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表面狀況 阻力大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1)讓小來車從同一個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由實驗現象發現:平面越光滑,說明小車受到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實驗結果證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可以證明C;
(3)若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速度;(2)小;遠;C;(3)做勻速直線運動.
『貳』 如圖甲是「測量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電路圖,其中電源電壓恆為6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1)小勇
(1)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流表無示數,但電壓表有示數,說明電路有斷路;電壓表有示數,說明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與電源兩極相連.即燈泡斷路了;
(2)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為2.5V,因此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
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所以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3A;
燈泡的額定功率P=UI=2.5V×0.3A=0.75W.
(3)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應控制電阻阻值不變,由於燈泡電阻隨溫度變化為變化,不是定值,所以不能用該實驗裝置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4)①要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必須測出額定電壓下小燈泡的電流; 在電流表不能使用時,可以把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串聯到電路中,當小燈泡正常工作時,利用電壓表測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再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電流,即為小燈泡的額定電流,再根據P=UI求出燈泡的額定功率,所以改變後的實驗方案電路圖如圖所示:
『叄』 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勇選擇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1)除圖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實驗還需要的
(1)實驗中抄需要測量物體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進行比較,所以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勇選擇的兩支蠟燭應滿足的條件是大小相同,要求兩個蠟燭完全一樣,是便於利用等效替代法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或與水平面垂直,若要檢驗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可移動後面的蠟燭看與前面蠟燭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如果重合,則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否則,不符合要求.
(3)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可以透過玻璃板來觀察這支蠟燭的像,從而確定像的位置.
(4)當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使其完全重合時,才能測量像距,由圖可知,蠟燭B沒有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即二者沒有完全重合就測量像距,
這樣導致像距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大.
(5)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所以應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面的實驗.
(6)會發現兩蠟燭位置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兩個蠟燭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即像與物相對於鏡面對稱.
故答案為:(1)刻度尺;大小相等;(2)重合;(3)透過;(4)大;(5)蠟燭A的位置;(6)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