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B.制取少量的
A.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
B.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题中实验操作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
C.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硫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符合实验要求,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应放在左盘中,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Ⅱ 汉川市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巜物态变化》测试题
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3.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虚森发,图1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此闭 ( )
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2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①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②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①汽化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二、填空题
1.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
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_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当水沸腾时,观察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4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如果用硬纸片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阅读与解答题
1.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2.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差扒亩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
简答:
四、实验与探究题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5(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图5(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刚做完了沸腾实验,将酒精灯撤掉以后,紧接着又做了沸水的冷却实验,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温度t/℃ 99 70 55 45 35 30 27 24 22 22 22 22
(l)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分析图像或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却较长时间以后,水温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保温瓶是一种生活用品。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学校仓库借来10只保温瓶,经过保温性能测试,选取了保温性能相同的6只保温瓶进行实验。实验时,他们在6只保温瓶中同时装入初温都为98℃的不同质量的热水,经过10小时后测出每只瓶中水的温度为t。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热水瓶编号 1 2 3 4 5 6
装水的质量m/kg 1.8 1.7 1.6 1.5 1.4 1.3
水温t/℃ 83.0 81.5 79.0 78.0 76.5 74.0
(1)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选用同一只保温瓶连续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保温瓶内装入温度相同、不同质量的热水,经过较长相同时间后,测出保温瓶中水的温度,然后将其比较,从而确定保温瓶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请分析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
(3)物理实验室现有5只保温瓶,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比较每个保温瓶的保温性能。
答案:
一、1.D;2.B;3.B;4.A;5.D;
二、1.液化、凝华;2.晶体、0℃;3.气、酒精;4.(1)98℃、不变;(2)升高、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低),沸点越高(低)。
三、1.方法:用湿毛巾擦席子或在地板、地坝上洒一些水。道理: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有致冷作用。2.⑴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⑵体温计用之前都要用力向下甩几下,利用了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⑶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棱形,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原理、⑷体温计玻璃泡内的物质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是因为水银(属金属物质)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物质的热传递道理;3.(1)蒸发(或汽化)、液化、凝华、熔化;(2)问题:在云层中撒干冰后,为什么能使环境温度降低?简答:因干冰升华要吸热;问题:为什么要降低云层周围的温度?因水蒸气遇冷时才能液化或凝华形成降雨;
四、1.量程、C、-2、88;2.(1)图像略;(2)水温越高时,降低温度越快;(3)水温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3.(1)水的质量越大,保温效果越好;(2)优点:采用同一保温瓶,可控制每次实验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完全一样这一因素,缺点: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所有实验,环境温度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3)在每个保温瓶中同时装入初温、质量均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后保温瓶中水的温度,并将其比较得出结论。。
做完就、你就复习好了 ,下面是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Ⅲ 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正确的是()A.利用装置①从氯化铁溶液中直接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铁晶体B.利用装置
A、直接蒸发氯化铁溶液,由于铁离子水解及氯化氢的挥发性,最终得到的是氢专氧化铁固体,属无法得到氯化铁晶体,故A错误;
B、用盐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标准液盐酸应该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图中装置完全正确,故B正确;
C、装置③中收集氨气方法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中的导管应该为短进长出,故C错误;
D、左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左侧试管内氧气减少,压强变小;而右侧试管内产生氢气,压强增大;因此,该实验结果应该为左侧红墨水的液面高于右侧,而不是图中的实验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Ⅳ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A.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B. 除去氯化钠
A.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版 B.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权的氯化铵晶体,可用加热的方法,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不能用蒸馏的方法,故B错误; C.分离CCl 4 中的Br 2 应用蒸馏的方法,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故C错误; D.除去CO 2 气体中的HCl气体,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不能用NaOH溶液,因二者都与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
Ⅳ 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A. 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 B.
A.实验室收集乙烯时不能用排空气法,应用排水法,故A错误; B.石油内分馏冷凝水应下进上容出,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B错误; C.实验室制硝基苯水浴加热控制在50到60度,故C正确; 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免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
Ⅵ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A.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B.除去乙
A.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萃取后分液,图中装置合理,故专A正确;
B.乙醇属与苯酚互溶,不能利用过滤操作来分离,故B错误;
C.碘易升华,可利用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在管口得到碘单质,不能利用蒸发皿,故C错误;
D.配制溶液应使用100mL容量瓶,量筒用来量取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Ⅶ 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B.用装置吸收氨气,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得到气体的机会不多,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按照装置图,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或配制溶液,故C错误;
D.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二氧化碳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Ⅷ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乙烯 B.石油分馏
a.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图中缺少除去乙醇的装置,故a错误;
b.冷却水的方向错误,应下口进,上口出,延长水在冷凝管中的时间,故b错误;
c.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图中碳酸氢钠可除去挥发的乙酸,分别发生醋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醋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装置合理,故c正确;
d.利用水反应较剧烈,应利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图中除杂及检验均合理,故d错误;
故选c.
Ⅸ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用途叙述完全正确的是()A.如图装置检验消去产物,中间应加水洗装置B.如图装置
A.消去产物为乙抄烯,乙醇袭易挥发,且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装置检验消去产物,中间应加水洗装置排除乙醇的干扰,故A正确;
B.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浓盐酸易挥发,则装置检验酸性:盐酸>碳酸,不能确定碳酸>苯酚,盐酸也与苯酚钠反应,故B错误;
C.制备乙烯在170℃,且乙烯与空气密度相近,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下,最后利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加热制硝基苯,水浴加热,图中制备实验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AD.
Ⅹ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仪器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而干燥的氯气
A、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盐酸中的水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所以回氯气中混有氯化答氢和水蒸气,用浓硫酸来吸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氯气,多余的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正确; B、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而高锰酸钾具有强腐蚀性,所以量取高锰酸钾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 C、因氢氧化钠溶液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有硅酸钠(Na 2 SiO 3 )生成,硅酸钠是一种粘合剂,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故C错误; D、泥三角是灼烧时放置坩埚用的工具,加热蒸发皿时使用铁圈,故D错误; 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