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Ⅲ 呼吸作用酵母的有氧无氧呼吸装置实验题目
(1)装置一和装置二形成对比实验.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检测无氧呼专吸产生的酒属精,有酒精存在时,其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乙装置酵母菌培养液上方空气中有氧气存在,要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需要将B瓶静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其中的氧气,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有氧呼吸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其总反应式为: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有: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
(1)对比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B瓶静置一段时间即可将氧气消耗掉,此时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 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Ⅳ 如何解答A-Level化学实验装置题
对于实验装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和应答。
1、反应装置部分需要主要的问题:主要从选用的仪器是否符合试剂的状态,是块状固体或是粉末状固体;溶液试剂的浓度和试剂用量;是否恰当选用的仪器能否加热;选用的仪器的装配是否恰当等方面考虑。例如:在启普发生器里的固体物质应块状且难溶于水。烧瓶、锥形瓶等可以加热但还应垫石棉网。试管内盛固体加热时,应管口略低于底部。用MnO2作氧化剂制Cl2时应选浓盐酸;除长颈漏斗外,导气管在反应仪器中应尽量短些等。
2、除杂部分,主要从选用试剂是否恰当;浓度是否恰当;连接的顺序是否正确;进出导气管的长短是否正确。例如:除去CO2中的HCl应选饱和NaHCO3而不宜选饱和Na2CO3;除去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应选浓NaOH溶液而不宜选澄清石灰水;除去CO2中的SO2应选溴水而不宜选品红溶液;除去NH3中的水蒸气应选碱石灰而不宜选用浓H2SO4;除去SO2中的SO3应选98.3%的浓H2SO4,而不宜选用H2O。除杂的进气管一定要伸入试液中才能除去杂质,若在试液上面,既难除去杂质,还会把试液从另一导管压出。连接干燥管一定要从大口端进从小口出,才能保证除H2O效率最高;在利用加热装置除杂时,通入的混合气必须先干燥,但一般干燥装置都应连在除杂的末端。
3、收集装置部分;应从收集的方式是否恰当,采用排液法收集气体时所选液体和浓度是否恰当;选用收集的气体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是否构成了一个全封闭系统,有否产生爆炸的危险。例如,收集NH3应采用向下排气法且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Cl2若采用排液法应选饱和食盐水而不宜选其它饱和氯化物溶液;而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而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收集的气体又需作其它实验所用时,可以采用一种可压缩容器收集,如软质塑料瓶,橡皮气球等。
4、尾气处理部分,应从方法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倒吸。例如,处理Cl2应选浓NaOH溶液,处理HCl应连一个倒放的漏斗,处理NO2应选浓NaOH溶液,而处理CO一般采用燃烧。
不懂可以可以找英寰教育,英寰教育是个不错的地方,学习方便,进步明显。
Ⅳ 对于给出几种实验装置,选择发生或收集装置的依据的一类题要怎么答呢
发生装置:(初中的两种类型)
1、如果题目是: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2、如果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初中就两种爱考
收集装置:(只给出气体)
1、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略小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5、如果题目是:该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总结:综合回答,记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Ⅵ 初中化学实验题一些常见装置及药品的所有用途
我也要中考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 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 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瓶口是磨毛的)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
(20)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药品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 检验Cl-:AgNO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
Ⅶ 化学有装置的实验试题 探究SO2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通过放映一段关于鲜花,树木,枯萎的花,残叶的幻灯片,形成视觉对比。与天气预报相结合【提问】沉鱼、羞花为哪般?【提问】刚才的天气预报当中有什么指标?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SO2。那我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SO2。【引入】要想学习二氧化硫,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讲解】以前闻过二氧化硫的味道,就是爆竹后留下的刺鼻的味道。没有让大家闻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硫有毒。进入情境。回答:酸雨SO2、CO2(每组同学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二氧化物氧化硫的色、态氧化物从酸雨的危害入手创建一种情景,引出二氧化硫的学习。让学生对二氧化硫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学会观察方法。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3)那么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如何?怎样通过实验说明?【提问】振荡试管目的是什么? 【板书】可溶于水(1:40。)【提问】二氧化硫溶于水只是单纯的物理变化吗?提问】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什么?SO2+H2O�6�4H2SO3SO2和H2O反应生H2SO3;H2SO3分解生成SO2和H2O。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提醒他们注意操作,振荡试管)回答:充分与水接触实验:塞住倒置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试管,打开塞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记录现象:紫色石蕊变红。回答:酸的生成 2.学习中要多动脑,勤思考。3.激发兴趣。【引入】二氧化硫在初中学习过它是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提问】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从二氧化硫的组成的元素可知为非金属氧化物。对于氧化物还有哪些分类? 碱性氧化物一般都有金属元素,从二氧化硫组成来看,无金属元素,那么它有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它是否是酸性氧化物有待于我们的证明。【引导】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做个实验,这是一瓶二氧化硫,我往里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有怎样的现象?为什么? 说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一、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那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碱反应,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硫和碱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除了有以上化学性质还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给你们的药品中可以看到有品红溶液,它就是我们常用的红墨水的主要成分,下面请大家按照图示进行实验。【设问】从该实验个到怎样的结论?【讲解】SO2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但不稳定,易分解,所以加热又恢复到原来颜色。在工业上用此法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但日久又发黄。二、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性【提问】比较SO2和Cl2的漂白有何不同?回答:氧化物回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体积变小,变瘪学生: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实验】将品红试液加入二氧化硫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再加热。【提示】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回答】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使之褪色,次氯酸氧化有色物质使之褪色1.让学生逐渐掌握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3.亲手实验,加深印象。除了已有知识能考虑到的,还有学生想不到的性质。4.与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5.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认识。【设问】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性以外,从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还可能会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引导】从硫化合常见化合价出发,化合价升高得到二氧化硫中硫变为正六价硫有两种形式。【提问】如何实现二氧化硫的正四价到正六价?【提问】常见氧化剂有哪些?【演示】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的实验,教师可适时地从现象入手,教学生学会分析如(溶液褪色→高锰酸钾→化合价要么升高,要么降低→如果降低,那么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就是SO42-,如何检验?【引导】得出高锰酸钾褪色原因根据提供给你们的氧化剂,是否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呢? 回答:还原性和氧化性 思考。回答:加入氧化剂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加入酸化的BaCl2【实验】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得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学生选择氧化剂分组讨论:将不同组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分析,加深印象 建立矛盾的双方在同一物质中共存的观点。 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讨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如何证明?【小结】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的化学性质2SO2 +O2�6�42SO3需要有催化剂和一定的温度分组讨论提出方案:(1)氧化性:SO2和H2S的反应。 巩固重点内容,及时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课后思考题】(1) 结合幻灯片内容思考空气中SO2如何转变成酸雨中的H2SO4? 考察能否灵活应用SO2的化学性质。掌握水平。
Ⅷ 高中化学关于实验装置的选择题
C项:制取乙烯时会将温度计放入液面以下,因为我们控制的加热温度条件为170摄氏度,如果小于170摄氏度的话,将会产生乙醚(注:大概在140摄氏度左右);D项:氢气很轻,相对分子质量为2g/mol,而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故氢气从图片中短口一端进入,将会压出瓶内空气从长口一端排出,因而此装置可以收集氢气。经供参考,谢谢!!!!
Ⅸ 在初三化学的考试中,对于给出几种实验装置,选择发生或收集装置的依据的一类题要怎么答呢
发生装置:(初中的两种类型)
1、如果题目是: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2、如果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初中就两种爱考
收集装置:(只给出气体)
1、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略小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5、如果题目是:该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总结:综合回答,记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