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pam加药装置
一体化絮凝剂制备装置将溶药、熟化与投加功能集成于单一系统中,实现了药剂的自动化处理。该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药剂量,自动完成固体絮凝剂的搅拌、溶解工作,并制备出规定浓度的药液。随后,加药泵将药液精准投入处理水过程中,极大地简化了絮凝剂的使用流程,确保了自动且精确的投加,同时减少了药剂的消耗。
② PAC与PAM
聚合氯化铝(PAC),又称碱式氯化铝或羟基氯化铝,其分子式为[Al2(OH)nCl6-n]m,n值决定其碱化度B,一般要求在40-60%。PAC通过水解产物促使污水中胶体形成大颗粒沉淀。PH值应在5-9范围内,其混凝效果与链节数目(m值)有关。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三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电荷的污水。阳离子型PAM适合处理带有阴电荷的生化污泥,如钢铁厂污泥。非离子型则对阳、阴电荷都有一定效果,但成本较高。
絮凝池的作用在于促使混凝剂与水混合,使胶体脱稳并形成絮体,以便沉淀。絮体长大需考虑混凝剂性质、碰撞几率与速度控制。在反应初期,通过增加搅拌或流速提高碰撞机会;后期则需降低速度梯度,确保絮凝效果。加药装置由溶药罐、储药罐、搅拌器和加药泵等组成。
PAC的配制比例一般为10-20%,投加量为200-300PPM,而PAM的使用需配制成0.1%-0.2%水溶液,加入时需充分搅拌。用量会因污水性质和处理设备而异,一般污水处理用量为3-10PPM,而污泥处理可能更高。加药量计算需结合进水流量和配制浓度。
使用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杂物混入药液,及时调整加药量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③ PAC与PAM定义及使用方法——非常实用!
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是污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混凝剂,它们分别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帮助去除污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其中n和m分别表示氢氧根和铝的比值以及聚合度,其效果受到碱化度(B=[OH]/(3[Al])×100%)的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5-9。PAM是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其平均分子量从数千到数千万不等,主要用于水体中胶体颗粒的絮凝,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提高处理效率。
PAM按照可离解基团的特性,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PAM水溶液呈现出透明的粘稠液体状态,是一种非危险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污水或污泥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类型,例如处理带有阴电荷的活性污泥应使用阳离子型PAM,处理带有阳电荷的污水或污泥则应使用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PAM。非离子型PAM对于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成本较高,增加了处理成本。
在进行水处理时,絮凝池的作用是使混凝剂与水体充分混合,促进胶体杂质失去稳定性,并通过碰撞与凝聚形成易于沉淀的絮体。为了提高絮凝效果,应通过增加水流速度和搅拌强度来增加颗粒碰撞的几率。在絮凝过程中,应根据颗粒长大的速度调整水流速度,以防止絮体过快长大而影响强度或减少水中絮体比表面积,影响后续处理效果。
PAC与PAM的加药装置通常包括溶药罐、储药罐、加药搅拌器、加药泵和流量计等设备,其配制方法和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PAC溶液浓度一般为10-20%,而PAM溶液浓度为0.1%-0.2%。在配制过程中,需确保PAM颗粒分散均匀,避免形成团块,以确保有效溶解。PAM溶液在配制后应尽快使用,防止水解。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污水或污泥的性质和处理设备的要求调整加药量,通常在处理污水时的用量为3-10PPM,处理污泥时的用量则要更高,具体用量需通过实验确定。
在使用PAC与PAM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防止杂物混入药液中,以免堵塞设备。根据进水量和投加药剂通知单及时调整加药量,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正确理解并应用ppm(百万分之一)作为浓度单位,以及流量计数值的单位(升/分钟或加仑/分钟)。
④ 什么是pam加药装置
一体化絮凝剂制备装置是集溶药、熟化、投加于一体的全自动加药系统,它根回据投药量的不同,答自动将固体絮凝剂进行搅拌、溶解,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再由加药泵自动投加到处理水中,大大降低了絮凝剂使用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并使投加过程自动、准确,而且节省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