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傳動的使用維護
注意事項
(1)安裝:減小中心距,松開張緊輪,裝好後再調整。
(2)V帶注意型號、基準長度。(3)兩帶輪中心線平行,帶輪斷面垂直中心線,主、 從
動輪的槽輪在同一平面內,軸與軸端變形要小。
(4)定期檢查。不同帶型、不同廠家生產、不同新舊程度
的V帶不宜同組使用。
(5)保持清潔,避免遇酸、鹼或油污使帶老化。
2. 普通v帶傳動的使用和維護要注意些什麼
一、V帶張緊程度要合適。安裝V帶時,應先將兩帶輪中心距縮小,將帶套入,然後慢慢調整中心距,用在大拇指按下帶中間部位15mm左右,帶的張緊程度為合適。
二、兩帶輪軸線應平行,兩輪槽對稱中心面應重合,若有偏差,偏角誤差要小於20分。否則,帶易發生偏磨,影響傳動能力,降低帶的使用壽命。
三、V帶在輪槽中要有正確的位置。V帶頂面要與輪槽外緣表面相平齊或略高出一些,底面與輪槽底部留有一定間隙,以保證帶兩側面與輪槽良好接觸,增加帶傳動的工作能力。如果帶頂面高出輪槽外緣表面過多,帶與輪槽接觸面積減小,摩擦力減小,帶傳動能力下降,如果帶頂面過底,底部與輪槽底面接觸,則摩擦力銳減,甚至喪失。
四、使用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及時調整。若發現V帶中有一根出現疲勞裂紋而損壞,要及時全部更換所有V帶。不同型號、不同新舊的V帶不能同組使用,也不能隨意減少V帶根數。
五、V帶傳動要安裝防護裝置。為了避免V帶接觸酸、鹼、油等腐蝕性物質,防止日光曝曬,使V帶老化,延長帶的使用壽命,V帶傳動應安裝防護裝置。
六、要定期檢查帶的張緊程度。V 帶傳動需要一定的初拉力,工作一段時間後,帶會因為塑性變形和磨損而鬆弛,從而影響帶的正常工作,所以帶傳動要設張緊裝置。一是增大兩輪中心距,二是加設張緊輪,V 帶的張緊輪要安裝在松邊內人側靠近大帶輪的地方。
一、設備的維護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豎拿核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清潔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絲杠、齒條、齒輪箱、油孔等處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氣,設備周圍的切屑、雜物、臟物要清掃干凈;
(2)整齊工具、附件、工件(產品)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潤滑良好按時加油或換油,不斷油,無干摩現象,油壓正常,油標明亮,油路暢通,油質符合要求,油槍、油杯、油氈清潔;
(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設備,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額和物資消耗定額,並按定額進行考核,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應納入車間承包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設備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還要有一定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按定期檢查卡執行,定期檢查有人又稱為定期點檢。對機械設備還應進行精度檢查,以確定設備實際精度的優劣程度。
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余掘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設備要達到整齊、清潔、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的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達到的標准及注意事項;
(2)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准;
(3)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二、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三級保養制度是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在總結前蘇聯計劃預修制在我國實踐的基礎上,敏叢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保養修理制,它體現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養的轉變,反映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進步和以預防為主的維修管理方針的更加明確。三級保養制內容包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制是以操作者為主對設備進行以保為主、保修並重的強制性維修制度。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管群修,專群結合,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
(1)班前四件事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通。
(2)班中五注意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班後四件事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並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台時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
(1)外觀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
(2)操縱傳動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達到傳動聲音正常、安全可靠。
(3)液壓潤滑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
(4)電氣系統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一級保養所用時間為4-8h,一保完成後應做記錄並註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員組織驗收。一保的范圍應是企業全部在用設備,對重點設備應嚴格執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間的生產任務在設備方面提供保障。
(三)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來完成。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所用時間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人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四項要求」並遵守「五項紀律」。三級保養制突出了維護保養在設備管理與計劃檢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對操作工人「三好」、「四會」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的知識和技能。三級保養制突破了原蘇聯計劃預修制的有關規定,改進了計劃預修制中的一些缺點、更切合實際。在三級保養制的推行中還學習吸收了軍隊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並強調了群管群修。三級保養制在我國企業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經驗,由於三級保養制的貫徹實施,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設備事故率,延長了設備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設備大修理費用,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三、精、大、稀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一)四定工作
(1)定使用人員。按定人定機制度,精、大、稀設備操作工人應選擇本工種中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者,並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
(2)定檢修人員。精、大、稀設備較多的企業,根據本企業條件,可組織精、大、稀設備專業維修或修理組,專門負責對精、大、稀設備的檢查、精度調整、維護、修理;
(3)定操作規程。精、大、稀設備應分機型逐台編制操作規程,加以顯示並嚴格執行;
(4)定備品配件。根據各種精、大、稀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及備件來源情況,確定儲備定額,並優先解決。
(二)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恆溫、恆濕、防震、防塵)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餘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塗漆;
(5)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四、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動力設備是企業的關鍵設備,在運行中有高溫、高壓、易燃、有毒等危險因素,是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為做到安全連續穩定供應生產上所需要的動能,對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應有特殊要求:
(1)運行操作人員必須事先培訓並經過考試合格;
(2)必須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和運行記錄;
(3)運行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隨時進行巡迴檢查,不得隨意離開工作崗位;
(4)在運行過程中遇有不正常情況時,值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緊急處理,並及時報告上級;
(5)保證各種指示儀表和安全裝置靈敏准確,定期校驗。備用設備完整可靠;
(6)動力設備不得帶病運轉,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消除;
(7)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和季節性檢查;
(8)經常對值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
五、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又稱維修工包機制。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的設備維修工作,與生產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維護、巡迴檢查、定期維護、計劃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並負責完成管區內的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考核指標。區域維修責任制是加強設備維修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和使生產工人主動關心設備保養和維修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設備專業維護主要組織形式是區域維護組。區域維護組全面負責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務是:
(1)負責本區域內設備的維護修理工作,確保完成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
(2)認真執行設備定期點檢和區域巡迴檢查制,指導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工作;
(3)在車間機械員指導下參加設備狀況普查、精度檢查、調整、治漏,開展故障分析和狀態監測等工作。
區域維護組這種設備維護組織形式的優點是:在完成應急修理時有高度機動性,從而可使設備修理停歇時間最短,而且值班鉗工在無人召請時,可以完成各項預防作業和參與計劃修理。
設備維護區域劃分應考慮生產設備分布、設備狀況、技術復雜程度、生產需要和修理鉗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據上述因素將車間設備劃分成若干區域,也可以按設備類型劃分區域維護組。流水生產線的設備應按線劃分維護區域。
區域維護組要編制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計劃,並規定出每班對設備進行常規檢查時間。為了使這些工作不影響生產,設備的計劃檢查要安排在工廠的非工作日進行,而每班的常規檢查要安排在生產工人的午休時間進行。
六、提高設備維護水平的措施
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應使維護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規范化、工藝化、制度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各企業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並嚴格執行。
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並要按定額進行考核。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企業生產經濟承包責任制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群眾開展專群結合的設備維護工作,進行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
4. 萬向傳動裝置的檢修
萬向傳動裝置維護中的注意事項:一、拆卸傳動軸前的注意事項:要檢修萬向傳動裝置,首先要把它拆開。拆卸傳動軸前,應將車輛停放在水平道路上,楔住車輛的前後輪,以防拆卸傳動軸時車輛移動造成事故。在每個萬向節叉的法蘭上做好標記,以保證工作後的原位重新裝配,否則容易破壞萬向節傳動的平衡,造成運轉噪音和強烈振動。具體拆卸譽搭咐傳動軸的過程,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1.從傳動軸後端與驅動橋的連接處開始,先松開並拆下與後輪軸法蘭連接的螺栓。2.擰下與中間傳動軸法蘭連接的螺栓,拆下傳動軸總成。3.松開中間支架與車架的連接螺栓。4.最後松開前法蘭盤,拆下中間傳動軸。二、其他部件的維護:1.傳動軸的維護:傳動軸的軸管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痕。傳動軸上的輕微凹陷不得超過4處,總面積不得超過5cm2。如果超過,必須堆焊糾正,並進行動平衡試驗。軸上不允許有裂紋。傳動軸的徑向跳動應不大於0.4mm。2.變速器花鍵軸和滑叉的維護:汽車的花鍵軸與滑叉之間的側隙不應大於0.15mm,其他類型的汽車應不大於0.30毫米。裝配後要滑動自如,否則要多滑叉。3.萬向節叉、十字軸和軸承的維護:檢查萬向節叉和十字軸表面是否有裂紋或疲勞剝落、磨損溝槽等。十字軸的軸頸表面輕微剝落時,用油石打磨剝落的表面,繼續使用。當滾針軸承油封失效時,滾針斷裂,軸承內圈疲勞。間隙值應小於0.05毫米,否則應更換軸承。4.中間支架的維護:拆卸並清潔中間支撐支架,然後觀察支架前後油封是否磨損,油嘴螺紋是否損壞,支架是否開裂,橡膠圈是否腐蝕老化等。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應更換新零件。5.等速萬向節的維護:檢查星套、球籠、球殼和鋼球是否有凹陷、磨損、裂紋、麻點等。並更換它們(如果有)。檢查保護蓋是否有損壞,如穿孔和撕裂,如果有,請更換。三、傳動軸總成平衡測試:傳動軸慶純總成焊接修復後,原有的動平衡不復存在,所以,包括滑套在內的傳動軸總成應重新進行動平衡試驗。汽車任何一端的動態不平衡量不得超過10gcm,其他車輛不得超過30,100gcm。傳動軸兩端允許焊接平衡塊進行校枝絕正,但每端不得超過3塊。
5. 如何進行摩托車後傳動裝置的維護保養
摩托車後傳動裝置有鏈傳動、軸傳動、皮帶傳動、齒輪傳動、摩擦傳動等方式,但一般多採用鏈傳動,其維護保養主要是對這些後傳動裝置進行檢查、調整等。
(1)鏈傳動方式
為了減少磨損,延長鏈條的使用壽命,保持鏈條和鏈輪的清潔,鏈條和鏈輪要定期潤滑。一般情況下,摩托車每行駛1000km,應對傳動鏈條和鏈輪進行一次潤滑。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向鏈條上滴注潤滑油,同時轉動後車輪,使每一節鏈條都能得到潤滑。
①傳動鏈條的清洗與潤滑。摩托車行駛3000km後,應卸下傳動鏈條,將其浸在洗滌油或煤油中,洗掉鏈條上的污物,清洗干凈後用布擦乾,再將其放入潤滑油中浸泡20min或在整個鏈條上滴注潤滑油。然後用布擦掉鏈條上多餘的潤滑油,再將鏈條裝回到車上,如圖3-41a所示。
鏈條開口鎖片的開口方向,應同鏈條的運轉方向相反。否則很容易在行車中發生斷鏈的現象,如圖3-41b所示。
圖3-46 皮帶松緊程度
齒形三角膠帶的夾角一般為30°。齒形三角膠帶過緊,車速不高,膠帶承受拉力較大;過松,發動機啟動困難,皮帶工作時易打滑,磨損嚴重。齒形三角膠帶松緊程度如圖3-46所示。
齒形三角膠帶松緊的調整方法是:先擰松減速器上4個M8固定螺栓,再擰松傳動鏈條調節支架上的兩個M6固定螺釘,使後車輪前後自由擺動。調整時,後車輪與後平叉左右距離相等,不要偏斜。調整合適後,先將減速器固定螺栓擰緊,再調整傳動鏈條松緊,並擰緊調節支架固定螺釘,最後調整制動鋼絲繩的固定螺釘。
圖3-47 齒輪箱機油的更換與加註
(3)齒輪箱機油的更換與加註
將摩托車停在平坦的地面上,支起主停車架,啟動發動機,讓後輪空轉2~3min。然後擰下油麵檢查螺栓和放油螺栓,放出機油。待機油放凈後裝上放油螺栓及其密封墊圈,並擰緊。最後從油麵檢查螺栓孔注入推薦的機油,直至機油從油麵檢查螺栓孔流出為止,裝上並擰緊油麵檢查螺栓,如圖3-47所示。
6. 電機需要注意那些保養
電機的定期維護和保養
為了保證電機正常工作,除了按操作規程正常使用、運行過程中注意正常監視和維護外,還應該進行定期檢查,做好電機維護保養工作。這樣可以及時消除一些毛病,防止故障發生,保證電機安全可靠地運行。定期維護的時間間隔可根據電機的形式考慮使用環境決定。
定期維護的內容如下。
1、清擦電機。及時清除電機機座外部的灰塵、油泥。如使用環境灰塵較多,最好每天清掃一次。
2、檢查和清擦電機接線端子。檢查接線盒接線螺絲是否松動、燒傷。
3、檢查各固定部分螺絲,包括地腳螺絲、端蓋螺絲、軸承蓋螺絲等。將松動的螺母擰緊。
4、檢查傳動裝置、檢查皮帶輪或聯軸器有無魄力、損壞,安裝是否牢固;皮帶及其聯結扣是否完好。
5、電機的啟動設備,也要及時清擦外部灰塵、你夠,擦拭觸頭,檢查各接線部位是否有燒傷痕跡,接地線是否良好。
6、軸承的檢查與維護。軸承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應該清洗,更換潤滑脂或潤滑油。清洗和換油的時間,應隨電機的工作情況,工作環境,清潔程度,潤滑劑種類而定,一半每工作3-6個月,應該清洗一次,重新換潤滑脂。油溫較高時,或者環境條件差、灰塵較多的電機要經常清洗、換油。
7、絕緣情況的檢查。絕緣材料的絕緣能力因乾燥程度不同而異,所以檢查電機繞組的乾燥是非常重要的。電機工作環境潮濕、工作間有腐蝕性氣體等因素存在,都會破壞電絕緣。最常見的是繞組接地故障,即絕緣損壞,使帶電部分與機殼等不應帶電的金屬部分相碰,發生這種故障,不僅影響電機正常工作,還會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電機在使用中,應經常檢查絕緣電阻,還要注意查看電機機殼接地是否可靠。
8、除了按上述幾項內容對電機進行定期維護外,運行一年後要大修一次。大修的目的在於,對電機進行一次徹底、全面的檢查、維護,增補電機缺少、磨損的元件,徹底消除電機內外的灰塵、污物,檢查絕緣情況,清洗軸承並檢查其磨損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7. 帶傳動張緊維護要點是什麼
V帶並不是完全的彈性體,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由於塑性變形而鬆弛,使初拉力Fo降低。為了保證帶傳動的'正常工作,應定期檢查初拉力,當發現初拉力Fo小於允許范圍時,須重新張緊。常見的張緊裝置有以下三類。
1、定期張緊裝置。常見的有滑道式和擺駕式兩種,均靠調節螺釘(桿)調節帶的張緊程度。
2、自動張緊裝置。利用電動機自重,使帶在一定的張緊力下工作。
3、張緊輪張緊裝置。當中心距不可調節時,採用張緊輪張緊。張緊輪一般應放在松邊內側,並盡量靠近大帶輪。張緊輪的輪槽尺寸與帶輪相同,且帶輪直徑小於小帶輪的直徑。
V帶傳動的安裝和維護須注意以下幾點
1、安裝時,兩帶輪必須平行,兩輪輪槽要對齊,否則將加劇帶的磨損,甚至使帶從帶輪上脫落。
2、膠帶不宜與酸、鹼或油接觸。工作溫度不應超過60℃。
3、帶傳動裝置應加保護罩。
4、定期檢查膠帶,發現其中一根過度鬆弛或疲勞損壞時,應全部更新換新帶,不能新舊並用。如果舊膠帶尚使用,應測量長度,選長度相同的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