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自动过分相检测装置

自动过分相检测装置

发布时间:2022-06-22 20:34:29

⑴ 接触网工区的日常职责是什么

1、《安规》中规定人员要事先进行安全考试。
(1)开始参加接触网工作的人员。
(2)当职务或工作单位变更,但仍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人员。
(3)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而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
2、《行规》中对接触网的安全距离。
除接触网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物件与接触网带电部分必须保持2m以上的距离,禁止任何与接触网带电部分小于2m距离的各种作业。
3、《安规》中对于接触网巡视工作的规定。
接触网的巡视工作,要由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人员担任。在巡视中不得攀登支柱并时刻注意避让列车。
4、全局职工共同遵守的“四做到”。
四做到:做到班前充分休息,做到工作精力集中,做到正确着用防护用品,做到横越线路“一站二看三通过”。
5、全局职工共同遵守的“七不准”。
七不准:不准饮酒上岗,不准擅自离岗,不准飞乘飞降,不准随车捎脚,不准钻越车辆,不准抢越线路,不准走轨面、枕木头、线路中心和在车下坐卧。
6、《安规》中规定工作票中作业组成员更换时的规定。
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组成员,一般不应更换;若必须更换时,应经发票人同意,若发票人不在可经工作领导人同意,但工作领导人更换时仍须发票人同意,并在工作票上签字。
7、哪些位置需设置“接触网终点标”。
在站场牵出线、安全线、避难线、装卸线及专用线的接触网终端应设置“接触网终点标”,该标志应设在接触线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400毫米的上方,通常设在终端下锚柱前方第一个支柱悬挂点上,机车受电弓不得越过此标。
8、接触网工作票分为哪几种,各用于哪种作业。
答: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用于接触网停电作业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用于接触网带电作业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用于接触网远离作业即距带电部分1m以外的高空作业和较复杂的地面作业。
9、接触网检修作业分为哪三种。
(1)停电作业—在接触网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
(2)带电作业—在接触网带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
(3)远离作业—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附近的设备进行的作业。
10、工作票签发人在签发工作票时,要做好哪些事项。
(1)所安排的作业项目是必要和可能的。
(2)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正确和完备的。
(3)所配备的工作领导人和作业组成员的人数和条件符合规定。
11、攀登支柱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攀登时手把牢靠,脚踏稳准。攀登支柱时要尽量避开设备,且与带电设备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12、《行规》中对于接触网检修计划的提报做了哪些规定。
接触网工区应于检修前一天10点前将其检修地段、作业内容、影响范围及作业领导人等检修作业计划,报告供电调度员。凡影响编组、区段站线路使用时,应于检修前一天10点前与车站核实计划,方便车站做好股道安排。由供电调度员汇总送分局调度所施工调度,经调度主任(副主任)审批后,纳入次日日(班)计划。
13、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与周围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有何规定。
答:在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110kV为1500mm;27.5kV和35kV为1000mm;10kV及以下为700mm。
14、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的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1)安全带状态符合技术要求
(2)安全带挂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3)挂好的安全带必须打好保险。
15、进行远离带电部分的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的安全等级有何规定。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16、接触网侧面限界及轨面标高是如何规定。
实际侧面限界与标明的侧面限界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30mm,实际超高与标明的超高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7mm,实际轨面标高与轨面红线高程之差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30mm。
17、接触网高空作业指
凡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接触网高空作业。
18、对高空带电作业的监护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带电作业时,每个作业地点均要设有专人监护。
19、对高空停电作业的监护范围是如何规定。
停电作业时,每1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2个跨距。
20、对在同一组软横跨上停电作业的监护范围是如何规定
在同一组软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4条股道。
21、对在相邻线路上停电作业的监护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在相邻线路同时作业时,要分别派监护人各自监护。
22、V型天窗作业时作业车上如何采取消除感应电的辅助措施。
V型天窗作业时,在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上应装设滑动接地线作为辅助保护,以消除作业区内接触悬挂上的感应电。
23、车辆和行人通过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时,须遵守哪些规定。
(1)通过平交道口的车辆,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4.5m和触动道口限界架的横板。
(2)通过道口时,在装载高度超过2m的货物上严禁坐人。
(3)当行人持有木棒、竹竿、彩旗和皮鞭等高长物件过道口走近接触网下时,不准高举挥动。
24、工务部门在电化区段遇哪些情况,须事先通知供电部门,采取措施后,方准作业。
(1)更换带有接地线的钢轨时。
(2)于同一地点,同时更换两股钢轨及两股钢轨上的夹板时。
(3)更换整组道岔时。
(4)成段换轨时。
25、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哪些要求。
上、下行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
26、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接触网与电力机车受电弓之间的距离有何要求。
上、下行接触网距下、上行通过的电力机车受电弓的瞬间距离不小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
27、在区间和中间站的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的规定。
在区间和中间站,不超过6500mm,不少于5700mm,旧线改造不少于5330mm;
28、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场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的规定。
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场,不超过6500mm,不少于6200mm;
29、在客运专线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的规定
客运专线为5300~5500mm,站场和区间宜取一致。
30、垂直天窗。
所谓垂直天窗是指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对接触网进行检修时,上、下行线路在同时间内全区段同时停电,检修完毕后同时送电工作,在列车运行图中表现为一矩形空白“天窗”,称为矩形天窗,也叫垂直天窗。
31、中心锚结的结构有哪几种
中心锚结的安装形式有多种,对于不同的悬挂形式,中心锚结的结构形式也不同。一般分为半补偿中心锚结、全补偿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结和隧道中心锚结等种类。
32、哈大线Re200C定位器采用何种材质
铝合金定位器。
33、哈大线Re200C采用何种吊弦
心形环带短接线的整体吊弦。
34、哈大线Re200C接触网最大跨距是
四平以南65m,四平以北62m。
35、哈大线Re200C采用何种分相
锚段关节式分相。
36、何种类型机车加装自动降弓装置
160km/h客运机车加装自动降弓装置。
37、何种类型机车加装自动过分相装置
160km/h客运机车加装自动过分相装置。
38、提速区段客运机车按什么比例加装车载弓网安全参数定量测量装置
提速区段客运机车按5%的比例加装车载弓网安全参数定量测量装置。
39、什么是光测悬锤
光测悬锤是接触网测量仪器,用于测量接触线的高度和拉出值。
40、光测悬锤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是由测量杆、可调测量片和通常测量镜片组成。
41、哈大线接触线的张力是多少kN
接触线张力为10kN。
42、接触网运行和检修的主要内容是
接触网运行和检修的主要内容是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巡视、检测、检查和维修调整,保证其质量良好地、安全地向电力机车输送电能。
43、接触网的检测方式有哪几种
接触网的检测方式有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种:
(1)静态检测是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静止状态下测量接触网的技术状态。
(2)动态检测是利用接触网检测车和巡检车等检测装置在运行中测量接触网技术状态。
44、断开隔离开关主闸刀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断开隔离开关主闸刀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开始时应慢而谨慎,当刀片刚离开固定触头时应迅速,以便能迅速消弧。
(2)断开主刀闸操作完毕后,应检查刀闸确实已在断开位置,并应使刀片尽量拉到头。
45、接触网工作电压的规定有哪些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瞬时最大值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46、作业组成员在作业中要履行什么职责
作业组成员在作业中要履行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果断及时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的职责。
47、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如何规定
110kV及其以下电线路,不少于3000mm;220kV电线路,不少于4000mm;330kV电线路,不少于5000mm;500kV电线路,不少于6000mm。
48、防护人员执行任务时有何要求
防护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要思想集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要认真、及时、准确地进行联系和显示各种信号。
49、防护人员在施工作业中一旦与作业组中断联系,应如何处理
一旦中断联系,须立即通知工作领导人,必要时停止作业。
50、防护人员的安全等级有何规定
防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
51、装设接地线的顺序是怎样
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将接地线一端先行接地,另一端再与被停电导体相连。
52、什么是补偿装置的a、b值
所谓补偿装置的a值,是指坠砣侧补偿绳回头端至补偿棘轮或棘轮卡钉的距离。所谓补偿装置的b值,是指由坠砣串最下面一块坠砣的底面至地面(或基础面)的距离。
53、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巡视的方式有哪些
对接触网设备的巡视方式有四种:
(1)昼间步行巡视
(2)夜间步行巡视
(3)乘车巡视
(4)登车梯巡视
54、如何显示昼间及夜间升弓手信号
显示人员应站在规定地点面向列车站立。昼间左臂高举,右臂前伸上下重复摇动。夜间白色灯光做圆形运动。
55、如何显示昼间及夜间降弓手信号
显示人员应站在规定地点面向列车站立。昼间左臂高举,右臂前伸,并左右水平重复摇动。夜间白色灯光上下左右重复摇动。
56、火花间隙是如何工作的
在正常情况下,火花间隙将钢轨和支柱分开,防止了牵引电流和信号电流经支柱的泄露。当接触网绝缘破坏,支柱上出现高电压时,火花间隙迅速被击穿,接触网支柱与钢轨接通,短路电流经钢轨散开,因而起到接地作用。
57、车顶作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作业前,工作领导人要检查接触网检修车的工作台与司机室之间的联系装置,应处于良好状态。作业时,要关好工作台的防护门;在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作业中检修车的移动应听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检修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且不得急剧起、停车。
58、如何使用导线正弯器整正接触线上、下弯
将两固定螺栓钩钩住导线,中部顶线螺杆顶住导线,竖直放置,顶在导线凸出部位,转动其手柄,将导线小弯整直,反转手柄卸下正弯器。
59、如何使用导线正弯器整正接触线横弯
将中部顶线螺杆平放于接触线的一侧,使螺杆顶部顶在接触线凸出部位,转动手柄,整直后,反转手柄卸下正弯器。
60、接触网停电作业时在作业区两端加挂临时接地线的目的是什么
接触网停电作业时,在作业区两端加挂临时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变电所误送电和消除感应电压对人体的危害。
61、使用正杆器整正支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正杆器的各个部位不得侵入机车车辆限界,支柱整正施工中,防护人员应加强了望,确保施工、行车安全。
(2)操作正杆器手柄时要用力均匀,不得猛拉、猛推,以免支柱断裂。
(3)调整支柱限界严禁用石头等硬物代替垫木。
62、分段绝缘器安设在什么位置
(1)各车站装卸线;
(2)机车整备线;
(3)电力机车出库线;
(4)专用线;
(5)车站两端渡线。
63、如何更换火花间隙
(1)到达现场后,操作人首先带好绝缘手套,将火花间隙短接。
(2)接好短接线后,拆除旧火花间隙,安装新火花间隙,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火花间隙与下部地线连接固定,然后再将其上部地线连接固定。
(3)拆除短接线。
64、在沿线步行巡视检查接触网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巡视人员要沿着列车开来方向行走。并时刻注意避让列车。
(2)巡视中不得攀登支柱。
(3)经过铁路平交道口时,严格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
65、出工前,工作领导人、安全员对作业组成员进行的作业准备工作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1)作业组员对安全措施是否完全清楚。
(2)个人工具是否齐全,着装标志安全帽穿戴是否符合要求,绝缘防护用品是否良好。
(3)所携带的作业工具、材料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所携带的记录、仪表、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66、工作领导人临时离开作业地点时应做好哪些事项
如果必须短时离开作业地点时,要指定临时代理人,其安全等级不低于四级(特殊带四作业不低于五级),否则停止作业,并将人员和机具撤至安全地带。
67、隧道内接触线距轨面最低高度设计规范是怎样规定的
(1)正常情况不小于5700mm。
(2)困难情况不小于5650mm。
(3)特殊情况不小于5330mm。
68、锚柱承受哪些负荷
锚柱一般承受两个方向的负荷。在垂直线路方向上承受工作支接触悬挂及其支持装置的重力、工作支接触悬挂的风负荷和导线方向的水平力;在平行线路方向上,承受接触悬挂下锚的全部拉力及补偿装置的重力。
69、如何进行“红线”标记和接触网限界的管理
有关规程规定,供电部门应会同工务部门对“红线”标记和接触网设备限界每年检查一次,即每年接触网工区应会同工务养路工区对“红线”标记及接触网设备限界进行复核校对,并做出记录,双方签认后存查。
70、对钢筋混凝土支柱破损部位的修补有哪些技术要求
(1)对支柱破损的部位,应用等级比支柱本体混凝土高一等级的混凝土修补。补修表面应平整并与支柱混凝土表面一致。
(2)冬季时,当昼夜平均温度在+5℃以下和最低温度在-3℃以下时,应用冬季施工方法。
71、如何用道尺测量曲线区段外轨超高值
(1)将道尺卡在两钢轨面上。
(2)调整曲线内侧道尺端部的调整水平部件,使道尺水平仪指示水平状态。
(3)用钢卷尺测量曲线内轨侧道尺端部地面与钢轨面的距离,此距离即为外轨超高值。
72、接触网天窗修时间的规定有哪些
(1)单线区段不少于60min,双线区段不少于90min。
(2)对较大的车站,若每天预留天窗有困难,每个供电臂每月应保证不少于10h的停电检修时间。
(3)对执行V形天窗作业的双线区段每月至少保证3个垂直天窗,每次不少于1h。
73、Re-200C代表什么意义
Re—德国铁路标准。200—适应于列车时速200km/h。C—适合于中国。
74、应用手工方法测量接触线磨耗需测哪些地方
(1)在接触线的每个线夹处或附近平均磨耗为各点磨耗的平均值。
(2)在目视观察磨耗比较明显的两个线夹之间。
(3)除吊弦线夹处外,所有线夹处要测量两次。
(4)在锚段关节的非工作支内,只外观检查接触线,不测量其磨耗。
75、绝缘子的电气性能是用什么表示的
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和击穿电压来表示。干闪电压就是绝缘子表面处于干燥状态时,使其表面达到闪络的最低电压值;湿闪电压是指雨水方向与水平面成45°角淋于绝缘子表面时,使其闪络的的最低电压值;击穿电压则是使绝缘子瓷体击穿的最低电压值。
76、运行中的接触网绝缘子应符合什么要求
(1)绝缘子的泄露距离符合规定:一般地区不少于920mm;污秽地区不少于1200mm。
(2)绝缘子不得有裂纹、瓷体无破损、烧伤,其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平方毫米。环氧树脂绝缘子应无弯曲和裂纹。连接件不松动。
(3)绝缘子裙边于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77、确定锚段的长度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1)尽量缩小事故范围,锚段不宜设置过长。
(2)在极限温度下,锚段两端的补偿器坠砣不致过低或过高。
(3)温度变化时,线索伸缩引起的吊弦、定位器、腕臂的偏斜不超过允许值。
(4)极限温度下中心锚结与补偿器间线索的张力差不能超过规定值。
78、对运行中的坠砣有何要求
(1)坠砣块叠码要整齐,开口部位相互错开180°。
(2)坠砣应能升降自如,不被卡滞,总重量符合规定标准,相差不超过2%。
(3)在每块坠砣上须标明其重量。
(4)坠砣应有限制器,限制坠砣的左右摆动,但不能防碍坠砣的升降。
79、工前预想会中作业组成员进行的岗位预想内容有哪些
(1)岗位职责和作业方案;
(2)安全措施、互控措施;
(3)司助人员进行行车安全及作业中操作的预想。
80、作业组成员在作业中要履行什么职责
进行接触网检修作业时,作业组是由多人组成,作业中需全体组员密切配合。另外,接触网检修作业是在高压、高空和高速的条件下进行,危险性较大。因此,作业组成员在作业中要履行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果断及时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的职责。
81、事故抢修的原则是什么
接触网抢修要遵循“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和及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82、接触线的局部磨耗对运行有什么影响
(1)造成接触线拉断线塌网,中断供电。
(2)形成硬点会打坏受电弓或引起弓网故障。
(3)电气补强或接头点多使接触线的供电性能差、隐患点多。
83、接触网及其附近的那些设备需接地
(1)接触网支柱和金属支持结构均须装设地线。
(2)凡距离接触网(架空线)带电部分的距离不足5米的所有金属结构物(如信号机、水鹤等),均须接地。
(3)旅客站台上的钢柱(无架空地线时),装有隔离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等设备的底座、架空地线下锚处,均需装设双地线。
84、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须注意哪些人身安全关键项目
(1)防止人身触电造成人员伤亡。
(2)防止作业人员高空坠落及作业过程中高空坠物(如工具、零部件等)砸伤辅助人员及地面人员。
(3)防止机车车辆、作业车撞压、挤伤巡视检查人员及检修作业人员。
85、接触网发生故障需停电修复时,对列车及供电部门有何要求
接触网发生故障需停电修复时,在内燃和电力机车混跑的线路,要优先安排内燃机车将旅客列车牵引到有电区。供电部门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电。
86、接触网钢支柱的接地电阻值
30欧。
87、区间接触网故障抢修的规定是什么
(1)当区间没有列车时,供电调度员应立即将故障处所通知列车调度员,并通知供电中心和接触网工区迅速出动。列车调度员应立即封锁区间,优先放行抢修车;
(2)当区间停有列车时,列车调度员应采取措施查明区间情况后,向抢修车发布封锁区间的调度命令,并通知机车司机在抢修车开来方向设置防护。
88、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不灵活时应如何处理
(1)传动杆弯曲时进行校直。
(2)活动关节缺润滑油时则注油。
(3)上、下托架歪斜时矫正紧固或更换支架。
(4)主刀闸、接地刀闸闭合过紧时调整触头弹簧。
89、吸上线存在缺陷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1)吸上线与回流线的连接线夹处接触不良、接触载流面不够或吸上线与扼流变压器引出线处接触不良,一方面会造成连接部位严重发热、烧损直至吸上线烧断线,另一方面造成回流不畅,烧损电务信号设备。
(2)吸上线本体因机械损伤、腐蚀等原因,造成某一截面载流面不够,会造成吸上线烧断。
90、发现接触网挂有不明物体时应如何处理
接触网上挂有外来飘落物(线头、绳索等),或确知接触网绝缘损坏时,严禁任何人与其相接触。立即通知供电调度或接触网领工区,采取相应措施取下。
91、接触线断线可造成什么后果
(1)直接造成供电中断,如果断线处的断头未落地并未引起牵引变电所跳闸,则因接触线张力及驰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在其他位置引起剐弓事故;如果断线处的断头落地,则造成接触网对地短路放电,短路电流可能会损坏、烧断承力索或接触网其他设备及零部件。
(2)接触线断线后,如果锚段关节处补偿装置的制动装置失灵或动作情况不良,则坠砣落地或较长距离下移,可能会出现拉坏、拉脱吊弦,拉偏、拉坏腕臂及电连接器等事故范围扩大的情况。
92、发现接触网断线时应如何处理
(1)若发现接触网断线或其他部位损坏时,应立即通知附近的接触网工区或供电调度员,并且在接触网抢修组到达以前,将该处加以防护,使人员距已断导线不少于10m。无论导线是否己落地,严禁任何人接触导线;
(2)如接触网已断导线或其损坏部件侵入建筑接近限界,则必须根据《技规》的规定,设置停车防护信号加以防护。
93、哪些情况需制作承力索的接头
(1)施工中进行承力索架设放线或运行中因某种原因进行承力索换线时,需制作承力索接头。(2)运行中的承力索因某种原因断线,利用承力索接头进行断线接续。
(3)运行中的承力索各种原因造成机械强度不满足要求时,需将烧断股或破损部位等切断或切掉后利用接头重新接续。
94、使用绝缘手套时应注意什么
(1)使用前先查看标签,确认所用手套是否在试验周期内,凡超期未试验的不得使用。
(2)外观检查绝缘手套。做一下简单的充气试验。检查手套是否有裂纹、破损、漏气现象。无缺陷时方准使用。
95、进行接触网停电作业时如何防止作业人员误登误入有电设备
(1)在工作票上加盖“上行”或“下行”字样印章,以示区别。
(2)人员到达作业现场等待停电作业时,要在停电线路侧集中待命。
(3)上杆或上网前要再一次确认作业杆号及作业范围。
(4)严禁作业人员超出作业范围。
96、接触网作业人员为什么必须戴安全帽
(1)进行接触网作业时,作业组全体成员均须戴安全帽。戴安全帽一是防止高空掉物砸伤头部。
(2)防止作业移位时被接触网部件碰伤头部。
(3)防止坠落后头部直接摔伤。
97、脱落的吊弦线低于接触线可能造成哪些弓网故障
脱落的吊弦线低于接触线,受电弓通过时会打击受电弓:
(1)可能将受电弓滑板打坏,受伤的受电弓继续运行剐伤接触线或在其他位置引起剐弓.
(2)脱落的吊弦缠绕受电弓直接引起剐弓。
98/如何进行吊弦偏移的调整
(1)根据吊弦偏移值计算公式,计算出调整温度时的吊弦偏移值。
(2)根据计算出的吊弦偏移值的正、负,确定调整温度时吊弦偏移方向。
(3)根据计算的吊弦偏移及方向,确定接触线上吊弦线夹的安装位置,然后松动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调整吊弦偏移至符合要求的位置。
99、停电作业范围内造成感应电伤及人身的原因有哪些
(1)V型天窗作业范围较长时未按规定增设接地线。
(2)V型天窗作业时,作业车未按规定装设滑动地线。
(3)停电作业区上方有跨越的高压电力线路时,在跨越地段两端的停电作业区未按规定增设接地线。
100、接触网附近灭火需遵守哪些规定
(1)接触网附近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列车(供电)调度员或接触网工区值班人员。
(2)用水或一般灭火器浇灭距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4m的燃着物时,接触网必须停电;若使用沙土灭火时,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
(3)距接触网带电部分超过4m的燃着物体,可以不停电用水浇,但水流不应向接触网方向喷射,并保持水流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在2m以上。
参考消息:http://wenku..com/view/2c46096ca98271fe910ef954.html

⑵ 车载是自动过电分项的过程

车载是自动断电分享的过程吗?步骤一,根据行程自动估算所述车载电池负载供电时间;

步骤二,检测必要负载和非必要负载单位时间耗电;

步骤三,依据估算时间自动调节供电,根据需求对必要负载和非必要负载进行供/断电;

步骤四,对供电负载以及车载电池充放电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步骤一中所述负载为车载用电电器,其中估算时间根据所述车载用电器额定标准值进行估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步骤二所述车载电池每一电能输出端均设有能耗监测仪,对所述车载电池每一输出端所连接负载进行耗电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意一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能耗监测仪监测信息重新计算车载电池供电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监测供电时长重新对所述车载用电电器进行供电分配;

其中,车载用电电器中必要负载包括汽车监测系统所用仪表、启动/制动系统中所需电子仪器,功能性灯和车载电池监测所用仪器,车载非必要电器包括供暖系统中所用电器和播放系统所需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步骤四中所述车载电池由汽车发电机进行行驶供电。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车载电器的车载电池供电系统、用于分析车载电池的输出/输入能耗的能耗分析单元以及用于对车载电池充电的车载发电机;

所述车载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监测单元、能耗分析单元和供/断控制电路;

所述车载电池通过一能耗检测仪对必要负载和非必要负载进行监控供电;

其中供/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必要负载和非必要负载的供电通断,所述监测单元实时监测电池冲/放电能和能耗检测仪所监测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供电电源的自动供断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发电机通过一充电电路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

⑶ 同相供电技术提出的背景和原理

摘要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同相供电,即同相供电技术,是指线路上相邻变电所供电的区段接触网电压相位相同,线路上无电分相环节的牵引供电方式。

⑷ 自动过分相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1、不是。
2、CRH2就算是200km级别的,每小时大概也要过10个分相区(按照每小时200km,每个区段专20km估算的话),靠属人工过分相是根本不可能呢。目前,CRH2采用车辆过分相,当检测到前方有中性段(即无电区)时,首先封锁CI(牵引变流器),跳开VCB(主断),列车惰行过中性段,在通过中性段时,如果初速度较低,那么必然惰行时间较长,会造成短时间列车停电,“不具备过分相的保持功能”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3、目前,新一代动车组采用了惰行时牵引系统转换为再生发电状态,就不会有短时间停电了。

⑸ hxd2b自动过分相装置是什么样的

那是电力机车用的一种感应装置,学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地面磁感应装置。版
俗称:自动权过分相地感器、磁钢、磁轨枕。
机车感应到这个磁枕就可以及时把受电弓降下来,可以保证自动过分相的安全和可靠,让电力机车均能以尽量小的速度损失通过分相区。

⑹ SS8电力机车自然过分相控制电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SS8型机车原电路设计有机车自动过分相控制电路,但一直未加装自动过分相装置。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对机车自动驾驶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要求,我段分别在SS80095等几台机车上加装了自动过分相装置,并投入了运用。

⑺ 电力机车带电过分相时牵引变电所两条馈线为什么会同时跳闸

分相绝缘器的作用是将接触网上不同相位的电能隔离开,以免发生相间短路,并起机械连接作用,使接触网成为一个整体。分相绝缘装置包括分相绝缘器和有关分相绝缘器的线路标志。分相绝缘器设在两供电臂连接的地方。如牵引变电所、分区亭等处。
分相绝缘器一般由三块相同的玻璃钢绝缘件组成。每块玻璃钢绝缘件长1.8m,宽25mm,高60mm,其底面制成斜槽,以增加表面距离。
玻璃绝缘件之间的接触线无电,称为中性区,中性区的长度按照规定不小于18m。这一规定是考虑到机车双弓升起时不至短接不同相位的接触线为限。在分相绝缘器处配置隔离开关,以便越区供电。
为了不缩短中性区长度和避免接触线供电相间短路,确保分相绝缘器的功能,电力机车通过分相绝缘器时,目前只能是断电滑行通过。因此,在分相绝缘器的两端,上行和下行方向均应设立“断”、“合”标示牌,用以通知司机当机车通过分相绝缘器时,必须先断开机车的主断路器,通过分相绝缘器后,再重新合上主断路器。这是为了防止受电弓通过中性区时,拖带电弧烧损绝缘件和接触线或造成其他事故。
现在,提速后我国采用XTK型,有的供电段采用的分相绝缘器还有自动过分相绝缘装置,可不断开机车主断路器通过。

⑻ 翟国富的代表性论文

期刊论文:
1.Zhai Guofu,Wang Qiya,Ren Wanbin.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Reaction Torqu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djusted Parameters.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9,E92C⑻: 1023-1027. (SCI: 000269648200009)
2.G. F. Zhai,W. Y. Yang,X. Zhou.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win-Type Relay Interfered by Uniform Constant Magnetic Field.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8,E91C⑻: 1215-1221. (SCI: 000258394700007)
3.G. F. Zhai,X. Zhou. Study on Arc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ntacts Opening a DC Low Current Resistive Circuit with a Constant Velocity.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8,E91C⑻: 1233-1239. (SCI: 000258394700011)
4.Zhai Guo-Fu,Wang Qi-Ya,Ren Wan-Bin.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relay'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isturbed by uniform static magnetic field.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8,9⑷: 577-582. (SCI: 000254998000019)
5.Zhai Guofu,Chen yinghua,Ren Wanbin.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of switching apparatus based on Monto-Carlo method.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7,8⑶: 422-425. (SCI: 000246723600014,EI: 20071210494612)
6.Ren Wanbin,Zhai Guofu,Cui Li. Contact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6,E89-C⑻: 177-1181. (SCI: 000239578300011,EI: 20063510094678)
7.Liang Huimin,Ye Xuerong,Zhai Guofu. Research on the Tolerance Distribution of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Reliability Index.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6,E89-C ⑻: 1164-1172. (SCI: 000239578300009,EI: 20063510094676)
8.Ren Wanbin,Chen Yinghua,Zhai Guofu.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nder mechanical environment.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7,E90-C⑺: 1448-1454. (SCI: 000247839800017)
9.Ren Wanbin,Cui Li,Luo Fubiao,Zhai Guofu. Method of analyz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rmature system of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7,8⑶: 434-438. (SCI: 000250919700028,EI: 20071210494614)
10. Ye Xue-rong,Liang Hui-min,Zhai Guo-fu. Discussion on dynamic reliability tolerance design techn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7,8⑶: 439-443. (SCI: 000246723600017,EI: 20071210494615)
11.WANG Shu-juan,SHA You-tao,ZHANG Hui,ZHAI Guo-fu. Method of reliability tolerance design based on EDA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C hybrid contacto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7,8⑶: 426-433. (SCI: 000246723600015)
12.Liang Huimin,Lin Jingbo,Zhai Guofu,Wang Wenlong.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parameter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ata analysis for aerospace relay reliability.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2006,E89-C⑻: 1173-1176. (SCI: 000239578300010,EI: 20063510094677)
13.Zhang Hui,Zhou Chang-lei,Wang Shu-juan,Zhai Guo-fu. Dynamics analysis of vibration process in Particle Impact Noise Detecti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7,8⑶: 444-448. (SCI: 000246520700060,EI: 20071210494616)
14.翟国富,王新宇,楚兵. 基于等效电路法的高频继电器建模与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29⒂: 119-124. (EI: 20092412123228)
15.翟国富,孙韬,任万滨. 继电器触点分断过程瞬态热场仿真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19⑼: 118-123. (EI: 20091512029540)
16.翟国富,周学,任万滨. 恒定干扰磁场下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8⒅: 132-137. (EI: 20082911385853)
17.梁慧敏,翟国富,罗福彪.基于有限元法的极化磁系统永磁回复线起始点的虚拟设计.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25⑼: 147-152. (EI: 2005279197057)
18.翟国富,梁慧敏,王嗥,刘筱洲,王立忠,刘茂恺,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化磁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23⑽.158-163. (EI: 2004118060650)
19.翟国富,王淑娟,许峰,刘茂恺. 基于超程时间和吸合时间建模的继电器双变量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22(07): 76-80. (EI: 2002427142722)
20.翟国富,梁慧敏,郭成花,刘茂恺,王嗥,王立忠,崔黎,罗福彪. 极化磁系统永磁力矩特性曲线形状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22⑾: 110-114. (EI: 2003047337021)
21.翟国富,王淑娟,姜守旭 刘茂恺. 电器可靠性失效分析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21⑶: 90-92. (EI: 2001536785028)
22.翟国富,王世成,王淑娟. 基于小波变换的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材质分类. 电工技术学报. 2009,24⑸: 52-59. (EI: 20092612154309)
23.翟国富,樊薇薇,叶雪荣,王海龙. 具有回跳特征的电磁继电器动态反力计算模型. 电工技术学报. 2009,24⑴: 88-94. (EI: 20090911926650)
24.杨文英,周学,翟国富. 双继电器内部结构之间电磁干扰的有限元分析. 电工技术学报. 2007,22⑻: 179-184. (EI: 20073810818389)
25.翟国富,刘维扬,许峰,刘茂恺. 电网谐波对断路器动作特性影响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34⑵: 187-190. (EI: 2002417130872)
26.翟国富,梁慧敏,郭成花,刘茂恺,王嗥,刘筱洲,王立忠.永磁参数对极化磁系统吸合力矩特性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37⑹: 842-844. (EI: 2005279197211)
27.张辉,王淑娟,翟国富.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单周期稳定性分析.航空学报. 2005,26⑶: 362-366 (EI: 2005279197295)
28.Zhai,Guo-Fu,Liang Hui-Min,Liu Mao-Kai. Position optimum analysis of aerospace relay's pushing rod.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3,16⑴: 29-35. (EI: 2004178132159)
29.张辉,王淑娟,翟国富.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任意周期运动稳定性分析. 电工技术学报. 2005,20⑷: 28-32+44. (EI: 2005419406394)
会议论文:
1.GuoFu Zhai,WeiWei Fan,Hailong Wang. Research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Proc IEEE Int Conf Mechatronics Autom,ICMA. 2007,pp.2763-2767. (EI: 20075110979673)
2.ZHAI Guofu,CHEN Yinghua,REN Wanbin. Analyzing Method of Random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for Armature System of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Proc. of the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07,pp.183-187. (EI: 20080511069815)
3.Hui Zhang,Shu-Juan Wang. Qing-Sen Zhang,Guo-Fu Zhai. The research o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wavelet packets transform. IECON Proceedings (Instrial Electronics Conference). 2003,2. pp.1745-1749. (EI: 2004118060180)
4.Zhang Hui,Wang Shu-Juan,Zhai Guo-Fu. Extraction of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under strong noise.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ial Technology. 2004,2. pp.713-717. (EI: 2005489514932)
5.Hui Zhang,Shu-juan Wang,Guo-fu Zhai. Test conditions discussion of particle impact noise detection for space relay. IECON Proceedings (Instrial Electronics Conference). 2004,3. pp.2566-2572. (EI: 2005269183928)
6.Hui Zhang,Shu-juan Wang,Guo-fu Zhai. Dynamic model of particle impact noise detection. IECON Proceedings (Instrial Electronics Conference). 2004,3. pp.2577-2581. (EI: 2005269183930)
7.Wang,Shicheng1,Zhai,Guofu,Yang Wenying. Study on closed-loop control of shock process for permanent magnet shaker in particle impact noise det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08,pp.2102-2107. (EI: 20092712170880)
8.Ren Wanbin,Liang Huimin,Zhai Guofu. Thermal analysis of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52nd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07,pp.110-116. (EI: 20080511069761)
9.Liang Huimin,Wang Wenlong,Zhai Guofu. Thermal analysis of sealed electromagnetic relays using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53rd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07,pp.262-268. (EI: 20080511069828)
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继电器及其组合模块的网络化测试系统和分析方法,申请号:200910071405.3(第一申请人)
2.开关电器触头分断电弧试验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0910071434.x(第一申请人)
3.振动台冲击响应生成方法,申请号:200910072258.1(第一申请人)
4.一种永磁体磁特性参数测量方法,申请号:200910072090.4(第一申请人)
5.一种继电器用多有限元软件联合仿真分析方法,申请号:200910072311.8(第一申请人)
6.电磁继电器静、动态特性快速计算方法,申请号:200910072259.6(第一申请人)
7.电磁灶限时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申请号:200810064524.5(第一申请人)
8.基于动态特性的继电器可靠性寿命试验系统,申请号:200810136960.5(第一申请人)
9.航天电子装置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申请号:200810064193.1(第一申请人)
10.一种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200810064420.0(第一申请人)
11.一种电磁超声钢轨缺陷检测方法及其装置,申请号:200810137487.2(第一申请人)
12.钢轨踏面缺陷快速扫查方法及其装置,申请号:200810137486.8(第一申请人)
13.车厢垃圾压缩机,申请号:200710071801.7(第一申请人)
14.直流混合式接触器可靠性寿命实验动态特性测试分析系统,申请号:200710071713.7(第一申请人)
15.铁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 200710144864.0(第一发明人)
16.具有网线状态检测功能的电话光端机及网线状态检测方法,申请号:200710144869.3(第一申请人)
17.长冲程抽油机PLC控制程序软件V1.0,软件著作权号:2006SR07029(第一授权人)
18.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 200610151148.0(第一发明人)
19.铁路客车阀门弹簧参数测量装置,专利号:ZL 200620021208.2(第一发明人)
20.轴温报警器综合试验台,专利号:ZL 200610010532.9(第一发明人)
21.密封电磁继电器多余物微粒的复合检测系统,专利号:ZL 200510010203.X(第一发明人)
22.混合式直流开关电器,专利号:ZL200420063569.4 (第一发明人)
23.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专利号:ZL 2004 1 0043965.5 (第一发明人)
24.电磁继电器可靠性容差设计软件,软件著作权号:2004SR12910 (第一授权人)
25.红外线轴温探测通道在线监测与管理系统,专利号:ZL 20004 2 0063617.X (第一发明人)
26.基于GPS的车辆行程累计装置,专利号:ZL200420063711.5(第一发明人)

⑼ 直流电力机车的自动过分相装置有几种检测方法

首先电源装置输入输出显示正常,其次监视自动切换和切换开关功能是否能实内现,对电池组查一容下是否有松动,漏液,变形,腐蚀等异常现象,并且测量蓄电池电压是否正常,最后检查一下直流正负极是否有接地情况,基本就是这些了!

⑽ HXD1D型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包括几个车感应器

铁路机车或动车组,铁轨处各1个感应器。也就是两个

阅读全文

与自动过分相检测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身器材自己怎么制作 浏览:516
南京大有电动工具专卖地址 浏览:295
开标工具箱 浏览:568
暖气片上的一个阀门 浏览:691
轴承周边游隙怎么计算 浏览:745
松下机械手怎么编程自动 浏览:435
随近卖电动工具 浏览:270
新奥燃气阀门图标 浏览:390
低压阀门厂 浏览:923
如何恢复图像设备 浏览:275
无线集流设备忘记密码怎么办 浏览:892
冷水机房管道阀门图例 浏览:549
水沸腾实验装置目的 浏览:195
一只工具箱 浏览:705
机械手焊接能做什么 浏览:340
工具箱启动按钮的作用 浏览:639
暖气片下面阀门小开关是干啥的 浏览:612
电子控制冷风机怎么排水 浏览:56
磺胺醋酰的制备实验装置搭建 浏览:462
国外健身器材质量怎么样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