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发酵 (2)酵母菌 醋酸菌 氧气 温度30-35℃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酒精发酵 酵母菌无氧呼吸 二氧化碳 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重铬酸钾 灰绿 (5)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 |
❷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使酵母菌数量增多,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②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另一个实验装置(装置2)与装置1的不同之处是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清水.
结果预测和结论:装置1左移说明消耗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不移动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结论是酵母菌只有有氧呼吸.装置1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消耗氧气,酵母菌能只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红色液滴右移,结论是酵母菌只有无氧呼吸.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装置1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消耗的氧气多,红色液滴右移.
Ⅱ①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释放CO2,而酒精的生产只能来自无氧呼吸.随着O2浓度增加,抑制了无氧呼吸,促进了有氧呼吸.据图分析可知,CO2放出量曲线与酒精生成量曲线分别是a、b.
②据曲线图可知,在氧浓度为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酵母菌发酵的底物是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5小时,在标准状况下测得释放出CO244.8L,则产生酒精为44.8÷22.4×46=92g.如果在氧浓度为5%的条件下维持5小时,测得释放CO244.8L,消耗氧22.4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2.4÷22.4÷6×180=30g,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44.8-22.4)÷22.4÷2×180=90g,故在5小时内消耗葡萄糖为30+90=120g.
故答案为:
Ⅰ②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清水
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 | 实验结论(酵母菌呼吸类型) | |
装置1 | 装置2 | |
左移 | 不移动 | 只有有氧呼吸 |
不移动 | 右移 | 只有无氧呼吸 |
左移 | 右移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❸ 如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图1
解;(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醋酸.
(2)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由于醋酸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5℃,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的温度高;醋酸菌是好氧菌,氧气必须充足才能发酵产生醋酸,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升高温度和通入氧气.
(3)酒精发酵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关闭,在醋酸发酵时应打开;酵母菌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酒精发酵过程中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为了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4)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
(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因此葡萄不能进行灭菌处理.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酵母菌
醋酸菌
氧气
温度30-35℃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酒精发酵
酵母菌无氧呼吸
二氧化碳
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重铬酸钾
灰绿色
(5)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
❹ 果酒果醋发酵装置各部分作用
各部零件的作用: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注:充气管下端要插入发酵液液面以下进瓶底处。
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按氧化碳。排气口要通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注:排气管下端离发酵液液面要有一段距离,外部要弯曲,并尽量保证管口向下。
出料口:取样检测菌体数量或酒精、醋酸浓度,排放废料。
装置的使用:
使用该装置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关闭充气口;进行醋酸发酵时,应将充气口连接充气泵,通入氧气。
我们需要知道菌种的来源、菌种特点、发酵原理、影响其生长和繁殖的因素。
果酒的制作原理
酵母菌的来源:自然发酵的菌种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工业发酵的菌种是人工接种的酵母菌。
菌种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真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醋的制作原理
醋酸菌的来源:人工接种的醋酸菌。
菌种特点:醋酸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发酵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4.影响醋酸菌生长和繁殖的因素:有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到35℃)、pH(生活在偏酸性的环境中)、氧气(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出醋酸菌死亡。)
❺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醋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冲洗
(1)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家庭制酒时用的菌种是野生型酵母菌,因此冲洗时不能反复内冲洗,以容防止菌种的流失.
(2)制作果酒时需要无氧环境,而制作果醋时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适时向内泵入空气(氧).
(3)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剩余的空气、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洗去浮尘反复冲洗
(2)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泵入空气(氧)
(3)酵母菌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二氧化碳
❻ 如图甲为制作果酒的实验装置图,图乙为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1)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
(1)酵母菌进行酒精抄发酵时,应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排气口是为了排除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其长而弯曲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液.
(2)空白处的操作是榨汁,冲洗的目的只是洗去浮尘,但不能除去水果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3)果汁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能为微生物提供四类主要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发酵液之所以能够抑制杂菌的生长,是因为缺氧的环境,以及发酵液呈现为酸性.
(4)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在酸性条件下,可使溶液呈灰绿色;加入人工培养的优良酵母菌菌种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质,初始酵母菌数量较多也有利于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5)在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变为乙醛,进而转变为醋酸.
故答案为:
(1)先打开后关闭 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2)榨汁 洗去浮尘
(3)碳源、氮源 呈酸性
(4)重铬酸钾 (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5)乙醛
❼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管子下端为什么浸入液体中而排气口的管子下端不浸入液体中
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如果浸入液体就成了排液了。
试想下,如果排气口下端在页面下专方,当瓶中发酵产生属大量气体时会如何?因为气压增大,会对下方的液体产生压力从而令液体通过排气口流出,这个显然不是它的目的。
因为作用是排气,自然要放在气体聚集的空间区域,这样气压大了以后发现有一个出气口可以走便会从排气口出去了。
充气口如果不伸入液体,也会造成充的气立刻顺着排气口走掉,没有停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化学反应。充气口充的应该是氧气,目的是把瓶里的酒精氧化成醋酸,那么申入液体会让它们充分反应,达到目的。
❽ 下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6)不能。答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7)18℃~25℃ 30℃~35℃ |
❾ 自制果酒装置有哪些
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❿ 排气口、冲气口、出料口各有什么作用
排气口的作用:容器里的气体会因跑出不来而被压缩形成空泡和废品,造成安全事故。排气口就是为里面残存的空气(或其他流体)提供一个顺畅的出口。
充气口的作用:为了给果醋发酵提供足够的氧气,保证氧气的纯洁。
出料口的作用:将制作完成的果酒果醋排出来,并且不影响装置的继续发酵。
(10)果酒发酵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配制果酒时的注意事项:
配制果酒的主要原料是食用酒精、果汁、香精、糖料、酸味剂等。其中酒基选择和处理是决定配制果酒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常用作基础酒的有白酒和酒精。许多外行人往往一听说用酒精来配制果酒就认为不好。
由于白酒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而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酒糟怪味,而且它还含有较多的杂醇油、醛类,使酒具有辛辣感、饮用后“伤头”。即使放入果汁及其它香料后,亦不能掩盖白酒的怪味。
而食用酒精由于纯度高、含杂质少,特别是经过脱臭处理的酒精,我们放进什么果汁,它就突出什‘么果味,且酒精的价格也较白酒便宜,所以选用食用酒精作为配制果酒的基础酒更好。
恃别强调指出,用于配制果酒的酒精只能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酒精,万万不可用工业酒精或其它不合格的酒精来代替。因为工业用酒精内含有过多的甲醇及其它危害人体健康的杂质,误为食用,轻者慢性中毒,重者失明乃至丧生。
食用酒精主要是用粮食和糖厂的糖蜜发酵蒸馏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