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烟叶采摘机采摘装置的设计

烟叶采摘机采摘装置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2-09-20 00:36:25

1. 目前苹果采摘存在哪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目前采摘机器的问题包括以下四点,

1、辅助采摘机械设计功能单一。现有辅助采摘装置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剪刀,采用长杆式或伸缩杆式结构,大多采用手持,在采摘刀具下一般都设有网兜,当果实落下兜住果实。一方面此类结构仅适用于采摘高处的果实,当果实位于高处,刀具是否能够与果柄接触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及果实表面;一方面采摘效率极低,果农需要人工定位果柄与枝干的位置,拉动手把等操作才能将果实摘下,若一个接一个把果实放入收集装置,则消耗的时间更多,若一直存放在网兜中果实不仅受到下一个果实撞击还会被枝干等划伤表面;另一方面仍需要人手动将果实放入收集装置,反而增加了果农从网兜中拿取果实的步骤,增加了果农弯腰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强度。目前我国的苹果采摘主要还是靠果农用手一个一个将果实采摘下来,然后放入背篓或者身边的箩筐中,在采摘高处果实时采用梯子,其劳动强度、采摘效率、果实完好率甚至超过一些辅助采摘装置。

4、农机与农艺发展不协调。我国苹果农艺发展落后于国外,我国苹果主要分户种植,难以形成大片成规模种植产业,同时种植的品种繁杂,种植的果树植株不规则,这些都给机械化采收带来困难。同样,针对我国这种特殊的种植模式,机械化采收还不够智能,灵活程度达不到科研人员和果农的要求,现阶段苹果采摘效率仍然不能满足果农需求,且较为智能的机器人价格又较为昂贵,果农的承受能力有限,无法大面积应用,且不能保证其成本低于人工采收。所以现在苹果采摘仍存在农艺发展水平与农机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矛盾。

2. 烟叶如何自己加工好抽的方法

如果是农家院子里摘的烟叶,那就是在秋天以后用那个绳子把烟叶绑好,放在院子中间,自然晒干,然后他的阴液就非常的好抽。

3. 如何掌握特殊烟叶的采烤方法和要领

一、夹烟与装烟 1、分类夹(编)烟 鲜烟配房要力争做到全房鲜烟在品种、营养水平和成熟度等方面相同一致。烟叶要在一天内采摘、夹(编)、装房并点火烘烤。2、夹(编)烟方法夹(编)烟时要将鲜叶叶柄对齐,自然铺放到夹内,烟夹内铺放烟叶厚薄要均匀,烟夹两端适当加铺。铺满后垂直稳准地将梳针插下,使全部梳针露尖、压在木方的上方,然后将铁丝圈套牢在距木方端头30-40mm处将烟夹稳妥固定。3、夹(编〉烟数量使用针长140mm的竹木烟夹时,下部烟或叶片较小的烟叶,每夹夹鲜烟14-16公斤,中部叶16公斤左石,上部叶17-18公斤。使用普通烟竿编烟时,每竿编鲜烟12-15公斤,每撮烟叶4片在右。夹(编)烟密度要均匀,不宜过量或欠量。4、装烟(1)气流下降式烤房 变黄快的鲜烟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顶层,质量好的鲜烟装在中层和底层。(2)气流上升式烤房 变黄快的鲜烟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底层,质量好的鲜烟装在中层和上层。(3)装烟密度和数量 烟夹装房时,相邻两个烟夹之间要力求紧贴;烟竿装房时,相邻两竿的中心距100-120mm。每立方米装烟室内空间宜装烟60-70公斤。4、注意事项 在无法达到全房鲜烟素质完全一致时,起码要做到同层素质基本一致;若烟叶数量(烟夹或烟竿数量)不足以装满各层时,空缺的挂烟位置要用木板铺满铺严,不允许随意拉大烟夹(竿)之间的间距而留下明显的人为间隙。二、烘烤1、传感器(温湿度探头)挂置给湿球温度水瓶注满清水、并按要求塞置好纱布,将温湿度传感器平稳挂置在顶层(气流下降式烤房)或底层(气流上升式烤房)的中部位置,传感器感温头悬挂高度以该层烟叶中部稍低(气流下降式烤房)或稍高(气流上升式烤房位置。2、烘烤操作(1)烘烤操作原则在自控仪的导烤下结合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要求实施烘烤操作。当鲜烟状况或烘烤过程的变化出现偏差或异常情况时,则可对温、湿度或时间进行合理的在线调节。自控仪则须按其说明书指引进行安装和操作。(2)常规烘烤操作完成装烟后要关严装烟室大门及自动、手动进风门,及时点火烘烤,按自控仪的导烤或三段式烘烤工艺的要求控制烤房温湿度和烘烤进程。(3)变黄阶段烟叶变化要求:下部烟变黄程度达九成至九成半黄;中上部烟叶变黄程度达十成黄或接近十成黄,且十片凋萎塌架,勾尖卷边、主脉开始变软或达半变软。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短时间急烧中火(可用煤,也可用柴草等),2-3小时内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8℃,随后压火通风稳温1-2小时,力求使湿温升至36℃左右后停火、停风,间歇通风让烟叶启动变黄(每隔2-4小时通风30分钟)。经15小时左石,当首层烟叶变黄约三成或烟层发生自热后,则恢复小火和连续通风,使干温回升到38℃进行长时间稳温变黄,湿温控制在36℃左石。当底层烟叶约六成黄时,稍加火力将干温提高并稳定在40℃,湿湿控制在37-38℃加速烟叶变黄。当首层烟叶80%达黄片青筋时,进一步升温并稳在42℃,湿温稳定在38℃,直至首层烟叶达九成半至十成黄、叶片发软,主脉始软或半软(失水量约35%)并基本完成变黄,可酌情转入定色阶段。风机操作:风机在点火阶段及间歇通风阶段宜高速运转,漫长的变黄中段宜低速运转,逐渐加快失水的变黄后段则宜转为中高速运转。注意事项:若烟叶变黄不够,则延长保温控湿时间,使烟叶按工艺要求变黄;若烟叶失水不够,允许自控仪自动排湿或人工开启进风门进行适当排湿,确保达到要求的温湿度。(4)定色阶段烟叶变化要求:首层烟叶叶片完全干燥,其它层次烟叶叶片基本干燥。干球温度控制:干温以2-3小时/1℃的速度升至54℃。若出现烟筋变黄慢或烟叶失水慢(含变黄阶段失水不足),必须在45-48℃温度段稳温延长时间。待烟筋完全变黄,部分烟叶陆续小卷筒时,再以1-2小时/1℃(上部烟约3小时/1℃)的速度升温至54-55℃,并稳温直至叶片完全平燥。湿球温度腔制:随干球温度上升,湿球温度稳步上升且稳定在38-40℃。风机操作:风机高速运转。由54℃稳温的中段起,当各层的时片已基本干燥后,则可酌情转为中速。叶片干燥不一致的补救:因供电电压阶段性偏低、风机风量不足、风机安装轴线不对中、烤房分风斜坡欠平直对称、鲜烟素质参差不齐、夹烟装烟不匀、夹烟不牢中途掉叶后未妥善培堵漏等原因,在定色中、后期出现叶片干燥严重不均匀时,要酌情掌握时机进行补救。补救方法有:①调整排湿口:将叶片干燥快位置的排风口铝合金页门临时封闭,把烤房内热风导向叶片干燥偏慢位置,促进该方位叶片干燥。②提前降低风机转速:在大部分烟叶基本完成定色后(即在54℃稳湿段),酌情提前将风机转速调至中、低速,明显降低循环风的流通量,削弱对流传热而增加热辐射量,促进干燥慢烟叶的脱水干燥。但当全房烟叶的干燥逐渐趋于一致后,则可恢复常规操作。注意事项:火候要循序加大,升温要稳准;排湿自动进风门自由控仪控制,不配用自控仪或因停电自控仪无法工作时,则应据湿湿变化控制手动风门进行排湿。(5)干筋阶段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的主脉充分干燥。干球温度控制:以每小时1℃的速度自55℃升至65-68℃并保持稳定,直至全房烟叶的主脉完全干燥。湿球温度控制:湿温控制在40-42℃,直至烘烤结束。风机操作:风机宜中低速运转。烟叶干筋迟缓的补救:干筋中后期若烟叶主脉干燥过于迟缓,可将干球温度控制在62-65℃、湿温控制在40-41℃范围内,然后间歇性地手动开、关手动进风门,使烤房内湿温反复出现短时间偏高(甚至达到45℃,干温也允许短时间超过68℃),以加速主脉水分的扩散蒸发,使全房烟叶完成干筋。注意事项:干温超过60℃之后,由烤烟监控仪自动或人工手动逐渐关小进风门,将湿温控制在43℃以内。3、特殊工艺措施(1)烘烤初期烤房加湿。烘烤水分特别少烟叶或变黄阶段首次加热后烤房湿度这不到要求时,可打开装烟室大门或热风室检修门,向烤房的内地面泼洒清水,并适当延长加热通风时间。(2)烘烤雨天采摘烟叶鲜烟表面粘附着较大量的水滴时,宜将首次加热的温度略为提高,并适当延长加热通风时间,进行数次间歇排湿,将叶面附着水蒸发排出后再进入正常烘烤。4、通风操作(1)操作原则烤房点火后必须开动风机通风。火势较小时风机可间歇运转,火势较大时则必须连续运转,以将热量及时送进烟层,并将烟层中烟叶蒸发出的水分带到空间、或据工艺需要排至房外(在相对湿度超出工艺要求时)。(2)风机维护经常注意风机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包括声音是否异常、是否漏油、缺油,机架是否松脱等,发现异常状况必须及时检修排除。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烤1-2房烟后需对风机加注滴点≥120℃的高温润滑油(如2#或3#复合钙基脂、或其它高温润滑油等),以保持风机良好的润滑状态。(3)停电处理烘烤过程申,若在中火以上火候下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风故障,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压火、撤火措施。包括严关火门、严关烟囱闸板,打开加热室顶部排热窗和加热室检修门等。若停风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排除,必须用湿煤(常备不懈)严密压火、封火,或将炉膛内的在燃煤筐撤出,以保证装顶层烟叶不被烫坏和风机润滑状态不被破坏。5、火炉形式与烧火操作(1)火炉形式可用于密集烤房的火炉分型煤火炉和散煤火炉;型煤火炉可分蜂窝煤火炉和立式火炉;峰窝煤火炉可分单膛火炉和双膛火炉;单膛悬浮式火炉可分钢炉体炉和砖砌炉体炉,并都可做成对头炉或隧道式炉,其中隧道式炉具较好的节烘效果。(2)烧火操作装煤加煤、点火、控火等操作,要根据各烘烤阶段的耗热量需求及其趋势、当时烤房内温湿度走势、火炉火候走势、外界气候状况及走势等,烘烤中应灵活恰当地选择采取,以做到升温灵敏、稳温准确持续。并经常注意检修养护,保持炉体、换热器和炉门等供热构件及其联接处的密封防漏,以防风道与烟道间的相互串风干扰,影响烘烤工艺的实施。采用自动化监控仪烘烤时,要按仪器说明书的指引,做好火力的发挥与提前控制,以实现烘烤过程对干温的准确控制。 收起

4. 烟叶烘烤技术

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

1、变黄阶段

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①基本工艺条件

干湿球温度。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至38℃,并保持稳定,误差不超过1℃。干湿球温度相差2℃~3℃,误差不超过0.5℃;稳温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l℃速度,将温度升到42℃,干湿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这段稳温时间约为8~12小时。

坚持通风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均匀一致。

②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温宜快,适当缩短38℃前的低温阶段。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前的低温阶段。

灵活控制干湿差对素质不高、易于烤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5℃,这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小干湿差,保持在1℃左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

灵活控制变黄程度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预防把烟烤黑。

2、定色阶段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要做到42℃叶片全黄,48℃叶脉全黄。在干燥程度上要达到:50℃时叶片半干,54℃时叶片全干。

①工艺条件转火升温。烟叶在42℃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转入定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火”。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升温速度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以平均3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升至46℃,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39℃。再以平均2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升至50℃,湿球仍保持在38℃~39℃。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的速度升温到54℃,湿球要稳定在39℃~40℃间。最后,在54℃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干片定色。

连续强制通风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②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灵活控制干湿差,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比如在38℃~42℃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42℃~50℃时,湿球稳定在39℃;50℃~54℃期间,湿球稳定在40℃左右。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

3、干筋阶段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①工艺条件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由54℃左右升温至68℃。其中当升温到60℃时,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后,稳温12~20小时。在稳温过程中,当烟筋仅剩3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6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最高不超过43℃,最低不低于41℃。直至干筋结束。减小强制通风,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直至炉火熄灭,烤房内温度低于50℃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内局部过热而损害顶棚烟叶。

4、特殊工艺措施

①低温定色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更应坚持在47℃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36℃。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定色。

②湿球“前低后高”定色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之前,湿球温度应保持在35℃~38℃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在干球温度为50℃~54℃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41℃。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

5. 烟叶如何自己加工好抽的方法

市场上买的烟叶大多是自然晾晒而成。(采摘烟叶时对烟叶的成熟度要求也不很严格。)
卷烟厂里的烟丝则经过了下面的步骤:
1、烟农采摘烟叶。(烟叶成熟方可采摘,但不能成熟过度。)
2、进烟农的小烤房烘烤,此谓初烤。(烘烤的技术性很强,对烤房建筑也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所用的煤也有很高的要求。)
3、烟农小烤房里烤出的烟叶,再送进烟叶复烤厂进行复烤加工处理。(复烤厂还要根据卷烟厂的要求进行各个部位、各个等级烟叶的比例搭配,否则影响卷烟的成本和吸食口感。复烤厂的机械设备很大很先进,要不然影响复烤质量。可上网查一下。)
4、进卷烟厂进行发酵加工并切丝。(卷烟厂里的事情我还不太懂,反正也很复杂的)。
总之,卷烟厂里所用的烟叶是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处理而成的。(有关烟叶分级、挑选、配方之类的事情我还没有说出来。)你自己的一点点烟叶是不值的处理的。(你自己又处理不了,找工厂加工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呀!)

6. 天然烟叶怎么抽

可以放锅里隔水蒸软,切或者剪成细丝,用卷烟薄纸卷成喇叭烟抽,或者买个烟斗装上烟丝抽。

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

★免耕精量播种机设计

★流体播种穴播排种器建模与仿真

★大棚除尘(除雪)机设计

★蔬菜播种机设计

★无人飞行喷雾机设计

★种绳捻制机设计研究

★培养料翻料搅拌机的研制

★草坪清理机理研究及清理机部件的设计

★小型玉米授粉机的设计

★饲料粉碎机设计

★折叠式接种箱的研制

★种绳捻制机仿真设计

★芦苇收割机设计

★大枣采摘机的设计

★多物料动态精确定位仿真研究

★纸载体种绳播种技术所需原料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免耕播种机开沟播种装置的设计

★桥式起重机生产不安全因素发生部位及其相关信号采集的研究

★矩形熔炼炉钢结构总体设计

★盘元钢筋矫直机设计

★推块式分拣机分拣系统道岔执行机构的设计

★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的改造

★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选型数据库及推理方法研究

★钢坯剪切定尺机设计

★50T
精炼炉液压系统设计

★基于微波干燥方法的水分测量仪器的设计

★ZJ50ZPD
钻机模拟实验台气控系统设计

★工业固体废物回转焚烧炉窑装置设计

★4063m3
炼铁高炉气动开口机设计

★炼铁厂带式输送机设计

★球塞气举往复式投球装置设计

★钢坯回转台设计

★连铸坯定尺火焰切割机设计

★摩托车减振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的改造

★翻板机设计

★基于
PLC
和变频技术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300t
炼钢转炉倾动及抗扭装置设计

★钻井液振动筛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疲劳设计研究

★发动机水泵轴承液压机设计

★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选型设计系统研究

★摩托车发动机
156FMI
摇臂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

★滚动轴承噪声测量与研究

★ZJ50ZPD
钻机模拟实验台设计

★卡车大梁钻孔翻转台传动系统设计

★基于微波衰减方法的水分测量仪器的设计

★高粘度采出液井口动态旋流除砂器设计

★转炉设备生产不安全因素发生部位及其信号采集的研究

★多参量便携式电梯性能检测仪

★4.5
吨齿条式推钢机设计

★1.5×4.5
热矿振动筛设计

★气举提升装置的设计

★洗轮机设计

★专用圆形剪切机的设计与分析

★振动实验台隔振系统分析与设计

★自控循环采油装置—井下捞油组件设计

★振动实验台综合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自动捞油绞车滚筒自动排绳器设计

★基于
VB
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软件开发

★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设计

★关于企业设备安全运转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钢坯推入机设计

★自动刮蜡装置设计

★机械横移式加热炉出钢机设计

★基于
VB
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软件开发

★连铸机设备生产不安全因素信号分析处理与预报的研究

★全功能保护控制天然气灶设计研究

★往复回转式全平衡抽油机设计

★液压泥炮液压系统的改造

★铅阳极立模铸造系统设计

★600T
垃圾焚烧炉液压系统设计

★绞车传动轴扭矩仪设计

★长冲程抽汲作业井口钢丝绳旋转密封装置设计

★球塞气举回转式投球装置设计

★ZJ50ZPD
钻机模拟实验台设计

★地下储气井安全装置设计与分析

★窄带钢轧机
AGC
性能研究与设计

★基于自组网的
CA
系统模型研究

★连铸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农用喷雾器水泵性能测试台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
PLC
和变频技术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捞油绞车滚筒自动排绳器设计

★洗轮机设计

★转炉设备生产不安全因素信号分析处理与预报的研究

★洗碗机的开发与设计

★凸轮形线参数测量仪的研究

★冷床下料装置设计

★球团矿
CX

1
型圆盘造球机设计

8. 6.采摘人工

6.采摘人工—武夷茶采摘人工,十有八九来自江西上饶一带。且均属男工无一女工。一因外地女工不便跋涉远途;二为武夷岩多岭峻,悬绝崖石,比比皆是,茶园多利用岩凹砌石,运工作成梯园以种茶,崩石罅隙之处,常产佳品,每于石壁凿级攀登,可谓险绝,雨天尤为难行,此不仅素无训练之女工无法胜任,即年事稍大之男工或童工,亦无可如何。是以武夷各茶厂,每春所雇用之采茶工多为身强力壮之壮丁。间虽夹雇有童工,但年岁亦均在十四、五岁之上,但数亦不多。以清源岩一厂为例,一九四O年春所雇用之二十一名采茶工中,仅有二人为童工,余概为壮丁。每厂雇用采茶工之人数,以制茶量多少而定,同一茶量所用采工数差不出一二人。以成茶一千斤为例,约需采茶工十九至二十一人。兹将清源等岩一九四O年制茶数量及所用采茶工人数列表如下:

各厂采茶工,必须有一带山茶师,率领全队工作。为指挥便利,采工之雇用,亦多取决于带山茶师。带山茶师之工作,不受约束,盖彼须监督全队采工,并须策划所有茶园采摘之先后,责任甚重。但老练之茶师,每日均能自己参加采摘工作,因彼对每一片茶山甚至每一株茶树采摘之先后,早胸有成竹,每一采工之工作情形,亦不易逃过彼之视线,彼之工资,亦比普通之采工高出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五。

武夷岩茶之采制,在每一过程工作之人工,均甚劳苦,其中尤以采茶工人为甚。采工于天微明起床,早饭后即担篮匆忙上山工作,直至中午,中间并无休息,仅可个别稍息片刻,抽抽旱烟。午饭系挑至山上用餐(俗例天不分晴雨,地不分远近,午餐均在山上用膳,虽大雨倾盆,工作在厂门前数步,采工亦不肯进厂用其中饭,问其原因,均谓此乃开山祖杨太伯公之规矩,无人敢犯,殊不知此乃昔日主持岩厂之僧侣隐士,终日饱食无事,所想出如何剥削人工无数方法中之一,用神力以压服人心已耳),饭后又得工作,直至傍晚天已昏黑始得返厂。在山工作时间每日自上午五时起至午后六时止,平均达十二小时,十二小时不停地登崖越岭,辛苦工作,若能得一安眠,尚可勉强恢复疲乏,但采工除日间采摘工作之外,尚须负半夜炒制时揉捻工作。故采工每晚饭后,即须入睡,迨至茶青发酵完成,早者,在晚间八九时,迟在午夜,即须被竹筛之声叫醒清梦,动员全厂人工,炒制当日所采茶青。何况采工所负工作尚为卖命出力之揉捻工作,矣茶青炒完后,如时间尚早,尤可稍眠片刻,如炒完天明,即用早饭,仍得携篮上山,再开始其十二小时之辛苦工作。采工每日睡眠,至多不过三四小时,采青紧挤之日,竟有数晚彻夜未眠,生活之苦,可谓极点。

关于采工工资,系以各采工工作效率而定,所定规则,极为严密,奖罚分明。开山后三五日内,因茶青未盛,采工工作可稍为松懈,五六日后,茶青已盛,俗称为“大日”。带山茶师每日必须携带三角红旗一面(红旗约长2尺,三角形,中书一“令”字,相传此为杨太伯公之令旗)及小秤一把上山,此乃暗视采工,茶青已盛须以各人所摘数量决定此春工资。“大日”开始,即须“开秤”,包头可于一日任何时刻,出采工之不意,突然出现于茶园,叫声:“大家息息抽口烟”,众工停止采摘,由包头逐一过秤各人篮中应采茶青重量,并一一记录。此出人不意之过秤,俗称为“暗秤”,秤后数量最少之采工,傍晚返厂,必须手执红旗而归,经过处所,令全山采工,均对之注视,予该采工精神上之刺激,该采工受此耻辱,于次日心发愤工作。过秤次数,随茶青多寡而定。多者,日有数回。但记载数量(俗称记单)并非次次皆记。每春记载次数自二次至四次,其中有“明秤”一二次、“暗秤”二三次。所谓“暗秤”已如上述,“明秤”者,即由包头指定茶行分行采摘,采山不得自由选择,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后秤其重量,记入单内,此项规矩设之至善,物质鼓励,精神刺激,采工焉有不卖气力为包头工作乎!其他产茶区域,谅无如此完善之制度。

每春(期间为十六日至二十一日)每一采工工资,各采工事前仅知一最高和最低标准,谁能获得工资若干,各人并无把握。决定工资等级,系由三四次记单内各采工所采茶青共计重量,以最多者得本年最高之工资,其余依等级得递减,采量最少之一人,得本年最低之工资,规矩在前,各无怨言。但有时亦不能完全取决于所采数量之多少,而定夺工资,尚须包头考察各采工对于其他工作如揉捻、炒青等项工作之工作情形如何。兹将碧石一九四O年十四个采工所采茶青数量,及所得工资额数,列表示后,其他各茶厂均与此标准同。

兹将一九四O年碧石岩采工人数、采量及所得工资表列下(本年米价每元五斤):

表上十四人计分十四等级,最高得十六元,最低九元。其中烧饭兼挑青工人,照例系与得最高工资之采工同价(此人须身强力大,且能任劳任怨。彼之工作除三餐烧饭外,尚须洗碗、挑水、挑青、送饭,晚上添油、点灯、扫地、煎茶、烧水、挑柴、运炭等工作,几无时休息)。

7.采摘用具—此所提采茶用具,仅挂肩采茶篮与挑青青篮二项。采茶篮系竹制,长圆形,周边有小孔洞,篮高35公分,直径大小与高同,上有竹篾二条,对叉弯曲为提柄,高36公分,每篮可盛茶青十五市斤。每茶厂以制茶一千斤为准,需此茶篮二十至三十个。此种茶篮,构造合理之处,在大小适中,有高提柄可挂于肩上,无碍两手工作。且因有孔洞,茶青放入,可以透气,不致紧压发热。

青篮者,由山上挑运茶青入厂之用,亦用竹制,高40公分,直径67公分。篮有孔洞,每一公寸有半分大小孔五十六个,此为透气洞,以防鲜叶发热而设。着地另做有底脚,高5公分,以免篮底茶青,直接受地上辐射之热,使叶红变。每篮可容鲜叶七十余斤,以制一千斤为准,计需此青篮四个。挑青路远者用六个或八个。

除采茶篮及青篮而外,每一采茶工并须给予棕衣一领、斗笠一个,以便雨天工作。

【妞注】

今天是采摘环节的最后两节,因为第七节采摘工具就两个所以6、7合并在一起写。

采摘人工在1943年时候由于交通不便,来做茶的时候跋涉路途险峻,所以几乎没有女工。而现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季节性工人女工也比较多了。而采茶,如果在比较平坦或者坡地女工去采摘,若比较险峻的地点还是需要身手敏捷的男工。武夷岩上的茶,在采摘的过程里,受山地的局限有的地点无法使用机器,只能人工采摘。比起民国时期,现在几乎没有童工了。参照1940年各个岩茶厂,在手工体系完备的情况下的产量,即使在高峰期也不及现在武夷山总产量的一个零头。所以,只做所为正岩的概念,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是回归武夷茶,平均品质以及良好工艺,对市场才是有利的。现在岩茶村祖籍是江西的做茶人家仍旧保留以前的传统,即使采工在家门口仍旧不允许工人在工厂内实用午饭,说是传统,其实是怕浪费时间。对于采茶的艰辛,大多因为全流程中采茶的工人除采茶外也兼顾晚上茶制作环节的操作。而揉茶最为消耗体力。而稍稍休息,就又天亮采茶了。

连续跟了两个茶季做茶,第一次的时候经常累到崩溃。第二年设计好做茶的动线,在小而不折返的动线内有效率的操作,有闲下来的时间马上休息一会儿恢复体力,就比第一年要好许多。

关于采摘,今天就算结束了。武夷山现在仍旧很好的的保持原文的人工管理系统,并没更多改进。

甚至连7生产工具的制式,仍旧沿用以往也无变动。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

9. 我是一个种烤烟的烤农,请问有什么药能让烘烤出来的烟颜色好看些吗

生产出优质的烤烟,最主要的是三个问题,一是烟叶品种,二是采叶时机,三是烤烟工艺。
品种推荐:红花大金元、K326、NC297、云烟85,不同品种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不同,初期你可试种,选择1一2个品种定种。

烤烟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三个阶段。
烘烤的好坏直接影响烤烟的品种及生产效益。
烟叶烘烤是反映和决定烤烟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烟叶采收质量、烤房设备、烘烤工艺和实践经验等众多因素的有机配合。
所以说烟草的烘烤是一个涉及多类知识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过分。

一、密集型高效能烤房

随着烤烟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湿式传统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近年来,在国家各级烟草管理部门的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高效能的烤房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了独有的优势。新型烤房和与其配套的新技术的到出现,把烟草生产带入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初显了烟草生产并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端倪。

我们以普遍使用的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种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加热室和热风循环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装烟室采用双门结构,容积约为70~90立方米。室内两侧墙壁上有三趟搭放烟杆的沟槽,中间设搭烟架。这些小窗口是观察窗,这里设两个排湿通道,中间的是热风循环通道。两侧墙壁上还有两个备用的排湿口。这里是加热室,下面是加热炉,炉上边六根铁管是换热器,它除承担散热作用外还是加热炉的烟囱。这是加热室和装烟室的过渡间。热风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风机、鼓风机、数字化控制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干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温度、湿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湿度,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的差值,我们这里称为“干湿差”。

点火后燃烧炉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到达燃烧室顶部,换热器散发的热量被循环风机吸入装烟室,而煤烟经管路直接排到炉外。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穿过上层、中层和下层烟叶的缝隙到达装烟室的底层,再经热风循环通道回到加热室进行新的加热循环。烟叶在热风从表面流过时被加热烘烤。当室内温度过高时,补风门开启,冷空气进入以调整室内温度。而当室内湿度过大时,可打开排湿门降低室内湿度。在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随时监测着装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事先制订的烘烤工艺,控制循环风机、鼓风机和补风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完成整个的烘烤过程。

2、密集形卧式烤房的主要特点:① 采用强制热风循环和温湿度自动控制。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数据化和科学化,控温、控湿准确性高。降低烟叶烘烤风险,有效改善了烟叶的烘烤品质。 ② 降低了烤房高度,装烟卸烟方便,从而减轻了烘烤作业的劳动强度。③ 装烟量大,每座烤房可装烟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产效率。④ 燃烧和换热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每公斤干烟耗煤成本仅为普通烤房的50~70%左右。⑤ 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可以保证烟叶和烤房的安全。

二、烟叶的成熟采收

因为烟叶的采收质量与最终的烘烤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要介绍烟叶的烘烤技术我们还要从烟叶采摘这一环节说起。

不成熟的烟叶和过熟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和失水速度与正常成熟的烟叶差异较大,极易烤青、考黑或烤成杂色烟。给烟叶的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的识别烟叶的成熟程度,适时采摘是烟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根据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和成熟时间的差别,我们把一颗烟株上的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从下部烟叶开始成熟到上部烟叶全部成熟,整个采收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1、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

在烟株封顶后的5~10天,就应注意采收下部烟叶了。除了从采收的时间上估算外,还要注意烟叶成熟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叶片应出现绿中泛黄的现象。但下部叶片因通风差,采光不匀等因素的影响,叶面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所以要先看叶耳和叶基是否为黄绿色,再看叶尖是否开始转黄或枯尖。二是烟叶主茎与烟株茎竿的夹角要比没成熟的烟叶明显增大。三看叶脉应该出现褪色或变白。四是采摘时应有清脆的断裂声,断面光滑,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下部烟叶就要及时采收了。

2、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中部烟叶一般是在封顶后的30~40天开始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在下部叶采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进行采收。成熟特征是:叶面落黄8成左右,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叶缘下垂。

3、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上部烟叶要保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从封顶后50~60天开始。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面落黄9成左右,主脉支脉变白发亮,茸毛脱落,叶面皱折明显,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成熟斑块。为了防止烘烤后烟叶出现挂灰,顶部四到六片叶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4、采收注意事项

采摘烟叶时要掐住烟叶茎根部,上下稍用力,尽量减小采摘后留下的伤口,更不能随意扭折,造成烟株茎皮损坏。

采下的烟叶在搬运、装车和堆放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日晒,要放置阴凉处。堆放时要尽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发热烫伤。

三、编烟和装烟

编烟和装烟是烘烤前的两个重要工序。合理地编烟和装烟能保证同类烟叶所需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如果编烟和装烟的疏密和部位不合理,烘烤中易出现烤糟和烤青的问题。那么,对编烟和装烟的要求是什么呢?

1、编烟的技术要点

一 编烟要在编烟房或阴凉处进行,要搭架编烟不要拖地编烟,编好的烟叶要在遮荫处悬挂。

二 是编杆前要把烟叶正确分类:一类是成熟叶,另一类是欠熟叶,还有一类是过熟叶和可利用的病斑叶。编杆时要把三种类型烟叶分别编杆,保证同杆同类。编好的不同类别的烟叶要分隔清楚不能混淆。

三是每撮的烟叶要叶背靠叶背。叶基对齐并露出烟杆头4厘米左右,注意绑扎结实,防止脱落。烟杆两端各留出8厘米空头,以备搭挂用。

三是要疏密得当,要求大叶两片一撮,小叶三片一撮,撮与撮间均匀一致。通常一点五米长的烟杆,每杆编烟50~60撮,重量约8~10公斤。重量大含水多的叶片编烟宜稀,每杆可比常规少5~10撮。叶片较小时每杆要比常规多编5~10撮。撮与撮间疏密要均匀一致,严禁一半密一半稀。

2、分炕装烟的原则

根据装烟室内的温度差异我们把室内的空间划分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我们介绍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湿方式,上棚为高温区,过熟的烟叶要装在上棚。中棚属中温区应装适熟的烟叶。下棚属低温区,欠熟的烟叶应放在下棚。这样利用温度的差异弥补成熟上的偏差,可使同炉的烟叶质量趋近一致。这就是我们前边讲的编烟时要分类编杆的道理所在。

装烟时要把握的是装烟密度要适宜,疏密一致。通常相邻两个烟竿的距离为8~12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装烟竿距为12~15厘米。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烟竿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

原则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须装满烟叶,才可烘烤。但若一次采烟量不足时,宁可只装上、中两棚,不可稀装下棚,如两棚装满有剩余,可在门口处搭挂,密度要疏松些,而且两路要对称。

3、装烟时应注意的问题:① 装烟前检查温度计水壶是否缺水或漏水,确认纱布头已深入水槽中,两个风机是否同向运转② 装烟室过潮和过热时不要装烟,过潮时应先点火驱潮,过热时要开门降温,待温度和湿度正常后再装烟。③当日采收、编杆的烟叶要当天烘烤。④ 装满炕后要把室内杂物及散落的叶片清理干净,然后关闭装烟门并封严以防散热。

四、烘烤工艺

密集型烤房与普通标准化烤房的烘烤机理相通,其不同之处在于装烟密度大和实行了强制通风。

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艺。对于不同素质的鲜烟,还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施应变烘烤。这样就降低了传统烤房烘烤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程度,使烤烟质量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下面我们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

1、变黄阶段

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① 基本工艺条件

干湿球温度。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至38℃,并保持稳定,误差不超过1℃。干湿球温度相差2℃~3℃,误差不超过0.5℃;稳温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l℃速度,将温度升到42℃,干湿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这段稳温时间约为8~12小时。

坚持通风 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均匀一致。

② 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温宜快,适当缩短38℃前的低温阶段。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前的低温阶段。

灵活控制干湿差 对素质不高、易于烤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5℃,这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小干湿差,保持在1℃左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

灵活控制变黄程度 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预防把烟烤黑。

2、定色阶段 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要做到42℃叶片全黄,48℃叶脉全黄。在干燥程度上要达到:50℃时叶片半干,54℃时叶片全干。

① 工艺条件 转火升温。烟叶在42℃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转入定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火”。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升温速度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 以平均3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升至46℃,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39℃。再以平均2小时 升温1℃的速度,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升至50℃,湿球仍保持在38℃~39℃。 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的速度升温到54℃,湿球要稳定在39℃~40℃间。最后,在54℃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干片定色。

连续强制通风 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②灵活控制的因素 灵活控制升温速度,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灵活控制干湿差,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比如在38℃~42℃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42℃~50℃时,湿球稳定在39℃;50℃~54℃期间,湿球稳定在40℃左右。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

3、干筋阶段 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① 工艺条件 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由54℃左右升温至68℃。其中当升温到60℃时,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后,稳温12~20小时。在稳温过程中,当烟筋仅剩3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6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最高不超过43℃,最低不低于41℃。直至干筋结束。减小强制通风,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直至炉火熄灭,烤房内温度低于50℃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内局部过热而损害顶棚烟叶。

4、特殊工艺措施

① 低温定色 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更应坚持在47℃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36℃。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定色。

②湿球“前低后高”定色 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之前,湿球温度应保持在35℃~38℃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在干球温度为50℃~54℃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41℃。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

五 常见的烤坏烟现象

1、青黄烟 青黄烟是指烘烤后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青黄烟的香气质差,刺激性和清杂气重。青黄烟产生原因:叶片采青,成熟度不够。采收后烟叶没分类编杆,成熟程度差异过大。热炉装烟,烘烤起点温度过高。烘烤中变黄不够,升温过早。转火升温过快,使定色前期烟叶干燥过快。在50度前烟叶未达黄片黄筋,升温后部分烟叶易青筋。

2、黑糟烟 烤后呈黑褐色,光泽暗淡,品质低劣的烟统称为黑糟烟。产生的原因常有:含水较多烟叶在定色期升温过急过猛。进风排湿面积偏小排湿不良。装烟过密,烤房升温性能跟不上。多数叶没能及时定色。编装杆时烟叶疏密不均匀。

3、挂灰 烘烤后叶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红褐色等杂色斑块的烟叶都称挂灰烟。 过熟叶、打顶过低的烟叶和留叶数少于三片的顶部烟叶容易挂灰。变黄期温度忽高忽低。变黄期温度过低,烟叶不失水。定色期45~46℃前升温速度过快,常伴随有糟烟。45~46度后升温过快,常伴随有蒸片。定色期至60℃前烤房温度降低较大且时间长。干筋期降温易形成基部挂灰,并常伴有洇茎。

以上介绍的只是烟叶烘烤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地域、气候、烤烟品种、烤房类型和工艺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别,烘烤时许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这就需要农民朋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烟叶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在烟叶烘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1、烘烤原则

四看四定 看鲜烟叶质量,定烘烤技术;看烟叶变化,定干湿球温度;看干球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看湿球温度高低,定气窗和进风洞开度大小。四严四灵活 烘烤技术应用同鲜烟叶基本素质相适应要严,具体掌握要灵活;干湿球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各阶段持续时间长短要灵活;确保干球温度在规定范围内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要严,排气窗、进风洞开度要灵活。

2、烘烤操作流程

控制变黄阶段的温度,以 36一38℃最高不超过41℃基本完成烟叶变黄,严格控制变黄和干叶阶段的水分动态,保持相对湿度80-85%,变黄期脱水40%以上,使定色期脱水量由传统工艺的50%左右下降到35%以下,减少在定色期集中脱水的负担,45一47℃以前升温速度0.33-0.75℃/小时,之后加快为0.5-1.0℃/小时,整个定色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7-39℃,最低不少于35℃,最高不超过40℃。烟叶干燥大卷筒后,以1.0℃/小时的速度.升温到68℃,使烟筋彻底干燥,湿球温度控制在43℃以下。

3、几类烟叶的烘烤方法

(1)正常烟叶烘烤 变黄阶段 装烟后关严天窗、地洞和门窗。经若干小时预变黄使叶尖变黄后,干球温度以1℃/小时的速度升到36-38℃,湿球温度控制在35-36℃,保持干湿差1-2℃,稳温延长时间,42℃以前使底层烟叶变黄发软。变黄结束时,下部叶变黄程度要达到八成黄;中上部烟叶变黄达九至十成黄,烟叶凋萎,主脉开始变软、勾尖卷边。

定色阶段 变黄达到要求后,干球温度以 2-3小时升至 54℃,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变黄慢,须在45-48℃稳温延长时间,使烟筋变黄,部分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一2℃/小时升温至54-55℃,稳温至叶片完全干燥。随干球温度上升,湿球温度同步上升且稳定在38-40℃。此阶段烟叶变化要求为:50℃以前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变黄发软,达到黄片黄筋,54C稳温到烟叶大卷筒。

干筋阶段 以1.0℃/小时的速度由55℃升温到68℃,最高不超过70℃,直至烟叶完全干燥。湿球温度稳定在40-42℃至烘烤结束。达到全部烟叶充分干燥。

(2)含水量多的烟叶(含水量多的烟叶系由成熟期雨水偏多的情况所形成)

变黄阶段 点火时,关闭门窗,适当开启天窗,干球温度以1℃/小时升至38℃,在38-40℃稳温延长时间,再以1℃/小时升至42-43℃稳定使烟叶变化达到要求。湿球温度同步上升,保持干湿差3℃左右。烟叶变化的标准是:在38—40℃使底棚烟叶变黄四至五成黄,叶片发软,42一43℃达七成黄,主脉变软。

定色阶段干球温度以2一3小时1℃升至45℃,在45-48℃稳温延长,直至烤房内烟叶全部变黄,干燥达小卷筒,再以 0.5一I℃/小时升至54-55℃,稳温至叶片干燥大卷筒。干球温度50℃以前湿球温度稳定在36-38℃,50℃以后湿球温度再逐渐增加1℃。干燥阶段同正常烟叶烘烤。

(3)含水量少的烟叶(系生长和成熟期间天气长期干旱所形成)

变黄阶段 点火时,关严门窗、天窗、地洞。干球温度以 l-2小时I℃升至34-36℃,稳温使底棚烟叶叶尖变黄后,再以I℃/小时升至38-40℃,稳温使底棚烟叶变黄九至十成黄,主脉变软。干湿差1℃左右,温度差偏大时加水补湿。

定色阶段 以1℃/小时升温至 45℃,在 45-48℃稳温延长时间,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发黄发软,然后以1-3小时1℃升温54一55℃,稳温达烟叶大卷筒。湿球温度稳定在38一40℃。干燥阶段同正常烟叶。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l)升温和稳温是个相对的的概念,某段时间内温度在2℃内上下波动是正常的,对烟叶质量没有明显的负效应。温度指标要求升温0.5℃/小时,实际是表示一小时内温度动态上升0.5℃。

(2)在定色期,不能按照操作指标机械地通过烧小火、关小天窗来达到烟叶变化目标,必须主动烧火火、开大天窗来能动控制温、湿度,以保证烘烤的成功。

(3)烘烤各阶段的各个指标是相对而定的,具体操作中,根据烟叶变化的实际情况可随时进行调整。如下表设有4个温度检查点,若某一点上为未达到烟叶变黄或干燥要求,可通过调整烘烤时间和开闭天窗来实现目标。

(4)烘烤时干湿球温度计挂在烤房底棚,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应用均以底棚为准。

5、回潮和堆放

(1)回潮 借助傍晚至凌晨外界较高的相对湿度,打开烤房的天窗、地洞、房门,使烟叶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或将烟叶出房放置于地面使其回潮。

(2)堆放 堆放地点要干燥,不受阳光直射,远离化肥、农药等有异味物质;以烟垛形式堆放,烟垛高度不超过1.5米,长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部位、质量的烟叶分开堆放,堆放时叶尖向里,叶基向外,叠放整齐,个别湿筋或温片烟叶必需剔除,堆好后用塑料薄膜、麻布等盖严,并覆盖遮光物,防止烟叶褪色;定期检查,防止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烟叶霉烂变质。

阅读全文

与烟叶采摘机采摘装置的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突然投屏找不到设备 浏览:406
直线轴承座uu代表什么 浏览:251
消防器材计入管理费用怎么算 浏览:124
肋夹玻璃幕墙配套五金件 浏览:356
录音有什么便携式设备 浏览:764
机床皮带跑偏怎么调 浏览:986
上海新建高档五金电器批发市场 浏览:195
战斧机械键盘怎么样 浏览:863
天水商用厨房设备哪里有 浏览:666
samp工具箱手机下载 浏览:775
荧光笔怎么开安全阀门 浏览:114
数控车床后轴承怎么紧 浏览:218
设备日常检查注意哪些 浏览:646
煤矿井下设备三证一标志是什么 浏览:111
铸造企业土地使用税怎么计算 浏览:780
管道蝶形阀门 浏览:703
家用燃气阀门怎样安装 浏览:906
阀门铭牌的压力是什么压力 浏览:406
轴承代号LF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822
手动控制喷泉用什么阀门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