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e 1分,漏斗 1分
(2)防止硫酸亚铁晶体析出 1分
(3)防止Fe
2+ 水解1分
(4) Fe
2+ +H
2 C
2 O
4 →FeC
2 O
4 ↓ +2H
+ 2分
(5)①A 1分;试管口向专上,反应生成的水属倒流入试管会使试管破裂,故试管口应略向下 2分
②结晶水 1分,CO
2 、CO 2分
『叁』 草酸铵提取剂如何配置
假设实验室配置复1000ml的此种溶制液,步骤如下:
1 、计算:需要草酸铵1*0.05*124.1=6.205(g)。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草酸铵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的草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500ml的蒸馏水溶解。
4、转移、振荡、洗涤、定容、摇匀:将烧杯的溶液注入1000ml容量瓶;并用少量的水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5、装瓶,贴上标签。
『肆』 2009初中化学竞赛题
下列有关浓硫酸的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露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质量增加了 B.加热铜与浓硫酸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伸入浓硫酸中的木炭变黑了 D.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V A ⅥA ⅦA 0
2
3
A.同一族的元素对应的原子从上往下电子层数在逐渐增加
B.同一周期的元素对应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第ⅠA的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
D.同一周期的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3.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气体性质 H2 CO2 O2 N2 Cl2
气体的沸点/℃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体积/mL 4.5 97 35 11 494
A.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易被吸附 B.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C.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 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4.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生活调味品,我国政府推行的铁强化酱油采用发酵法生产的主要过程是:将豆饼粉与20%的盐酸混合加热沸腾数十小时,得到酱色液体,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充分搅拌后再经脱色处理即可得到食用酱油,添加适量的含铁物质就能得到铁强化酱油。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的含铁物质可以预防人的贫血
B.盐酸在加热沸腾过程中加速了豆饼粉转化为酱油的速率
C.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盐酸
D.酱油中添加的含铁物质为颗粒极小的铁粉
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1:1 B.2:2:1
C.2:1:2 D.1:2:3
6.某种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的有( )
A.ZnO+H2SO4=ZnSO4+H2O B.Fe2O3+3CO====2Fe+3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CaCO3====CaO+CO2↑
7.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薄铁片,铁片无任何变化。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不溶物中含有铜,不可能含有铁
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铜,可能含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不可能含有硫酸
8.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9. 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H2SO4、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种,如下实验: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e+溶液;④a+b→溶液f+沉淀,⑤e+f→溶液+气体。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 Ba(NO3)2、Na2SO4、Na2CO3 D.Ba(NO3)2、Na2SO4、H2SO4、Na2CO3
10.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19.7 3.6
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M的质量为19.7g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之比为87:18
11.某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钾或硝酸钡三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10克沉淀,对样品中的组成判断合理的是( )
A.肯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碳酸钠 B.肯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
C.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只含硝酸钾 D.不含硝酸钡和硝酸钾,只含碳酸钠
12.如右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
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
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
改变,则x、y、z可能是( )
x气体 y溶液 z试剂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无色酚酞试液
D. HCl NaOH 紫色石蕊试液
13.18O是科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04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B.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D.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图A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图B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图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图D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A B C D
15.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NaOH H2O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共40分)
16.(3 分)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⑴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
⑵如果降低上述⑴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
⑶如果向⑴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
17.(2分)ZSM—5分子筛是由多个结构单元构成的,其中一个结构单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i96O192。若用4个铝原子取代其中的4个硅原子,形成的原子团所带的电荷为 ,若用铵根离子与它结合成电中性,则需要铵根离子 个。
18.(4分)仿照下列化学方程式:
2H2S+SO2=3S↓+2H2O,NaH+H2O=NaOH+H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NH3和NO2反应 ;
CaH2和H2O反应 。
19.(3分)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如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据最新报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地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描述一下反氧原子的构成 。
20.(5分)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⑴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⑵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
A. 节约金属资源 B. 合理开采矿物 C. 防止钢铁生锈
⑶为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镀有一层铬。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氨气是生产铵态氮肥的主要原料,但一经泄漏,危害十分严重。请根据下列相关报导,回答问题:某地一冷饮厂氨气泄漏,液氨冲破管道,喷射而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现场温度骤降到—30℃。抢险队员紧急中用柠檬水淋湿全身后冲进泄漏仓库堵泄,虽堵泄成功但抢险队员被冻伤。已泄漏的500Kg液氨经喷水12t后才将其稀释。这次事件造成百余人氨气中毒,距离事发地点5米的树木在短短半小时内叶子由绿色变成黄色。
⑴从以上报导获得的信息中,你了解到氨气有哪些性质?(至少写出3条)
。
⑵抢险队员用柠檬水淋湿全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接触液氨可能引起严重冻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但不宜与熟石灰混合使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___________。
22.(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Cl、Na2SO4、(NH4)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⑵向实验⑴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⑶向实验(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证明实验(1)的白色沉淀一定还有___________;
⑷向实验(3)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发现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有人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的氯化钠,你认为___________(填“正确”“不正确”),理由 。
⑸实验结论是 。
23.(7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用硫酸亚铁废液(含少量硫酸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并进行如下实验。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操作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①烧杯、②玻璃棒、③酒精灯、④温度计、⑤ 。
⑵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
⑶草酸亚铁常用作照相显影剂,用于制药工业。实验室利用硫酸亚铁溶液和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反应生成草酸亚铁沉淀来制备草酸亚铁。请写出硫酸亚铁溶液与草酸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草酸亚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180)受热易分解,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检验其分解产物。
①该装置中最不合理的部分 (填字母),原因是 。
②改用正确装置实验开始后,B处变蓝,C处有白色沉淀,E处部分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草酸亚铁分解产生 (填化学式)。
24.(5分)卤水(提取食盐后的母液)含有MgCl2、NaCl、 MgSO4、KCl。从卤水中提取KCl固体,采用下列方法:
⑴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逐渐析出晶体A,滤出晶体得到母液R,根据下图所示溶解度曲线,晶体A中主要含有
和 ,理由是 。
⑵将母液R降温(降到30℃以下)析出晶体B,则晶体B主要含有
和 ,理由是 。
⑶将析出的晶体B,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就可以得到较纯的KCl固体,理由是
得分 评卷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0分)
25.(4分)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现欲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⑵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⑶在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5%。
⑷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 。
26.(5分)我市某学校化学研究性小组欲对水电解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如下:
⑴按右图实验装置连接好仪器后,往水槽中加入蒸馏水后,接通
电源,发现在电极两端只有极细小的气泡慢慢产生,这说明
。
⑵当小王向水中加入少量白色A物质后,发现电极两端有气泡迅速产生,但发现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请解释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 。
⑶小李想要探究加入的物质A是什么物质,他看到小王身边有如下一些物质:氢氧化铁,硫酸钠,硫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钠,那么他加入的A可能是_________,请你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
⑷本实验加入A的是为了 。
27.(4分)为了除去用粗盐配制成的NaCl溶液中所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MgSO4杂质,某同学从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硝酸钡溶液、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中选择了A、B、C三种试剂,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I:向溶液中加入过量A后过滤得滤液1;
实验Ⅱ:向滤液l中加过量B后过滤得滤液2;
实验Ⅲ:向滤液2中滴加适量C,得到较纯挣的NaCl溶液。
⑴A、B、C三种试剂中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
⑵实验I中,所加A要过量的原因是 。
⑶实验Ⅱ中,加B过量的原因是 。
⑷实验Ⅲ中,试剂加到 时为适量,此时得到较为纯净的NaCl溶液。
28.(7 分)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其它杂质)和Fe2O3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Ⅰ 生成固体组成分析
⑴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黑色固体生成,小亮认为生成了铁粉,但小灵却有不同看法,理由是 。
⑵为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成分,小欢将生成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同时出现 的现象,则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铁。
Ⅱ 生成气体成分分析
【提出假设】生成气体的可能组成有三种:
假设1: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假设2:生成气体是一氧化碳;
假设3:生成气体是 。
【设计实验】为确定生成气体的组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⑴实验中通入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N2,分析不用空气的主要理由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
B.空气中的氧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而干扰实验结果
⑵定性研究: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
⑶定量研究:现准确称取16.0g氧化铁与2.4g木炭粉混合,在上述装置中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1.2g,且能完全溶于稀盐酸。
【实验结论】处理上述实验数据后可知,假设 正确。
【拓展与延伸】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当催化剂中FeO与Fe2O3的质量之比为9∶20时,其催化活性最高。现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木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Fe2O3+C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240g Fe2O3 粉末中加入木炭粉的质量是 g。
得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29.(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发现生成铜的同时也有少量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做了如下实验:
⑴取8.5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过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质量为9.2g
⑵将9.2g固体放一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
问:①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 ,与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是 ,两者质量之和 (填“>”“<”“=”)8.5g。
②针对上述现象请你解释原因: 。
30.(6分)某实验小组欲测定某白色粉末(已知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的组成,取三份质量不同的样品甲、乙、丙分别与30g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的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关系如下表,试求:⑴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⑵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已知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是1.97g/L)(计算过程中保留两位小数)
甲 乙 丙
混合物质量/g 3.80 7.60 11.4
二氧化碳的体积/L 0.893 1.786 1.786
『伍』 为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现取10mL血液样品稀释后用草酸铵[(NH 4 ) 2 C 2 O 4 ]处理成草酸钙沉淀,
KMnO 4 氧化复H 2 C 2 O 4 为制CO 2 ,自身被还原为Mn 2+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 1.6×10 -3 L×0.5mol/L×(7-2)=n(H 2 C 2 O 4 )×2×(4-3) 解得,n(H 2 C 2 O 4 )=2×10 -3 mol 所以n(CaC 2 O 4 )=n(H 2 C 2 O 4 ))=2×10 - mol, 所以10ml血液中钙的质量为2×10 -3 mol×40g/mol, 故该病人血液中含钙量为 2 ×10 -3 mol×40g/mol | 10 ×10 -3 L | =8g/L. 故选:B. |
『陆』 实验室利用硫酸亚铁溶液和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反应生成草酸亚铁沉淀来制备草酸亚铁并得到硫酸铵.请
硫酸亚铁溶液和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反应生成草酸亚铁沉淀来制备草酸亚铁并得到硫酸铵,反应的内化学方程式为:FeSO4+(NH4)容2C2O4═FeC2O4↓+(NH4)2SO4.
故答案为:FeSO4+(NH4)2C2O4═FeC2O4↓+(NH4)2SO4.
『柒』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活体细菌着色检测的适宜条件。方法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稀释浓度为5×107菌落形成单位/毫升 (Colony forming unit,CFU/ml)。 经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结晶紫(Crystal Violet , CV)着色细菌洗涤后,保存于甘油磷酸缓冲液。采用平皿倾注法测取细菌的CFU。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CV染色时,细菌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料大于此浓度染色时,CFU有差异性(P<0.05)。染色时间在3min内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保存着色活体细菌,在48h内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60h后有差异性(P<0.05)。结论 实验方法适用于活体细菌显色法的形态学检测。
结晶紫活体细菌染色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IVING BACTERIA
BY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Lu Dongming,Yang Dawu, Zhong Zhiqun, Li Yanjun
Qingha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appropriate condition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living bacteria staining. Methods The cultur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crococcus flavus,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collected and then centrifugally washe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is 5×107 colony forming unit/milliliter(CFU/ml) diluted by normal saline(NS). The four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preserved in the glycerophosphate buffer after being dyed and laved by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acting time of crystal violet. In order to know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stainin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cting time, and glycerin buffer fabrication upon the bacterial survival rate, and two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One was observed by the microscope, the other was put into the culture dish. 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bacterial CFU wa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dyed by 2% crystal viole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ye-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2%, there showed the difference (P<0.05). In 3 min dyeing time, CFU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tained living bacteria preserved in the 30% glycerophosphate buffer within 48h have not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while after 60h,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quite suitable for the morphological detection of the living bacteria.
Key Words Crystal Violet Living bacteria Staining
染色法着色灭活菌是细菌形态学检测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而活体细菌的着色检测有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我们首次通过苯胺染料结晶紫染色细菌,探讨活体细菌着色的最佳浓度和染色时间,并对细菌保存液加以改进,旨在为活体细菌染色的形态学检测建立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质控菌种, 转种于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黄色微球菌(实验室自备)。
1.1.2 主要试剂与器材:CV染料配制;称取CV 2.0 g、2.5 g、3.0 g和3.5 g分别溶于95%无水乙醇10 ml ,加入90 ml 0.8%草酸铵溶液,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染液。 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纯甘油30 ml,1%磷酸钠溶液70 ml,硫代硫酸钠10 mg。5×107 CFU/ml麦氏细菌比浊管 购自青海省医药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购自上海生物制品所。CX21型Olympus生物显微镜,日本产;SPE-250BS型细菌生化培养箱,上海产。
1.2 方法
1.2.1 实验细菌分组与处理: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制备成菌液,经NS离心(4000r/min 10min)洗涤3次。根据文献[1]用NS配制各细菌浓度(5×107CFU/ml)。实验组每种细菌各分4株,均以8ml分装于10ml试管内, 离心(4000r/min 10min)留取细菌沉淀物0.5 ml,加入染液0.5 ml 染色。设CV为2.0%、2.5%、3.0%和3.5%浓度染色组。经离心洗涤后,加入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8 ml保存备用。对照组不加染液以同样方法操作。
1.2.2 指标检测: CV浓度和染色时间与细菌存活率及甘油磷酸盐缓冲液对细菌活力影响测定,均采用平皿倾注法。细菌动力检测采用(悬滴法)镜下观察。
1.2.3 统计学方法:两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Dunnett检验。 2.1 结晶紫耐性实验结果(见表1~2)
2%浓度染色细菌3 min时活性不减,与对照组相比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革兰氏阳性菌染料浓度>2.5%、阴性菌>3.0%、染色时间>4 min染色时,细菌CFU有差异性(P<0.05)。 表1细菌在不同浓度CV着色时的活性比较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CV不同着色时间的细菌存活率比较结果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甘油磷酸盐缓冲液对细菌活性影响(见表3~4)
甘油浓度50%时CFU有差异性(P0.05)。而由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所保存的着色细菌在48 h内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60 h后有变化(P<0.05)。表3不同甘油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着色菌活性影响比较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430%甘油缓冲液保藏着色菌的存活率比较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V是分子量为408da的人工苯胺染料,分子中有色基团通过正电荷的助色基团与细菌胞浆中带负电荷的多相胶体成分静电亲和而着色,高浓度结晶紫可抑制细菌代谢的重要酶蛋白,成为导致细菌着色后灭活的重要因素[2]。故着色细菌的活性与染料浓度、染色时间密切相关。我们通过结晶紫染料耐性实验表明,将2%CV着色革兰阳性菌的葡萄球菌和黄色微球菌与革兰阴性菌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染色3 min并保存于改良的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 着色细菌镜下观测保存液中其细菌胞浆色泽均匀、动力及活性在48 h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 适用于实验室活体细菌染色法的形态学检测,以及活体细菌色泽标记的生物学研究。
实验中发现着色细菌60 h后对染料有不同程度的脱色作用(着色细菌色泽逐渐变淡,细菌保藏液色泽变浓),我们认为是活体细菌通过胞吐作用外排染料的结果,这可能也是着色细菌得以存活的重要机制。其原因为着色的活体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改变了细菌胞浆内等电点,使着色染料与胞浆中多相胶体成分解离所致。
GENMED结晶紫细胞群落染色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
主要用途
GENMED结晶紫细胞染色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粘附生长的单细胞层细胞(群落)摄取结晶紫染料而获得细胞繁殖密度定量信息的广谱染色材料和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顶级杂志推荐的。其适用的细胞是呈单细胞层(Monolayer)生长的人体和动物细胞。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性能长期稳定,细胞着色率100%。
技术背景
结晶紫也可称之为龙胆紫。当它溶解后,可以被活细胞摄入。同时可以使DNA、蛋白质、脂肪着色。染色显示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肉眼显示整个细胞呈深蓝色。在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上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价细胞生长繁殖情况。
产品内容
GENMED清理液(Reagent A) 毫升
GENMED染色液(Reagent B) 毫升
GENMED溶解液(Reagent C) 毫升
产品说明书 1份
保存方式
GENMED清理液(Reagent A)保存在4℃冰箱里,其余的保存在室温下;GENMED染色液(Reagent B),避免光照,有效保证1年
用户自备
封口膜:用于密封培养板后长期保存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染色情况
分光光度计:用于定量检测细胞生长繁殖情况
实验步骤
1. 小心抽掉多孔细胞培养板里的培养液
2. 轻轻加入适量的GENMED清理液(Reagent A)到每个培养孔里(见下表) 多孔培养板 容量 3. 小心抽去清理液
4. 加入适量的GENMED染色液(Reagent B)到每个培养孔里(见下表) 多孔培养板 容量 5. 在室温下静置 分钟
6. 抽去GENMED染色液(Reagent B)
7. 重复实验步骤 和 三次,培养孔显示粉红色
8. 抽去所有液体,倒置培养板在纸巾上,使其吸干培养孔里的残存液体
9. 肉眼或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整个细胞呈深蓝色
10.用封口膜密封培养板,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
11.如果重新启封观察,发现样本干枯或收缩,只需加上适量的GENMED清理液(Reagent A)则可
12.如果需要定量测试,加上适量的GENMED溶解液(Reagent C)(见下表) 多孔培养板 容量 13.轻轻摇动培养板,直到GENMED溶解液(Reagent C)均匀分布
14.在室温下,孵育 分钟
15.即刻放进分光光度计测读,波长为 nm
注意事项
1. 本产品为250次(24孔板)、500次(48孔板)、1000次(96孔板)操作
2. 细胞染色前后的清洗过程中,小心操作,以免将细胞冲洗掉,而影响定量分析
3. 在细胞清洗过程中,可以将培养板整个翻转,一次性倾倒其染色液和清洗液
4. 本公司提供系列细胞繁殖检测试剂产品
质量标准
1. 本产品经鉴定性能长期稳定
2. 本产品经鉴定效果满意,细胞固着力强,着色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