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滿發條能走最長時間的鍾
馬提亞·尼斯克的NL500落地鍾,一次發條走4年,並可定製10年版。
走時長並不難,不過是暴力加發條。難得是精度。
而這是在月差+-15秒的情況下做到的長走時,所以歷害。
⑵ 陀飛輪與同軸擒縱區別
一、發明時間不同抄
1、陀飛輪: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於1974年發明的擒縱裝置。
二、發明人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是瑞士鍾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是一種由英國鍾表大師喬治·丹尼爾斯發明的擒縱裝置。
三、特點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鍾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律性地做360度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地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
2、同軸擒縱:同軸擒縱建基於杠桿擒縱並加以改良,大大降低了能量流失的情況。這項發明被公認為杠桿擒縱之後,鍾表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同軸擒縱內含三層式同軸擒縱輪,能夠將鎖定功能與脈沖分開,從而免除了杠桿擒縱的滑動阻力,棘爪與棘爪之間亦無需添加潤滑油。
⑶ 機械擺鍾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擒縱機構是一種機械能量傳遞的開關裝置,這個開關受「計時基準的空制,以一定的頻率開關鍾表的主動鏈,是指示停- -動 相間並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轉動,從而指示准確的時間。
擒縱機構的功能可以從兩方面理解:擒,將主傳動的運動鎖定(擒住)此時,鍾表的主動鏈是鎖定的,縱,就是以震盪系統的一部分勢能,開啟(放開)主傳動鏈運動,同時從主傳動鏈中取回一定的能量以維持震盪系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