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制氟化氢为什么不用氟化钾
用氟化钙最好,氟化钾的反应太快。
氟化氢是一种无机酸,化学式为HF,在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接触空气即产生白色烟雾,易溶于水,可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氟化氢分子间具有氢键,可表现出一些反常的性质,如沸点要比其他卤化氢高得多。氟化氢的化学反应性很强,能够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氟化氢作为溶质是一种弱酸。
氟化氢(HF)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氟化氢有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湿后“发烟”;熔点-83.37℃、沸点19.51℃,气体密度0.922 kg/m3(标态下),相对分子量20。
氟化氢由于分子间氢键而具有缔合性质,以缔合分子(HF)形式存在,常温常压下,氟化氢分子为(HF)2和(HF)3的混合物,在82℃以上时,气态HF基本上成为单分子状态。由于分子间的缔合作用,氟化氢的沸点较其他卤化氢高得多,并表现出一些反常的性质。
氟化氢的化学反应性强,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其作为溶质(水溶液中)是弱酸,作为溶剂则是强酸,与无水硫酸相当,能与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水,与氯、溴、碘的金属化合物能发生取代反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有些金属(Fe、Al、Ni、Mg等)反应会形成不溶于HF的氟化物保护膜;在有氧存在时,铜很快被HF腐蚀,但无氧化剂时,则不会反应;某些合金如蒙乃尔合金对HF有很好的抗腐蚀性,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很差,在温度不太高时,碳钢也具有足够的耐蚀能力。
氟化氢与水相似,介电常数大(0℃时83.6),是一种较理想的溶剂,与溶质发生溶剂分解反应。另外,无水氟化氢的质子给予能力强而具有很强的脱水能力,木材和纤维一旦与其接触立即碳化,而与醇、醛和酮等有机化合物接触脱水后会形成聚合物,其脱水能力较硫酸、磷酸弱。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㈡ 氟化钾能否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氢氟酸
可以。
浓硫酸和萤石(CaF2)在铅皿中反应,也可以用氟化钠和浓硫酸在铅皿中加热得到(不加热也可得到,就是难出来)NaF+H2SO4(浓)======HF+NaHSO4。
制取氟化氢气体不能在塑料瓶中进行,实验室制取的话,用氟化钠或者氟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太麻烦了,费那么多功夫还不如去搞一点氟化钙,氟化钙+浓硫酸——-氟化氢+硫酸钙。
基本性质
氟化钾为无色立方晶体。具潮解性, 易溶于水,能溶于氢氟酸和液氨,微溶于醇及丙酮。水溶液呈碱性,能腐蚀玻璃及瓷器。
加热至升华温度时才少许分解,但熔融氟化钾的活性较大,能腐蚀耐火物质。与过氧化氢可形成加成物KF·H2O2。水合物有两种:KF·2H2O和KF·4H2O。低于40.2℃时,水溶液中可结晶得到二水物(KF·2H2O),系单斜晶体,41℃时可自溶于结晶水中。属于有毒物质。
㈢ 实验室怎么制取氢氟酸求具体器材和操作
生产氢氟酸最经典的方法是用浓硫酸与氟化钠或氟化钙反应生成,但是反应容器需是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
除此之外,还要加热到200多度才能反应完全,这都是快到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能容忍的温度上限了,而反应物刚加入时也会剧烈放出气体,反应不好控制,还可能会伤到人,所以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这种方法尝试。
(3)实验室氟化钾脱水装置扩展阅读:
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且水溶液中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理论上低浓度的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硫酸法将干燥后的萤石粉和硫酸按配比1:(1.2~1.3)混合,送入回转式反应炉内进行反应,炉内气相温度控制在280℃±10℃。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粗馏塔,除去大部分硫酸、水分和萤石粉,塔釜温度控制在100~110℃,塔顶温度为35~40℃。
粗氟化氢气体再经脱气塔冷凝为液态,塔釜温度控制在20~23℃,塔顶温度为-8℃±1℃,然后进入精馏塔精馏,塔釜温度控制在30~40℃,塔顶温度为19.6℃±0.5℃。精制后的氟化氢用水吸收,即得氢氟酸产品。
㈣ 实验室怎么制取氢氟酸求具体器材和操作
方法一:
生产氢氟酸最经典的方法是用浓硫酸与氟化钠或氟化钙反应生成,但是反应容器需是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除此之外,还要加热到200多度才能反应完全,这都是快到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能容忍的温度上限了,而反应物刚加入时也会剧烈放出气体,反应不好控制,还可能会伤到人,所以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这种方法尝试。
方法二:
不久前想到用电解水的方法,不过后来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法也还是有不足之处。虽然这种方法最省试剂使用,只要氢氟酸溶液就可以了,就是靠电解水浓缩氢氟酸的方法去制得无水氢氟酸,但氢氟酸沸点只有19摄氏度,说明它很易挥发,不保持低温的话,很快就汽化了,电解法又有个弱点,电解时间长,而且电解过程还放热,这就是问题了,在寒冬还好,要是夏天就得要边电解边冰水冷浴降温,为了弄一点点那东西,还要耗那么大功夫,耗那么多电,耗那么多时间。好不划算。
方法三:
想想现在又有新方法了,就是用亚硫酰氯给氢氟酸溶液脱水,这种方法可就快了,一放亚硫酰氯进去水就立刻没了,但也有弱点:首先放亚硫酰氯的量不要多了,一多就又多了亚硫酰氟杂质了;还有亚硫酰氯与水反应还会放出大量氯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所以还要有尾气处理装置,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可以解决吧;制备亚硫酰氯也有点麻烦,首先要有硫磺、氯气和二氧化硫,氯气和二氧化硫需要自己另外制备,虽然都不难制出,二氧化硫还可以用上次反应出来的气体循环利用,但也因此就需要另外再多加几项化学实验过程,操作又复杂化了;亚硫酰氯与水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同样是极性化合物,很可能会有较大量地溶解于无水氢氟酸中,这样制出的无水氢氟酸就是又有新杂质的氢氟酸了。
方法四:
氢氟酸的工业制法:工业上用萤石(氟化钙
CaF2)和浓硫酸来制造氢氟酸。加热到250摄氏度时,这两种物质便反应生成氟化氢
㈤ 氟氢化钾硫酸根怎么做
氟氢化钾硫酸根做法如下:
1、中和法在中和池内用等量水溶解固体氢氧化钾,然后通入无水氢氟酸(或40%氢氟酸)进行反应,至Ph=7~8时,停止通人无水氢氟酸,静止沉降24h,所得澄清液(含氟化钾40%左右)送至真空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压力为79993 Pa)、待溶液中含有大部分结晶时,再经过滤(压力为0.2~0.3 Mpa)、真空干燥(压力为79993 Pa)6h,制得氟化钾成品。
2、氢氟酸与碳酸钾反应以制取氟化钾和二水氟化钾。取50g 46%的氢氟酸,置于聚乙烯的烧杯中,加入26g水,使稀释至约30%,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约79g碳酸钾(不含氯离子),使溶液呈弱酸性。将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在铂皿或银制蒸发皿中蒸发除去部分水分,冷却后,KF·2H2O成糊状结晶析出。用铂漏斗吸滤,结晶放在滤纸夹层中,真空烘箱脱水(40℃)。不能使其熔融(熔点46℃)。由二水合物脱水可得无水氟化钾。
3、由氟化氢钾热分解可得最纯的氟化钾。将氟化氢钾KHF2置于铂皿中,上面盖一个铂漏斗,在通风橱里加热使之分解,通过漏斗管急速吹入干燥的氮气,以带走产生的HF,纯的氟化钾则留在铂皿中。
4、商品试剂氟化钾一般为“无水”的,但实际上含有一些水。将这种氟化钾磨成细粉,在180一210℃的烘箱中保持48小时。.将其存放于于燥器中。用前将粉状的盐再在180℃于燥3小时,在热的(50℃)玻璃研钵中再次磨细。
氟氢化钾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㈥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装置有何特点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装置有何特点
【测定步骤】
同碘量法,仅将试剂碱性碘化钾改为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如水样中含有Fe2+干扰测定,则在水样采集后,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1mL40%氟化钾溶液,1mL硫酸锰溶液和2mL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混匀。以下步骤同碘量法。
【计算】
同碘量法。
【精密度和准确度】
经不同海拔高度4个实验室分析于20℃含饱和溶解氧6.85~9.09mg/L的蒸馏水,单个实验室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0.4%,分析含溶解氧地面水,单个实验室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
㈦ 亨利·莫瓦桑的生平
亨利·莫瓦桑于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曾在市立中学上学,后因家境清寒,中途辍学。由于喜爱化学,二十岁时到巴黎一家药房学徒,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化学知识,并且曾经利用自学的知识救活过一位企图服砷自尽的人。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雷米法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台赫伦教授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才获得理学士学位,后来又取得了高级药剂师的资格。
莫瓦桑一开始是研究生理化学的,这很符合当时的潮流,即几乎所有的化学家都在研究有机化学。1876年法国化学家杜马法为此发表了感想:“我国的化学研究领域大部分为有机化学占领,太缺少无机化学的研究了。”就在这时,莫瓦桑却转而研究起无机化学来。 莫瓦桑一生中所获得的最大成就是利用电解法制得单质氟,解决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早在十六世纪,人们就开始利用氟化物了,1529年阿格里柯拉就描述过利用萤石(氟化钙)作为熔矿的熔剂, 它能使矿石在熔融时变得更加容易流动。1670年,著名的玻璃加工工业施万哈德家族发现,利用萤石与硫酸的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能腐蚀玻璃,从而创造了一种不用金刚石或其他磨料来刻蚀玻璃的方法,能在玻璃上刻蚀出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1768年马格拉夫德对萤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指出了萤石并不是一种硫酸盐。
1771年舍勒在玻璃曲颈甑内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时,发现玻璃的内壁被腐蚀了。1810年安培法根据氢氟酸的性质,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戴维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德国化学家许村贝格认为氢氟酸中所含的这种元素是一切元素中最活泼的,所以要将这种元素从它的化合物中离析出来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813年戴维曾经尝试利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一开始,他用金和铂做容器,但它们都被腐蚀了。后来他改用萤石制成的容器进行电解,腐蚀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也得不到氟,后因身患严重疾病而停止了实验。
接着,乔治·诺克斯和托马斯·诺克斯弟兄二人利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他们将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器的顶部。实验结果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于是他们推断反应中产生了氟,但是他们始终收集不到单质氟,也就无法确证他们已经制得了氟,而且两人都严重中毒。
继诺克斯兄弟之后, 鲁耶特也对制备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后竟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久,法国化学家尼克雷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莫瓦桑的老师弗雷米也是一位研究制备氟的化学家。弗雷米曾经电解熔融的无水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在阴极上能析出这些金属,阳极上也产生了少量气体,但是即使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始终未能收集到氟。看来,在如此高的温度下进行电解,产生的氟会立即与电解的容器和电极发生反应而消失。他又试验电解无水氟化氢,但发现它并不导电,只有电解吸潮的氟化氢液体时,才会有电流通过,但是电解的结果却只能收集到氢、氧和臭氧,并未收集到氟。看来,即使产生了氟,也已经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了。
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英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是在实验时发生了爆炸,显然是产生的少量氟与氢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他还试验过各种电极材料,如碳、金、钯、铂,但是碳电极在电解时立即被粉碎,铂、金、钯也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这么多的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心血并没有白费,而是从失败中获得了许多教训和经验,为后来制取出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年轻的莫瓦桑看到制备单质氟这个研究课题难倒了这么多的化学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戴维曾经预言过:磷与氧之间有极大的亲和力, 如果在萤石制成的容器中将氧与氟化磷发生反应,将会获得单质氟。但是戴维本人并未完成这一实验,因为当时他还不知道氟化磷的制法。莫瓦桑用氟化铅与磷化铜在一起加热的方法制得了氟化磷PF3,它是一种气体。然后让氧气和氟化磷的混合物通过电火花,虽然也发生了爆炸反应,但是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得到的不是单质氟,而是氟氧化磷POF3。
弗雷米曾经指出电解可能是制取单质氟的最有效的方法,莫瓦桑认为电解金属氟化物如果在高温下进行,不仅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困难,而且即使在高温下生成了氟,它也会全部与电解容器、电极材料发生反应。因此他深信只能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而且要用非金属氟化物代替金属氟化物。
莫瓦桑开始用三氟化砷进行电解,三氟化砷在室温下是一种液体,为了使它导电,他往三氟化砷中加入氟化钾。但是电解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电流停止了。经过检查,发现在阴极上沉积了一层单质砷,使导电能力显著减弱。后来,莫瓦桑虽然使用了很强的电源,也没有制出氟,而他本人却因为砷中毒,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不得已把实验暂时停顿下来。
过了不久,莫瓦桑的健康状况有了好转,他又开始致力于制取单质氟了。现在,唯一的方案只有电解氟化氢。莫瓦桑按照弗雷米的方法,在铂制的曲颈甑中蒸馏氟氢酸钾KHF2以制取无水氟化氢。他用铂制的U形管做电解容器;用铂铱合金做电极,并用氯仿做冷却剂将无水氟化氢冷却到-23℃进行电解。在阴极上产生了许多氢气,但是在阳极并未产生氟。经过检查,发现装电极的塞子被腐蚀了。莫瓦桑推测,电解时一定产生了氟,但是它立即与塞子发生了反应,以致未能收集到氟。于是,他改用萤石做成的塞子。最后,许多年以来化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达到了,1886年6月26日莫瓦桑在电解氟化氢时,在阳极部分产生了一种气体,它遇到单质硅能立即着火,收集到的氟与水发生反应产生臭氧;与氯化钾发生反应产生氯气。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发现氟具有惊人的活泼性。
由于莫瓦桑不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所以他的论文只能请德布雷代为申请,1886年6月28日德布雷给法国科学院写了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了莫瓦桑的发现,并指出:严格的裁判决不会使莫瓦桑的光辉成就稍有逊色。法国科学院为了确认这一发现的真实性,指定了一个审查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贝特罗法、德布雷20000060_0280_1法、弗雷米。当然,莫瓦桑以最细心的准备工作来迎接这一次审查。但是在委员会开会时,他的那套电解装置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故障,电解装置中既没有电流通过,也不曾制得一点氟气。贝特罗安慰了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以后,这三位化学界的前辈就匆匆地离开了会场。
莫瓦桑并不因此而灰心,因为他已经亲手制出过氟,他对自己的发现是深信不疑的。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一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失误发生在纯制氟化氢的过程。在此以前的实验中,他蒸馏过的氟化氢中含有氟化钾,残留的氟化钾使氟化氢能够导电。在这一次实验中,莫瓦桑仔细将无水氟化氢提纯到很高的纯度,其中不含氟化钾,所以不能导电。在弄清了原因之后,莫瓦桑再一次试验成功,委员会终于确认了莫瓦桑的发现。 在莫瓦桑离析出单质氟四个月以后,被任命为巴黎药学院的毒物学教授,同时还建造了一座不大的私人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1888年他被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1891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这一段时间内,他继续改进氟的制法,用铜的电解容器代替价格昂贵的铂制的仪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试验,每小时能产生5升氟。使他有了研究氟和氟化物的条件。他研究氟的提纯,将氟通过氟化钠以除去其中的氟化氢,后来又改用液态空气冷凝后进行分级蒸发的方法来除去氟中的杂质氟化氢。对于氟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研究,莫瓦桑指出:如果小心地将其中的水蒸气除尽,甚至玻璃也不会与氟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氟贮存在玻璃瓶内。
莫瓦桑是第一位制备出许多新的氟化物的化学家,他制备了气态的氟代甲烷、氟代乙烷、异丁基氟。1890年通过碳与氟的反应制备了许多氟碳化合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氟代甲烷CF4,它是利用氟与甲烷或氯仿或四氯化碳的作用制得的,沸点只有-15℃。莫瓦桑的这项工作,可以说使莫瓦桑成为二十世纪合成一系列作为高效的致冷剂的氟碳化合物(氟里昂)的先驱。1900年制备了气态的六氟化硫SF6,它的化学性质与氮气极为相似,将它加热到比较高的温度也不会分解,也不与熔融的碱发生反应。由于六氟化硫的惰性和化学稳定性,已经成为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他还先后合成了铂、碱土金属、铱、镁的氟化物以及五氟化碘IF5和硝酰氟NO2F。他将研究氟的成果编成了《氟及其化合物》一书,是一本研究氟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的重要资料。 1891—1892年莫瓦桑研究纯硼的制备。在他之前,还不曾有人制得过纯度很高的单质硼,戴维利用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硼制得的棕色的硼,以及盖-吕萨克、泰纳、德维尔法、维勒用金属钾还原三氧化二硼制得的硼的纯度都不高,唯独莫瓦桑在氢气氛下用金属镁还原三氧化二硼制得了纯度为99%的单质硼。
在制备纯硼的同时,莫瓦桑开始研究一个科学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人造金刚石。1830年贝采里乌斯曾经对这一研究课题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认为这是具有和炼金学家一样的热情,但是可能是一种幻想的研究。1773年拉瓦锡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金刚石放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生成物中只有二氧化碳,由此证明这种宝石是由纯碳组成的。在拉瓦锡做出这个结论之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并没有一位科学家解决人造金刚石的问题。莫瓦桑一开始想利用氟代烃的分解反应以制取金刚石,结果得到的都是无定形碳。1890年多布里通过对含金刚石的陨石和地壳形成过程的研究,指出金刚石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而且从金刚石晶体的性质考虑,它们可能是在液体中形成的,或者至少是在柔韧的环境下形成的。1892年,在弗里德尔向法国科学院提出的报告中,指出了他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的陨石中找到了许多微细的金刚石。 莫瓦桑也研究了弗里德尔所提到的陨石和陨铁,发现其中除了含有金刚石以外,还含有石墨和无定形碳。他还研究了巴西和南非的含有金刚石的岩石,也发现了石墨,同时还发现金刚石矿物中含有铁。通过这些研究,莫瓦桑形成了这样的想法:石墨和无定形碳可以作为人造金刚石的原料;金刚石是在含铁的环境下形成的,它能够从含碳的铁中结晶出来。他采用了下述方法:在电炉中,将石墨坩埚中的金属铁加热,使它熔融,而且使熔融的铁为碳所饱和。然后将石墨坩埚中的熔融铁倾入冷水中,含碳的铁在固化时会像水变成冰时一样,发生膨胀。而且在迅速冷却的过程中,总是外层的金属首先固化,等到内部的金属开始变成固体时,就会在金属内部产生很高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一部分碳就会结晶生成黑色的金刚石。利用不同的酸处理固化的金属块,除了金刚石以外,其他物质都被溶解,最后只留下黑色的金刚石。
1893年2月6日在法国科学院召开了讨论这个发现的会议,报纸上登载了这一消息,这种贵重的宝石居然能够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制备出来的事实很快成为一件新闻,莫瓦桑的名字也开始变成家喻户晓了。然而,莫瓦桑本人在1894,1896和1905年所做的重复实验,以及1894—1901年克鲁克斯等人对莫瓦桑的实验进行反复验证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只获得了很低产量的金刚石,他们提出的唯一能够证明这种物质是金刚石的证据乃是它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另外,这种人造金刚石都是黑色的,而且比天然的金刚石要小得多,莫瓦桑制得的最大的金刚石的直径只有0.7毫米,所以,尽管他对人造金刚石的研究一直持续到逝世前,具有宝石特性的便宜的金刚石也并未制出。 莫瓦桑在巴黎药学院任毒物学教授达十三年之久,1900年任巴黎大学科学学院教授。他一生主要从事实验工作,因此他的实验室在当时是设备很齐全的。谁要进入他的实验室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守他的规定。他的实验室具有非常良好的、清洁的环境,彻底地改变了人们认为化学实验室是比较脏的这种传统的偏见。他的实验室的地板在每星期六都要打蜡,他每次走进实验室,首先要环视室内,看看是否符合他的要求。有一次,他的学生斯托克德不小心将几滴水滴在实验室的地板上,莫瓦桑发现后,立即提出质问:“是谁干的?”他还非常重视演示实验,在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讨论到每一个元素的性质,总要让他的助手做几个演示实验。
㈧ 如何能当科学家
其实所谓的科学家,应该是在某个领域有专长且不断研究深入的人群。没错,当个科学家是个不错的理想,爱迪生的发明、创意不止一次失败或被人否定,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人物。
我给你的建议是:找到自己发明和创意的兴趣点,是和哪个学科有关呢?物理?数学?还是其他的什么科目?找准了,就走下去吧。你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详细的了解你要钻研的学科历史,一些已存在的理论观点,打好学习基础。
希望对你的人生路有帮助:)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吴建南
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莫瓦桑Henri Mojssan 1852一1907
莫瓦桑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F2),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在科学的事业上,莫瓦桑曾取得过重大的戌就,是一代科学巨人。然而,他成才的道路却十分坎坷,亲历许多困难和危险。
"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
1870年,在巴黎的一个交叉路口,有一家十分著名的老药店,名叫班特利药店。一天店铺里十分宁静,只有研杵和研钵发出的轻微均匀的响声,那是几个学徒在研磨药物,带着老花镜的老药剂师,在翻看一本很厚的书,寻找药物的化学配方。当时的巴黎,医药化学十分发达,化学家和医生都坚信,化学方法是治病救命、战胜死神的法宝。但是肉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化学药品,只对少数极简单的疾病有效。在药店的学徒中,有一位机智聪明的青年,他就是莫瓦桑,正当他细心研磨药品时,突然,药店的门被撞开了,一个中年男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他脸色焦黄,汗流满面,呼吸困难,眼神十分吓人,"救--救命吧--"他上气不接下气地低声说。药店的人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围在他身边。"您怎么啦?"老药剂师问:"我--中了砒霜毒,我把它当药吃了,现在--,药性已发作了--。我--肚子痛得厉害。"老药剂师慢慢地摘下眼镜,摇摇头,低声说:"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吗?请快说吧,我们一定把您的遗嘱告诉您的家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默不作声。"请等一下!"莫瓦桑高声说。他拨开众人,挤到跟前,看了看病人,回身从药架上取来一些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铁给病人吃"民然后又让病人服了一些其他药,结果病人病情很快就缓解了。又经两天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了。事后,巴黎的一家小报以《"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许多巴黎人部知道了莫瓦桑的名字。
十年寒窗
莫瓦桑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的一间旧房子里。在他10岁时,因生活所迫,全家迁到塞纳省的一个小村镇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瓦桑把这个小村镇改名为莫镇。
莫瓦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再无钱供子女读书。莫瓦桑一直到12岁,方勉强进了小学,放学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全家人经常吃最廉价的食品,没有钱给莫瓦桑买书和文具。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莫瓦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每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很快。老师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聪明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莫瓦桑,最喜欢学习化学,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各种化学书,如饥似渴地攻读,同时,还自己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被迫离家,到巴黎当了药店学徒。
莫瓦桑当了学徒之后,仍然坚持刻苦学习。1874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1877年,他又通过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他十年如一日长期自学,后来考上了法国著名化学家弗罗密的实习生,这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他还经德勃雷教授的指导,通过了《论自然铁》的论文答辩,荣获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莫瓦桑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时连续十几个小时查阅资料。有一次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他的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他脸色苍自,眼窝深陷,眼睛周围出现了一圈黑圈,身子无力地歪在椅子上。"快,把他送回房间吧1"他的同学和实验员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回房间,但不到半个小时,他又回来了。"你不要命了吗?"同学责怪他。"您知道,实验数据马上就拿到手了!"莫瓦桑坚定地回答。同学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去做。
莫瓦桑就是这样顽强地学习和工作,这一点成了他后来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
和死神搏斗
1878年,莫瓦桑在弗罗密实验室当实习生时,他的同学阿方曼,拿着一瓶药品对他说:"这就是氟化钾,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制出单质氟来!"
"难道我们的老师弗罗密教授也制不出来吗?"莫瓦桑问。
"制不出来。"阿尔曼十分感慨他说,"以前所有人的所有制取单质氟的实验都失败了,大化学家戴维就曾想制取,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还中了毒。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在制取单质氛时,哥哥中毒死了,弟弟进了医院。此外,还有比利时的鲁那特、法国的危克雷,都在做这类实验时被毒死了。著名的盖·吕萨克也差点送了命。你要知道。亲爱的奠瓦桑,氟是死亡元素,千万别去碰它。"
"我不怕。阿尔曼,我将来一定要制出单质氟来!"莫瓦桑坚定地回答。
"那你可要倍加小心!"阿尔曼又关照了一句。
这次实验室谈话以后,莫瓦桑增加了一件心事,单质氟总索绕在他的脑海中。"单质氟,单质氟,死亡元素,死亡元素……"他有时在梦中也嘟嚷着。怎么样才能把这种"死亡元素"的秘密揭开呢?莫瓦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885年,莫瓦桑开始制备氟。开始,他想用氟化磷和纯氧气试验。当时化学元素周期律才发现十几年,氟和氧的化学势人们还根本不了解,所以他的实验开始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事与愿违,莫瓦桑不但没有成功,还白白烧坏了两个昂贵的白金管。他连续做了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完了,又完了,又是毫无成效!"莫瓦桑叹息着。
莫瓦桑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史知识很丰富,他经多方面的研究想到:氟必然是一种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那就不能在高温下制备它,也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如置换反应等。"看来,只有用电解法了。"他反复思考着。莫瓦桑设想用下式获得氟的单质:
2AsF3-->2As +3F2 2PF3-->2P +3F2
为此,必须首先获得氟化砷(AsF3)或氟化磷(PF3),然后再创造电解的条件,用电解法制取氟。莫瓦桑首先制出合格但有毒的氟化砷和氟化磷,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氟化钾(KF ),研磨均匀,安装好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开始,反应顺利,阳极上有气泡出现,但过了一段时间,阳极上覆盖上一层砷或磷,慢慢地反应停止了。莫瓦桑也觉得自己全身软弱无力,心脏剧烈地跳动,呼吸急促而困难。"难道我也会象历史上的化学家一样,国氟中毒死掉吗,绝对不能!氟还没有制出来,要赶快离开实验室!"莫瓦桑想。但是,他哪里还走得动!不过神智还清醒,他艰难地拾起右手,关掉了电门,随后就倒在沙发椅上……。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当他醒来的时候,看见妻子路更站在他的身旁,她在低声哭泣,脸上挂满泪珠。
"亲爱的路更,我对你说过,千万别到实验室来,这里全是毒品,连空气都一样,会影响你的健康……。"莫瓦桑艰难地对妻子说着。
"亲爱的莫瓦桑,如果我不来打开通凤窗,不知你还能否醒来……,你照照镜子吧,你现在又黄又瘦,还有些发青,我打电话叫医生来,他会让你休息一个月。"妻子路更不高兴了。
"我现在一天也不能休息,制取氟的工作就要成功了!"
莫瓦桑又开始做实验了,他用了4天的功夫,把一块莹石磨成一个U形管,管中放入氟化砷、氟化磷和氟化钾的混和物。U形管的两端装上电极,接通电源。很快,在阳极上方,冒出一个接一个的气泡。被称做"死亡元素"的单质氟,终于彼制取出来了。莫瓦桑万分激动,他自己大声喊着,"氟!氟!"这是1886年6月26日:出现的奇迹。当时,莫瓦桑年仅34岁。
专家鉴定
莫瓦桑制出氟以后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书面报告。科学院派了一个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实验进行鉴定。莫瓦桑经过准备,在专家面前重做他的实验,接通电流后,他的装置好象不听话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竟然一个气泡也不产生。莫瓦桑恐慌极了,他满头大汗,反复操作,奇怪的是,装置就是不产生氟的气体,这使他十分羞愧和焦急。幸而专家们态度还好,他们鼓励他过几天重做。专家走后,莫瓦桑仔细检查了他的装置,他发现,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是由于氟化钾加得太少了,因而使U形管不导电,所以没有氟产生三天以后,他再一次在专家面前表演他的实验时,顺利地收集了4升氟的气体。莫瓦桑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即1907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长期和毒品接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逝世后,世界化学界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不久,他的妻子路更也固哀伤过度去世了。他们的独生子路易,把他父母的遗产20万法郎,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一种叫莫瓦桑化学奖,用以纪念他的父亲;另一种叫路更药学奖,用以纪念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好儿子,莫瓦桑和路更在九泉之下,也就心安了。
莫瓦桑一生成果累累,他曾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炉--莫氏电炉,这种电炉可以简单而迅速地熔炼各种金属。他自己用它制出了铀、钨、钒、铬、钛、铝等十几种金属。他的妻子路更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铝制烹调器的人,这种烹调器是莫瓦桑在实验室中用他的电炉自己制作的。莫瓦桑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人造金刚石的化学家。他品格高雅,爱好诗歌、音乐和绘画,他的卧室中,挂满了各种名画。
莫瓦桑一生中获得很多荣誉,他曾彼聘为好儿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俄国还授予他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他著有《氟及其化合物》、《电炉》等著作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想当科学家?
其实很容易,现在开始辍学吧,到家里呆着去,每天乱七八糟随便你想什么,你就是科学家了.
其实科学家是一个泛指,并不是说有这么一个行业。
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个突破和创新,其实你就是一名科学家.盲目的追求创新和发展,只会让自己一无所有.
宇宙飞船的发射就是航天一类的学者或者工作者一起创造出来的科学结晶嘛,不用灰心,加油奋斗,你会成功的.!
你先科学了,你就能当科学家了 在中国希望不大,在中国只能好好学政治才有前途,如果你能考到国外的奖学金去国外深造就有希望
不是我打击你,在这个扼杀个人天性崇尚官本位拜金的教育制度下,很难!
我们小的时候10个小孩里有八个想当科学家的,到头来呢?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没有,原因就在这里
我觉得你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你会不断地被外界骚扰,同化,令你很难坚持下去。搞科研是很枯燥的,而且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结合我国对待基础科研的态度,你选的路真的很难走。君不见电视上五花八门号称包治百病的神药广告,以及剽窃国外过期的专利技术生产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再认真读书,你太早了,我才12岁呀!
“希望看见什么不够好的东西就把它们完善"是不可能的,难到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㈨ 氟化钾和氯化钙反应么
摘要 反应。水溶液中氟化钾电离出氟离子,氯化钙电离出钙离子,两者会结合成氟化钙沉淀。2KF+CaCl2→2KCl+CaF2↓
㈩ kf是什么意思啊
KF一般指氟化钾,学术上无其他释义。
又叫钾的氟化盐,化学式为KF,分子量为58.10。为白色单斜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咸,易吸湿。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碱性,能腐蚀玻璃和瓷器。相对密度为2.454,熔点为858℃。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该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皮肤组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1、中和法。
在中和池内用等量水溶解固体氢氧化钾,然后通入无水氢氟酸(或40%氢氟酸)进行反应,至pH=7~8时,停止入无水氢氟酸,静止沉降24h,所得澄清液(含氟化钾40%左右)送至真空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压力为79993 Pa)、待溶液中含有大部分结晶时,再经过滤(压力为0.2~0.3 Mpa)、真空干燥(压力为79993 Pa)6h,制得氟化钾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KOH+HF→KF+H2O
2、氢氟酸与碳酸钾反应以制取氟化钾和二水氟化钾。
取50g 46%的氢氟酸,置于聚乙烯的烧杯中,加入26g水,使稀释至约30%,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约79g碳酸钾(不含氯离子),使溶液呈弱酸性。将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在铂皿或银制蒸发皿中蒸发除去部分水分,冷却后,KF·2H2O成糊状结晶析出。用铂漏斗吸滤,结晶放在滤纸夹层中,真空烘箱脱水(40℃)。不能使其熔融(熔点46℃)。由二水合物脱水可得无水氟化钾。
3、由氟化氢钾热分解可得最纯的氟化钾。
将氟化氢钾KHF2置于铂皿中,上面盖一个铂漏斗,在通风橱里加热使之分解,通过漏斗管急速吹入干燥的氮气,以带走产生的HF,纯的氟化钾则留在铂皿中。
4、商品试剂氟化钾一般为“无水”的,但实际上含有一些水。将这种氟化钾磨成细粉,在180一210℃的烘箱中保持48小时。将其存放于于燥器中。用前将粉状的盐再在180℃于燥3小时,在热的(50℃)玻璃研钵中再次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