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77、y辐照装置应该制定那些规章制度:O+A.+操作规程+B.安全保卫制度+C.应急预
摘要 亲,您好,答案为B安全保卫制度辐照装置应该制定那些规章制度:O+A.+操作规程+B.安全保卫制度+C.应急预
❷ FD-型数字式γ辐射仪
(一)基本计算
1.点源标定辐射仪
标定时使用固体镭(点)源,其伽马照射量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放射性勘探技术
式中:A——标准源的伽马常数,是镭的常数(kRa)和镭的含量(QRa)的乘积;
R——探测器中心至标准源中心的距离(以m为单位)。
2.用体源标定辐射仪
标定时使用四方纯铀模型(体源),其伽马值按下式计算:
IH=K模×qH=BHK换q(4-6)
qH=BHq(4-7)
式中:H——探头中心至模型表面的距离;
IH、BH、qH——距离为H点的照射量率、饱和度和含量;
K换——饱和模型的含量和伽马照射量率之间的换算系数;
q——模型的U含量。
(二)主要步骤
前提条件:采用空中标定法。要求在室外开阔、空旷平坦、底数较低并平稳的场地上进行,仪器和标准源的离地高度约2m。保证标准源中心始终在仪器探管的轴线上。
采用模型标定则尽量减少模型房周围的影响。
待标定的仪器必须结构牢固,工作正常,并经过统一的能量阈值调节。
1.点源法标定步骤
1)如图4-26所示,架好标定架,去掉仪器探头上的橡胶套,再在仪器探头套上铅套,打开仪器电源。检查仪器的读数报警(电池不足报警、计数率溢出报警、计数信号报出报警)。
图4-26 FD-3013型γ辐射仪的标定
2)将仪器置于ppm测量状态。
3)测定场地本底(包括仪器固定本底及宇宙射线本底)。
把标准源移至“无穷远”处(移动标准源时,仪器读数无变化,即可认为“无穷远”),掀一下启动按钮(start),记下仪器给出的ppm读数,每读一次数启动一次按钮,连续读取20个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底值。
4)按图4-26所示架好仪器和标准源,标准源与探头之间距离为1m,用仪器测量20次读数,此时仪器读数平均值应是“A+底数”,若不是,则调节ppm校准电位器旋转钮,使仪器读数与标准源读数一致。
5)将ppm/cpm转换开关置于cpm位置,做cpm测量,用秒表核对cpm测量时间,记下手表给出的时间值T,作为该仪器的特征时间(5s)。
6)仪器报警阈的标定。如某花岗岩地区的γ异常值定为60γ,按公式(4-5)计算60γ(包括底数)距标准源的距离,把标准源挂在此距离处,调节仪器报警阈电位器(即buzz旋钮),使其报警声为不连续的“嘀嗒”声时,仪器的报警阈即为60γ。
也可以不在1m处标定仪器,而在60γ处标定仪器,具体步骤如下:
假如标定场地背景值为15γ,对5号镭源来说,标准源常数为84γ,那么把仪器挂在什么位置时仪器的读数应该是60γ呢?这就需要计算:首先用60γ-15γ=45γ,这是净计数,也就是说把标准源要放在45γ的净计数上,按公式(4-5),则
放射性勘探技术
所以这时应该把仪器挂在探头与标准源之间距离为1.37m的地方,这时观察记录仪器的读数,连续读取20个数,求平均值,若平均值不是60γ,则图4-10的12号装置左边的ppm校准电位器;再次读取20个值,求平均值,如此反复调整,直至仪器读数是60γ为止。
此时,再调节12号装置右边的buzz旋钮,让报警声响处于“似响非响”的状态,这时的报警阈就是60γ。
一般情况下,刚出厂的新仪器都是准确的。使用几年以后,仪器的NaI(Tl)晶体受潮,接收γ射线效率下降,就需要标定。
有时,学校或生产单位没有标准源(标准源的购买需要很复杂的手续,还要到公安部门备案),就可以找一块沥青铀矿石作为“代标准源”使用。但这时需要使用较好的、已经标定的新仪器多次详细测定“代标准源”的A值,然后再标定旧仪器,标定的方法与“标准源”标定一样。直至所有的仪器在相同位置的读数都一致为止,这项工作称“一致性”检查。这种标定只有在要求不太严格的条件下使用。
2.模型法标定步骤
1)接通仪器电源,检查仪器的读数报警。
2)使仪器处于ppm测量状态。
3)将仪器探头置于模型中心,掀一下启动按钮(start),记下仪器给出的ppm读数,每读一次数启动一次按钮,连续读取20个数,取其平均值。若测得的ppm数值与已知饱和模型含量或已知不饱和模型等价饱和模型含量不符时,旋转ppm校准电位器旋钮,重新测量,直至仪器读数值和已知模型含量值吻合为止。
❸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1-5类的具体分类标准是什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放射源是拟用作致电离辐射源的任何量的放射性物质。
射线装置是指能产生预定水平χ、γ电子束、中子射线等的电器设备或内含放射源的装置(高能加速器除外)。
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α 放射源、β放射源、γ放射源和中子源等;按照放射源的封装方式可分为密封放射源(放射性物质密封在符合一定要求的包壳中)和非密封放射源(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绝大多数工、农和医用放射源是密封放射源,例如: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某些供实验室用的、强度较低的放射源是非密封的,例如: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❹ 高分子材料改性的辐照源及特点伽马射线(Co60)
钴-60放射源大剂量辐照,主要是改变分子的结构,发生交联改性。淄博利源高科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大型钴-60辐照装置。欢迎商家前来交流洽谈。0533-6287993
❺ 辐照的现行国标
GB 14891.2-1994 辐照花粉卫生标准
GB 14891.6-1994 辐照猪肉卫生标准
GB 14891.1-1997 辐照熟畜禽肉类卫生标准
GB 14891.3-1997 辐照干果果脯类卫生标准
GB 14891.5-1997 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类卫生标准
GB/T 5137.3-200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GB 16334-1996 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
GB 14891.4-1997 辐照香辛料类卫生标准
GB 14891.7-1997 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
GB 14891.8-1997 辐照豆类、谷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
GB 17279-1998 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
GB/T 17683.1-1999 太阳能在地面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标准第1部分:大气质量1.5的法向直接日射辐照度和半球向日射辐照度
GB/T 18524-2001 食品辐照通用技术要求
GB/T 18525.1-2001 豆类辐照杀虫工艺
GB/T 18525.2-2001 谷类制品辐照杀虫工艺
GB/T 18525.3-2001 红枣辐照杀虫工艺
GB/T 18525.4-2001 枸杞干葡萄干辐照杀虫工艺
GB/T 18525.5-2001 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工艺
GB/T 18525.6-2001 桂园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
GB/T 18525.7-2001 空心莲辐照杀虫工艺
GB/T 18526.1-2001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2-2001 花粉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3-2001 脱水蔬菜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4-2001 香料和调味品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5-2001 熟畜禽肉类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6-2001 糟制肉食品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6.7-2001 冷却包装分割猪肉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527.1-2001 苹果辐照保鲜工艺
GB/T 18527.2-2001 大蒜辐照抑制发芽工艺
GB/T 15972.5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54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伽玛辐照
GB/T 21659-2008 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
GB/T 21926-2008 辐照含脂食品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5447-2008 X、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不同材料吸收剂量的换算方法
GB 17568-2008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GB/T 22545-2008 宠物干粮食品辐照杀菌技术规范
GB/T 6495.3-1996 光伏器件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GB/T 6495.4-1996 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
GB/T 23748-2009 辐照食品的鉴定DNA彗星试验法筛选法
GB 10252-2009 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GB/T 26168.2-2010 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第2部分:辐照和试验程序
❻ 工业探伤伽马射线安全距离是多少
安全距离规定50米左右。
γ,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❼ 伽马射线探伤仪的时候要安全距离是多少
γ射线在空气中强度的衰减遵循指数规律,而安全与否是由辐照剂量决定的,它与射线强度,频率,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不是仅有距离确定的。
❽ 什么是伽马辐照装置
伽马辐照装置是利用电离辐射加工处理食品,以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减少食物的微生物数量和虫害、抑制块根类农作物发芽,以及延长易腐坏农产品的保质期。辐照技术已获准用于约50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并最少有33个国家在商业上应用这项技术。尽管业界数十年来一直使用辐照技术为食物进行消毒,以符合检疫规定,但食用辐照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仍是备受关注。这项研究概述了食物辐照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食用辐照食物对消费者构成的潜在健康风险。现有证据显示,虽然辐照加工会令食物产生化学变化,导致营养素流失,但如按照建议的方法进行辐照加工食物,而且加工过程符合良好制造规范,辐照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素质量,与用其他传统食物加工方法(例如加热、巴士德消毒和装罐)处理的食物相若。
食物辐照技术是利用电离辐射加工处理食品,以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减少食物的微生物数量和虫害、抑制块根类农作物发芽,以及延长易腐坏农产品的保质期。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超过50个国家已批准使用辐照技术处理约50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并有33个国家在商业上应用各国准许进行辐照加工的食品不尽相同,但一般只限于香料、香草、调味料、某些新鲜水果或干果和蔬菜、海产、肉类及肉类制品、家禽,以及蛋类制品。尽管业界数十年来一直使用辐照技术为食物进行消毒,以符合检疫规定,但食用辐照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仍是备受争议的问题。食品经辐照后产生的化学物是否具有毒性,以及辐照处理会否改变食品的营养价值,都是令人关注的事宜。根据食品法典委员会《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建议用于食品加工的电离辐射是∶(I)放射性核素钴-60(60Co)或铯-137(137Cs)产生的伽玛射线;以及(II)由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最高能量为10兆电子伏特)和X射线(最高能量为5兆电子伏特)。
(I) 放射性核素钴-60和铯-137产生的伽玛射线钴-60由高度精制的钴-59(59Co)颗粒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撞击而成,铯-137则由铀裂变产生。钴-60和铯-137发出穿透力强的伽玛射线,可用以处理大件或已包装食物。目前,钴-60是最广泛应用于食物辐照的放射性同位素。 (II) 由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和X射线机械源产生的电离辐射的主要优点是,整个处理系统都不涉及放射性物质。产生电子束的电器装置由电力驱动,以直线加速器将电子加速至接近光速。但这些高能电子束的穿透力有限,只适用于较薄的食物。以电子束撞击金属靶,可把电子转化为不同能量的X射线。虽然X射线的穿透力较由钴-60和铯-137产生的伽玛射线强4,但由于电子转化为X射线的效率一般低于10%,以致机械源辐射的应用一直难以推广。 当电离辐射穿过如食物等物质时,能量会被吸收,食物成分的原子和分子会被离子化或激发,引起辐照食物中出现的化学和生物学变化。食物辐照的化学效应食物进行辐照时所产生的化学效应,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及离子分解后,与相邻分子发生反应,而引发的连串相互反应。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分子内部出现异构化和分裂,并与相邻分子发生反应,产生连串新化学产物(包括高反应自由基)。食物经辐照后而产生的自由基,通常存在时间很短。不过,在一些干制、冷藏或含坚硬部分(例如骨头)的食物,由于产生的自由基的活动性有限,因此会存留一段较长时间。由电离辐射引起的另一个重要化学反应是水辐射分解。水分子经辐照后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属高反应性,容易与大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羧酸、酮、醛和硫醇等发生反应。这些化学变化对消除食物的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不过,如辐照环境条件控制不善,这些化学变化难免会对某些食品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失去原有风味)。在辐照过程中,利用钴-60产生的伽马射线作能量源,以提供电离辐射。商用辐照设施的共通之处是设有辐照室,以及用以运送食物进出辐照室的输送系统。辐照厂房跟其他工业设施在结构上的主要分别是,辐照室四周建有混凝土防护围墙(厚度一般为1.5至1.8米),以防止电离辐射的泄漏。 放射性核素源会持续发出辐射。当辐射源不用作处理食物时,会贮存在一个水深约6米的水池内。水可吸收辐射能量,是其中一种最佳的阻隔辐射防护物质之一,将辐射源贮存在水里,可保护须要进入辐照室的工作人员免受辐射照射。辐照设施的输送系统采用路轨设计,用以运送食物通过辐照室进行辐照处理。通过控制辐照的时间和辐照源的能量,就可以调节食品接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剂量,以达致特定的目的。
在国内,工业用的食物辐照设施必须领取许可证,并受国家辐射安全及卫生当局的规管及监察。他们亦有参考其他主管当局制定的辐照标准 和实务守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建立了一个食物辐照设施资料库,胪列各国的认可食物辐照设施,供公众参考。
❾ 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
工业上的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报警及安全仪表系统,它们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内多数容化工过程要求信号报警、安全仪表系统采用失效安全的原则,使设备在特定的故障发生时转入预定义的安全状态。另外,工业生产装置中的仪表与设备经常会有防腐、防尘、防震、防电磁干扰、防爆等要求。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
(1)信号报警、联锁点的设置,动作设定值以及调整范围必须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线路简单、元器件数量少的方案;
(3)安全相关系统应当安装在振动小、灰尘少、无腐蚀气体、无电磁干扰的场所;
(4)应用DCS和PLC时,可采用经权威机构认证的DCS/PLC来构造安全相关系统;
(5)安全相关系统中安装在危险场所的检出装置、执行器、按钮、信号灯、开关等应当符合所在场所的防爆、防火要求;
(6)安全相关系统的供电要求与一般仪表供电等级相同,为保证重要安全仪表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应当为其配备不间断电源。
❿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设置原则和选用要求是什么
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8章的要求:
8.2 安全附件装设要求
(1)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应当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置)。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安全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压力容器上。
(2)采用爆破片装置与安全阀装置组合结构时,应当符合GB 150的有关规定,凡串联在组合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产生碎片。
(3)对易爆介质或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者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且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
(4)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压力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的管道上应当装设减压阀。如因介质条件减压阀无法保证可靠工作时,可用调节阀代替减压阀,在减压阀或者调节阀的低压侧,应当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
8.3 安全阀、爆破片
8.3.1 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
1)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排放能力和安全泄放量按GB 15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对于充装处于饱和状态或者过热状态的气液混合介质的压力容器,设计爆破片装置应当计算泄放口径,确保不产生空间爆炸。
1) 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允许差值应符合GB 567-1999《爆破片和爆破片装置》规定。
2) 安全阀、爆破片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安全阀的泄漏(密封)试验压力应当大于管道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爆破片装置的最小标定爆破压力应当大于1.05倍的管道系统最大工作压力。所选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置的额定泄放面积应当大于安全泄放量计算得到的最小泄放面积。
4) 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允差按GB 567-1999《爆破片和爆破片装置》表1规定,或者按照设计技术的要求。爆破片的检查、抽样及其爆破试验应当符合GB 567第4.1、4.2条的要求。
5)盛装可燃、有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置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集中地点,进行妥善安全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
6)爆破片装置产品上应当标有永久性标志,永久性标志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标志;
(二)爆破片的批次编号、型号、型式、规格(泄放口公称直径)、材质、适用介质、爆破温度、标定爆破压力或者设计爆破压力、泄放侧方向;
(三)夹持器型号、规格、材质,以及流动方向;
(四)检验合格标志、监检标志;
(五)制造日期。
7)爆破片产品必须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一般包括产品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等。质量证明书除包括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外,一般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材料化学成分;
(二)材料以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三)热处理状态;
(四)无损检测结果;
(五)耐压试验结果(适用于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或者合同有规定的);
(六)型式试验结果;
(七)产品标准或者合同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八)外协的半成品或者成品的质量证明。
爆破片装置产品上应当标志下列内容:
(一)永久性标志的内容;
(二)制造依据的标准;
(三)制造范围和爆破压力允差;
(四)检验报告(包括爆破试验报告);
(五)其他特殊要求。
①爆破片装置单独使用时,爆破片装置的入口管需要设置全通径的切断阀,以便更换爆破片用,切断阀在全开启状态锁定或者铅封;
②爆破片装置与安全阀串联使用时,在爆破片与安全阀之间设置压力表或者压力开关,以及放空阀、过流阀或者报警指示器;
③安装爆破片时,采用扭矩扳手,按制造单位安装说明中的安装扭矩数据表,按对角线均匀紧固螺栓;
④未经制造单位同意,不得在爆破片两侧加装垫片、保护膜或者涂层。
8)安全阀安装时,应当满足《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的规定,
9)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检修,应执行定期检验制度。安全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10)进行安全阀在线检测和压力调整时,使用单位的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到场确认。检测和调整合格的安全阀应当加铅封。检测和调整装置用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整定压力的1.5~3.0倍,精度应当不低于1.0级,而且压力表前不得装阻尼器。在检测和调整时,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