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
由图可知,⑥中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①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遇石蕊变红;②中品红溶液褪色;③中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④中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⑤为尾气处理装置,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可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在环境中,
(1)⑥中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⑤中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SO2+2OH-═SO32-+H2O;
(3)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遇石蕊变红,则实验现象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
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则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③中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该反应为SO2+2H2S═3S↓+2H2O,实验现象为淡黄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④中二氧化硫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Cl,该反应为:SO2+Cl2+2H2O═2HCl+H2SO4,实验现象为氯水褪色,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
装置 | 实验现象 | 体现SO2的性质 |
① | 溶液变红色 | 二氧化硫水溶液显酸性 |
② | 溶液褪色 | 漂白性 |
③ | 溶液变浑浊 | 氧化性 |
④ | 氯水褪色 | 还原性 |
⑵ 化学题 设计实验 求解答 谢谢
把水滴到紫色石蕊中,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硫酸钾溶液滴到紫色石蕊中,不变色,说明钾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稀硫酸溶液滴到紫色石蕊中,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结论: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有大量的氢离子存在,所以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⑶ 为了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
实验②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石蕊变红;实验③不变色,说明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④变红,则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
故选B
⑷ 石蕊试液在哪种溶液中会变成红色
石蕊试液在强酸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因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中性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所以在第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颜色无变化,说明H 2 O分子不能使石蕊变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含有Na + 、SO4 2-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这两种微粒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由前两个实验知H 2 O分子和SO 4 2- 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在稀硫酸中只含有H + 、SO 4 2- 和H 2 O分子三种微粒,所以只有H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4)硫酸使石蕊变红的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石蕊试液指示剂作用
滴加到硝酸中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指示剂变色。与浓的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可以看到指示剂由浓紫色变成红色,直至无色,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电离方程式
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HIn),其电离方程式为:
HIn↔H+ + In-
红色 紫色 蓝色
⑸ 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
(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答案为: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2)溶液中性或酸性时,都不会使酚酞变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硫酸过量时显酸性,故答案为:硫酸过量; (3)酸会使石蕊变红色. 故答案为:
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98 80 x 0.4g
x=0.49g, 故答案为:0.49克. |
⑹ 已知硫酸中含有下列微粒:H2O、H+、SO42-,某同学欲证明其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设计了如下实验:
很明显可以看出③是排除水使石蕊变色的可能,④是排除SO42-使石蕊变色的可能;而对于②,可以发现在加入NaOH的过程中,SO42-和水都一直存在,而H+则渐渐消失,又可以观察到溶液变色,所以可以同时排除SO42-和水的作用,直接证明H+产生的变色的作用;
①和③结合证明①说明稀盐酸和稀硝酸拥有不同的阴离子,所以不是阴离子使石蕊试液变色,但都有的H+和水③说明不是水让石蕊试液变色,所以①和③结合证明H+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选AC.
⑺ (2011朝阳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
(1)由于某种原因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从小孔排出的二氧化碳会先充满瓶子的底部,因此处于下方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待二氧化碳逐渐充满瓶中里,处于上方的湿润石紫色石蕊试纸开始变红;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充满瓶子的二氧化碳会从支管口排出,因此将燃烧的木横生枝节放在支管口唧 可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装置内湿润的石蕊试纸换成干燥的,即可验证二氧化碳并不能使石蕊变红;
(3)浓氨水滴到固体氢氧化钠上,氢氧化钠遇水放出大量热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使得实验很快可以观察到现象;
故答案为:
(1)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实验结论 | 实验操作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木条熄灭. | |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锥形瓶中(或支管口).(合理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