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USB通信装置设计

USB通信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24 14:48:56

Ⅰ LabVIEW2010如何设计USB通信接口比如读取U盘文件等。

首先要安装USB的驱动,可以由供应商提供,这种比较简单。
也可以通过你安装的NI-VISA生成INF文件,需要知道制造商和产品的ID号,

可以用VISA里的模块进行通信,读写操作等

Ⅱ 单片机与PC机usb通信,有几种设计思路请高手们介绍一下

USB转串口CH341
调试程序如下: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I=P3^5;
sbit RW=P3^6;
sbit E=P3^7;
sbit CS1=P3^3;
sbit CS2=P3^4;
sbit RST=P3^2;
uchar code hzXXJC[256] = {
0x00,0xFE,0x01,0x02,0xE0,0x00,0xE6,0x08,0xF0,0x0C,0xE2,0x01,0x00,0xC0,0x3F,0x20,
0x00,0xFF,0x00,0x00,0x1F,0x00,0x7F,0x40,0x4F,0x40,0x7F,0x00,0x06,0x61,0x8C,0x10,
0x00,0x04,0x44,0xE4,0x14,0x0C,0x74,0x84,0x34,0x44,0x04,0x00,0xFE,0x00,0x80,0x40,
0x00,0x08,0x08,0x0A,0x12,0x22,0xC2,0x22,0x12,0x08,0x12,0x14,0xFF,0x16,0x11,0x10,
0x00,0x04,0x04,0x04,0x04,0x04,0xFC,0x04,0x04,0x04,0x04,0x00,0xFE,0x80,0x40,0x20,
0x00,0x20,0x21,0x21,0x21,0x21,0x27,0x21,0x21,0xE1,0x39,0x26,0x23,0x20,0x20,0x00,
0x00,0x04,0x04,0x04,0x04,0x04,0x04,0xFC,0x04,0x04,0x04,0x04,0xFC,0x04,0x04,0x04,
0x00,0x40,0x41,0x41,0x41,0x41,0x41,0x7F,0x40,0x40,0x40,0x40,0x43,0x40,0x40,0x00,
0x00,0x0C,0x90,0xA0,0x80,0xFE,0x81,0xB2,0x88,0x04,0xF0,0x0C,0x02,0xC0,0x3F,0x20,
0x00,0x40,0x4F,0x4A,0x4A,0x4A,0x6A,0x5A,0x4F,0x40,0x7F,0x00,0x07,0x60,0x84,0x08,
0x00,0x0E,0x02,0xF2,0x22,0x22,0x22,0x22,0xFC,0x20,0x20,0x20,0x20,0xF0,0x00,0x00,
0x00,0x00,0x00,0x1F,0x12,0x12,0x12,0x12,0xFF,0x12,0x12,0x12,0x12,0x1F,0x00,0x00,
0x00,0x0E,0x02,0xF2,0x22,0x22,0x22,0x22,0xFC,0x20,0x20,0x20,0x20,0xF0,0x00,0x00,
0x00,0x00,0x00,0x1F,0x12,0x12,0x12,0x12,0xFF,0x12,0x12,0x12,0x12,0x1F,0x00,0x00,
0x00,0x40,0x44,0x4E,0xD8,0x60,0x40,0x40,0xF0,0x58,0x44,0x42,0x00,0xFF,0x00,0x00,
0x00,0x00,0x08,0x08,0x7F,0x08,0x08,0x08,0x7F,0x08,0x08,0x40,0xE8,0x1F,0x04,0x02,
};

uchar code hzdoo[256] = {
0x00,0x00,0xFC,0x02,0x04,0xC0,0x30,0x08,0x24,0x72,0xA0,0x30,0x10,0xD0,0x38,0x10,
0x00,0x00,0x0F,0x08,0x08,0xFF,0x08,0x08,0x04,0x24,0x24,0x24,0x27,0x24,0x24,0x04,
0x00,0x00,0x7E,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7E,0x00,0xE0,0x18,0x04,0x02,
0x00,0x00,0x1E,0x12,0x12,0x12,0x52,0x72,0x92,0x12,0x12,0x12,0x1F,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FC,0x04,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10,0x1C,0x13,0x00,0x13,0x1C,0x1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6C,0x6C,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E0,0x40,0x40,0x40,0x40,0xFF,0x40,0x40,0x40,0x40,0xE0,0x00,0x00,
0x00,0x00,0x10,0x3F,0x10,0x10,0x10,0x10,0xFF,0x10,0x10,0x10,0x10,0x3F,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FE,0x01,0x02,0x00,0x00,0x00,0x00,0xFF,0x00,0x80,0x40,
0x00,0x02,0x22,0x22,0x22,0x23,0x22,0x22,0x22,0x02,0x44,0xCE,0x63,0x21,0x10,0x08,
0x00,0x02,0x32,0x7A,0xA2,0x22,0x32,0x12,0x92,0x52,0x32,0x14,0x04,0xF8,0x04,0x02,
0x00,0x04,0x44,0x44,0x44,0x45,0x44,0x46,0x45,0x44,0x04,0x00,0x20,0x73,0x82,0x02,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6C,0x6C,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
uchar code hzWQD[256] = {
0x00,0x8C,0x90,0x20,0x0E,0x02,0x02,0x32,0x42,0x02,0x3C,0x00,0x80,0x9C,0x06,0x00,
0x00,0x00,0x20,0x21,0x21,0x22,0x24,0x29,0xF2,0x2C,0x22,0x21,0x20,0x20,0x20,0x00,
0x00,0x04,0x06,0x0C,0x30,0xC0,0x00,0x00,0xE0,0x18,0x04,0x02,0xFF,0x80,0x40,0x20,
0x00,0x04,0x04,0x34,0x64,0x87,0x04,0xFF,0x04,0x04,0x04,0x04,0xFF,0x00,0x0C,0x10,
0x00,0x00,0x00,0x00,0x00,0xFE,0x01,0x02,0x00,0x00,0x00,0x00,0xFF,0x00,0x80,0x40,
0x00,0x02,0x22,0x22,0x22,0x23,0x22,0x22,0x22,0x02,0x44,0xCE,0x63,0x21,0x10,0x08,
0x00,0x02,0x32,0x7A,0xA2,0x22,0x32,0x12,0x92,0x52,0x32,0x14,0x04,0xF8,0x04,0x02,
0x00,0x04,0x44,0x44,0x44,0x45,0x44,0x46,0x45,0x44,0x04,0x00,0x20,0x73,0x82,0x02,
0x00,0x00,0xFC,0x02,0x04,0xC0,0x30,0x08,0x24,0x72,0xA0,0x30,0x10,0xD0,0x38,0x10,
0x00,0x00,0x0F,0x08,0x08,0xFF,0x08,0x08,0x04,0x24,0x24,0x24,0x27,0x24,0x24,0x04,
0x00,0x00,0x7E,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7E,0x00,0xE0,0x18,0x04,0x02,
0x00,0x00,0x1E,0x12,0x12,0x12,0x52,0x72,0x92,0x12,0x12,0x12,0x1F,0x00,0x00,0x00,
0x00,0x08,0x0C,0x18,0x10,0x20,0x40,0x80,0xFF,0x80,0x60,0x10,0x08,0x08,0x04,0x04,
0x00,0x02,0x02,0x12,0x12,0x12,0x12,0x12,0xFF,0x13,0x12,0x12,0x12,0x12,0x02,0x02,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6C,0x6C,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

/* ----------- LCD 驱动部分函数说明-------------*/
void delayy(uint v); /* 延时子函数说明 */
void reset();
void hzXXJCC(); /* 复位子函数说明 */
void lcdinit(); /* LCD初始化子函数说明 */
void clear_disp(); /* 清显示屏子函数说明 */
void dispon_off(uchar on); /* 显示屏开/关子函数说明 */
void wcode(uchar c,uchar cs1,uchar cs2); /* 写命令子函数说明 */
void set_adr(uchar x,uchar y, uchar cs1,uchar cs2); /* 设置显示位置(页址x,
列址y,左区cs1,右区cs2) 子函数说明 */

void set_startline(uchar z); /* 设置显示起始行z子函数说明 */
void wdata(uchar c,uchar cs1,uchar cs2); /* 写显示数据子函数说明 */
void hzXXJC_disp(); /* 显示汉字子函数说明 */
void hzWQD_disp();
void hzdoo_disp();
void hzdee_disp();

void key(void);
void delay();
void delays();
int k,i;
void delay()
{for(i=0;i<30000;i++);}
uchar zdzt;

void main(void)
{delayy(10);
reset(); /* 复位 */
lcdinit(); /* 初始化 */
delayy(10);
hzXXJCC();

{
while(1)
{key();
if(zdzt==0x0c)
{P0=0xff;
hzWQD_disp();} /* 初始化 */
else if(zdzt==0x0a)
{P0=0xfe;
hzdee_disp();
delay();
}
else if(zdzt==0x0b)
{P0=0xfd;
hzdoo_disp();
delay();
}
}
}
}

void key(void)
{if(!(P1&0x01))
{delays();
while(!(P1&0x01));
zdzt=0x0a;
}
else if(!(P1&0x02))
{delays();
while(!(P1&0x02));
zdzt=0x0b;
}
else if(!(P1&0x04));
{delays();
while(!(P1&0x04))
zdzt=0x0c;
}
}

void delays()
{for(k=0;k<1200;k++);}

void delayy(uint v)
{while(v--);}
/* ---------------复位子函数部分--------------*/

void hzXXJCC()
{
P0=0xff;
hzXXJC_disp();
delay();
delay();
key();
if(zdzt==0x0c)
{P0=0xff;
hzWQD_disp();}
else
{delay();
delay();
P0=0xfe;
hzdee_disp();
delay();
P0=0xfd;
hzdoo_disp();}
}

void reset()
{RST=0;
delayy(20);
RST=1;
delayy(20);
}
/* ---------------LCD初始化子函数部分--------------*/
void lcdinit()
{clear_disp(); /* 清显示屏 */
dispon_off(0); /* 关显示 */
dispon_off(1); /* 开显示 */
set_startline(0); /* 设置起始行为第0行 */
}
/* ---------------清显示屏子函数部分--------------*/
void clear_disp()
{uchar i,j,x;
for(i=0;i<8;i++)
{x=i+0xb8;
wcode(x,1,1); /* 设置左右屏页地址 */
wcode(0x40,1,1); /* 设置左右屏初始列地址 */
for(j=0;j<64;j++) /* 每清一位0, 列地址会自动加1 */
wdata(0x00,1,1); /* 向左右屏设置地址处写显示数据0x00,即清显示屏 */
}
}
/* ---------------写命令子函数部分--------------*/
void wcode(uchar c,uchar cs1,uchar cs2)
{CS1=cs1;
CS2=cs2;
DI=0;
RW=0;
P2=c;
E=0;
delayy(10);
E=1;
delayy(10);
E=0;
}
/* ---------------显示屏开/关子函数部分--------------*/
void dispon_off(uchar on)
{on=on+0x3e;
wcode(on,1,1);
}
/* ---------------设置显示位置(页址x列址y)子函数部分--------------*/
void set_adr(uchar x,uchar y, uchar cs1,uchar cs2)
{ x=x+0xb8;y=y+0x40;
wcode(x,cs1,cs2);
wcode(y,cs1,cs2);
}
/* ---------------设置显示起始行z子函数部分--------------*/
void set_startline(uchar z)
{z=z+0xc0;
wcode(z,1,1);
}
/* ---------------写显示数据子函数部分--------------*/
void wdata(uchar c,uchar cs1,uchar cs2)
{CS1=cs1;
CS2=cs2;
DI=1;
RW=0;
P2=c;
E=0;
delayy(10);
E=1;
delayy(10);
E=0;
}
void hzXXJC_disp() /* 显示汉字点阵数组hzdot[]中序号为order的汉字 */
{uchar h,order;
set_adr(6,0,1,1); /* 设置左右区、第4页(汉字上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XXJC[order*32+h],1,0); /* 写左区汉字上半部 */
wdata(hzXXJC[order*32+h+128],0,1); /* 写右区汉字上半部 */
}
}
set_adr(7,0,1,1); /* 设置左右区、第5页(汉字下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XXJC[order*32+h+16],1,0); /* 写左区汉字下半部 */
wdata(hzXXJC[order*32+h+16+128],0,1); /* 写右区汉字下半部 */
}
}
}

void hzWQD_disp() /* 显示汉字点阵数组hzdot[]中序号为order的汉字 */
{uchar h,order;
set_adr(4,0,1,1); /* 设置左右区、第4页(汉字上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0); /* 写左区汉字上半部 */
wdata(hzWQD[order*32+h+128],0,1); /* 写右区汉字上半部 */
}
}
set_adr(5,0,1,1); /* 设置左右区、第5页(汉字下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6],1,0); /* 写左区汉字下半部 */
wdata(hzWQD[order*32+h+16+128],0,1); /* 写右区汉字下半部 */
}
}
}

void hzdoo_disp() /* 显示汉字点阵数组hzdot[]中序号为order的汉字 */
{uchar h,order;
set_adr(4,0,1,1); /* 设置左右区、第4页(汉字上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0); /* 写左区汉字上半部 */
wdata(hzdoo[order*32+h+128],0,1); /* 写右区汉字上半部 */
}
}
set_adr(5,0,1,1); /* 设置左右区、第5页(汉字下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6],1,0); /* 写左区汉字下半部 */
wdata(hzdoo[order*32+h+16+128],0,1); /* 写右区汉字下半部 */
}
}
}
void hzdee_disp() /* 显示汉字点阵数组hzdot[]中序号为order的汉字 */
{uchar h,order;
set_adr(4,0,1,1); /* 设置左右区、第4页(汉字上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0); /* 写左区汉字上半部 */
wdata(hzdoo[order*32+h],0,1); /* 写右区汉字上半部 */
}
}
set_adr(5,0,1,1); /* 设置左右区、第5页(汉字下半部)、第0列地址 */
for(order=0;order<4;order++)
{for(h=0;h<16;h++)
{wdata(hzWQD[order*32+h+16],1,0); /* 写左区汉字下半部 */
wdata(hzdoo[order*32+h+16],0,1); /* 写右区汉字下半部 */
}
}
}
把程序写入单片机!下串口调试软件和下位机对接!随便发送命令~!如果能正常接收!说明你的单片机和PC机通信成功!

Ⅲ 用vc++实现usb接口通信编程的一般步骤

我来说下我做过的USB通信,我没有做过DSP跟上位机的通信,我只做过ARM类的STM32跟上位机的数据传递,虽然做过但是也不是很 懂,只是略知一二,我来说说我怎么做的吧,我是这么实现的:
USB是个很复杂的协议,你如果完全搞懂,我估计没有几个月专心钻研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只是能实现你的这个功能,我估计不是很复杂。
首先来说说USB通信:
USB通信传输方式分为四种:控制,中断,批量,同步传输四种,这个你可以看看网上资料,然后我用STM32通信,因为数据量不是很大,我用的是中断传输方式,但是DSP数据量应该会比较大,不知道中断传输行不行,但是一般问题不大。
传输方式说完了,再说说USB设备类型,你每次插usb设备到电脑上的时候就会有提示,这是一个什么设备,USB设备类型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是鼠标还是键盘还是别的什么的,如果你选用标准的类,你就不用自己写上位机(PC)的驱动程序,但是如果不用标准的类,就是用自定义的类就要自己写上层的设备驱动程序,就是所谓的DDK,WDM,WDF什么的,你没写过这方面的还真有点棘手,但是也不一定要写驱动程序,你可以试试有个类叫HID类,这个类在USB通信的时候用的还挺多的,不过这个类也有缺点,这个地方还要说一点,USB还分低速,全速,高速三种,不太了解DSP,不知道他支持什么模式,但是USB2.0的全速应该至少可以支持的。
USB2.0全速模式HID用中断方式每秒最多可以传输64KB的数据,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但是我估计一般问题不大了,如果你这歀DSP能支持高速模式,每秒用这种方式可以传输高达22MB的数据,这个速度一般问题不大了。
你可以照着我说的思路,去网上搜搜人家写好的程序,肯定有人做过DSP的USB通信,然后你按照自己的要求改一改,主要应该是USB的设备描述符部分要自己修改,然后可能还要根据自己的电路改改配置什么的,上位机软件网上有源代码的多的是,然后自己摸索摸索,我估计你要是编程水平还可以的话,只是摸索USB,一两个星期完全没有问题,祝你好运!

Ⅳ (高分答谢)如何用USB接口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本节所介绍的USB Link电缆连接方式,便是利用计算机的USB接口,实现双机的互联功能。

一、关于USB Link电缆

市面上有多种USB Link电缆,不同种类和型号的电缆其功能略有不同,本文向大家介绍一款名为USB Link—100的双机互联电缆,其他类型USB Link电缆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与它基本相同。

1.USB Link电缆的特点

USB Link—100电缆貌似一条普通的USB接口连接电缆,但中间多了一个“包”。USB Link—100的核心功能就集中在这个“包”中。从严格意义上讲,USB Link—100电缆应该称之为USB Data Bridge Cable(USB数据桥电缆),它是一条通过USB接口连接的双机连接线。它的功能是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并互享对方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件、软驱、光驱和打印机。通过USB Link—100连接后,对方计算机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被共享,这与网卡连接、直接电缆连接和MODEM连接等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有些用户可能会通过普通USB电缆来连接两台计算机,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很有可能会损坏主板。即使没有损坏主板,使用这种方法也无法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不过,最近新出的某些型号的主板上已经集成了USB连结功能,如微星(MSI)的815EP-PRO等主板,只需普通USB电缆就可实现双机互连。

2.USB Link电缆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

因为USB Link电缆必须要通过USB接口连接,所以被连接的两台计算机上都应同时具有USB接口。近一两年来购置的计算机大都能够满足此要求。如果您的计算机上没有USB接口,却一定要使用USB Link电缆进行连接,则需要购买一块USB接口卡。再将USB接口卡安装在一台Intel 486DX—66以上的电脑上,使能保证使用USB Link电缆进行连接。

3.USB Link电缆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在使用USB设备时,首先要保证操作系统能够支持USB连接功能。因为USB接口标准的推出时间相对较晚,所以只有Windows 95 0SR2.1、Windows 98、Windows NT4.0、Windowe Me和Windows 2000提供支持。

二、USB Link电缆的安装

USB Link电缆的安装包括硬件的安装和软件的安装两部分,其中软件部分使用一个独立的名为SMART—Linq的程序。在两次安装中都要用到随电缆所附带的一张软盘。

1.USB Link—100电缆的安装

USB设备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Link—100也不例外。所以,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将它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上。此时,计算机就会自动分配地址,用户不需要进行任何物理参数的设置。并且,USB设备的连接可以在开机状态下直接进行,不需要关闭计算机的电源。不过,在计算机的软、硬件都能满足USB功能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在CMOS参数设置中,将USB一项设置为有效(Enable)状态。如果设置为禁止(Disable)状态,USB设备将无法工作。

当第一次接入USB Link—100电缆时,系统会提示发现新硬件,接着出现安装向导。将随电缆附带的一张软盘插入软驱中接着选择“自动搜索更好的驱动程序”一项,系统便从软盘读取所需的信息,接着出现选择USB BridgeCable的对话框。如果在Windows 95 0SR2.1/98/Me中安装,则选择对话框中的第二项(A:\WIN95\USBBC95.INF);如果在WindowsNT4.0下安装,可选择第三项(A:\USBBC.INF);A:\WIN2000\USBBC20.INF是提供给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选择好对应的驱动程序名后,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将从软盘复制所需的驱动程序,最后出现提示信息,单击“完成”结束。在另一台计算机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硬件的安装。

2.SMART—Linq程序的安装

SMART—Linq程序的安装方法非常简单,只须双击软盘中的setup.exe文件,一路“next”下去即可。安装结束后,在“开始/程序”的下一级菜单中将会出现一个名为“PC—Linq”的菜单项,通过选择该菜单下的项目便可进行有关的操作。同时,安装程序还会在桌面上建立一个PC—Linq的快捷菜单。在另一台计算机上用同样的方法安装SMART—Linq程序。

三、双机互联的应用

经过以上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后,用户就可以使用USB Link电缆进行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了。包括文件的传输、共享对方计算机上的资源等。分别在两台计算机上运行SMART—Linq程序(双击桌面上的PC—Linq图标或选择“开始/程序/PC—Linq”菜单下的“PC—Linq”功能项),将出现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很相似的操作窗口,只是PC—Linq窗口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一般上半部分显示的是本地计算机(Local Machine)上的资源,而下半部分显示的是远程计算机(Remote Machine)上的资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操作都在这个窗口中进行。

1.文件操作功能

像Windows下的“资源管理器”一样,PC—Linq窗口中的操作同样支持复制、粘帖、创建、删除和直接拖曳等功能。概括地说,PC—Linq的功能基本上是对“资源管理器”的克隆。只不过“资源管理器”只能管理本地计算机上的资源,而PC—Linq窗口却能同时管理两台计算机上的资源。

2.共享对方计算机上的资源

除以上所介绍的常用功能外,在PC—Linq窗口中还可以共享另一台计算机的软驱、光驱、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其中,共享对方的软驱、光驱和打印机时,无论从操作方式还是从速度上看,与在本地计算机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对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没有严格的链接要求,一般都能通过调用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其他的如WAV、MP3及一些文本文件都可以直接在本地计算机上顺利地调用。

在从计算机上拔掉USB Link电缆之前一定要先关闭本地的PC—Linq窗口,否则会因终断连接而产生蓝屏,甚至是死机。

四、USB Link电缆双机互联的优、缺点

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USB Link电缆的软硬件安装都很方便,几乎不需要任何与网络有关的知识。使用时,只需要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分别运行SMART—Linq程序后就可以进行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任何操作,而不需要其它的设置。这很适合于笔记本电脑之间、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之间的连接。因为在这些连接中,其中至少有一方经常是不固定的。

双机通过USB Link电缆互联后,两台计算机几乎可以被看做一台计算机来使用。即使对方(包括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已设置了“隐藏”属性,在PC—Linq窗口中都会全部“暴露”出来。这在方便操作的同时,也使对方的计算机连一点“隐私”都没有。另外,连接双方不存在主机和客户机之分,两台被连接计算机的功能和地位是同等的。

2.连接速度相对较快

本节中所使用的USB Link电缆的连接速度在说明书上标明为4Mbps(目前市面上的同类设备一般都达到了8Mbps)。此速度虽然是USB接口的最低速度(USB接口提供的速度范围是4—12Mbps),但与通过并口、串口及MODEM连接相比,即使是4Mbps的连接速度也已经远远高出了许多。这种连接速度,已基本能够满足两台计算机之间如文件传输、共享资源等日常需要。

3.连接距离短,价格较高

USB Link电缆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米,这对于紧邻的两台计算机来说也许已经够用了,但当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较远(如位于不同的房间)时,就无能为力了。而且,此类电缆又没有提供可选的加长电缆或设备。另外,每根300元上下的售价,使用户感觉到有些物非所值。

Ⅳ 帮忙提供USB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一个USB系统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描述:USB互连、USB从端口和USB主端口。

USB互连

USB互连是指一个USB主端口(USB Host)与USB从端口相连并和其通信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总线的拓扑结构:USB主端口和USB从端口的连接模式。

数据流模型:描述了数据在系统中通过USB从产生方到使用方的流动方式。

任务规划:USB提供多个从端口共享的连接,对USB从端口必须进行规划以分配带宽。

USB主端口

USB主机是USB系统的核心,在一个USB系统中只有一个主端口主端口的USB接口称为USB控制器,通过它主机和外围USB设备进行通信。在主机中还集成了一个根集线器(Root Hub),用于直接与外设相连或与一般USB Hub级连。

USB从端口

USB从端口包括USB集线器和功能设备(Function)两大类。它们都必须有标准的USB接口,理解USB协议,支持标准的USB操作(如配置、复位等)。它们的描述信息也必须具有USB协议定义的标准格式。

集线器为USB总线提供扩展和连接;功能设备是具有一定特殊应用功能的设备,它能发送数据到主机,也可以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和控制信息。

(5)USB通信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接口布置

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USB接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是: +5V 500mA 实际上有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V 也就是4.8-5.2V 。

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黑线:gnd 红线:vcc 绿线:data+ 白线:data-

USB接口定义图

USB接口定义 颜色

一般的排列方式是:红白绿黑从左到右

定义:

红色-USB电源: 标有-VCC、Power、5V、5VSB字样

白色-USB数据线:(负)-DATA-、USBD-、PD-、USBDT-

绿色-USB数据线:(正)-DATA+、USBD+、PD+、USBDT+

黑色-地线: GND、Ground[4]

Ⅵ 单片机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通讯电路图

如图所示:需要单片机51,温度传感器18B02。USB转RS485的转串口线。直接用serialport控件,设置通讯参数,然后向串口发数据。

比如发1,然后使用事件触发接收单片机的数据,如果两侧通讯没问题,电脑会收到2,然后把它显示出来或者做其他处理。


(6)USB通信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发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协调和指挥整个微机系统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

(2) 对指令进行译码和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于执行规定的动作。

(3) 指挥并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微处理器内通过内部总线把ALU、计数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联,并通过外部总线与外部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联接。

外部总线又称为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实现与各种外围设备连接。

Ⅶ usb 详细介绍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不过直到近期,它才得到广泛地应用。从1994年11月11日发表了USB V0.7版本以后,USB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为2.0版本,成为目前电脑中的标准扩展接口。目前主板中主要是采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间能很好的兼容。USB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目前的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主板上也安装有USB接口插座,而且除了背板的插座之外,主板上还预留有USB插针,可以通过连线接到机箱前面作为前置USB接口以方便使用(注意,在接线时要仔细阅读主板说明书并按图连接,千万不可接错而使设备损坏)。而且USB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USB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Hub扩展出更多的接口。USB具有传输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 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USB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127种外设,如鼠标、调制解调器和键盘等。USB自从1996年推出后,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并成为当今个人电脑和大量智能设备的必配的接口之一。 USB使用一个四针的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 USB的版本 第一代:USB 1.0/1.1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2Mbps。1996年推出。 第二代:USB 2.0的最大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USB 1.0/1.1与USB 2.0的接口是相互兼容的。 第三代:USB 3.0 理论上4.8Gbps 向下兼容USB 1.0/1.1/2.0 usb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这么多的设备,如何接入个人计算机?USB就是基于这个目的产生的。USB是一个使计算机周边设备连接标准化、单一化的接口,其规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 Telecom联系制定的。 USB1.1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但是一个USB设备最多只可以得到6Mbps的传输频宽。因此若要外接光驱,至多能接六倍速光驱,无法再高。而若要即时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传输频宽,这点USB办得到,但是要完成数据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频数据,USB设备就很难实现即时播放了。 一个USB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装置,但是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台计算机,所接的周边外设很少有超过10个的,因此这个数字是足够我们使用的。 USB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全地连接或断开USB设备,达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过,并非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以上版本的系统对USB的支持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并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后来与PC捆绑销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目前USB设备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比较普遍的却是USB1.1接口,它的传输速度仅为12Mbps。举个例子说,当你用USB1.1的扫描仪扫一张大小为40M的图片,需要4分钟之久。 这样的速度,让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好几张图片要扫的话,就得要有很好的耐心来等待了。 用户的需求,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这时,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USB 2.0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到了480Mbps,比USB 1.1标准快40倍左右,速度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而且具有多种速度的周边设备都可以被连接到USB 2.0的线路上,而且无需担心数据传输时发生瓶颈效应。 所以,如果你用USB 2.0的扫描仪,就完全不同了,扫一张40M的图片只需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USB2.0可以使用原来USB定义中同样规格的电缆,接头的规格也完全相同,在高速的前提下一样保持了USB 1.1的优秀特色,并且,USB 2.0的设备不会和USB 1.X设备在共同使用的时候发生任何冲突。 USB2.0兼容USB1.1,也就是说USB1.1设备可以和USB2.0设备通用,但是这时USB2.0设备只能工作在全速状态下(12Mbit/s)。USB2.0有高速、全速和低速三种工作速度,高速是480Mbit/s,全速是12Mbit/s,低速是1.5Mbit/s。其中全速和低速是为兼容USB1.1而设计的,因此选购USB产品时不能只听商家宣传USB2.0,还要搞清楚是高速、全速还是低速设备。USB总线是一种单向总线,主控制器在PC机上,USB设备不能主动与PC机通信。为解决USB设备互通信问题,有关厂商又开发了USB OTG标准,允许嵌入式系统通过USB接口互相通信,从而甩掉了PC机。

Ⅷ USB接口是谁发明的什么来历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通用串行总线”,也称通用串联接口。也许对于这个称呼你并不熟悉,直接称呼“USB”你就应该听说过吧。那么USB又什么功能?它为什么现在能为人们所青睐呢?

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要真有了这么多的设备,该接到计算机的哪儿?USB就是基于此产生的。USB是一个使计算机周边设备连接标准化、单一化的接口。USB的规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Telecom联系制定的。

USB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但是请读者注意,一个USB设备最多只可以得到6Mbps的传输频宽。因此若要外接光驱,至多能接六倍速光驱而已,无法再高。而若要即时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传输频宽,这点USB办得到,但是要完成数据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频数据,USB设备就很难实现即时播放了。

一个USB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装置,但是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台计算机,所接的周边外设很少有超过10个的,因此这个数字是足够我们使用的。

USB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全地连接或断开USB设备,达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过,并非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以上版本的系统对USB的支持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并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后来与PC捆绑销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目前USB设备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比较普遍的却是USB1.1接口,它的传输速度仅为12Mbps。举个例子说,当你用USB1.1的扫描仪扫一张大小为40M的图片,需要4分钟之久。 这样的速度,让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好几张图片要扫的话,就得要有很好的耐心来等待了。

用户的需求,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这时,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USB 2.0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到了480Mbps,比USB 1.1标准快40倍左右,速度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而且具有多种速度的周边设备都可以被连接到USB 2.0的线路上,而且无需担心数据传输时发生瓶颈效应。

所以,如果你用USB 2.0的扫描仪,就完全不同了,扫一张40M的图片只需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USB2.0可以使用原来USB定义中同样规格的电缆,接头的规格也完全相同,在高速的前提下一样保持了USB 1.1的优秀特色,并且,USB 2.0的设备不会和USB 1.X设备在共同使用的时候发生任何冲突。

另外,在软件方面,Windows是完整的支持USB 1.X,对于USB 2.0,系统可以认出,而且能够正常工作,但是USB 2.0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系统检测到USB 2.0的设备后,会提示说你的USB设备需要优化。现在还没有完全支持USB 2.0的WINDOWS系统,而LINUX、MACOS、BEOS到是走到了前面,都有了相关的软件支持或者系统程序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带有USB 2.0规格的产品出现的时候,Windows会非常快的跟上的。现在WINDOWS XP已经会完全支持USB 2.0设备,不过当系统主板一旦支持USB 2.0的时候微软将会很快推出USB 2.0的补丁。所以我们可以说,由于得到INTEL和微软的支持,USB2.0标准已成为下一代周边设备接口的重要趋势。

USB2.0兼容USB1.1,也就是说USB1.1设备可以和USB2.0设备通用,但是这时USB2.0设备只能工作在全速状态下(12Mbit/s)
USB2.0有高速、全速和低速三种工作速度,高速是480Mbit/s,全速是12Mbit/s,低速是1.5Mbit/s
其中全速和低速是为兼容USB1.1而设计的
因此选购USB产品时不能只听商家宣传USB2.0,还要搞清楚是高速、全速还是低速设备
USB总线是一种单向总线,主控制器在PC机上,USB设备不能主动与PC机通信
为解决USB设备互通信问题,有关厂商又开发了USB OTG标准,允许嵌入式系统通过USB接口互相通信,从而甩掉了PC机

Ⅸ 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一、意义
这种温度采集系统便于和电脑连接,利用网络可做成远程系统。
二、研究内容
1、温度采集传感器的原理及选型,如采用铂电阻还是热电偶;
2、传感器信号的处理;
3、微处理器或DSP应用技术;
4、USB芯片的使用,主要指编写下位机通信程序。
三、研究方法
1、找一本基础的书,先学习基础知识;
2、如身边有高手,请教,这样来得快;
3、上网查找资料,这种东西或许网上就有现成的电路或程序。
四、USB主机
USB是连接PC与外围设各的接口。估计你关心的还是USB控制器,即你要完成的控制系统的USB控制芯片。你的系统要和上位机(即微机)进行通讯,你的系统里肯定得有一块USB控制芯片,或者具有USB接口功能的微处理器。

阅读全文

与USB通信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断桥铝窗户五金件什么牌子好 浏览:822
gps工具箱导入电脑版 浏览:422
中国有哪些机械技术是借鉴日本 浏览:436
家用天然气阀门在哪里 浏览:94
仪器能量是什么 浏览:274
暖气总管阀门多少钱 浏览:969
机械表双向上铉如何分辨 浏览:604
机械止口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浏览:393
汽车排气阀门连 浏览:977
蒸馏装置中石棉网作用 浏览:994
管道长度包含管件和阀门长度吗 浏览:352
不锈钢铸造厂怎么样 浏览:449
如图所示两个人利用机械装置 浏览:705
花式喷水池装置控制程序设计 浏览:394
朗逸仪表盘怎么不够亮 浏览:143
太阳能上水阀门漏水怎么修 浏览:61
天然气阀门正确开关法 浏览:756
中心传动刮泥机传动装置 浏览:913
温江的有哪些设备厂 浏览:17
广东兴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