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個同學在做「唾液澱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實驗時,設計了如圖兩個實驗裝置:(1)你認為這一實驗要檢驗的是
(1)根據實驗控制的變數條件可知酶的催化效果與溫度有關.
(2)唾液澱粉回酶是人體內的生物催答化劑,如其效果受溫度影響,一定是在體溫時催化效率最好.
(3)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在體溫時催化效果最好,由於甲裝置溫度遠低於37℃,唾液澱粉酶活性降低,澱粉糊中的澱粉未被分解,澱粉遇碘變藍.
(4)澱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澱粉酶初步消化成麥芽糖,最後在小腸中被最終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故答案為:(1)溫度;
(2)甲;
(3)唾液澱粉酶;
(4)麥芽糖;葡萄糖
『貳』 給你兩個如圖所示的裝置,錐形瓶里插相同植物的枝條,一枝有葉,一枝無葉,兩瓶內水面高度相同.請設計一
(1)假設要圍繞提出的問題作出,本實驗要探究植物的葉是否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應作出這樣的假設: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2)控制變數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根據題干提供的裝置,可設計如下實驗方案:①准備兩個相同植物的相同枝條,一枝有葉(為甲),一枝無葉(為乙);②將大小相同的兩個錐形瓶裝入等量的水,編號為A、B.③將兩個枝條甲、乙分別插入A、B兩個錐形瓶內,並用棉花密封,並將枝條用塑料袋套住,下端扎緊.④放置光下,觀察實驗現象.
(3)由於B裝置內具有葉片,在不斷的進行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B裝置塑料袋內壁上會凝結有水珠,其散失的水分來自於錐形瓶內的水分,故錐形瓶內的水位也下降;A裝置由於沒有葉片,枝條不散失水分,因此,A裝置的塑料袋內壁上不會有水珠,錐形瓶內的水位也不會變化.
(4)科學探究的實驗結論要麼肯定假設,要麼否定假設;本實驗的實驗結論應該是肯定假設的,即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為:(1)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2)①准備兩個相同植物的相同枝條,一枝有葉(為甲),一枝無葉(為乙);②將大小相同的兩個錐形瓶裝入等量的水,編號為A、B.③將兩個枝條甲、乙分別插入A、B兩個錐形瓶內,並用棉花密封,並將枝條用塑料袋套住,下端扎緊.④放置光下,觀察實驗現象.
(3)B;下降;A
(4)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叄』 根據實驗裝置圖回答.(1)設計圖A實驗裝置所探究的問題是:______.(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以後,用手擠
(1)根據探究呼吸作用的概念,可以提出探究的問題是:植物呼吸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嗎?
(2)、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呼吸作用是不需要條件的,只要是活細胞,即使是無光也進行呼吸作用,也能進行微弱的蒸騰作用,但是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同時無光時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實驗裝置是為了驗證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實驗現象是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在實驗過程中也能進行微弱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出來,遇塑料袋壁凝結成水滴.本實驗選用黑色塑料袋,是為了遮光,以避免植物因進行光合作用消耗掉二氧化碳而影響實驗效果.
(3)裝置圖B是著名的普利斯特里實驗,此實驗的結論是植物能夠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污濁的空氣.通過我們學過的知識可知,動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除了滿足植物自身呼吸,還提供給了動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這有利於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同時還製造了有機物,是生物的物質來源.因此接下來普利斯特里還可以探究很多問題,如:老鼠能為植物的生存提供原料嗎?
故答案為:
(1)植物呼吸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變渾濁;氣孔;光合作用;
(3)老鼠能為植物的生存提供原料嗎?
『肆』 探究題 給你兩個裝置,雛形瓶裡面插相同的枝條,一枝有葉,一枝無葉。兩瓶內水面高度相同。請設計一個實驗
1.提出問題:葉是否是蒸騰作用的器官?
2.作出假設:葉是蒸騰作用的器官。
如果帶葉的枝條外的塑料袋上有大量水珠,那麼說明:葉是蒸騰作用的器官。
3.設計並進行實驗:兩個錐形瓶裡面插相同植物的枝條,一枝有葉,一枝無葉。兩瓶內水相同。並且把瓶口用紙或其它物品封好,防止影響實驗結果,然後把它們每個都用封閉的所料帶,或者比他大的玻璃容器封閉好,最後將兩個實驗品放在有陽光的地方要漫射光,在同等條件同等溫度下,經過4或者8個小時,觀察實驗現象。
4.實驗現象:
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有葉的塑料口袋內有大量的(水珠),且雛形瓶內的水位(下降);而無葉的塑料口袋內幾乎沒有變化,且雛形瓶內的水位(基本不變)。
5.實驗結論:葉是蒸騰作用的器官。
『伍』 為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小紅用兩套圖的裝置,設計了下述實驗步驟:(1)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
根據題意,為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特點,根據吸收熱量的公式Q=cm△t可知,實驗需要採用控制變數法,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故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是不合理的,應當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
吸收熱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體現出來,相同的熱源在相同的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步驟(3)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熱量.
步驟(2)和(4)是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升高溫度.
(1)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物質的種類和升高的溫度相同,質量不同,加熱時間不同,表明吸收的熱量不同,所以可得出結論:質量不相等的同種物質,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熱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可知,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物質的種類不同,加熱時間不同,說明吸收的熱量不同,以可得出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3)因為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升高的溫度越多,吸收的熱量就越多.需使物質的質量和種類相同,升高的溫度不同的兩組數據,所以可分析的數據是第3、4;
故答案為: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溫度;(1)升高溫度;不同;(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3)3、4.
『陸』 你知道怎麼做嗎一根據題目的設計多種方案二操作評價與改進三確定製作裝置的目
氣體實驗裝置,通常由氣體發生、氣體凈化、氣體收集、尾氣處理等裝置組成,對一些常見裝置進行改進和重新組合,往往能夠實現一些特殊的實驗目的。典型的氣體實驗裝置改進設計有:依據啟普發生器原理設計的反應器,尾氣吸收、防倒吸裝置的設計,液封裝置的設計,恆壓裝置的設計等。
解題策略
1.實驗設計的創新往往要體現七個「一」,即:一個實驗的多種現象,一種實驗現象的多種原因,一種裝置的多種用途,一種用途的多種裝置,一個儀器的多種用法,一種物質的多種製法,一組物質的多種鑒別方法。
2.選擇反應原理的原則是:反應條件溫和、轉化率高、實驗操作簡便安全、產物便於分離與收集。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實驗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應掌握的氣體制備實驗有:三種單質(H2、O2、Cl2)的制備;三種氫化物(HCl、H2S、NH3)的制備;五種氧化物(CO2、SO2、NO2、NO、CO)的制備;兩種有機物(C2H4、C2H2)的制備。復習時,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經典的制備方法外,還應對葯品選擇、反應原理進行拓展和創新。
典例導悟1 (2010·上海,26)CaCO3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備CO2氣體。下列裝置可用於CO2氣體的提純和乾燥。
『柒』 為了追蹤能量的去向 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在兩個大試管中分別加入三
(1)可行
(2)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等溶於水放熱的物質後,則小試管中的溶液溫度升高,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著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銨,溶於水後吸熱,會導致集氣瓶中的氣體遇冷收縮,外界大氣壓壓著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捌』 下面是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的兩個實驗裝置,都是用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的,請你根據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
(來1)蒸騰作用是水分以自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而我們要驗證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所以在進行探究實驗我們設計對照時應有唯一變數--有無葉.同時我們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如甲盆用塑料袋將植物連同盆土一同罩住,這樣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否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就不能確定,因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裡面,水蒸氣有可能來自土壤中的水分. (2)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所以森林和草地植被對調節生態系統水循環的平衡很重要. 故答案為:(1)乙裝置;甲盆用塑料袋將植物連同盆土一同罩住,這樣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否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就不能確定,因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裡面,水蒸氣有可能來自土壤中的水分 (2)蒸騰作用(葉) |
『玖』 為驗證某混合氣體由H2、CO和HCl組成,請從下圖中選擇適當的實驗裝置設計一個實驗,並回答下列問題.(假
(1)氯化氫可以直接用硝酸銀溶液檢驗,開始要通過硝酸銀,檢驗氫氣和一氧化碳都要根據其還原氧化銅後的生成物,要把干擾氣體提前除去,所以要先通過濃硫酸除去水分,檢驗生成的水分用無水硫酸銅,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要先檢驗水分,再檢驗二氧化碳,反之,石灰水中的水分會對實驗造成影響;
(2)氫氣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後生成銅,銅是亮紅色固體,所以會看到黑色粉末變紅;
(3)若省略第二個裝置,則不能驗證出氣體是氫氣,因為氣體從硝酸銀溶液中通過後會帶出水分;
(4)最後一個裝置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為:
(1)CDAEB
(2)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為亮紅色
(3)H2
(4)CO2+Ca(OH)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