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林治远为什么爬旗杆
为了更贴近人物,亲自完成攀爬旗杆。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天安门广场做最后一次试验时意外发生了。负责阻断电流的装置——阻断球不稳定,升降装置不能保证自动断电。此时距开国大典仅剩六个小时。怎么办?林治远不加思索来到天安门广场,克服恐高的心理,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完成阻断装置的焊接。
经过连夜的抢修,国旗电动升降装置恢复正常。
角色介绍:
林治远演员黄渤,身为负责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中电动升旗杆的设计者,他却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为这同样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是他自主研发设计、还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实验检测。他不断的克服重重困难,向来恐高的他最终克服心理障碍。
爬上20多米高的广场旗杆,解决了技术问题。
老方演员耿乐,开国大典升旗仪式的备用升旗手,只有林治远电动升旗失败,他才有可能直接参与启动人工升旗的工作。作为顺利升旗的最后一道坚实保障,他把保障顺利升旗这件事看得比个人的荣誉甚至生死更重要。
B. 升国旗的小故事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开国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电局工人陈红年担任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任务。因为开国大典时升旗用的电动升旗装置,是由当时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设计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电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电力公司一位领导把胡其俊叫到一边,说组织上决定交给他一个光荣任务,从明天起接替陈红年在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
胡其俊听后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又是担心。高兴、激动的是自己这个在旧社会吃不饱饭的穷苦人,成了新中国国旗的升旗手;担心的是这是由毛主席亲自升起过的五星红旗,由自己来担负升旗任务,怕不能胜任。
第一次升国旗恰逢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开国大典以来每年一次的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头天傍晚,胡其俊从天安门广场管理处领来国旗,晚上根本无法入睡,不时地起身看看闹钟,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刚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气儿跑到广场的旗杆底下,仔仔细细地将国旗系好、展平,然后遥望天边,等着太阳出来。当第一次顺利完成任务时,胡其俊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比喝了半斤二锅头还带劲。
C. 中国的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为了让新中国的旗帜在开国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决定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
全国政协办公厅退休干部彭光回忆说:“第六小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报筹备会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内外3000多幅国旗设计图案寄到筹备会。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9岁学童还是耄耋老人,人们在对共和国未来旗帜的描绘中,倾诉着从奴隶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号方案咐起了代表们的重视。
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说:“1949年7月份,我在报纸上看到征稿启事后,我的心情就很激动。考虑到中国的茫茫长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朝霞满天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山回路转,祖国的前程就非常远大光明,因此就决心响应号召,设计了国旗。”
第六小组同意采用这个方案,并对象征意义作了修改:第一项红色代表革命;第二项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形成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第一面五星红旗缝制任务交给了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艺美术社工人赵文瑞说:“绸子买的时候可麻烦了,瑞玞祥跑去说没有宽的料。都是小窄料啊,那时候没宽的。我让他改,他说这可没法改,不会织宽的,做的那窄。完了我在地上爬(着缝)吧。”
北京有色金民总公司离休干部宋树信说:“制作国旗的任务是北京市下达的,我当时在北京市直接领导下的永茂实业公司供销科。我们做国旗时发动了北京市所有的缝纫社、裁缝铸。当时做了多少万面。到了29号,我们经理曾树德同志他跟我谈,说毛主席亲自升的第一面国旗(的缝制)就是10月1号,这个任务、政治任务就交给咱们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讲。我说行,保证,保证完成。”
第六个组精心设计了开国大典上升旗的具体方案。时任新政协筹委会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说:“这个国旗是主席升的,不能够其他人都拿着国旗,那样的话就不好了。就讲大家要把所有的国旗都包起来,就是各个游行队伍,各个群众,都把国旗要包起来,等主席把这面旗子升上去时,然后大家都拔旗子一下哗地展开。所以那个场面就变成都是国旗了。
D. 《我和我的祖国》火爆上映,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9月30日上映,截至10月2日16点票房就已突破9亿,豆瓣评分8.1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不单是因为它有陈凯歌、管虎、徐峥、宁浩等七位导演,还因为它的内容,既宏大又朴素。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又可爱又鲜活。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7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着新中国的7个历史瞬间。
中国曾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深爱历经苦难终得繁荣安定的祖国。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里,能够如此真实真切地找到七十年来中国和中国人民曾经的身影,这无疑唤醒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E. 开国大典的电动国旗是谁做的
开国大典电动旗杆设计师林治远做的。
林治远,号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广内东潮容阳人。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
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所用的旗杆,由林治远亲手设计施工完成。
(5)开国大典升旗装置谁设计扩展阅读
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对旗杆制作进行了具体分工,自动升旗方案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
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治远
F. 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颜色和五个星星各代表什么意思谢谢你
国旗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编辑本段]国旗图案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编辑本段]国旗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余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征求启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第四点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和政协主席团通过的制旗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为五星红旗,长方形,红色象征革命,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星用黄色象征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3/10,居左;四星较小,其外圆直径为旗高1/10,环拱于大星之右侧,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似众星拱北辰。旗杆套为白色,以与旗面的红色相区别。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以后,历次宪法均保留这个规定。
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行。
为维护国旗的尊严,国家发布《国旗》和《国旗颜色标准样品》两项国家标准,规定了国旗的形状、颜色、图案、制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术要求,并宣布于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编辑本段]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编辑本段]更换国旗
199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编辑本段]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编辑本段]国旗的升挂
五星红旗飘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国旗的升挂使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每日升挂国旗 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出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以及边防哨所、海防哨所等处,均应每日升挂国旗。
2. 工作日和学习日升挂国旗 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政协地方委员会,应在工作日升挂国旗。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以外,也应每日升挂国旗。
3. 节庆日升挂国旗 在国家法定的节庆日,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都应升挂国旗。企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都可升挂国旗。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也可升挂国旗。
4. 下半旗志哀 如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对国家、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逝世,应下半旗志哀。对于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可以下半旗致哀。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对世界和平或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时,以及当发生了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务院决定。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逝世时,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委员会或国务院决定。
[编辑本段]《国旗制法说明》
(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
国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为便利计,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之标准。对于旗杆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称左均应改右,所称右均应改左。
(一)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二)五星之位置与画法如下:
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置,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之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个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三)国旗之通用尺度定为如下五种,各界酌情选用:
甲、长288公分,高192公分。
乙、长240公分,高160公分。
丙、长192公分,高128公分。
丁、长144公分,高96公分。
戊、长96公分,高64公分。
[编辑本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外交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国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业制作。
第五条下列场所或者机构所在地,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一)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边防海防哨所。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
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第七条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和春节,各级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应当升挂国旗;企业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
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
第八条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可以升挂国旗。
第九条外交活动以及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升挂、使用国旗的办法,由外交部规定。
第十条军事机关、军队营区、军用舰船,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升挂国旗。
第十一条民用船舶和进入中国领水的外国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公安部门执行边防、治安、消防任务的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十二条依照本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的,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
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第十四条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第十五条升挂国旗,应当将国旗置于显著的位置。
列队举持国旗和其他旗帜行进时,国旗应当在其他旗帜之前。
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在外事活动中同时升挂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旗时,应当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或者国际惯例升挂。
第十六条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第十七条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第十八条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
第十九条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条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编辑本段]国旗与人物
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王大珩——国旗标准倡议人,国旗和国旗颜色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玉坤——国旗法倡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提案人。
孙秀如——国旗和国旗颜色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国旗升挂装置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香港、澳门区旗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G. 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根据什么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者是曾联松,来自浙江瑞安,是根据当时列出了国旗图案的注意事项来设计的,即要符合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符合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国旗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星用黄色象征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3/10,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1/10,环拱于大星之右侧,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似众星拱北辰。
(7)开国大典升旗装置谁设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十六条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H.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个故事《前夜》,是在开国大典前夕,作为升旗设计师的林治远(黄渤),如何克服困难,最终保障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顺利升起的故事。黄渤演技确实一流,把那种作为普通技术人员的使命感,演得很到位。当他在旗杆顶上,把阻断球焊好时,观众都长舒了一口气。代入感真的挺强的。
第二个故事《相遇》,是以我国每一颗原子弹研究为背景的,讲了一个叫高远(张译)的科研人员,为完成保密任务,突然从女友面前消失,最终为国捐躯的故事。多年之后,当已结婚的女友在电视上看到高远的照片时,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想必,那一刻,她也终究原谅了他的不辞而别吧。
第三个故事《夺冠》,讲的是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背景,而最动人的是两个小学生的友谊。男生冬冬热爱打乒乓,女生要出国了。
可是电视正在直播女排的比赛,为了保证邻居们看电视,男生错过了跟女生最后的告别。女生把乒乓球留在窗台上。多年之后,冬冬成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生成了归国物理学家,他们在女排再次夺冠时相逢……
第四个故事《回归》,讲的是香港回归前夕,外交官为准时升起国旗与英方不屈不挠的谈判,而升旗手也为此反复练习,警队也为此校正时间换帽徽……汇集到一起,就是要在那一刻,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晚一秒都不行。
第五个故事《北京你好》,讲的是2008年的奥运。一个贫嘴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葛优),婚姻破裂,跟儿子关系也不好。但运气好抽到一张开幕式的门票,原本想送给儿子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半道被一个从四川汶川来的孩子“强买”了。
原来那孩子的父母曾是参与修建鸟巢的农民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孩子想看看爸爸安装的栏杆。张北京最终把票送给他……
第六个故事《白昼流星》,就是讲的是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事。草原的两个孩子,没了父母,成天游手好闲,老支书决定带着他们走上正轨。在飞船着陆的时候,两个孩子看到了传说中的《白昼流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第七个故事《护航》,讲的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女飞行员。飞行员吕潇然(宋佳),因素质过硬,为了保证阅兵的万无一失,被安排能处理各种应急突发情况的“备份”成员。据说吕潇然的原型,就是女飞行员陶佳莉……
角色介绍
1、林治远演员黄渤
身为负责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中电动升旗杆的设计者,他却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为这同样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是他自主研发设计、还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实验检测。他不断的克服重重困难,向来恐高的他最终克服心理障碍,爬上20多米高的广场旗杆,解决了技术问题。
2、老方演员耿乐
开国大典升旗仪式的备用升旗手,只有林治远电动升旗失败,他才有可能直接参与启动人工升旗的工作。作为顺利升旗的最后一道坚实保障,他把保障顺利升旗这件事看得比个人的荣誉甚至生死更重要。
I. 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
五星红旗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为了让新中国的旗帜在开国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决定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 全国政协办公厅退休干部彭光回忆说:“第六小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报筹备会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内外3000多幅国旗设计图案寄到筹备会。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9岁学童还是耄耋老人,人们在对共和国未来旗帜的描绘中,倾诉着从奴隶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号方案咐起了代表们的重视。 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说:“1949年7月份,我在报纸上看到征稿启事后,我的心情就很激动。考虑到中国的茫茫长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朝霞满天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山回路转,祖国的前程就非常远大光明,因此就决心响应号召,设计了国旗。” 第六小组同意采用这个方案,并对象征意义作了修改:第一项红色代表革命;第二项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形成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第一面五星红旗缝制任务交给了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艺美术社工人赵文瑞说:“绸子买的时候可麻烦了,瑞玞祥跑去说没有宽的料。都是小窄料啊,那时候没宽的。我让他改,他说这可没法改,不会织宽的,做的那窄。完了我在地上爬(着缝)吧。” 北京有色金民总公司离休干部宋树信说:“制作国旗的任务是北京市下达的,我当时在北京市直接领导下的永茂实业公司供销科。我们做国旗时发动了北京市所有的缝纫社、裁缝铸。当时做了多少万面。到了29号,我们经理曾树德同志他跟我谈,说毛主席亲自升的第一面国旗(的缝制)就是10月1号,这个任务、政治任务就交给咱们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讲。我说行,保证,保证完成。” 第六个组精心设计了开国大典上升旗的具体方案。时任新政协筹委会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说:“这个国旗是主席升的,不能够其他人都拿着国旗,那样的话就不好了。就讲大家要把所有的国旗都包起来,就是各个游行队伍,各个群众,都把国旗要包起来,等主席把这面旗子升上去时,然后大家都拔旗子一下哗地展开。所以那个场面就变成都是国旗了。
J. 开国大典上,设计自动升旗的人是谁
林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