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1)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内稀硫酸反容应能生成氢气,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故答案为:(1)CO2NaOH溶液
(2)Zn+H2SO4(稀)═ZnSO4+H2↑
(3)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② 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
(1)、(2)由来于甲装置叶片所处的自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装置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乙装置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让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
(4)由(1)、(2)可知,该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说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B.
故答案为:
(1)不变蓝;没有;
(2)变蓝;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3)让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
(4)二氧化碳;
(5)吸收二氧化碳;B
③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力,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1)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是不需要条件专的,只要属是活细胞,即使是无光也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微弱的蒸腾作用,但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时无光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A实验装置是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在实验过程中也能进行微弱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出来,因此,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甲中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这是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4)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实验的唯一变量应是金鱼藻.所以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故答案为:(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蒸腾作用;
(3)氧气;
(4)金鱼藻.
④ 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问
(1)B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专能说明塑料袋内的属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A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A装置.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C、D两个装置中,C的叶多,D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
(3)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
(4)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因此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或导管),红墨水(无机盐、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故答案为:
(1)A;
(2)C;
(3)叶;提高(或增加);
(4)木质部(或导管);自下而上
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实验结束后,欲验
(1)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