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病检查其性质的联合装置图
1 那溶液是什抄么。。。(其实我也袭没想起来(┬_┬) 我们以前怎么没那东西) 不用浓盐酸 是因为 浓盐酸挥发。。。 而且反应速率太快 不好控制
2 出现大量气泡 Fe2O3+3CO=(高温)2Fe+3CO2
3 A E(D哪去了?)
4 生成气体 需要分离(吧)。。。有氧气的话 碳应该能反应吧。。。
② 下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1)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用的发生
(1)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C、D、E、F
(2)E装置:打开弹簧夹,从装置下面的开口处加入固体药品,从上面的开口处加入液体药品,反应开始,夹住弹簧夹,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液体药品进入长颈漏斗并且上升,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F装置:固体药品放在球行管中,液体药品放在烧杯中,把球行管放入液体药品中,反应开始,把球行管拿出液体药品,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等条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看到什么时候收集满,而用向上排空气法则不能,因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故答案为: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 ||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
③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1)通过观察图,不难发现①是试管,②是锥形瓶; (2)A装置是给固体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对于用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的反应不适用, A、高锰酸钾是固体,制氧气需要加热,故A适用, B、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故B不适用, C、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故C不适用, 故答案选B、C;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由于二氧化碳是可溶于水的,通常不用排水集气法,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F装置;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满了,否则就没有满,这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另外要注意不能把木条插到瓶内; (4)C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制气体,如果用该装置制氧气,就应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故化学方程式为:2H 2 O 2
(5)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要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就要通过实验,并且实验现象要有明显的不同, A、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故A可以, B、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酸碱指示剂,与氧气不反应,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现象不同,故B可选, C、无色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与氧气不反应,即使遇到酸也不变色,都无明显现象,故C不能鉴别, D、澄清石灰水,与氧气不反应,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现象不同,故D可以用, 故答案选A、B、D. 故答案是: (1)①试管②锥形瓶;(2)BC; (3)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F、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4)2H 2 O 2
(5)ABD. |
④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
A、看起来行,但由于抄锥形瓶中液袭体太多,所以不适合将液体压回的操作,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球形瓶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球形瓶,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
C、操作错误导管在液面以下,不适合气体的排出,导管应该刚露出试管塞为宜.故C错误;
D、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
故选:BD.
⑤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下列四个装置中,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A.B.C.D
A、由于锥形瓶中分液漏斗没有伸到液面以下液体难以与固体进行回分离,故A错误;答
B、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球形瓶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球形瓶,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
C、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正确;
D、装置中只有一只导管,难以实现酸与大理石的分离,故D错误;
答案:AD.
⑥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1)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2)装置A中物质
(1)图中明显的错误是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人到液面以下.
故填:版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人到权液面以下.
(2)A中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故填: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可以通过石蕊试液验证,所以B中应装入的溶液是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故填: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4)装置C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5)在装置D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故填:下层;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⑦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
(1)分液漏斗,锥形瓶,玻璃片,集气瓶 (2)由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版氧化碳应用大理权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答案为: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故答案为: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
⑧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1处B.2处C.3处D.4
(1)长颈漏斗插入来液面以上源,产生的气体沿长颈漏斗逸出,所以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这是第一处错误;
(2)导管插入,不利于气体导出,应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这是第二处错误;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但导管的末端刚刚伸入集气瓶,这们二氧化碳会与空气混合,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应导管的末端应伸入集气瓶底部.这是第三处错误.
错误共有3处,故选C.
⑨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验证C、CO、CO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 指出A中的错误: 。 (2)写出下列几处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只能回答你的第二小问了。。。
B:C+O2=CO2
C:2CO+O2=2CO2
D:CO2+Ca(OH)2=CaCO3↓+H2O
⑩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据此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
(1)参考教材中仪器的名称、作用.故填:a、漏斗 b、导气管 c、广口瓶 d、玻璃片. (2)①、如图所示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从漏斗的下端溢出. 故答: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防止二氧化碳从漏斗中溢出. ②、反应物应使用稀盐酸,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稀硫酸与石灰石接触,使反应变慢. 故答:反应物稀硫酸换成稀盐酸.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首先充满底层,所以导气管应插到瓶底. 故答:收集装置中的导气管应尽量插到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