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二生物實驗報告生態瓶啊,有魚的!!!
不知不覺間,科學課程的第三章已經接近尾聲,老師布置了製作生態瓶的作業,這讓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生態瓶的概念對我來說還是有些陌生,甚至讓我想起小學時獲得的小論文獎項。如今,面對這個新的挑戰,我只能求助於網路。
生態瓶其實就是一個密封的小瓶子,裡面裝有水草等綠色植物,以及一些微生物。為了保證生態平衡,適當的加入一些小動物,它們的體積要盡可能小,以確保足夠的氧氣供應。記得上一次嘗試,我只在生態瓶中養了兩條魚,它們成了我最牽掛的夥伴。
魚缸前,我看著它們,心中滿是糾結。我多麼希望將它們都留下,但考慮到生態瓶的氧氣需求,最終還是決定「犧牲」兩條最小的魚。它們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決心,游到我面前,隔著玻璃親吻我的手,似乎在鼓勵我:「別難過,我們是最小的,也是最勇敢的,讓我們去吧,我們會勇敢歸來!」
雖然生態瓶的「小屋」簡陋,但兩條魚並沒有嫌棄,反而覺得溫馨。我將它們命名為「左手」和「右手」,希望它們能夠在生態瓶實驗中表現出色。
生態瓶被帶到學校,放在走廊上。我並不常常關注它們,因為我相信它們會為我加油,堅持下去。然而,好景不長,幾個同學的生態瓶被倒光,魚的屍體躺在花壇邊緣,這讓我有些擔心。上課時,我時刻擔心它們的安危。
一天中午,我在體育館做手工,右手握著的老虎鉗掉在了地上,左手也被鐵絲扎了。我知道,大事不妙。回到教室一看,果然,魚兒們已經無影無蹤,只剩下水。我的「左膀右臂」這么快就犧牲了,我心中萬分不舍。
回家的路上,我在反思。也許我做的小屋並不好,它們也不喜歡,這可能是出於無奈。畢竟,家裡魚缸的環境要比這小小的生態瓶好很多。我決定,下一次做生態瓶時,我會選擇一個稍微較大的環境,水草這些還是不會少,我會准備更多的小生物給我的主角提供食物。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左右手」會回到我身邊,陪我走過生物學習的另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