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显示装置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是什么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专社会与物质的因属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贰』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国际功效学会给人机工程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各个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闲暇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优化的一门学科。
『叁』 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于设计体现了怎样的设计概念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研究人、机(包括工业产品、建筑结构、环境规划、生活用品等)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三要素。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人机系统中人、机特性,人与机器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机界面设计,以及人在工作、生活中工作效率、人的舒适和安全健康等问题。其目的是实现人机系统的最大效率和追求人的安全舒适。
人机工程学是一个跨门类、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其研究领域不只局限于工程学科,还与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测量学以及管理学、色彩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课题。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机械、自动化、建筑、公共设施、电器、交通、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等,甚至可用于大规模社会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
⑴ 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⑵ 树立人-机-环境的系统观念并使之相互协调,以获系统最高综合效率;
⑶ 全面了解与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相关的人的因素;
⑷ 掌握人机界面、作业域以及带普遍性的典型人机设计问题。
⑸ 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面观察问题,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