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需要哪些装置
氧气
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常温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需要试管,导气管,集气瓶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需要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集气瓶,铁架台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需要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集气瓶,铁架台
二氧化碳
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需要试管,导气管,集气瓶
氢气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需要试管,导气管,集气瓶
我也是中学生,目前只学了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
Ⅱ 水通电制取氢气和氧气的装置
一般使用的为实验器材,主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学生电源。
如图方式放置
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
(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
(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
(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
(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Ⅲ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写出仪器名
(1)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D烧杯; (2)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专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对于操作的填写,根据上面关于关闭开关B后冷却至室温后,此时乙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要观察现象就要改变乙装置的密闭状态,所以应该打开开关C.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乙装置,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掉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如果用CO气体代替氢气改进措施: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故答案为:(属1)长颈漏斗;烧杯; (2)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
(4)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
Ⅳ 收集氧气装置有什么
收集氧气的装置有三种装置。
其中A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
B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装置;
C装置:排水法时可用采用,具体操作:装置内装满水,氧气由b通入,即可收集氧气。
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时也可以采用,具体操作:氧气由a通入即可收集氧气。
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4)氧气氢气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电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每制取一立方米氧,同时获得两立方米氢。用电解法制取一立方米氧要耗电12~15千瓦小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耗电量(0.55~0.60千瓦小时)相比,是很不经济的。
电解法不适用于大量制氧。另外同时产生的氢气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气中聚集起来,如与氧气混合,容易发生极其剧烈的爆炸。所以,电解法也不适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首先,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
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Ⅳ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
(1)A装置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B装置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根据可以用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答,氧气可以用过氧化氢制取,且氢气和氧气不溶于水,故可用AB组合;C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只有氢气具备;D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O 2 、H 2; H 2; CO 2 、O 2; (2)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进入后在下端,将空气挤到上方,从b管排出; 故答案为:a; (3)干燥氧气,常用浓硫酸,作为洗气瓶使用时,长进短出; 故答案为:a. |
Ⅵ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需要哪些装置 希望详细点..中学范围内.
氧气
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常温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需要试管,导气版管,集气瓶
2.氯酸钾和二权氧化锰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需要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集气瓶,铁架台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需要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集气瓶,铁架台
二氧化碳
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需要试管,导气管,集气瓶
氢气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需要试管,导气管,集气瓶
我也是中学生,目前只学了这么多,
Ⅶ 求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氯气、氨气的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制取CO2
装置:广口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原理:强酸置弱酸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制取H2
装置:启普发生器、大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
水槽、带橡皮塞的导管、酒精灯、小试管 药品:除Na,K,Ca外的相对活泼的金属,稀HCL或稀H2SO4(不可以用HNO3)
原理:用活泼金属置换出H2
收集方法:排水或向下排空气
制取O2
装置:铁架台(含铁夹)、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
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有水)酒精灯。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原理:2KCLO3=2KCL+3O2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O2的密度和空气差不多,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
制取CL2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导管,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盛有浓硫酸的集气瓶(不要装满),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集气瓶. 药品:浓盐酸,二氧化锰
原理:MnO2+4HCl=(加热)MnCl2+Cl2+2H20
收集方法: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挥发的HCL),再用向上排空气法
制取NH3
装置:和制取O2的相同。药品: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不可以使用硝酸铵)
原理: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收集方法: 用向下排气法取气法收集。
Ⅷ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序号的
(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还可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但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B装置中有隔板,故不适合使用,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常温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都可用B装置;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
(2)A;C;
(3)C;E;二氧化碳.
Ⅸ 实验室制氧气,氢气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氧气:
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收集可以通过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取气法来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但不是很纯净。氧气难溶于水,故使用排水取气法,制得气体较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