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不能夠達到實驗目的是()A.噴泉實驗B. 實驗室制乙烯C. 酯化反應D. ..
A.因二氧化硫能與鹼反應,極易形成壓強差,則可形成噴泉,故A正確;
B.製取乙版烯時乙醇與濃硫酸在170℃時反權應,圖中缺少溫度計,則無法利用該裝置製取乙烯,故B錯誤;
C.乙醇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導管不能深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長導管起冷凝迴流作用,該裝置能發生酯化反應,故C正確;
D.由圖可知,左邊Zn失去電子,右邊銅離子得到電子,且符合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故D正確;
故選B.
❷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
(1)該裝置中形成噴泉的條件是燒瓶中的氣壓變小;
A、HCl易溶於H2O,所以能使燒瓶中的氣體迅速減小,能形成噴泉,故A不選;
B、O2不易溶於H2O,所以不能使燒瓶中的氣體減小,不能形成噴泉,故B選;
C、S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應,能導致燒瓶中的氣體減小,所以能形成噴泉,故C不選;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應,能導致燒瓶中的氣體減小,所以能形成噴泉,故D不選;
故答案為:B;
(2)圖Ⅱ是在錐形瓶中加入的物質能導致錐形瓶中氣壓變大才能形成噴泉;
A、CaCO3與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較少,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化不大,不能形成噴泉,故A錯誤;
B、稀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B錯誤;
C、鋅與稀鹽酸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所以能形成噴泉,故C正確;
D、NaCl與稀HNO3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3)圖Ⅰ和圖Ⅱ兩套裝置,均產生壓強差,形成噴泉,圖Ⅰ是減小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而圖Ⅱ是增大下部錐形瓶內氣體壓強,
故答案為:圖Ⅰ是減小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使其小於大氣壓,而圖Ⅱ是增大下部錐形瓶內氣體壓強使其大於大氣壓;
(4)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及火山爆發的原理與圖Ⅱ原理相似,故答案為:圖Ⅱ.
❸ 如圖是實驗室進行氨溶於水的「噴泉實驗」的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正確的操作是先
A、將膠頭滴來管中的少量液體擠入燒自瓶,氨氣極易溶於水,使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液體會順利進入燒瓶,形成噴泉,故A錯誤; B、反應開始後,燒瓶內迅速形成噴泉,說明產生了很大的氣壓差,氨氣極易溶於水,燒杯內加入酚酞,呈現紅色,說明溶液顯示鹼性,故B錯誤; C、由於氨水不穩定,加熱後會有氨氣揮發出來,故C正確; D、燒瓶內產生噴泉的原因就是燒瓶內的氣壓小於大氣壓,燒杯內的水被壓人燒瓶,故D錯誤; 故選C. |
❹ 題目學生做噴泉實驗,a f分別是硫化氫和氯氣的發生裝置,c為純凈乾燥的氯氣和硫化氫反應的裝置。解
❺ 噴泉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存在壓強差.(1)如圖(a)是一個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乾燥氣體,膠頭滴管及
(1)在燒瓶中充滿乾燥氣體,而膠頭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液體,若形成噴泉,則氣體極易溶於液體或氣體極易與液體反應,
A.HCl極易溶於水,則可形成噴泉,故A不選;
B.氧氣不溶於水,則不能形成噴泉,故B選;
C.氨氣極易溶於水,可形成噴泉,故C不選;
D.二氧化碳極易與NaOH反應,產生壓強差,形成噴泉,故D不選;
故選B.
(2)A.Cu與稀鹽酸不反應,所以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A錯誤;
B.NaHCO3與NaOH溶液能反應,但沒有氣體生成,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B錯誤;
C.硝酸銅與稀硫酸不反應,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C錯誤;
D.NaH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所以能形成噴泉,故D正確;
故選D.
(3)在圖2錐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後,再加入足量的物質,結果也產生了噴泉,就必須要求水槽中加入的物質後能使錐形瓶中的溫度明顯升高;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使酒精蒸發產生大量酒精蒸氣,使錐形瓶內壓強大大增加;食鹽、硝酸鉀、硫酸銅溶於水不會使水的溫度升高,所以不能形成噴泉;由以上的分析知圖2形成噴泉的原理是使錐形瓶中的壓強變大.故填:A;錐形瓶中的壓強變大;
(4)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及火山爆發的原理都是通過增加容器中的壓強完成的,所以與圖b原理相似;故填:b.
❻ 某學生利用以下裝置探究噴泉實驗。其中A、F分別為硫化氫和氯氣的發生裝置,C為純凈乾燥的氯氣與硫化氫反
(1)(共3分)MnO 2 + 4HCl(濃) ![]() (2)(共2分)AC (3)(共3分)Ⅲ、Ⅰ、Ⅱ (4)(共5分)H 2 S+Cl 2 =2S+2HCl;(3分,化學式2分,配平1分)燒瓶內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同(1分),不能產生壓強差,故無噴泉現象(1分)。 (5)(共3分)方法① 用手(或熱毛巾)將燒瓶捂熱或將燒瓶微熱(1分),燒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即增大壓強,1分),使HCl與燒杯中溶液接觸,即可引發噴泉(1分); 方法② 用冰水或其它製冷劑澆在燒瓶上(給燒瓶降溫,1分),以減小燒瓶內氣體的壓強,(1分)燒杯中溶液通過導管進入燒瓶內與HCl氣體接觸,即可引發噴泉(1分)。 ❼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形成壓強差.(1)圖Ⅰ是化學教材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夾持儀
(1)極易溶於水或氣體與溶液易發生化學反應可形成圖中噴泉,A、C、D均可內形成噴泉容,而B中氧氣不易溶於水,則不能形成噴泉,故答案為:B; ❽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下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