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
(复1)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反制应速度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
| 碳酸钠+盐酸 | 碳酸氢钠+盐酸 |
实验现象 | | 更迅速 |
实验结论 |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快 |
Ca(OH)
2+CO
2=CaCO
3↓+H
2O;
(2)产生二氧化碳相同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106:84,即碳酸钠0.53g,碳酸氢钠0.42g,为了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证明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用气球胀大的快慢作为依据,选用的装置相同,只是药品不同,采用的是比较的方法.
所以本题答案为:①0.42,②比较,③气球胀大的快慢.
②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解:(1)由图示可知,欢欢在做实验时,将滴管伸入了试管内.
(2)迎迎在做实验时,忘记加酚酞后,再加入酚酞,溶液还是无色,说明有两处可能,一种是恰好完全反应,一种是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3)妮妮在做实验时看到有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有可能变质,溶液中有碳酸钠,所以滴加盐酸时有气泡冒出.
反思与评价:通过三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在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可选择指示紫色石蕊试液,因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不同.同时我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规范操作和注意用量和先后顺序.
故答案为:
(1)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
(2)不正确
(3)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有少量的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①紫色石蕊液
②规范基本操作;滴加药品的先后顺序;控制滴加药品的速度,不可直接倾倒药品(答案顺序可颠倒)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
③ 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步骤为:(1)用注射器
(3)铁复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制氯化铁,可以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保持红热,产生棕褐色的烟,Fe3+具有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红的特性,故答案为:棕褐;红;
(4)Fe3+与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Fe3++3SCN-=Fe(SCN)3;Cl2+2OH-=Cl-+ClO-+H2O;吸收尾气Cl2;
(5)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高锰酸钾氧化氯化亚铁生成三价铁,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如果颜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
故答案为: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振荡,如果溶液的紫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否则原生成物中不含氯化亚铁.
④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a、b、c表示止水夹).请评价或完善其方案:(1)将装置A、C、E相连
(1)①氯为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
②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 | .
⑤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装置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作出猜想】______.【进
【作出猜想】由题目中的图,可推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进行实验】根据“资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知:按如图进行操作,并使天平平衡.取下烧杯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粉末消失,产生大量气泡.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天平的左边质量减轻.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结果不正确,原因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逸入空气,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是将烧杯换成带橡胶塞的锥形瓶,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三组药品中最好选用药品较少的A,目的是 防止产生大量气体冲开橡胶塞. 【表达交流】由以上实验探究过程可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的是 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进行实验】粉末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反思评价】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逸入空气;将烧杯换成带橡胶塞的锥形瓶;A;防止产生大量气体冲开橡胶塞. 【表达交流】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⑥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
【提出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应可能有:①CO;②CO 2 ;③CO和CO 2 三种情况; 故答案为:CO和CO 2 ; 【设计方案】(1)因CO不溶于水,CO 2 溶于水,△m 2 =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是CO,所以猜想①成立; 故答案为:①; (2)因CO不溶于水,CO 2 溶于水,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 1 与△m 2 的关系是:△m 1 =△m 2 故答案为:= 【反思与评价】反应物是碳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物是铜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2CuO 2Cu+CO 2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生成的CO 2 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或澄清石灰水吸收CO 2 效果不好,是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使结果与资料不一致,或装置内还有CO 2 气体未被吸收,使结果与资料不一致.但装置漏气实验就不能进行了,是不可能的原因.所以合理的原因是BCD. 故答案为:C+2CuO 2Cu+CO 2 ↑;BCD. |
与如何评价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塑钢电动工具
发布:2025-08-18 19:35:03
浏览: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