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校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學生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鐵與水反應」的實驗,並利用產物進一步與CuO反應(圖中
(1)鐵與水蒸氣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配平即可;故答案為:3Fe+4H2O
高溫 | .
B.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B裝置為塊狀不溶於水的固體和液體反應製取氣體的裝置,並不用加熱,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為:H2、CO2、H2S等;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3)驗證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可根據反應Cl2+2Br-=2Cl-+Br2設計實驗,在A裝置中制備氯氣,生成的氣體通入到裝有溴化鈉溶液的C中,如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4)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銅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5)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於試管丁中,裝置驗證NO2與水的反應,要先關閉a、b,然後用微熱法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於水中,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 最後剩餘氣體可能為氧氣,也可能是NO氣體,設NO2和O2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0mol, 若剩餘氣體為氧氣,設參加4NO2+O2+2H2O=4HNO3 反應消耗的氧氣為x,則有消耗的NO2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氣為2.8mol,V(NO2)=7.2mol;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為7.2molNO2與2.8molO2的質量之和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爾質量 =42.08g/mol,平均分子量42.08; 若剩餘氣體為NO氣體,試管9/10充滿水,則剩餘1molNO,根據3NO 2+H 2O=2HNO 3+NO,說明過量的NO 2為3mol,反應4NO 2+O 2+2H 2O=4HNO 3消耗的氣體總體積為7mol,設反應消耗的氧氣為y,則有消耗的NO 2為4y則有5y=7mol,y=1.4mol,即此時氧氣為1.4mol,V(NO 2)=8.6mol;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為8.6molNO 2與1.4molO 2的質量之和為8.6mol×46g/mol+1.4mol×32g/mol=440.4g,平均摩爾質量 =44.04g/mol,平均分子量44.04; 故答案為:42.08或44.04.
C.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
(1)依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決此題,①是酒精燈,②是試管,③是鐵架台,④是量筒, 故答案為: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量筒; (2)鐵絲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方程式是3Fe+2O2 點燃 | .
D. 某校探究活動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
【實驗目的】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