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
答案是C。解釋抄如下,根據題意,透襲鏡的焦距為15cm,又根據圖示,在蠟燭與凸透鏡距離(物距)10cm,此時蠟燭位於1倍焦距以內,成虛像,通過移動光屏是無法找到像的,為此可排除選項A 和B,如果蠟燭向右移動,物距將小於10cm ,仍成虛像,可排除D選項。所以C是正確的(透鏡向右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後,就可能在光屏找到實像)。
B.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中
可以從光屏一側,通過透鏡看到虛像。理由:此時透鏡位置改變,使物距小於焦距,則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即:放大鏡的原理
C. 如圖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放好儀器,點燃蠟燭,調整______、______和______三者的
根據實驗的要求,物體、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必須在同一高度上,
故答案為燭焰、凸透鏡、光屏、同一水平直線上;
當物距等於二倍焦距時,所成的像才是倒立等大的實像,故選A、倒立、等大;
當物距介於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時,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點正是在此,故選B、倒立、放大.
當物體放在焦點之內時,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只有C點符合,故選C;
當物體放在焦點之外,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實像越大.故答案為:大、大.
D. 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2cm.實驗前要將蠟燭、透鏡和光屏同時
(1)實驗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使蠟燭和光屏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應該保持蠟燭離凸透鏡一定距離保持不變,只移動光屏;或保持光屏離凸透鏡一定距離,只移動蠟燭.
凸透鏡必須位於蠟燭和光屏之間,三者中心位於同一高度,像才能出現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凸透鏡位置50cm刻度處,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物距u=50cm-20cm=30cm,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答案為: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蠟燭和光屏;縮小.
E. 如圖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同一直線上 2.變得清晰 3.物距(即凸透鏡到蠟燭之間的距離)的一半
4.光屏一側 放大 照相機
F. 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離透鏡較遠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屏上成一縮小
由題意知,燭焰在屏上成一縮小實像,所以此時蠟燭在凸透鏡的2f之外,而光屏在另一側的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此時,如果只移動蠟燭,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律,像距將會逐漸變遠,因此,光屏在原位置不會得到清晰的像.只有當蠟燭移到凸透鏡的焦距之內時,透過凸透鏡才可能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選D. |
G. 某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1)如圖2所示,讓太陽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把光屏
(1)由圖2知,光抄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凸透鏡的焦點處,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60cm-50cm=10cm,則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2)實驗中,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這樣燭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實驗中,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向下運動,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
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應向上移動蠟燭或向下移動凸透鏡.
(4)當蠟燭距凸透鏡17cm時,物距處於f和2f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是投影儀或幻燈機;
(5)55cm大於2f,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當蠟燭從距凸透鏡55cm處以4cm/s的速度勻速移到同側的2倍焦點時,則像移動的速度小於4cm/s.
故答案為:(1)10.0;
(2)同一高度;
(3)上;下;
(4)倒立;放大;投影儀;
(5)<.
H. 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要使蠟燭
這道題選C D 理由: 蠟燭目前位於1倍焦距以內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得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屏無法承接虛像 所以A,B錯誤 。 光屏為位於2倍焦距如果想成清晰的像蠟燭必須在 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 題中說向左移動 可以達到條件 故C對 。 透鏡向右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也可達到條件 故D對 所以 這道題選C,D 不懂問我呦
I. 如圖是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選D。因為在光屏上要得到等大的像就說明這個像是實像。而實像都是倒立內的。所示形成倒立、等大容、實像所具備的條件就是u=2f(即物距=兩倍的焦距)。所以,光屏在55cm處。(在科學課堂作業本上,蠟燭的10cm處,凸透鏡在40cm處,所以物距就是30cm。相對應,焦距就是15cm.即往40後數15cm)而當蠟燭移動至30cm處時,u=10,f依然=15.所以便得到u<f。而當u<f時,光屏上看不到像。是呈正立、放大、虛像。所以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