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中考化學創新實驗裝置設計

中考化學創新實驗裝置設計

發布時間:2022-02-28 18:11:00

『壹』 下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實驗要求選擇適當的裝置並完成相關問題.(三)寫出編號儀器的名稱

(1)5用於固定裝置的鐵架台;b用作固體與液體反應的錐形反應容器,稱為錐形瓶.
故答:鐵架台;錐形瓶;
(v)製取並收集乾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塊狀固體石灰石與無色液體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製取的,所以發生裝置就應選擇B;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能溶於水,收集裝置應選擇C;乾燥二氧化碳氣體,就需要把氣體通過濃硫酸,因此在B和C裝置之間應加入盛有濃硫酸的G裝置;
故選BCG;
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裝置D,應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題中在確定了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情況下依然觀察無明顯現象,這就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凈.鹽酸易揮發,使產生的氣體混有HCl氣體,HCl氣體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鹽酸,使得不能出現渾濁.
故選Cvv中混有了HCl氣體,有HCl存在不能產生C5Cv0沉澱;
(0)①探究二氧化錳的用量對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影響,反應為對固體混合物加熱,發生裝置必然選擇5;收集裝置G為向四排氣法、H為排水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又不溶於水,所以通常兩種方法都可以選用,但現在需要測定收集滿一瓶氣體的時間,裝置G不便於觀察是否收集滿,所以裝置H的優勢凸顯出來--便於觀察.
故選5;H;便於觀察;
②實驗所得數據存在「二氧化錳的量越多氯酸鉀分解速率越大」這種趨勢,但是並沒有更多的實驗數據支持該觀點的成立,只能是一種推測,作為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不科學,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質量比在0:1~0:0的范圍內二氧化錳的質量越多氯酸鉀分解的速度越大.

『貳』 小課題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研究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訪談、案研究、實驗、觀察、文獻研究等1、行研究:制定性研究案通實踐情況進行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經驗總結、記錄形價值文字2、資料收集:深入班級深入體現狀進行調查利用同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明確研究象3、帶:通部先、先走帶、染周圍習4、教育實驗:立足於自所教班級通實驗前、科習變化找適合科素養發展案5、案研究: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實際發制定習計劃針性發展需要進行效指導6、文獻: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經典書籍名格言及課程標准推薦書目閱讀提供具代性創造性面教材7、教育調查:深入班級深入體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代表性典型事例進行縝密析找准問題所明確研究象教育課題研究基本主要幾種:、觀察 1.觀察:解事實真相發現某種現象本質規律2.觀察步驟:觀察實施三步驟,步驟進行觀察研究設計,步驟幾面:(1)作略調查試探性觀察 步工作目於搜集材料於掌握基本情況便能確計劃整觀察程例:要觀察某教師教工作便應預先校致解位教師工作情況情況關環境條件等等通跟教師校領導談查閱些關材料教案、教記、作業等及聽課等式進行(2)確定觀察目 根據研究任務研究象特點考慮弄清楚問題需要材料條件作明確規定規定明確觀察便能集結能深入觀察能幾范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進行必須要觀察幾採取組觀察工合作(3)確定觀察象確定擬觀察總體范圍;二確定擬觀察案象;三確定擬觀察具體項目比要研究新配任教師或專畢業課余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情況擬觀察總體教師工作限達或兩新教師總體范圍內再定具體觀察哪幾所哪幾教研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再擬觀察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明確規定觀察目、、范圍及要解問題、搜集材料外應安排觀察程:觀察數、密度、每觀察持續間何保證觀察現象態等(5)策劃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般包括兩種:種獲觀察資料手段;種保存觀察資料手段 獲觀察資料手段主要覺器官需要些專門設置儀器幫助觀察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作反應器等些儀器主要起兩面作用:保證觀察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精確性保存資料手段腦器官種與觀察主體連起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持久性能實現資料客體化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觀察瞬間發事、物、狀況永久式准確、全面記錄供研究反復觀察資料析資料所用論哪類手段都應觀察始前准備觀察使用種儀器須事先作功能檢查保證使用程現障礙於觀察員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基本並知道觀察應做些要詳細、全面拍攝堂課部攝像機夠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工即使作觀察記錄需要事先作設計記錄紙印定格式排列必須記錄項目約定些記錄符號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書寫文字間我課堂行記錄例見表5-1面表格研究員根據研究需要列認課堂能發行估計所列完全所留些空格讓觀察員需要使用研究者要請別幫助觀察必須事先觀察員講清楚每項目具體所指遇意外情況處理要求熟悉每項目所位置穩妥起見式觀察前先作幾觀察練習幫助觀察員熟悉表格內容;發現表格缺陷式觀察前作調整(6)規定統性標准增加觀察客觀性便於衡量評價各種現象易於用數量表達觀察現象使觀察結核、比較、統計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觀察能涉及各種素並每素規定統標准每觀察或觀察同現象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標准衡量主要於同研究項目涉及同性質標准:涉及單位問題衡量表現知識質量;涉及定義問題才算違反紀律;涉及計算式問題登記表達間產矛盾頻率等等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統規定(7)逐段提觀察提綱 觀察計劃基礎應每或每段(幾同性質內容觀察組段)觀察提具體提綱便使觀察者每觀察目、任務要獲材料非明確觀察提綱包括本觀察要解決具體問題並且應前觀察基礎經深思熟慮提亦採用表格式便於類統計觀察實際程加析研究某種結論許形某研究課題二、調查 :同解事實情況析事實情況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或形新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解事實情況、析情況、認真研究結論尋找解決辦或進步研究案舉例說明調查操作程:抽調查主要步驟 實際抽操作整程致步驟: 1.確定調查目(確定問題形假說;通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結論)2.確定抽總體要進行抽總體應與要信息總體(目標總體)致本結論適用於抽總體超范圍結論適用程度取決於抽總體與目標總體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數據般收集與調查目關數據調查表降低答質量4.選擇抽總體哪種單位作體基本定5.編制抽框校名錄、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精確度抽調查要由本推斷總體帶某些確定性般相誤差或絕誤差作概率水平要求 7.估計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試驗范圍內試填調查表做些必要改進 9.實調查工作組織按抽案進行調查收調查表質量及進行檢查答表要處理案 10.根據所用抽進行數據析 11.同數據採用其析作比較 12.寫調查報告留存關總體信息能抽起指導作用於教育現象難於進行嚴格意義概率抽考慮採用列抽:總體選若干代表性單位(群)群內進行概率抽;總體選接近於研究者總體平均數印象些體;本限於總體易於取部;本隨便選取;本由自願調查員組;等等本要選擇適數據析結論要慎重應充利用其信息進行核查、確認教育現象研究研究者智恝、經驗抽技術機結合獲取本關鍵三、測驗: 想描述某些行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狀況(包括:能力與性、興趣、機、態度、觀念及理需要等);考慮改建策略或案或進步形新研究課題教育理測量用作定量研究重要主要功能評估、診斷預測(舉例XXX師所做自能力測驗(試驗)解高級自能力究竟能達何種程度)所謂測量根據定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程測驗教育理測量項主要內容形式測驗客觀性關於測驗系統化程壞程度指標測驗控制同間於同試或同間於同試其意義都應該相同保持刺激客觀性則要遵照定程序予控制(周文琴師做測試前邀請我家講目於排除避免素影響排除測驗隨意性真實性實現評測標准同性)推論客觀性指同結同所做推論應該致同同間同結所做解釋應該相同四、行研究: 行研究種適應范圍內教育改革探索性研究其目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針教育教育實踐問題行研究斷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研究改革行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具體改革行緊密相連(特點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模式基本:計劃——行——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體比較適用另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總結評價述行研究幾步驟發現三明顯特徵:具態性所設想、計劃、都處於放態系統都修改;二較強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員全體組員參與行研究實施全程三整研究程診斷性評價、形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研究工作流程始終具體說說操作:1.預診:階段任務發現問題教或校工作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行改變初設想各步驟預診佔十重要位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階段立由教研員、教師教育行政員組研究組問題進行初步討論研究查找解決問題關理論、文獻充占資料參與研究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意見便總體計劃擬定做診斷性評價3.擬定總體計劃:初設想系統化計劃行研究態放系統所總體計劃修訂更改4.制定具體計劃:實現總體計劃具體措施實際問題解決需要前提才導致旨改變現狀干預行現5.行:整研究工作敗關鍵階段特點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實施計劃行注意收集每步行反饋信息行則進入步計劃行反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能需要作調整或修改行目檢驗某設想或計劃解決實際問題行研究程性資料搜集、整理非重要6.總結評價:首先要研究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行背景素及影響行素二行程包括式參與計劃實施使用材料安排意外變化、何排除干擾三行結包括預期與非預期積極消極要注意搜集三面資料背景資料析計劃設想效性基礎材料程資料判斷行效、由案帶帶考察依據;結資料析案帶效直接依據考察要靈運用各種觀察技術及數據、資料採集析技術充總結評價實際行研究程及其結反思反思行研究第循環周期結束渡另循環周期介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研究報告整研究工作總結評價階段除要研究獲數據、資料進行科處理研究所需要結論外應產課題實際問題作解釋評價五、經驗總結:教師用教育經驗總結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事實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經驗材料並使升教育理論高度便更指導新教育實踐種教育科研究關鍵要能夠透現象看本質找實際經驗規律;更更加理性改進自教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基本要求:1.要注意經驗先 進性(觀念必須更新)2.要全面考察總結象充占原始事實材料;且做點面點、面結合防止偏概全片面性3.要教育實踐依據能憑空想毫價值4.要善於進行理論析六、文獻: 類閱讀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資料價值材料)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思路文獻按內容性質零文獻、文獻、二文獻三文獻零文獻未經發表意識處理原始資料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研究、新知識、新技術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文獻指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定編排系統便於查找文獻三文獻指工具書二文獻基礎眾文獻綜合研究結七、案研究: 案研究單研究象進行深具體研究案研究象別團體或機構前者或少數幾優或差進行案析者某先進班級或校進行案研究案研究般研究象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考察析所謂解剖麻雀案研究原始資料積累非重要同案研究僅停留案研究認識水平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間關系提些積極教育策改革教育教能通某案研究形假說進產新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觀察或追蹤、幾、團體、節課……程間短依需要定進行析概括透現象看本質規律性結論找解決問題辦(案研究象少研究規模較;同案研究般都沒控制自狀態進行要段間內突擊完所案研究特別適合教師研究教師抓住兩典型或類結合教、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於每教育實踐工作者說總班找研究象且需要特殊處理影響教育)八、案例研究:案例外者尚普遍公認、權威定義般認案例現實某具體現象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教育具典型意義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規律或某些教思想、原理具體教事件描述、總結析通課堂內真實故事教實踐遇困惑真實記錄些真實記錄進行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問題根源進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或形新研究課題案例研究研究者自身洞察力關鍵關於案例含義基本觀點:第所案例都事件並所事件都案例教育案例首先表現事件能夠作案例事件必須要具備兩基本條件;事件必須要包含或疑難問題同能包含解決些問題換句說沒問題內事件能稱案例;二事件應該具定典型性通事件給帶許思考帶若遇同或類似事件何應借鑒意義價值第二所案例都故事並所故事都, , 案例案例講述肯定故事並且許情況講述趣故事其些情節、鮮物作案例故事至少應該具備兩兩條件:故事必須真實事例能編制者自憑空想像杜撰沒真實發故事能作案例;二要始結束完整情節片段、支離破碎給整體所謂故事能案例第三所案例都某事例描述所事例描述都案例除滿足述兩面要求外案例敘寫要具備列條件:事例描述要包括定沖突;二事例描述要具體、明確應事情體何籠統描述應事情所具總體特徵所作抽象化、概括化說明;三描述要事例置於空框架要說明故事發間、點等;四事例描述要能反映教育教工作復雜性揭示物內世界態度、機、需要等;五事例描述要能反映故事發特定背景通面析看雖項練習、難題、篇文章或其近似於案例材料課堂起調積極性效並能稱案例既任何案例基礎都或單位實際情景所面事實若虛擬材料、沒任何問題或疑難包含內材料納入案例陣營案例主要特徵幾乎存案例結構(每完整案例體包括四部):①主題與背景——每案例都提煉鮮明主題通應關系課堂教核理念、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改革精神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件文作品或片段課堂實錄論主題深刻、故事復雜都應該種趣引入勝式講述案例描述能杜撰應源於教師真實經驗(情境故事教事件)、面問題;具體情節要經適調整與改編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顯討論焦點③問題討論——首先設計份案例討論作業單包括科知識要點、教情境特點及案例說明與注意事項提建議討論問題科知識問題、評價習效、教情境問題、擴展問題④詮釋與研究——案例作角度解讀包括課堂教行作技術析教師課反思等案例研究所結論部展析應歸課堂教基本面探討才能展現案例價值案例單例橫向差別比較縱向改變進步各同作用九、實驗: 1.實驗通俗說種先想做研究(相說)——想:已理論經驗發形某種教育思想理論構想即假說(亦稱假設);——做:形假說積極主計劃控制教育實踐加驗證通實驗象變化、發展狀況觀察確立自變數與變數間關系效驗證完善假說2.試驗特徵:驗證假說控制條件切實驗所具備共性教育實驗倫理原則、限控制、控制形性(其程價值)等特徵教育實驗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變數間關系其教育教實驗必須科選擇研究象再教育教實驗必須控制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具重復性亦即應僅具效度且具信度(即經重復實驗所實驗結應致相同)3.叫假說所謂假說根據事實材料定科理論所研究問題性規律性進行研究前 預先做推測性論斷假定性解釋假說形理論構思程般經三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假說4.教育實驗變數①自變數(稱做實驗或實驗素素)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變化引起其變數發變化舉例:考察同教材習影響教材實驗自變數再我校構建『樂·』式課堂教基本模式實驗……實驗至少要兩種水平(比兩組、兩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所舉必須至少要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能構實驗②變數變數種假定結變數自變數反應變數或曰輸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象所現效變數實驗變數必須具定測性③關變數(稱控制變數)些某實驗所需要研究、自變數與變數外切變數些統稱該實驗研究關變數稱非實驗或關例同教材比較實驗教材外教師水平、原基礎、家教、習間等切能影響教效素都該實驗關變數控制關變數非重要:探索關系確實保證變數變化由自變數變化所引起必須排除其關素影響控制關素使實驗除自變數外其條件保持致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定效度否則實驗失敗5.實驗操作(嚴密控制實驗程至關重要):——形假說——研究制定嚴謹科實驗案(選擇試、確定比組、實驗程設計、實驗材料工具選擇、研究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階段劃、原始程性資料積累案與工、形式確定等等)—— 按照案實施實驗—— 形實驗階段性報告總結性報告—— 實驗進行評價論證教育科研述些般教師都便使用

『叄』 xx中學初三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是:①檢查裝置的氣密

(1)紅磷燃燒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當紅磷與氧氣反應完全後,廣口瓶內氧氣耗盡,由於生成物是固體,導致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打開彈簧夾時,水倒流到廣口瓶中,倒流進的水約占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為: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打開彈簧夾後水倒流進瓶內,倒流進的水約占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紅磷燃燒生成物是固體;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2)空氣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和紅磷反應,故集氣瓶中剩餘的主要氣體是氮氣,而實驗完成後剩餘紅磷而空氣中氮氣的量也沒有減少,說明氮氣不易溶於水;氮氣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因此將燃著的紅磷再次伸入瓶中,燃著的紅磷立即熄滅;
故答案為:不易;是氮氣;
(3)沒有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裝置漏氣,因此發現紅磷燃燒的同時,導氣管另一端有氣泡產生;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就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於五分之一;
故答案為:氣泡;大於;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於五分之一;
(4)如果實驗中因紅磷量不足而氧氣沒有完全消耗或因裝置漏氣而在冷卻過程中進入少量空氣或未冷卻至室溫而打開彈簧夾或燒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五分之一的結果.
故答案為:①③④⑤.

『肆』 淺談如何對新課程教學中高中化學實驗創新設計

1 要注重實驗課的導入並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化學實驗課的導入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化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最好老師,所以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時變得積極主動,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課堂開始時就給學生適當的導入。比如,再講離子反應時,就可以給同學們講訴三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時候,蜀國的士兵一不小心就喝了啞泉水,導致士兵們個個不能開口說話,而且還有生命危險。在這危急時刻,諸葛亮遇見了一個老人,老人便要諸葛亮去飲用萬安溪安樂泉水。使得蜀國士兵轉危為安,度過了這一個難關。那就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麼啞泉水能讓人致啞呢?而萬安溪安樂泉水卻又可以使人恢復呢?就這樣課堂的開始就給同學們拋下疑問,然後再做實驗演示並告訴同學們這個故事的化學原理。其實即使萬安溪安樂泉水呈鹼性,而啞泉水卻又富含硫酸銅,蜀國士兵就是攝入了太多的銅離子而導致的中毒,萬安溪安樂泉水和啞泉水相遇時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就會發生離子反應產生沉澱進而解了毒。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就能激起同學們好奇心從而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再進行實驗的演示讓同學們仔細觀察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還有學習過氧化鈉的性質時,就可以用脫脂棉把過氧化鈉包在其中,然後讓學生往上面滴一滴水,脫脂棉就突然燃燒起來,就能讓同學們非常驚訝。也就是多給同學們做一些化學實驗,讓同學們領略到化學的魅力。
2 做好演示實驗就是化學學習的關鍵
每堂課上盡力的去多做實驗,在做演示實驗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的現象以及實驗的目的。要告訴同學們如何去觀察,怎麼樣去觀察觀察什麼以及從哪個角度去觀察。因為實驗現象有的稍縱即逝的,一不留心就什麼都沒看到,所以應該提醒同學們對待實驗一定的得認真。還要提出一些疑問,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就比如做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就先讓同學們觀察打磨後鎂的顏色性質,然後觀察鎂燃燒過程中的現象,最後總結出這個實驗的目的與作用。再比如在講金屬活動性時先給學生提出疑問「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前面金屬是否就一定能把後面金屬置換出?」同學基本都不知道,那老師可以來用實驗證明,就可以用鈉與氯化銅的實驗來證明,並在實驗前咨詢學生的覺得的實驗現象。大多數學生就會說:「鈉的表面覆蓋一層銅」,接著老師就可以進行演示實驗了,在試驗中大家會發現溶液開始發生變化,鈉浮在氯化銅溶液的表面一直快速的旋轉變成一個小球後然後消失,溶液里也產生了藍色的沉澱。這么精彩的一瞬間,讓學生驚訝不已,此時就可以給同學們進行講解這個反應的原理。這樣一個個的演示實驗就能激發同學們自主思考能力,在經過老師的講解和點撥就能使得同學對知識就能基本掌握。演示實驗的重要性就是為了增強同學們的求知慾。
3 學生進行實驗得有著充分的准備還要完成實驗報告
除了老師進行演示實驗,還有同學們自己動手來進行實驗。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好自己的實驗。學生進行實驗的目的主要就是使學生對化學原理充分掌握,以及使自己的技能和動手能力提高。但學生在進行實驗室一定要充分的准備,充分的准備不是單指一些化學儀器和化學材料的准備,主要是自己對准備進行的實驗的掌握還有對該實驗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的了解,當然還有對化學儀器的操作的按照實驗操作規范標准來。我記得我讀高中時,一次做實驗因為用到硫酸,因為一個同學的操作不當,硫酸飛濺到我手上,然後我趕緊用大量清水處理,才沒有產生較大的傷痕。所以操作是一定得認真規范。所以在上課時要仔細講解,注意事項要多次提醒,去實驗室要提醒學生帶上該用的物品不要落下。這樣同學們到了實驗室才能夠保證實驗的完成。當試驗完成後,學生要回顧整個實驗過程並把實驗報告寫好,老師再進行點評和指導。實驗報告主要是讓學生對實驗的總結,並把實驗出現的問題寫出來以及試驗中意外的現象也要表述清楚。每個人的實驗報告都根據自己實際的實驗情況來寫,這樣既能使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又能能避免同學們的相互抄襲。這樣同學們就會積極的去進行實驗,讓同學們更加喜歡上化學實驗課。因此,實驗結束後的一份認真具有自己見解和看法的實驗報告是必不可少的。
4 結語
在新課改下高中的化學實驗課被注入了活力,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高中的化學的教學也得轉變的以實驗為主,實驗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的實驗能力在實際動手操作得到煅煉提高。在實驗教學中,化學實驗課的開展對綜合實驗能力的完善有著重要的意義。

『伍』 初三化學實驗設計題(三題)

十分可以的答案是錯的,
1.選用硫酸鋅(把鎂條伸進去,反應,說明鎂比鋅活潑,把鐵伸進去不反應,說明鋅比鐵活潑)
2。把鎂,鋅,鐵放入同量的足量的鹽酸中,比較反應劇烈程度,越劇烈的金屬活動性越強。
利用置換反應,鎂置換鋅,鋅置換鐵。
3.由於鋅比銅活潑,因此優先反應,,而銅比銀活潑,因此硝酸銀比硝酸銅先反應。
Zn+2Ag+=2Ag+Zn2+
若是硝酸銀較多,銅繼續反應。
Cu+2Ag+=2Ag+Cu2+
.若是鋅很多,則
Zn+Cu2+=Cu+Zn2+

『陸』 初三化學設計實驗

這里是步驟Flsh——直接下載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ejian/200801/P020080107584445307931.zip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題歸類解析

一、實驗葯品選擇型
例1.小軍根據燃燒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認為可用木炭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並按左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依據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軍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將盛有足量紅熱木炭的燃燒匙迅速伸入廣口瓶中,並把塞子塞緊,待紅熱的木炭熄滅並冷卻至室溫後,就打開彈簧夾,並未發現倒吸現象。經過認真分析,小軍發現實驗失敗的原因是(答一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軍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後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葯品的選擇和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是(答一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是:選擇某種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不與空氣中其他氣體反應的固體物質(如紅磷,白磷等),利用過量的該物質將空氣中的氧氣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體物質,使密閉容器內氣體積減小(減小的體積即為氧氣的體積),氣體的壓強減小,引起水面變化,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在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選擇不同的葯品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現象。解此題的關鍵是判斷可然物在空氣中燃燒能否使密閉容器內氣體體積減小,氣體壓強變小。(1)木炭在空氣中燃燒過程中雖然消耗了氧氣,但同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而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會彌補所消耗的氧氣體積,反應前後廣口瓶內氣體壓強並無明顯的變化,因此燒杯中的水不會倒吸到廣口瓶內,造成實驗失敗。(2)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選擇葯品的條件是:①葯品能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只消耗氧氣,不與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②葯品在空氣中燃燒後的生成物不是氣體(若生成物為氣體,可將水換成易吸收該氣體的液體)。

答案 (1)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木炭在空氣中燃燒雖然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致使廣口瓶內氣體壓強未減小。

(2)葯品要能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只消耗氧氣(或生成物不能是氣體)

二、實驗誤差分析型

例2. 某班同學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 入瓶中並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觀察 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顯大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誤差分析,要根據實驗原理進行推斷,關鍵看操作的結果是導緻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變大還是減小。甲同學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偏低,原因可能有:(1)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耗完;(2)未塞緊瓶塞,外界空氣進入瓶內;(3)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乙同學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偏高,原因可能是廣口瓶內的部分空氣受熱逸出,致使廣口瓶內氣體的體積減小更多。

答案:D

三、實驗裝置創新型

例3.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 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 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右圖的實驗裝置。

假設此實驗能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佔體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請回答

下列問題: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從20 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後鬆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後再松開彈簧夾。

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的創新性在於實驗裝置始終密閉,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通過活塞的移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提高了實驗結果的准確度。(1)實驗操作前後裝置內氣體壓強不變,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好。(2)白磷在空氣燃燒時消耗氧氣,產生白煙(生成五氧化二磷),導緻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減小,由於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而試管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1/5=8 mL,且過量的白磷燃燒能將試管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線上。(3)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氣體壓強增大,活塞就會向右移動,當過量的白磷燃燒耗盡密閉體系內的氧氣,試管冷卻後,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就會推動活塞會向左移動,而密閉體系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20 mL)×1/5=12 mL,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8mL(20mL-12mL=8mL)的刻度線上。(4)因為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增大,所以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答案 (1)裝置的氣密性好(2)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前沿在約12 mL的刻度線上

(3)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先向右移動,最終穩定在約8 mL的刻度線上

(4)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延伸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通過挖掘實驗內涵 ,拓展知識 。達到完成一個實驗教學,理清一批問題。現將該實驗教學延伸總結如下:

一、實驗准備上應更充分

1、放入燃燒匙內的紅磷需說明是足量的,讓其燃燒時更多的消耗廣口瓶內的O2,使測量更准確。

2、在集氣瓶內加少量的水,做上記號,並在水面以上部分分出五等份來,以便更准確的觀察實驗結束後,水上升約為1/5處。

3、點燃紅磷時應用酒精燈,有的紅磷潮濕後火柴難於點燃,用酒精燈則容易點燃。

二、實驗結論延伸

該實驗除證明空氣中O2的體積量約為空氣體積的1/5外,還可得到以下結論。

1、紅磷燃燒條件:紅磷不點時不燃——需要溫度(達到燃燒時最低溫度)。瓶內紅磷燃燒一會就熄滅了——瓶內沒有O2或O2含量太少(紅磷燃燒需要氧氣)。結合起來,說明紅磷燃燒的條件是:需要一定的溫度和一定含量的氧氣。

2、氮氣體積含量約占空氣體積的4/5:空氣主要由O2和N2組成的,因為實驗測得空氣中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則剩餘氣體體積基本為N2。

3、氮氣不支持紅磷燃燒:紅磷在瓶內燃燒消耗大部分O2後熄滅,剩下N2並不能支持紅磷繼續燃燒。

4、氮氣本身也不能燃燒:燃著的紅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燒,則可能出現瓶內水上升超過1/5。

5、氮氣不易溶於水:實驗中開始紅磷燃燒時,瓶內壓強增大,實驗結束後瓶內壓強降低,水被吸入瓶內。這中間,N2都充分與水接觸,若N2易溶於水,則瓶內水上升可能超過1/5。

三、對做完實驗後吸入瓶內水太少的原因分析

1、紅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2、氣密性差,漏氣。

3、實驗前彈簧夾沒夾上。

4、必須是完全冷卻後觀察。

四、若用別的物質代替紅磷來完成該實驗,有哪些要求?

1、在瓶內燃燒的物質只能與O2反應。如Mg除與O2反應外也能與N2反應,Mg就不能代替紅磷來做實驗。

2、在瓶內燃燒的物質與O2反應後,生成物中不能有氣體,因為消耗了O2又產生了別的氣體,使瓶內壓強變化不大,實驗現象不明顯,如用蠟燭代替紅磷則不行。

五、問題討論

1、實驗開始彈簧夾不夾住橡皮管,會出現什麼結論?

2、實驗中利用了哪些物理知識?

『柒』 在化學實驗創新競賽中,某教師設計了下面一個實驗:【實驗裝置】【實驗操作】①用一個小集氣瓶集滿一瓶氧

【實驗來操作】氧氣能使自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有助燃性或氧化性;
【實驗結論及應用】兩瓶氣體能混合說明了分子的不斷運動,可以從聞到氣味角度舉例說明分子運動;
【反思】氧氣達到一定濃度就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評價】該實驗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生易接受,且趣味性比較強,還比較環保;
故答案為:【實驗操作】木條復燃;支持燃燒;【實驗結論及應用】分子能不斷運動;打開汽油瓶蓋能聞到汽油的氣味等;【反思】不一定;【評價】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探究新知識;環保;操作簡單;趣味性;保護學生的健康;

『捌』 想要一個初中化學創新實驗設計案例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著火點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是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的一個重要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明白物質的燃燒需要的一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二、原實驗存在的不足之處
教材中的原型實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燒時有可能會濺起來,從而引起邊上的紅磷燃燒,導致出現的實驗現象和教材中的實驗現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學生的歧義,認為紅磷與白磷的著火點一樣,達不到教材中實驗希望達到的要求。2、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種有劇毒的物質,擴散到空氣中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引起人體的中毒。三、實驗的創新與改進之處通過我對實驗的實踐與探究,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實驗進行了以下幾個地方的改進:1、用兩根試管代替銅片,把紅磷和白磷分別放到試管裡面進行反應。這樣可以把試管放入熱水中,加快反應的速度。2、在裝有白磷的試管壁放入用氫氧化鈉沾濕的海綿,這樣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性質進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四、實驗器材:鐵架台(帶鐵夾),試管,燒杯,海綿,白磷,紅磷,氫氧化鈉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圖4P+5O2=(等號上方標條件:點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六、實驗過程1、取兩支試管A、B,向A試管里裝入適量的紅磷,放入圓孔內。2、用鑷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試管里。3、向B試管壁上放入海綿,蘸好氫氧化鈉溶液,把試管放入圓孔內。4、把A、B兩支試管放入燒杯里,向燒杯中注入80℃的熱水。七、實驗效果熱水注入燒杯後不久,B試管中的白磷開始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試管里充滿白煙,過段時間,白煙慢慢變淡,導管口沒有白煙冒出。A試管里的紅磷沒有燃燒。八、自我評價本實驗是在原改進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通過採用試管代替銅板,有效的解決了反應時間比較長,白磷引燃紅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無法處理的難題,而且操作相對而言屬於比較簡單的。特別是氫氧化鈉的採用,解決了一些改進實驗對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處理的不足。

『玖』 以「神奇的水」為主題,設計一個創新實驗,簡單描述化學實驗過程. 求300字左右的實驗過程!!!

關於水的化學實驗視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B%AE%B5%C4%BB%AF%D1%A7%CA%B5%D1%E9&fr=ala0
此外,
中考化學實驗「水的作用」專題復習
作者:婁善平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07-12-20 9:06:36

水是化學實驗室中最廉價的一種試劑,其流動性、一定程度的潤滑性、化學性質的相對穩定性等特點決定了它在化學實驗中具有廣泛的用途,現歸納如下:
一、水在氣體製取實驗中的應用
1.裝置氣密性檢查。裝置氣密性檢查是氣體製取實驗(或者氣體性質實驗)中的重要操作,這種氣密性檢查就是利用裝置體系內壓強與大氣壓所存在的壓力差來實現的,這種壓力差通過導管使導管內流動著的水形成一段水柱(水柱的存在就證明了裝置體系內外存在壓力差)。
2.氣體凈化。化學實驗需要純凈的氣體,?而實驗室中製取的目標氣體中往往混有雜質氣體,有些雜質氣體可溶入水中,對於這類雜質氣體的凈化,可選用水作凈化劑,如實驗室製取的H2中常因反應物鹽酸的揮發性而使其中混有HCl雜質,?可將這種混合氣體通入裝有水的洗氣瓶,把其中的雜質氣體HCl除掉。
3.氣體收集。水溶性不大或不溶入水的氣體,?在實驗室中往往是用排水法收集的,如CO2、O2、H2、CO、H2S等。
4.氣體量取。氣體量取是某些定量實驗的關鍵性操作。?那些不溶入水的氣體就可利用水來量取。這種量取氣體的裝置有兩種,一是可直接利用量筒排水法收集氣體,在量筒上讀出氣體的體積,如圖1所示;二是是利用量筒收集排出的水,此水的體積即為集氣瓶中氣體的體積,如圖2所示。

5.氣體儲存和取出。?實驗室中儲氣瓶的使用原理是:通過水進出儲氣瓶,來實現氣體從儲氣瓶中流出和氣體從制氣裝置流進儲氣瓶。由此可見,能夠用儲氣瓶儲存的氣體僅限於不溶入水的氣體。
6.尾氣吸收。對於水溶性較大的有害氣體,?在化學實驗中可以用水作為其尾氣吸收劑,如HCl和氨氣的尾氣吸收。
二、水在化學實驗中的其它用途
1.充當冷卻劑。在蒸餾、?分餾及需要長時間加熱且有揮發性物質存在的實驗中,需要冷卻餾出物或揮發物,這種冷卻往往是通過冷凝管中流動著的水來實現的。
2.保存某些葯品。在化學實驗室中,?有些化學葯品在空氣中易變質或揮發出有害物質污染環境,如果這類物質不與水發生反應且密度比水大,則可用水來保存,如白磷、液溴、水銀的保存。
3.洗滌沉澱。在「過濾」操作中,對過濾器上的沉澱要進行洗滌,?這種洗滌操作就是用水(蒸餾水)來完成的。方法是:在過濾器中倒入蒸餾水,直至蒸餾水浸沒其中的沉澱,待過濾器中的水濾去之後,再重復幾次這樣的操作。
4.封存產物。如苯的取代反應中製取的溴苯和硝化反應中製取的硝基苯,?就是實驗後在產物中倒入水進行封存,然後讓學生觀察的。產物封存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反應產物的揮發,防止其污染。在新製取的溴苯和硝基苯中倒入水封存,也可以使產物中殘存的Br2和NO2溶解在水中,減小這些有顏色的雜質對反應產物顏色的干擾。
5.連接玻璃管。乾燥的玻璃管與乳膠管(或橡皮管、?橡膠塞等)間的摩擦力較大,不易將乳膠管套到玻璃管上,因此在進行這一操作時,往往先將玻璃管在水裡蘸一下,使玻璃管潤濕,這樣就很容易把乳膠管套上。

閱讀全文

與中考化學創新實驗裝置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前設備是什麼 瀏覽:252
美容光電儀器是指哪些項目 瀏覽:469
方舟裡面怎麼找到機床 瀏覽:678
鼎亞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46
尼爾機械紀元怎麼傳送 瀏覽:582
呈盈精機五金製品 瀏覽:141
解放儀表盤怎麼返回 瀏覽:76
軸承內孔是什麼配合 瀏覽:611
行車時儀表盤有嗡嗡的聲如何處理 瀏覽:552
電動工具廠家集中在哪 瀏覽:216
管道閥門布置要求 瀏覽:198
為什麼傳動裝置要設防護 瀏覽:730
捷豹儀表盤上的域是什麼意思 瀏覽:309
太陽能發自動跟蹤裝置製作 瀏覽:632
南通翔騰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60
水管的閥門怎麼分幾寸 瀏覽:497
三角閥門怎麼連接水龍頭 瀏覽:146
機床裝夾超重對機床有什麼影響 瀏覽:476
燃氣的閥門有什麼作用 瀏覽:771
機械廠噴漆環評收費多少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