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灼燒海帶時主要儀器
(抄1)灼燒海帶的儀器是坩堝、用於加熱的儀器是酒精燈、放置坩堝的儀器是泥三角,所以灼燒過程中不使用燒杯,故選c;
(2)分離固體和溶液的方法是過濾,根據溶解度的不同將碘水中的碘萃取到苯中,所以操作③的名稱是過濾,⑤的操作名稱是萃取,故答案為:過濾;萃取;
(3)氯氣具有強氧化性,碘離子具有還原性,二者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和氯離子,離子方程式為:2I - +Cl 2 =2Cl - +I 2 ,故答案為:2I - +Cl 2 =2Cl - +I 2 ;
(4)萃取劑的選取標准:萃取劑和原溶劑不能互溶,萃取劑和溶質及原溶劑不能反應,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大於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劑,故答案為:酒精與水互溶;
(5)碘遇澱粉試液變藍色,要檢驗碘是否存在,其操作方法是:取樣,滴入澱粉溶液,若溶液變為藍色,則存在單質碘;若溶液不為藍色,則不存在單質碘,
故答案為:取樣,滴入澱粉溶液,若溶液變為藍色,則存在單質碘;若溶液不為藍色,則不存在單質碘.
② 灼燒干海帶實驗裝置
A.分餾需要酒精燈、蒸餾燒瓶、冷凝管等,溫度計測定餾分的溫度,則專圖中溫度計的屬水銀球應在支管口處,故A錯誤;
B.灼燒在坩堝中進行,圖中裝置可灼燒干海帶,故B正確;
C.汽油與水分層,可利用圖中裝置分液,故C正確;
D.點燃Mg條,引發鋁熱反應可冶煉Fe,圖中裝置可冶煉金屬Fe,故D正確;
故選A.
③ 從海帶中提取碘用什麼裝置
蒸發皿。過濾器。分液漏斗和蒸餾裝置就差不多了
蒸發皿灼燒提取海帶灰,過濾器提取濾液。分液漏斗就是將濾液中的碘單質萃取到有機溶劑中,最後用蒸餾裝置將碘單質提取出來
1、先將已經刷凈表面附著物的干海帶剪碎並放入坩堝中壓擠。再向坩堝內加入少量酒精,使海帶潤濕以便於灼燒。將坩堝放在三腳架的泥三角上,蓋上坩堝蓋。(點燃酒精燈,將酒精燈放在的三腳架下,灼燒盛有海帶的坩堝。經過長時間的灼燒,直至海帶完全變成灰後,停止加熱並冷卻。
2、等坩堝完全冷卻後,(都是用坩堝鉗操作)打開坩堝蓋,將坩堝中的海帶灰倒入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再把燒杯放在三腳架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在石棉網下方加熱。直至溶液煮沸2~3分鍾後,移去酒精燈,使燒杯完全冷卻。
3、然後將混合物倒入過濾器中過濾。過濾結束後取出濾液。向濾液中滴加幾滴稀硫酸,旋搖溶液(用來酸化溶液)。再將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化氫加入這只燒杯中,旋搖溶液,看不到發生變化的現象。
4、向剛才滴加過稀硫酸、過氧化氫的"混"合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向其中的一支試管中注入少量澱粉溶液。振盪試管
可以看到溶液呈藍色。這說明海帶中含有成份碘。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盪
靜置分層後可以看到,下層四氯化碳層因溶有碘而呈特殊的紫色。這是由於,過氧化氫將碘離子氧化成碘,而碘又溶於四氯化碳的原因
5、將二者分分液,之後將碘的四氯化碳進行蒸餾
④ 灼燒海帶為什麼不用玻璃棒
因為灼燒海帶用酒精進行潤濕的目的是促進海帶快速燃燒,灼燒固體物質一般使用坩堝、玻璃棒、泥三角、酒精燈、坩堝鉗等,使用到的硅酸鹽質實驗儀器選BEF,後期溶解在水裡的時候才需要。
玻璃棒通常用攪拌液體混合物質用。在化學反應上通常要透過攪拌才能進行,而玻璃棒為科學家提供可受控攪動的方式之一,並且不會直接與化學物質相互作用。利用玻璃棒與玻璃器皿的接觸,有助於避免沉澱物附著在玻璃器皿側面,並且可引導上層液體流入目標器皿內。
作反應物的載體:
兩只玻璃棒分別蘸取濃鹽酸和濃氨水相互靠近。因為濃鹽酸和濃氨水均極易揮發,分別釋放出NH3和HCl,二者反應後生成了NH4Cl的細小晶體,所以可以在兩只玻璃棒之間看到白煙生成。
檢測酸鹼性氣體的存在:
將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待檢測氣體,如果使紅色的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該氣體是氨氣。如果將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換為潤濕的藍色石蕊試紙,則可以檢驗其他的酸性氣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玻璃棒
⑤ 灼燒干海帶用什麼儀器
A.粗略稱量抄干海帶可用托盤襲天平,故A正確;
B.灼燒固體應在坩堝中進行,而加熱液體可用蒸發皿,故B錯誤;
C.過濾煮沸後的海帶灰水混合液可用漏斗分離,故C正確;
D.四氯化碳與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故D正確.
故選B.
⑥ 實驗室海藻提碘,在灼燒海帶過程中,需三腳架,問泥三角是什麼三腳架是什麼鐵三角是什麼 都是實驗儀器
因為這個裝置是一個鐵圈下面有三個支腳,所以叫三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