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一次課外實踐匯報課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學為了探究常用溫度計的工作原理,他自製了一個簡單裝置.
(1)首先要考慮減慢液體熱脹冷縮的速度,可以把熱水換成溫水,使紅色水珠上升的速度緩慢,便於觀察;
(2)空圓珠筆芯的長度較小,水珠上升很快,來不及觀察,可以把它換成更細、更長的玻璃管.
故答案為:把圓珠筆芯換用更細、更長的玻璃管;降低熱水的溫度.
❷ 觀察銅球熱脹冷縮
答:
科組集體備課《液體熱脹冷縮》教案
《熱脹冷縮》原教科版《科》教材三級冊《冷與熱》單元內容教材共設計4:1、水體積變化觀察;2、其液體熱脹冷縮;3、空氣否熱脹冷縮;4、觀察固體(銅球)熱脹冷縮4內容安排2課第課主要解決第、二兩第二課解決第三、四兩
新教材塊內容放五級冊《熱脹冷縮》課文前面兩單獨區形現《液體熱脹冷縮》課結構更加清晰
第——觀察水體積變化主要引導根據觀察遇問題改進實驗裝置及利用實驗裝置探索水熱脹冷縮性質
第二——其液體熱脹冷縮則通裝置研究更其液體看看熱脹冷縮目探究向著更廣闊向發展同嚴謹科態度培養許液體都具熱脹冷縮性質科概念
設計思路
科源於談我選擇情境:熱牛奶牛奶溢現象面本節課展鋪墊基礎另面引導關注平現象
具體觀察水受熱與受冷體積變化程利用節課實驗裝置發現現象並明顯讓受設計實驗裝置非必要基礎展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討論非願意參與
討論改進實驗裝置實驗積極性已經完全調探究水受熱、受冷體積變化已水渠實驗觀察、交流讓真發現水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種變化我稱水熱脹冷縮
水熱脹冷縮其液體呢問題延伸體現思維嚴謹性觀察水熱脹冷縮組織展其液體:牛奶、油、醬油、醋、茶等探究解更液體都熱脹冷縮
課考慮研究完液體熱脹冷縮教材續安排研究氣體熱脹冷縮實現前知識遷移呢我特意安排噴泉實驗利用裝置稍加改讓紅水噴更明顯思考:剛才我自做候沒噴厲害呢事……讓帶著問題離殲沒課堂節課師現象析進入空氣熱脹冷縮探究
教目標
科探究
1、經歷改進觀察水體積變化實驗裝置程
2、經歷用裝置探究水、油、醋、牛奶、酒、橙汁、醬油等液體熱脹冷縮現象程
科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酒、橙汁、醬油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種現象叫熱脹冷縮
科情:水其液體探究培養嚴謹科探究態度
教重點:利用改進實驗裝置探究水、油等液體熱脹冷縮現象
教難點:引導改進實驗裝置
教准備
材料:裝紅水實驗裝置每組冷水杯熱水杯裝其液體杯記錄表張
師材料:牛奶盒、節課實驗裝置套、材料套、噴泉裝置
教程
課前談:熱牛奶
1、氣冷候喝牛奶我牛奶連盒塊熱水熱熱沒試沒奇怪發現
2、候我忘記先管插喝冷再熱熱程牛奶思考原
(自由發表意見)
、復習引入
1、復習前節課試管氣球皮實驗放熱水另放冷水現象師再演示
2、問:水受熱或受冷體積變化我能清楚觀察種變化
二、改進水體積變化觀察實驗裝置
1、師:實驗裝置實驗現象夠明顯能能實驗裝置改進讓我能夠更加清楚看水體積確實變
2、組討論(師解情況)
改進案:水透明看太清楚加點紅水
改進案二:口太升明顯用塞細管水體積要增加點點細管升截
改進案三:水溫差明埋基顯點
……
3、提改進案二示錐形瓶套塞管灌滿水滴紅墨水
三、水熱脹冷縮實驗
1、渡:實驗裝置師已經給家准備現缺少(熱水)熱水師給家倒
2、師述實驗步驟:1、拿熱水先裝置放熱水加熱觀察水受熱體積變化
2、再放冷水冷卻觀察水受冷體積變化
3、注意重復實驗、觀察並記錄現象(記錄紙抽屜)
清楚准備請材料員依領取實驗裝置(師同始倒熱水)
3、實驗交流:剛才實驗發現現象結合交流結師板書(表揚深入觀察、思考組)
4、結:師:水受熱體積膨脹水受冷體積縮我水體積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同板書課題熱脹冷縮
5、師示兩杯冷、熱水兩裝置別放入問:能裝置判斷哪杯水更熱
四、其液體熱脹冷縮現象
1、渡:通實驗我知道水具熱脹冷縮性質其液體沒熱脹冷縮性質呢
2、逐示:醋、醬油、油、酒、茶、橙汁、牛奶逐追問:熱脹冷縮
3、師單獨拿種:醋問:要知道醋底熱脹冷縮研究
發表意見師述:裝置用裝候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灌滿、密封、倒…)請材料員用紅水裝置交換材料裝候師添加熱水
4、組實驗並觀察記錄
5、交流反饋實驗結師結板書
6、結:些液體都具熱脹冷縮性質
五、延伸探究
1、師演示噴泉實氏液納驗剛才家做紅水熱脹冷縮實驗師做
(師裝置裝半瓶紅水空氣作用干擾實驗)
驚叫問:疑問
2、留疑問:師裝置熱脹現象明顯呢我紅水噴高呢(面空氣空氣熱脹冷縮且更加厲害紅水擠)
❸ 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
伽利略溫度計,指的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基於物質熱脹冷縮原理研製的用於測量溫度的工具,其經過數次改進成為現在常用的測溫裝置。另有基於物體密度隨溫度變化的原理而設計的如題圖所示的彩色玻璃球溫度計,亦稱伽利略溫度計。現主要用於室內環境裝飾或作為禮品、收藏之用。
第一支空氣溫度計雖能測定溫度,但人們發現它的測定結果並不精確,因為氣體溫度計下端是與大氣相通的,玻璃管中的水位高度不僅受到空心球中空氣溫度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大氣壓強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溫度不變,玻璃管內的水的高度也會有所差異。
此時,伽利略手頭的其他研究工作十分繁忙,他沒有精力對空氣溫度計進行改進。他的學生斐迪南在老師的指導下,決定用液體代替空氣溫度計中的空氣。
1654年,斐迪南經過對各種液體的試驗之後,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溫度計。它是往玻璃球里注適量酒精,再加熱玻璃球,用酒精蒸氣趕跑玻璃管中的空氣,然後迅速把玻璃管口封死。這樣,它就可以避免大氣壓強的影響。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人們發現,酒精溫度計也存在不足之處,即當用它測開水的溫度時,溫度計內一片模糊。原來,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因此將酒精溫度計置於開水之中時,酒精早已變成氣體了。顯然,只有用高沸點的液體代替酒精,才能解決這一問題。1659年,法國天文學家布里奧,利用水銀沸點較高的特性,首度製成水銀溫度計。這種溫度計可測得357℃的高溫,也可測得-39℃的低溫。
後來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經過反復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