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部分裝置圖,請回答:(1)實驗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______.(2)實驗室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一般是根據氣壓原理,實驗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回操作答 夾緊導管從長頸漏斗注入水一段時間後長頸漏斗液面高度不變.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的固體葯品是 大理石.
(3)長頸漏裝斗在此實驗中的作用是 隨時添加液體葯品稀鹽酸.
③是加熱的熱源儀器,是酒精燈;④是反應容器,也可給液體加熱,是試管.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
(4)正確畫出裝置圖.
故答案為:(1)檢查裝置氣密性時,先從長頸漏斗注入水浸沒長頸漏斗的下端,把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雙手緊握容器外壁,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或利用壓差法測定--夾緊導管從長頸漏斗注入水一段時間後長頸漏斗液面高度不變)(2)大理石或(石灰石);(3)隨時添加液體葯品稀鹽酸;
(4)發生裝置:1)長頸漏斗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下;2)膠管塗黑
收集裝置:3)玻璃片;4)集氣瓶中導管接近集氣瓶底部
Ⅱ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通常採用稀鹽酸與石灰石發生反應,方程式為:
試驗裝置如圖:
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所謂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指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第二層面,是指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它們的具體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後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具體如圖所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Ⅲ 自製實驗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第一種
工作原理:把酵母菌裝在盛有暖糖水的密閉瓶子里,瓶蓋上鑽一孔連吸氣管,酵母菌在瓶內自身繁殖,以糖為動力,產生酒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輕微壓力使氣體通過吸氣管到水裡,可接不同的擴散器材,酵母菌持續製造二氧化碳直到糖被用盡或酒精濃度太高則死亡。
調制:1/4湯匙酵母菌配兩杯糖水,加一點小蘇打(為使酵母菌耐受酒精,可不加)裝在2L的瓶子里,搖勻,為加快反應速度,可用暖糖水(不要超過40度)。此配製適合10-30加侖的水量,超過30加侖,可配製兩瓶或更多。
注意事項:不需再加其它營養物質或在中途擰開瓶蓋加糖,因為利用的是發酵原理,如中途擰開瓶蓋,酵母菌就得消耗掉氧氣才進行無氧呼吸,減慢反應速度,這樣的配置已可反應幾個星期。
我的配置:此裝置不適合冬天最高氣溫低於十幾度又沒暖氣的地區,溫度對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影響很大。
費用:酒餅:五個(二塊五)
2L可樂瓶:零
2米吸氣管:2元
我是用2L可樂瓶裝大半瓶的糖水,糖的濃度我大概是每200ml加兩湯匙,願意的話你可弄到飽和,不必拘泥於兩杯,水在集氣管下方就行,因為是冬天,加了五個酒餅,其實酵母菌可自身繁殖,可只加少量,只是等的時間要長點。
注意密封一定要好,鑽孔處用膠粘好,不要用膠布或生料帶。
我加了一個小瓶,可看到氣泡情況,也可過濾一些雜質(網上有的說會有雜質,有的說不會,可不用),從大瓶出來的集氣管放到小瓶的水中,另一條管則在小瓶的水面上穿過瓶蓋接到過濾泵的氧氣口,一米二的缸只用一瓶是不夠的,得加一瓶(等我有空瓶子再說)。
出氣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所以夏天的反應速度會比冬天大很多。
第二種
說起來很簡單,找個可樂瓶子,在蓋子上鑽個小孔,再找個潛水泵進氣管另一端控制進氣大小的小黑嘴兒,把它取下來,從瓶蓋的裡面把小嘴兒穿過去,再把瓶蓋裡面和小嘴兒接觸部分用電烙鐵焊牢焊嚴密,然後把蓋子擰在瓶子上,用手指堵住小嘴兒捏瓶子,在水中檢驗小嘴兒焊接部分是否漏氣,一定要絕對嚴密。好了,接下來就是往瓶子裡面裝洗干凈的碎雞蛋殼,多裝一些最好,如果一次沒那麼多不要緊,等以後吃完雞蛋把殼留好再往裡裝,哈哈,記住!可別為了要雞蛋殼,猛吃雞蛋,吃多了會打鳴兒的!:)雞蛋殼裝好後就往瓶子裡面倒醋精(一定要是醋精,而不是白醋,農貿市場有賣的3元一瓶,酸度最好在30g/100ml的),然後把瓶蓋擰緊,用軟管接在瓶蓋的小嘴兒上,另一端接個細砂氣頭放入草缸水中就行了。記住!千萬別搖瓶子,否則反應會太劇烈,就讓它慢慢地反應吧。如果氣太足可在軟管上加個小夾子,控制氣流量。就這么簡單,這是化學老師給學生做化學實驗CO2生成的事例。絕對成功的:)
Ⅳ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需要的發生裝置有錐形瓶250ml、量筒、燒杯、長頸漏斗,用集氣瓶來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還需要准備大理石和稀鹽酸來發生反應,最後用燃著的木條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發酵氣回收法
生產乙醇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經水洗、除雜、壓縮,製得二氧化碳氣。
副產氣體回收法
氨、氫氣、合成氨生產過程中往往有脫碳(即脫除氣體混合物中二氧化碳)過程,使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經加壓吸收、減壓加熱解吸可獲得高純度的二氧化碳氣。
吸附膨脹法
一般以副產物二氧化碳為原料氣,用吸附膨脹法從吸附相提取高純二氧化碳,用低溫泵收集產品;也可採用吸附精餾法製取,吸附精餾法採用硅膠、3A分子篩和活性炭作吸附劑,脫除部分雜質,精餾後可製取高純二氧化碳產品。
Ⅳ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儀器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儀器有:錐形瓶、雙孔橡畢碰膠塞、長頸漏斗、導氣管、膠槐數敗皮管、集氣瓶、毛玻璃鉛顫片。
Ⅵ 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如下圖:
二、葯品選用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能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因為濃鹽酸也有揮發性,會使製得的二氧化碳不純,還有氯化氫氣體雜質。
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會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
3、不能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因為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收集。
三、除雜乾燥
經常會出現說製取一瓶純凈和乾燥的二氧化碳,是提示你需要除雜和乾燥,先除雜後乾燥。製取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氣體雜質一般是氯化氫,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然後用濃硫酸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