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際製冷循環與理論製冷循環有何區別
理論循環已經假設排除了冷媒在循環過程中的沿程阻力損失、冷熱量損失。
1、製冷形式不同:
實際循環存在壓力、溫度的損失,會有閃蒸;而理論循環沒有。
理論循環是理想情況下的製冷工況。實際的循環過程中是有能耗的。
2、壓縮過程不同:
理論循環蒸發過程和冷凝過程沒有傳熱溫差,都是等壓過程,壓縮過程是等熵過程,節流過程isenthalpy過程,進入膨脹閥的冷凝壓力飽和液體,進入壓縮機是飽和蒸汽的蒸發壓力。製冷劑在管道中流動,無摩擦損失。
實際循環,蒸發和冷凝過程存在,從冷凝器傳熱溫差,進入膨脹閥是過冷液體,離開蒸發器和壓縮機過熱蒸汽,壓縮機不是等熵壓縮過程,熵增加,節流過程不是一個等焓過程,比焓值會增加,製冷劑流量管中存在摩擦損失和傳熱損失。
3、定律不同:
理論循環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勞克斯定律,但實際的循環,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會有能量損失,換句話說,它是一個開放系統。壓縮機吸氣、排氣壓力和溫度。與理論相比有許多錯誤。這與壓縮機的特性有關。
與理論製冷循環相比,實際製冷循環有「壓力損失」、「壓縮間隙體積」、「冷熱損失」等,但理論循環沒有考慮在內。
(1)製冷工況壓焓圖怎麼畫擴展閱讀:
壓縮空氣製冷循環
由於空氣定溫加熱和定溫排熱不易實現,故不能按逆向卡諾循環運行。在壓縮空氣製冷循環中,用兩個定壓過程來代替逆向卡諾循環的兩個定溫過程,故可視為逆向布雷頓循環。工程應用中,壓縮機可以是活塞式的或是葉輪式的。
從冷庫出來的空氣進入壓氣機後被絕熱壓縮,溫度升到環境溫度以上;然後進入冷卻器,在定壓下將熱量傳給冷卻水,溫度等同於環境溫度;再導入膨脹機絕熱膨脹,溫度進一步降到冷庫溫度以下;最後進入冷庫,定壓吸熱(吸收的熱量稱為製冷量),完成循環。
㈡ 空調蒸發器製冷劑溫度
製冷劑吸熱從液體變成氣體。自身溫度不會變化。會變化的是自身的體積。製冷劑壓縮後變成高壓液體,在經過冷凝器時要產生體積變化放出變化時產生的熱量。經過膨脹閥節流後在進入蒸發器時迅速膨脹。膨脹是要吸收大量的熱量。製冷劑的體積變成氣體。
㈢ 製冷工況的壓焓圖怎麼畫呀各位老大誰能告訴我啊 。謝謝了。
壓焓圖是以焓值為橫坐標,以壓力為縱坐標的坐標圖。對於製冷工況來說,有四個重要的點,壓縮機吸氣溫度點1,壓縮機排氣溫度點2,冷凝器出口溫度3,蒸發器入口溫度4。可以這樣來確定:
1、確定蒸發壓力和冷凝壓力,按蒸發和冷凝的溫度確定也可以。就可以在壓焓圖上畫好兩條橫線L1和L2。
2、確定過冷度和過熱度。過冷度是冷凝溫度與冷凝器出口溫度的差值。過熱度是壓縮機吸氣溫度與蒸發溫度的差值。蒸發壓力線L1對應的壓縮機吸氣溫度點就是1,冷凝壓力線L2對應的冷凝器的出口溫度點就是3。
3、1點沿等熵線與L2的交點就是2。
4、3點沿等焓線與L1的交點就是4。
以上指的是理想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