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下圖裝置的實驗.向盛有0.5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mL鹽酸,迅速
(復1)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的反制應速度快,產生的二氧化碳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所以本題答案為:
| 碳酸鈉+鹽酸 | 碳酸氫鈉+鹽酸 |
實驗現象 | | 更迅速 |
實驗結論 | 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比碳酸鈉更快 |
Ca(OH)
2+CO
2=CaCO
3↓+H
2O;
(2)產生二氧化碳相同時,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質量比為 106:84,即碳酸鈉0.53g,碳酸氫鈉0.42g,為了比較反應速度的快慢,證明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樣多,用氣球脹大的快慢作為依據,選用的裝置相同,只是葯品不同,採用的是比較的方法.
所以本題答案為:①0.42,②比較,③氣球脹大的快慢.
② 、化學實驗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完成分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解:(1)由圖示可知,歡歡在做實驗時,將滴管伸入了試管內.
(2)迎迎在做實驗時,忘記加酚酞後,再加入酚酞,溶液還是無色,說明有兩處可能,一種是恰好完全反應,一種是鹽酸過量,溶液顯酸性.
(3)妮妮在做實驗時看到有氣泡,說明氫氧化鈉有可能變質,溶液中有碳酸鈉,所以滴加鹽酸時有氣泡冒出.
反思與評價:通過三位同學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我們在驗證鹽酸和氫氧化鈉確實發生了反應,我們可選擇指示紫色石蕊試液,因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同的酸鹼性溶液中的顏色不同.同時我們在做實驗時一定要規范操作和注意用量和先後順序.
故答案為:
(1)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中滴加
(2)不正確
(3)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溶液中有少量的碳酸鈉.
反思與評價:①紫色石蕊液
②規范基本操作;滴加葯品的先後順序;控制滴加葯品的速度,不可直接傾倒葯品(答案順序可顛倒)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
③ 為了探究鐵與氯氣的反應,某同學甲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其實驗裝置如下圖:實驗步驟為:(1)用注射器
(3)鐵復絲在氯氣中燃燒生成制氯化鐵,可以觀察到鐵絲劇烈燃燒、保持紅熱,產生棕褐色的煙,Fe3+具有能使硫氰化鉀溶液變紅的特性,故答案為:棕褐;紅;
(4)Fe3+與KSCN反應生成絡合物,離子反應方程式為:Fe3++3SCN-=Fe(SCN)3,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故答案為:Fe3++3SCN-=Fe(SCN)3;Cl2+2OH-=Cl-+ClO-+H2O;吸收尾氣Cl2;
(5)氯化亞鐵具有還原性,高錳酸鉀具有氧化性,高錳酸鉀氧化氯化亞鐵生成三價鐵,高錳酸鉀被還原為Mn2+,如果顏色褪去,則證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亞鐵,
故答案為:滴加少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並振盪,如果溶液的紫色褪去,則證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亞鐵,否則原生成物中不含氯化亞鐵.
④ 某小組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研究(a、b、c表示止水夾).請評價或完善其方案:(1)將裝置A、C、E相連
(1)①氯為17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為:第三周期第ⅦA族;
②A中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氯化錳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
△ | .
⑤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用如圖裝置探究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作出猜想】______.【進
【作出猜想】由題目中的圖,可推測: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進行實驗】根據「資料: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則可知:按如圖進行操作,並使天平平衡.取下燒杯將其傾斜,使小試管中的鹽酸進入小燒杯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粉末消失,產生大量氣泡.由於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天平的左邊質量減輕.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後,再把燒杯放回托盤天平上,觀察到反應後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反思評價】有的同學認為上述實驗結果不正確,原因是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逸入空氣,對上述裝置進行了改進,具體方法是將燒杯換成帶橡膠塞的錐形瓶,用改進後的裝置進行實驗,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三組葯品中最好選用葯品較少的A,目的是 防止產生大量氣體沖開橡膠塞. 【表達交流】由以上實驗探究過程可知,探究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驗中,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注意的是 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故答案為: 【作出猜想】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進行實驗】粉末消失,產生大量氣泡. 【反思評價】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逸入空氣;將燒杯換成帶橡膠塞的錐形瓶;A;防止產生大量氣體沖開橡膠塞. 【表達交流】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⑥ 如圖是木炭還原氧化銅的探究實驗裝置.【提出問題】木炭還原氧化銅產生什麼氣體【提出猜想】產生的氣體
【提出猜想】木炭還原氧化銅產生什麼氣體應可能有:①CO;②CO 2 ;③CO和CO 2 三種情況; 故答案為:CO和CO 2 ; 【設計方案】(1)因CO不溶於水,CO 2 溶於水,△m 2 =0,說明反應產生的氣體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是CO,所以猜想①成立; 故答案為:①; (2)因CO不溶於水,CO 2 溶於水,若猜想②正確,理論上△m 1 與△m 2 的關系是:△m 1 =△m 2 故答案為:= 【反思與評價】反應物是碳和氧化銅,反應條件是高溫,生成物是銅和二氧化碳,化學反應式是:C+2CuO 2Cu+CO 2 ↑;本次實驗結果與資料顯示不一致.對其可能原因有生成的CO 2 部分與過量的C反應生成了CO,或澄清石灰水吸收CO 2 效果不好,是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使結果與資料不一致,或裝置內還有CO 2 氣體未被吸收,使結果與資料不一致.但裝置漏氣實驗就不能進行了,是不可能的原因.所以合理的原因是BCD. 故答案為:C+2CuO 2Cu+CO 2 ↑;BCD. |
與如何評價實驗方案和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鋼電動工具
發布:2025-08-18 19:35:03
瀏覽: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