編碼器、解碼器、存儲器、時序電路等等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闡述了各類數字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和分析方法,比如什麼真值表、什麼是競爭冒險現象、各種進制中為什麼計算機要採用2進制,為什麼我們常用的是16進制等等基礎的知識,直到讓我們可以海闊天空,看了這些之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數字電路的由來,發現它並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擬電路更簡單!有了這些基礎性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自學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復雜數字電路知識。
⑧模擬電子電路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模擬電子電路是中央電大理工科開放專科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解決電子技術入門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有關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二、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為電路分析基礎,本課程為學習後續課程(如「現代電子電路與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特點
1.知識理論系統性較強。學習本課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作鋪墊且又是學習有關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
2.基礎理論比較成熟。雖然電子技術發展很快,新的器件、電路日新月異,但其基本理論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體系。有限的學校教學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要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設計方法上。
3.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討論的許多電子電路都是實用電路,均可做成實際的裝置。
四、教學總體要求
1.正確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術語
直流通路與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靜態與動態,工作點,負載線,非線性失真,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頻率特性,正反饋和負反饋,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串聯反饋和並聯反饋,開環與閉環,自激,零點漂移,差模與共模,共模抑制比,恆流源,互補對稱,輸出功率與效率,理想運放,虛短、虛地,雜訊與干擾等。
職業資格證書與技術等級證書
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獲得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中級電工證、電子CAD中級技能等級證書。
掌握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相近專業
通信工程
就業去向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企業需求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據推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此類人才仍將供不應求。
據調查,現階段對於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對緩解當前該類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游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為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資料庫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來展望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路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里的象牙頂鑽,或為興趣,或為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為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近年來對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職業方向的選擇,想來是更多應屆畢業生就業時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論壇上不少臨近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發出迷茫、困惑的感嘆,不知道是否應該將計算機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太多太多關於這個行業的言論,媒體頻頻爆出的各類關於IT從業者身心受到莫大傷害的大小新聞,IT從業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瑣枯燥的程式、技術心理與現實狀態的脫節、加班很普遍、這一行更新很快,業余時間也是常用來學習新的專業技術,沒有節假日、沒有空餘時間,不能陪親人朋友,工作的性質使生活多了一些單調,生活彷彿學生時代一般的兩點一線。遠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絢麗多彩:張揚的個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時尚現代的生活方式由於富餘的回報,「辦公室政治」的遠離,「自由」的思慮空間….,只是現在看來,現實來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似乎有則潛在的規律:職業生涯短暫。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慮著「希望的路」到底應該怎樣轉彎,IT管理、IT銷售、或者橫下一條心從頭來過去創業、或者乾脆轉行….,到底干什麼,仍舊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幾年的代碼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計,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麼回憶。
還有計算機的女生,動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壓力等等,就業似乎遠不及男生,有著先天的劣勢,包括情緒化、大局觀,還有對技術的熱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關於這個行業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輩的好心建議,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是否應該繼續選擇這一行,或者職業道路應該就此轉彎?選擇這一行,似乎意味著選擇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苦難歷程,接受這個行業的歷練。
退出呢,卻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幾年來刻苦努力,一張張用鉛筆寫滿程序的稿紙,課堂上的目不轉睛,作業時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無邊的時間,為的就是將來能多一份自信去呈交一份專業、厚重的職業簡歷。誰願意一心的努力最後化作東流的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著各自的光鮮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對於剛剛邁進校園的我們,對於已經邁入社會的學長學姐,對於不同崗位上的每一位前輩,舉步從來都是維艱的,輝煌的鑄就更是循序漸進,我們不可以只看到行業光鮮靚麗的外表,而忽視背後拖起它成長的艱難,兩種極端的落差當然巨大,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顯然有違客觀。而對於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築建也是一樣,它的雛形,它的打造、它的鑄就、它的豐裕、它的厚實,是靠一磚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㈧ 電子信息工程的詳細介紹
c語言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應用人員應掌握的一種程序設計工具。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優點,又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c語言特別適合於編寫系統軟體。
c語言誕生後,許多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軟體,都可以用c語言編寫了。
初學時切忌過早的濫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錯誤的細節,如不適當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學習程序設計,一定要學活用活,不要死學不會用,要舉一反三,在以後的需要時能很快的掌握一種新語言。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抽象性是數學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有了高度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嚴密的邏輯性是指在數學理論的歸納和整理中,無論是概念和表述,還是判斷和推理,都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數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數學這門科學的廣泛應用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到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加拓寬,現代數學正成為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廣泛和深入地滲透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要想學好高等數學,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理解概念。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義的、有什麼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個正確的命題,分為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對於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條件和結論以外,還要搞清它的適用范圍,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要特別提醒學習者的是,課本上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有助於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題的特點和解法,在理解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作題時要善於總結---- 不僅總結方法,也要總結錯誤。這樣,做完之後才會有所收獲,才能舉一反三。
第四,理清脈絡。要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及時總結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會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幫助。 信號與系統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等領域。
本課程針對網路課程的特點,採用了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內容生動活潑,易於理解。課程以網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教師答疑,學生討論等形式使該課程體現出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點。
本課程從概念上可以區分為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兩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連續信號分解為不同的基本信號,對應推導出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分別為:時域分析、頻域 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離散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也是類似的過程。
本課程採用先連續後離散的布局安排知識,可先集中精力學好連續信號與系統分析的內容,再通過類比理解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的概念。狀態分析方法也結合兩大塊給出,從而建立完整的信號與系統的概念。
本課程除了大綱要求的主要內容外,還給出了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分析,離散傅立葉變換、FFT等內容以擴展知識面。 微機原理的側重點是介紹指令系統和介面,它對於了解微機的硬體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機進行控制、通信,則微機原理是必修的課程。因此,絕大多數專業都將微機原理列為主幹課程之一。
C語言被認為是介於高級語言與匯編之間的一種編程語言,也稱為中級語言,很多操作系統就是用C實現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層的通信程序、驅動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編寫的,其重要原因就在於C語言非常接近匯編語言,換句話說,C語言離計算機的硬體很近,但同時C語言編程又要比匯編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歡C語言。
一般來說,學習微機原理並不需要C語言的基礎,而要真正學懂、學通C語言,微機原理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如C中的指針操作,就需要對微機的存儲器的結構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機原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人子弟,不利於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另外,有些人認為,微機原理作為一門聯系硬體與軟體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是與該門課程地位不相稱的。 通信作為一個實際系統,是為了滿足社會與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語音和圖像)。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論體系,即編碼理論、調制理論與檢測理論。
在通信原理的課程中,有多處要用到資訊理論的結論或定理。資訊理論已成為設計通信系統與進行通信技術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訴工程師們關於通信系統的性能極限。
信道中存在雜訊。在通信過程中雜訊與干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對雜訊與干擾的研究產生了隨機過程理論。對信號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隨機過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領域,編碼是一種技術,是要能用硬體或軟體實現的。在數學上可以存在很多碼,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間,但只有在通信系統中能生成和識別的碼才能應用。編碼理論與通信結合形成了兩個方向: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調制理論可劃分為線性調制與非線性調制,它們的區別在於線性調制不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非線性調制要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並且往往佔有更寬的頻帶,因而非線性調制通常比線性調制有更好的抗雜訊性能。
接收端將調制信號與載波信號分開,還原調制信號的過程稱之為解調或檢測。
作為通信原理課程,還包含系統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復用。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只有接收信號與發送信號同步或者信號間建立相同的時間關系,接收端才能解調和識別信號。信道復用是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號同時通過同一信道的一種約定或者規范,使得多個用戶的話音、圖像等消息能同時通過同一電纜或者其他信道傳輸。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專業課程,可以進一步講述通信系統的設計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論或技術。要設計製造通信系統,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硬體(電路、微波)與軟體(系統軟體與嵌入式軟體),這是專業課程計劃中的另一分支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分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兩部分。重點是數字通信的調制、編碼、同步等內容。
配合完成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習題作業。期間開設一些驗證性實驗,同時使用SystemView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統實際工作的情況。
由於學生通信原理的認識難度,教師加強了該課程的多媒體CAI教學,形象直觀的圖示輔助教學。利用課程組研製成功的電子教案的演示文稿與以難點模擬為主的圖示輔助教學軟體開展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正在研究與開發成功網上實驗教學軟體,把教學儀器的使用、重要實驗儀器的模擬模擬實驗上網,以進一步適應教學信息化、網路化的要求。 總之,本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CAI課件、綜合設計和網路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模擬電子電路是中央電大理工科開放專科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解決電子技術入門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有關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二、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為電路分析基礎,本課程為學習後續課程(如「現代電子電路與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特點
1.知識理論系統性較強。學習本課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作鋪墊且又是學習有關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
2.有限的學校教學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要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設計方法上。
3.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討論的許多電子電路都是實用電路,均可做成實際的裝置。
四、教學總體要求
1.正確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術語
直流通路與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靜態與動態,工作點,負載線,非線性失真,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頻率特性,正反饋和負反饋,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串聯反饋和並聯反饋,開環與閉環,自激,零點漂移,差模與共模,共模抑制比,恆流源,互補對稱,輸出功率與效率,理想運放,虛短、虛斷和虛地,雜訊與干擾等。
職業資格證書與技術等級證書
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獲得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中級電工證、電子CAD中級技能等級證書。
掌握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㈨ 「波形發生器」設計
1.2.1 課題背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已滲透到各個領域。智能儀表裝置由於其安全、方便、高效、快捷、智能化等特點,使它在21世紀成為各種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實踐的助手。它對於改善現代人類的生活質量,創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空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 , 數字化技術在智能儀表 ,外設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廣泛的運用。其中幅值、波形和頻率可調的智能信號發生器經常要用在各種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實踐中。函數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電壓表、頻率計等儀器一樣是最普通、最基本的 ,也是應用最廣泛的電子儀器之一 ,幾乎所有的電參量的測量都需要用到信號發生器 。頻率越高、產生的波形種類越多的發生器性能越好,但器件的成本和技術要求也大大提高。比如:利用專用直接數字合成DDS晶元實現信號發生器。這種信號發生器能產生任意波形並達到很高的頻率,但成本很高。因此,綜合成本和性能等多方面考慮,設計出一款單片集成晶元配合52單片機實現的智能信號發生器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該種智能信號發生器能產生多種波形信號,達到較高的頻率,易於調試,且有很高的性價比。怎麼樣才能設計出一款內部功能齊全,外圍電路簡單,使用方便的智能信號發生器呢?這就需要用到集成信號發生晶元。隨著半導體晶元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和研製水平的飛速提高,出現了很多功能強大且性能可靠的集成信號發生晶元 ,幾乎代替了以前用分立元件搭成的信號發生電路模塊。精密函數發生晶元MAX038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眾多的信號發生晶元中MAX038 晶元的性價比較高 。所以本設計選用精密函數發生晶元MAX038。本設計中,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將要輸出的波形種類通過外置鍵盤輸入單片機,調用其相應的子程序,再通過與MAX038相連的可變電阻來調節波形的頻率和占空比,經MAX038輸出到放大電路,最後接到示波器,由示波器顯示產生的波形。這種信號源的頻率改變十分方便 ,而且線路簡單,調試和修理簡捷,性能價格比較高。1.2.2 技術指標本文設計的智能信號發生器的技術指標如下:(1)可以輸出正弦波、矩形波及三角波;(2)輸出方波的占空比可調范圍在10%~90%;(3)輸出信號的頻率穩定度和准確度: ;(4)正弦波非線性失真度 :小於1%;(5)頻率可調范圍:0.1HZ~20MHZ;(6)幅度:6V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本課題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1)信號發生器的基本原理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學習本課題工作初期主要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特別是MAX038晶元的資料,還深入研究了信號發生器的基本原理、技術特點等。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並解決了其中的關鍵技術難題。 (2)硬體系統設計 硬體電路設計主要包括鍵盤電路、單片機外圍電路、MAX038外圍電路(占空比調節、頻率調整電路)、放大電路的設計。根據系統方案的要求,ATMEL公司的8位Flash 單片機AT89C52作為系統的控制核心及數據處理中心,接距陣式鍵盤和MAX038電路部分。 (3)軟體系統設計軟體系統主要包括鍵盤去抖動延時程序、鍵盤掃描程序、波形選擇程序。軟體編程用C51語言。第二章 系統方案及原理框圖2.1 系統方案設計MAX038是單片集成晶元,需要通過單片機的控制實現函數信號的波形選擇。波形選擇由兩個輸入引腳A0 和A1的邏輯電平設定。通過4*4鍵盤輸入要產生的波形的種類,單片機判斷鍵碼並通過兩個I/O口控制MAX038的A0和A1引腳,從而控制MAX038輸出相應的波形。關於占空比調節和頻率調整,為簡單起見,可採用外部電位器調整控制。2.2 系統工作原理及框圖從圖2-1可以看出,系統按功能模塊可分為幾個部分:單片機系統:控制外圍的信號發生晶元,完成波形選擇。外圍電路:實現外圍的信號發生晶元和單片機之間的介面電路。C51程序:編寫單片機外圍信號發生晶元的介面程序,實現單片機函數信號輸出功能。
AT89C52單片機
4*4鍵盤
波形選擇
占空比調節節
MAX038
頻率調整
放大電路
波形輸出
圖2-1 系統原理框圖工作過程為:打開電源開始工作,按復位鍵復位,在鍵盤上輸入所需波形,調用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中其相應的子程序 ,再通過與MAX038相連的可變電阻來調節波形的頻率和占空比,經MAX038輸出到放大電路,最後接到示波器,由示波器顯示產生的波形。第三章 硬體電路設計本章將介紹信號發生器的電路設計原理,對各個功能模塊分別進行討論,主要包括鍵盤電路、單片機外圍電路、MAX038外圍電路(占空比調節、頻率調整電路)、放大電路。3.1 鍵盤電路行列式鍵盤也即矩陣式鍵盤,它由行和列組成,在每個行列的交叉點上放置一個按鍵。4*4鍵盤是一種常見的鍵盤,用在本設計中完全能夠滿足要求。4*4行列式鍵盤共由16個鍵盤組成。圖3-1是鍵盤電路圖。矩陣鍵盤原理:矩陣鍵盤中,一個按鍵按下後會觸發兩個電平信號:X、Y,單片機通過掃描X、Y的值判斷按鍵狀態。
把單片機AT89C52中的P1.0-P1.7埠用8芯排線連接到「4*4行列式鍵盤」區域中的L1-L4、C1-C4埠上。圖3-1 鍵盤電路3.2 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MAX038是單片集成晶元,需要通過單片機的控制實現函數信號的波形選擇。單片機是核心器件之一,通過它對MAX038的設置,實現不同波形的選擇和輸出。由於系統控制方案不太復雜 ,數據量也不太大,我們選用 AT89C52 作為控制系統的核心。它極為常用,價格便宜,易於獲取。3.2.1 單片機外圍電路硬體部分AT89C52是美國Atmel公司生產的低電壓、高性能CMOS 8位單片機,片內含8KB的可
圖 3-2 AT89C52管腳圖反復檫寫的程序存儲器和12B的隨機存取數據存儲器(RAM),器件採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生產,兼容標准MCS-51指令系統,片內配置通用8位中央處理器(CPU)和Flash存儲單元,功能強大的AT89C52單片機可靈活應用於各種控制領域。AT89C52單片機屬於AT89C51單片機的增強型,與Intel公司的80C52在引腳排列、硬體組成、工作特點和指令系統等方面兼容。圖 3-2 是AT89C52的管腳圖。其主要工作特性是:片內程序存儲器內含8KB的Flash程序存儲器,可擦寫壽命為1000次;片內數據存儲器內含256位元組的RAM;具有32根可編程I/O口線;具有3個可編程定時器;中斷系統是具有8個中斷源、6個中斷矢量、2個級優先權的中斷結構;串列口是具有一個全雙工的可編程串列通信口;具有一個數據指針DPTR;低功耗工作模式有空閑模式和掉電模式具有可編程的3級程序鎖定位;AT89C52工作電源電壓為5(1+0.2)V,且典型值為5V;AT89C52最高工作頻率為24MHz。單片機正常工作時,都需要有一個時鍾電路和一個復位電路,來構成單片機的最小電路。如圖3-3所示。
(1) 時鍾電路
XTAL0(18腳)和XTAL1(19腳):計算機工作時,是在統一的時鍾脈沖控制下一拍一拍的進行的,這個脈沖是由單片機控制器中的時序電路發出的。單片機的時序就是CPU在執行指令時所需控制信號的時間順序。為了保證各部件間的同步工作。單片機內部電路就在唯一的時鍾信號控制下嚴格地按時序進行工作。要給單片機提供時序要有相關的硬體電路,即振盪器和時鍾電路。因此選擇了內部時鍾方式。利用晶元內部的振盪器,然後在引腳XTAL0和XTAL1兩端跨接晶體或陶瓷諧振器,就構成了穩定的自激振盪器,其發出的脈沖直接送入內部時鍾電路,AT89C52最高工作頻率為24MHz,在本設計中採用11.0592 MHz晶振。外接晶振時,C1和C2值通常選擇為22PF左右。C1,C2對頻率有微調作用。晶體的頻率范圍可在1.2~12MHZ之間選擇。在實際連接中,為了減少寄生電容,更好地保證振盪器穩定、可靠地工作,振盪器和電容應盡可能安裝得與單片機晶元靠近。
(2) 復位電路
RESET( 9腳)是復位, 由圖3-3可以看出,按鍵電平復位電路相當於按復位鍵S1後復位端通過電阻與Vcc電源接通。復位是單片機的初始化操作。單片機在啟動運行時,都需要先復位,其作用是使CPU和系統中其他部件都處於一個確定的初始狀態,並從這個狀態開始工作。因而,復位是一個很重要的操作方式。但單片機本身是不能自動進行復位的,必須配合相應的外部電路來實現。(3) 單片機電源(40腳)是電源:AT89C52工作電源電壓為5(1+0.2)V,且典型值為5V;在線路中,電源去藕是一個關鍵問題。整個線路往往會由於電源引線而產生電路諧振,當有大的瞬時變化時,也會產生尖峰干擾信號。消除這兩種現象的有效辦法就是在片子的電源管腳與地之間加上適當的去藕電容,如圖3-3中的C4。(4) P1、P2口P1口:是一個帶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P1的輸出緩沖級可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TTL邏輯門電路。對埠寫「1」,通過內部的上拉電阻把埠拉到高電平,此時可作為輸入口。作輸入口使用時,因為內部存在上拉電阻,某個引腳被外部信號拉低時會輸出一個電流(IIL)。在圖3-3中,KEY為單片機的外圍4*4鍵盤介面,它和單片機的P1.0~P1.7連接,P1.0~P1.3對應於鍵盤的行1~4,P1.4~P1.7對應鍵盤的列1~4。P2口:P2是一個帶有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P2的輸出緩沖極可驅(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TTL邏輯門電路。Flash編程或校驗時,P2也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號。在本設計中,單片機的P2.0和P2.1腳和MAX038的A0和A1相連,用於選擇輸出波形種類。
圖3-3 單片機部分硬體電路
3.2.2 單片機外圍模擬電路部分模擬軟體:Proteus7.1A0=0或者1、A1=1,即鍵盤第一行第一列的情況。表示選擇的是正弦波。A0=0、A1=0,即鍵盤第一行第二列的情況,表示選擇的是矩形波;A0=1、A1=0,即鍵盤第一行第三列,表示選擇三角波輸出。D1(A0)D2(A1)選擇的波形暗(0)或者亮(1)亮(1)正弦波暗(0)暗(0)矩形波亮(1)暗(0)三角波表3-1單片機部分模擬結果圖3-4模擬的是A0=0、A1=1,即鍵盤第一行第一列。表示選擇的是正弦波的情況。圖3-4 單片機部分軟體模擬電路3.3 MAX038外圍電路設計3.3.1 MAX038的基本工作原理MAX038是美國Maxim公司的一款高頻率、高精度、低輸出電阻、驅動能力強的函數信號發生器晶元,它是新一代的單片函數信號發生晶元。MAX038內部含有精密帶隙電壓基準、鑒相器和TTL同步輸出,能以最少的外部元件構成波形高頻函數信號發生器,也可以應用於壓控振盪器(PPL)、脈寬調制器、鎖相環、頻率調制器、頻率合成器及FSK信號(正弦波和方波)發生器,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信號發生集成晶元 。如圖3-5所示MAX038內部主要由振盪器、參考電壓源2.5V、 恆流源250UA發生電路、多路選擇開關 、比較器、相位監測器、輸出緩沖器等電路組成。MAX038是單片精密函數信號產生器 ,它用±5V電源工作 ,基本的振盪器是一個交變地以恆定電流向電容器充電和放電的馳張振盪器 ,同時產生一個三角波和矩形波。通過改變COSC引
腳的外接電容 和流入 引腳的充放電電流的大小來控制輸出信號頻率, 工作頻率范圍為0.1Hz~20MHz。 流入 引腳的電流由加到FADJ 和DADJ 引腳上的電壓來調制, 通過這兩個引腳可用外接電壓信號分別調整頻率和占空比。MAX038內部有一個正弦波形成電路把振盪器的三角波轉變成一個具有等幅的低失真度正弦波。三角波、正弦波和矩形波輸入一個多路器,兩根地址線A0和A1從這三個波形中選出一個。圖3-5 MAX038的內部結構(虛線框內)
MAX038內部有一個2.5V的基準電壓源,由REF引腳輸出。基準電壓源電路由兩個運放LF353及電阻、電容組成,分別組成放大倍數為+1和-1的緩沖器,因而得到 的基準電源。這個電壓源對整機的性能很重要,因為各控制電路均需要參考輸入。圖3-6 MAX038管腳圖鑒相器是作為鎖相環的備用單元,為異或門電路結構,輸入信號一路來自內部差動矩形波OSCA和OSCB,另一路來自外部引腳PD1。鑒相器輸出信號為電流,由PD0引腳輸出,平均值變化范圍為0~550 。當兩路輸入信號的相位差為 時,輸出電流的占空比為50%,平均值為250 。如果構成鎖相環電路,則PDO和FADJ相連,並且對地連接一個電阻 ,同時並聯一個電容 。 決定鑒相器的靈敏度, 則濾除電流中的高頻成分。MAX038的各引腳功能見於表3-2。
表3-2 MAX038引腳功能註:5個GND腳在MAX038內部是不連接的,在電路設計時,需要一個地平面,然後所有5個GND腳連到靠近MAX038器件的地平面上。表3-3是MAX038 地址線A0和A1對波形選擇的取值。
表3-3 MAX038 地址線A0和A1對波形選擇的取值波形選擇由A0和A1兩個輸入引腳的邏輯電平設定:當A0=0或1、A1=1時為正弦波;當A0=0、A1=0時輸出矩形波;當A0=1、A1=0時輸出三角波。MAX038的關鍵特性如下:(1)工作頻率范圍從 0.1HZ~ 20MHZ,各種波形的輸出幅度均為2 V(P-P);(2)能精密地產生三角波、方波、正弦波信號;(3)占空比調節范圍寬, 占空比和頻率均可單獨調節, 互不影響, 占空比最大調節范圍10%~90%;(4)波形失真小, 正弦波失真度低於1%;(5) 採用±5V雙電源供電, 允許有5%變化范圍,電源電流為 80mA , 典型功耗 400 mW, 工作溫度范圍為0~70℃;(6) 內設2.5V電壓基準,利用控制端FADJ、DADJ實現頻率微調和占空比調節;(7)頻率掃描范圍:350倍;(8)輸出電阻:0.1 ;(9)溫度系數: 。MAX038核心部分是一個電流控制的振盪器,通過恆定的電流對外部電容 充電和放電,獲得三角波和方波信號輸出。充、放電電流由流進MAX038的 腳的電流控制,由加在引腳FADJ、DADJ上的電壓調整。電路的振盪頻率為: f= (1-0.2915 )= (1-0.2915 )/ (1)波形的占空比為: (2)當 =0時, 可設為2~750 ,對應中心頻率為350:1的變化范圍;當= 時,調制頻偏為 。控制外部電容 充、放電電流的比值,當 =0時,波形的占空比為50%;當 = 時,占空比為10%~90%。在FADJ和DADJ埠的內部,設置了250 的下拉電流源,可簡化外部電路設計,僅用電阻 (連接引腳FADJ和2.5V基準電壓的可變電阻)和 (連接引腳DADJ和2.5V基準電壓的可變電阻)就可以對頻偏和占空比進行調整。 埠由內部的運放強制為虛地,故僅用電阻 就能調整輸入電流 ,實現中心頻率的調節。3.3.2 占空比調節原理MAX038的DADJ引腳上的電壓可控制波形的占空比 (定義為輸出波形為正時所佔時間的百分數),並且能夠改善正弦波的波形,可進行脈沖寬度調制和產生鋸齒波。當 接地(即 =0)時,由 可得其占空比為50%。當 =±2.3V時,占空比可在 10%~90%范圍內調整;當電壓超過±2.3V 時,將使頻率偏移或引起不穩定。加在DADJ上的電壓: (3)其中: 為 DADJ 引腳上的電壓, 為定義為輸出波形的占空比。由公式(3)可完成的占空比設置。在本設計中要求占空比 在10%~90%的變化范圍,這樣 的范圍為-2.3V~+2.3V之間變化。因為:為內部恆流源; :連接引腳DADJ和2.5V基準電壓的可變電阻。基準電壓 :+2.5V由以上分析,可以計算出要使 的范圍為-2.3V~+2.3V之間變化時 的范圍在0.8K~19.2K 之間變化。所以 可以選擇20K 的可變電阻。綜上,MAX038工作時引腳DADJ電壓的變化可引起電容 充電和放電的相對速率的變化,由此引起矩形波占空比發生變化 ,當 時矩形波占空比為50%,即輸出為方波。 的變化范圍為±2.3V則占空比的變化范圍為10%~90%。所以 ,可使 變化 ,從而改變占空比,這即是設置占空比調節的原理。3.3.3 頻率調整原理(1) 頻率粗調原理由MAX038內部結構及參考文獻[4]可得,當引腳FADJ的電壓 =0時,MAX038輸出信號頻率的計算由式(1)給出: (4)(4)式中, 的計算為 (5) (5)式中 為內部輸出的2.5V恆定參考電壓,可見 時, 輸出信號的頻率完全由內部結構及充電電容 決定。 電流大小在2~750μA內變化,電容大小若為pF量級,則輸出頻率的大小為MHz量級;電容大小若為 μF量級 則輸出頻率的大小為kHz量級;電容大小若為μF量級,則輸出頻率的大小為Hz量級;所以其輸出頻率范圍為0.1Hz~20MHz。由此可通過改變電容 的大小達到大幅度地改變輸出信號頻率,這即是設置頻率粗調的原理。在本設計中要求頻率在0.1HZ~20MHZ的變化范圍,所以選擇電容大小若為pF量級。(2) 頻率細調原理MAX038工作時引腳FADJ的電壓 由參考電壓 及可調電阻 決定 = -250μA× (6)由(6)式得 (7)= 時,代入(7)式得到 的變化范圍為0.4K~19.6K,所以 可以選擇20K 的可變電阻。由(6)式調節 ,可變化FADJ引腳的電壓,其變化范圍為±2.4V。而 的變化可引起電容充電電流的變化 輸出頻率則以(4)式的頻率 為中心頻率,產生±70%左右的變化。由此可通過調節可變電阻 的大小,達到小幅度改變輸出信號的頻率,這即是設置細調輸出信號頻率的原理。綜上所述,MAX038的輸出頻率 由 、 、 三者共同決定,當 =0時 = = / = / * ,實現粗調;當 0時, = (1-0.2915 ),實現細調。3.3.4 MAX038外圍電路
圖 3-7 MAX038外圍電路原理圖由以上的分析,設計出的MAX038部分的電路如圖3-7。SYNC電路具有單獨的電源引線因而可被禁止。 數字電壓 (+5V)電源端,如果沒有用到SYNC的時候 應該懸空。PDI、PDO引腳分別是相位檢波器的輸入和輸出端,在本設計中不用應該接地。3.3.5 MAX038外圍電路注意事項由MAX038實現的信號發生電路是模數混合電路,因此在電路設計和線路板布局上都必須注意。具體有:(1)如果PCB板中,MAX038的模擬電源和數字電源需要分開,在供電時要分別供電,即分別取不同的電源,以防數字信號通過電源線干擾模擬部分;同樣,模擬地和數字地的處理要慎重,萬用板上要用低阻地平面分別將模擬地和數字地連接,再在某點上將兩地相連。(2)信號線要盡量部在焊接面,元件面為地平面,這樣就可減少信號間的干擾,這一點對系統性能的穩定尤為重要,因為系統性能受 、FADJ、COSC、DADJ等引腳周圍的分布電容及信號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敏感。此外,這些引腳引線的長度和面積還應盡量短小。(3)由於不同結構的電阻具有不同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因此選擇電阻時,應選用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小的電阻。推薦使用1%以上精度的金屬膜電阻。(4)在高頻線路中,電源去藕是一個關鍵問題。整個線路往往會由於電源引線而產生電路諧振,當有大的瞬時變化時,也會產生尖峰干擾信號。消除這兩種現象的有效辦法就是在片子的電源管腳與地之間加上適當的去藕電容,一般使用1 以上的優質電容。在許多場合,採用2個電容並聯的方法(並聯一個0.1 電容),則去藕效果更佳。3.4 幅度放大電路
由於MAX038的輸出信號為恆定的2V(P-P),且輸出電流不高,所以必須在輸出級至少有一級的放大電路來提供足夠的輸出電壓和電流,以滿足一般的使用要求。以下是放大電路設計的幾點考慮:圖3-8 放大電路(1) 首先,要求放大電路具有很高的頻寬。因為輸出信號最大基頻為20MHZ,其三角波和矩形波的高次諧波成分很高,只有高頻寬才能得到不失真的輸出波形。(2) 其次,高頻大信號放大要求電路有足夠的輸出電壓轉換速率。(3) 另外,要帶動低阻負載,放大電路的電流輸出能力也是個重要參數。要在10 負載上輸出6V信號,則放大器至少要有60mA的連續電流輸出能力。居於以上要求本設計的放大電路部分如圖3-8。採用低功耗,寬頻,高速運算放大器AD8055提高了放大電路的帶寬和轉換速率,把電壓由原來MAX038輸出的2V放大到6V。而9013和9012構成了「推挽式電路」也叫做互補對稱電路,實現了在靜態時管子不取電流,而在有信號時,T1、T2輪流導電。T1、T2是工作在乙類的放大電路,管耗小,提高了電流,從而提高了效率,而且減少了失真。最後接的電阻是為了防止輸出端的外接負載短路,所以加一個電阻限制電流。3.5 軟體設計軟體需要實現的主要功能是檢測鍵盤的輸入,根據輸入結果選擇輸出相應的波信號。鍵盤操作和對應的輸出如下:輸入按鍵「0」(第一行第一列),得到正弦波;輸入按鍵「1」(第一行第二列),得到矩形波;輸入按鍵「2」(第一行第三列),得到三角波;軟體編程用C51語言,主要包括鍵盤去抖動延時程序、鍵盤掃描程序、波形選擇程序。單片機控制MAX038實現波形輸出的程序流程圖3-9。
開始
初始化
鍵盤掃描
鍵碼為11?
鍵碼為21?
鍵碼為41?
NO
NO
NO
輸出正弦波
輸出矩形波
輸出三角波圖3-9 單片機控制MAX038實現波形輸出的程序流程圖鍵碼為11對應的是第一行第一列的按鍵;鍵碼為21對應的是第一行第二列的按鍵;鍵碼為41對應的是第一行第三列的按鍵。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㈩ 四川大學程序設計語言實踐報告怎麼寫
第一章 課程設計的目的 1第二章 課程設計題目問題描述和要求 32.1 題目的問題描述 32.2 題目的要求 3第三章 系統分析與設計 43.1 系統的總體設計(要求有系統的總體框圖) 43.2 系統的詳細設計(要求有模塊的流程圖) 43.3 源程序編制 4第四章 系統調試出現的問題 5第五章 系統運行報告 6第六章 總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