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功率放大器的用途(要专业的用途,不要什么用于体育场之类的废话)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可以说是各类音响器材中最大的一个家族了,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以其主要用途来说,功放可以分做两大类别,即专业功放与家用功放。在体育馆场、影剧场、歌舞厅、会议厅或其它公共场所扩声,以及录音监听等场所使用的功放,一般说在其技术参数上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要求,这类功放通常称为专业功放。而用于家庭的Hi-Fi音乐欣赏,AV系统放音,以及卡拉OK娱乐的功放,通常我们称为家用功放。本期只介绍跟我们家庭息息相关的家用功放。
按器材分类
电子管/晶体/集成电路功放
按电路所用的器材分类,功放可以分为电子管放大器、晶体放大器和集成电路放大器。
电子管放大器(俗称“胆机”)采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器,其主要优点是动态范围大、线性好、音色甜美悦耳。但电子管功放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阻大导致放大器阻尼系数小,影响瞬态特性,二是电子管需高压供电,离不开变压器,变压器不仅功耗大、体积大,还会导致失真。
克服电子管功放的两个缺点,晶体管放大器阻尼系数可做得很高,有良好的瞬态特性,在声音的节奏感、力度上要比胆机明快、爽朗、有力;而且无需变压器,不仅节省成本,缩小体积,而且避免了由变压器所引起的失真。
最后一种是集成电路放大器,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外围电路简单、组装方便,不足之处是电声指标(功率、频响、失真度、信噪比等)和音质皆不如前两类放大器。
按功能分类
前级/后级/合并式功放
按照功能分类,功放可以分为前级功放、后级功放和合并式功放。
前级功放,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传输过来的节目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电压放大后,再输出到后级功放。它就像铁路岔道一样,控制切换哪一路音源信号接入功放,哪一路音源信号与功放断开。
后级功放是进行单纯功率放大的部分,它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原原本本地放大来自于前级的信号,我们对后级的要求是,放大倍数尽可能高,而放大后信号的失真程度应尽可能低。除放大电路外,还设计有各种保护电路,如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过流保护等。这两类功放一般只在高档机采用。
合并式放大器,将前级放大器和后级放大器合并为一台功放,兼有前二者的功能,通常所说的放大器都是合并式的,应用的范围较广。一般来看,合并式功放的功率较前、后级功放小,重放的效果也比前、后级功放差,但合并式功放价钱较便宜,且使用方便,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家庭需要。
按用途分类
Hi-Fi功放/AV功放
就功放的用途来区分,家用功放分为Hi-Fi功放和AV功放。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 的缩写,意指高度保真,即纯音乐功放,是音乐发烧友的最爱。Hi-Fi功放的输出功率大都在2×150瓦以下。Hi-Fi在设计上强调最低的信号失真,忠实地表现出音乐的场面、细节和演奏、录制的技巧等来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最佳欣赏要求。一般用于Hi-Fi的功放都是胆机。Hi-Fi功放就扩声形式而言,只适用于两声道立体声的重播。
AV功放是Audio&Video的缩写,即影音功放,它能同时连接5-6个音箱(左右主音箱、中置音箱、左右环绕音箱、超重低音)并驱动它们发出声音。AV功放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杜比环绕,杜比定向逻辑,AC-3,DTS(均是音频解码方式)的发展进程。AV功放与普通功放的区别,在于AV功放有AV选择杜比定向逻辑解码器,AC-3,DTS解码器和五声道功率放大器,以及画龙点睛的数字声场DSP电路。鉴于欣赏碟片中多声道录音效果的需要,AV功放的每声道功率输出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主声道功率最大,中置次之,环绕最小,这方面的代表是带有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放的功放。为了增加使用乐趣,大多数AV功放都附有DSP,为各种节目播放提供不同的声场效果。
B. 充电电路原理图解释
上图为充电器原理图,下面介绍工作原理。
1.恒流、限压、充电电路。该部分由02、R6、R8、ZD2、R9、R10和R13等元件组成。当接通市电叫,开关变压器T1次级感应出交流电压。经D4、C4整流滤波后提供约12.5V直流电压。一路通过R6、R1l、R14、LED3(FuL饱和指示灯)和R15形成回路,LED3点亮,表示待充状态:另一路电压通过R8限流,ZD2(5V1)稳压,再由并联的R9、R10和R13分压为Q2b极提供偏置,使Q2处于导通预充状态。恒流源机构由Q2与其基极分压电阻和ZD2等元件组成。当装入被充电池时12.5V电压即通过R6限流,经Q2的c—e极对电池恒流充电。这时由于Ul(Ul为软封装IC型号不详)与R6并联。R6两端的电压降使其①脚电位高于③脚,②脚就输出每秒约两个负脉冲。
使LED2(CH充电指示灯)频频闪烁点亮,表示正在正常充电。随着被充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即Q2 e极电位升高,升至设定的限压值(4.25V)时,由于Q2的b极电位不变,使Q2转入截止,充电结束。这时Q2c极悬空,Ul的③脚呈高电位,U1的②脚输出高电平,LED2熄灭。这时电流就通过R6、R11、R14限流对电池涓流充电,并点亮LED3。LED3作待充、饱和、涓流充电三重指示。
2.极性识别电路。此部分由R12和LEDl(TEST红色极性指示灯)构成。保护电路由Q3和R7等元件构成。假设被充电池极性接反了。
LED1就正偏点亮,警告应切换开关K,才能正常充电。如果电池一旦接反,Q3的I)极经R7获得正偏置,Q3导通,Q2的b极电位被下拉短路而截止,阻断了电流输出(否则电池就会被反充而报废),从而保护了电池和充电器两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