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防噴淋系統裡面濕式報警閥和預作用閥有什麼區別
一、原理不同:
濕式系統管網中平時是有水的,需要時直接噴水。
預作用系統平時管網中是沒水的。但傳動管可能是用水,或用空氣代替的。
二、作用不同:
濕式報警閥是一種只允許水單向流入噴水系統並在規定流量下報警的一種單向閥。
預作用系統平時不充水,當探頭報警後,系統管道才開啟充水,到了規定溫度,噴頭玻璃球破裂噴水。
三、裝置不同:預作用系統預作用閥是由雨淋閥和濕式報警閥上下串接而成,雨淋閥位於供水側,濕式報警閥位於系統側而成為預作用閥組。系統由預作用閥水力警鈴、壓力開關、空壓機、空氣維護裝置、信號碟閥等組成,安裝閉式灑水噴頭,並以常用的探測系統作為報警和啟動的裝置。
濕式報警閥是只允許水單方向流入噴水系統並在規定流量下報警的一種單向閥。它在系統中的作用為:接通或關斷報警水流,噴頭動作後報警水流將驅動水力警鈴和壓力開關報警;防止水倒流。
(1)西聯預作用裝置彩圖擴展閱讀:
閉式消防噴淋系統
平時屋頂消防水箱裝滿水,當發生火災時噴頭在溫度達到一定溫度後(一般是68°C)噴頭鍍鉻融化,管內的水在消防水箱水壓的作用下自動噴出,這時濕式報警閥自動打開,閥內的壓力開關自動打開,而這個壓力開關有根信號線和消防泵連鎖,泵就自動啟動了。然後噴淋泵把水池的水通過管道提供到管網,整個消防系統開始工作。
開式消防噴淋系統
系統裝有煙感探頭對煙氣進行偵測,當煙氣達到一定濃度時,感煙探頭報警,經主機確認後反饋到聲光報警器動作,發出聲音或閃爍燈光警告人們,並聯動防排煙風機啟動,開始排煙,同時打開雨淋閥的電磁閥,在聯動噴淋泵,開式噴頭直接噴水。
⑵ 預作用報警閥充氣裝置需要過濾器嗎
需要。在預作用報警閥充氣裝置中,如果沒有過濾器,水中雜質會影響電磁閥的啟閉,所以預作用報警閥充氣裝置需要過濾器。過濾器是輸送介質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種裝置,安裝在減壓閥、泄壓閥、定水位閥,方工過濾器其它設備的進口端設備。
⑶ 預作用報警閥組與預作用報警裝置一樣嗎
你的提問不準確,應該是預作用報警閥組和「預作用報警閥裝置」,是兩內個概念。預作用報警閥裝置由預作容用報警閥組、控制盤、氣壓維持裝置和空氣供給裝置等組成,通過電動、氣動、機械或者其他方式控制報警閥組開啟,使水能夠單向流入噴水滅火系統的同時進行報警的一種單向閥組裝置。預作用報警閥組只是預作用報警閥裝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⑷ 預作用滅火系統
預作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閉式噴頭、預作用報警裝置、水流報警裝置、供水與配水管道、充氣設備和供水設施等組成
工作原理
在准工作狀態時,配水管道內不充水,發生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充氣管道上的壓力開關聯鎖控制預作用裝置和啟動消防水泵,向配水管道供水的閉式系統。有兩種控制方式:
1.僅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一組信號聯動開啟(單連鎖)。即發生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開啟報警閥,配水管道開始排氣充水,使系統在閉式噴頭動作前轉換為濕式系統,並在閉式噴頭開啟後立即噴水。
2. 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閉式灑水噴頭兩組信號聯動開啟(雙連鎖)。系統配水管道內充滿壓縮氣體,發生火災時,火災探測器和閉式撒水噴頭均動作後,才會聯動開啟報警閥上的電磁閥,使水流進入管網,水流到達已開啟的噴頭並從噴頭流出。火災探測器和噴頭的單獨動作只會引起報警,但不會使水流進入管網。
適用范圍:
預作用系統適用於准工作狀態時不允許勿噴而造成水漬損失的一些性質重要的建築內,如檔案室等,以及在准工作狀態時嚴禁管道充水的場所如冰庫等,也可用於替代乾式系統。預作用系統即兼有濕式、乾式系統的優點,又避免了濕式、乾式系統的缺點,在不允許出現誤噴或管道漏水的重要場所,可替代濕式系統使用;在低溫和高溫場所中替代乾式系統適用,可避免噴頭開啟後延遲噴水的缺點。
⑸ 預作用系統與預作用裝置的區別
使用場合和作用不同。<br>1、預作用系統是指准工作狀態時配水管道內不充水,發生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充氣管道上的壓力開關聯鎖控制預作用裝置和啟動消防水泵,向配水管道供水的閉式系統。<br>2、預作用裝置是預作用裝置是將火災自動探測報警技術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結合起來的, 對保護對象起雙重保護作用,特別適用於寒冷冰凍和平時忌水漬,不允許出現誤噴的重要場所,如計算機房、發電機房、資料室,史料檔案館、高架倉庫等場所。
⑹ 預作用噴淋系統的末端試水裝置
末端試水裝置是設置在有聯動要求的濕式、干—濕式及預作用系統上,用以檢驗系統可靠性的一種手動檢驗裝置,尤其在濕式系統中,能通過試水觀察壓力表示值和水流是否穩定,通過壓力表示值,校核試水口流量,經計算判斷系統的啟動流量是否符合要求。
由於目前國內暫時無成套的末端試水裝置可供選購,設計規范和施工及驗收規范又沒有很明確的規定,設計人員往往根據GB50261—96.第5、4、8條「末端試水裝置宜安裝在系統管網末端或分區管網末端」和本條款條文說明「末端試水裝置一般由連接管、壓力表、控制閥及排水管組成,有條件的也可採用遠傳壓力、流量測試裝置和電磁閥組成,總的安裝要求是操作簡便,檢測結果可靠」的要求,把末端試水裝置設計成如圖-1,而施工人員往往把排水管隨意就近接入廢水管或雨水管,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弊端。
其一,壓力表不應裝在閥門前面。雖然在未開啟試水裝置前可直現地看到管網中的水壓力(靜壓)和確認管網中有水,但如果在報警閥與水流指示器之間設置了控制閥且控制閥未採用信號閥或被施工人員誤裝成普通控制閥的情況下,由於樓層面積較大,在分區管網的系統調試中只試驗了最不利點管網的末端試水裝置的聯動控制,有可能造成有的分區控制閥未打開,誤以為整個系統正常,在火災發生時,不能得到噴淋水泵的供水而不能滅火。
其二,試驗流量不準確。開啟方試水裝置進行系統試驗時,不能模擬最不利點噴頭的實際流量,造成試驗時系統有效,但實際使用時,可能由於最不利點處的噴頭開放後,實際流量達不到水流指示器或濕式報警閥的動作流量而不報警。
因為流量特性系數K=80的標准噴頭在0.1Mpa工作壓力下流量為80L/min,規范允許在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可以為0.05Mpa,根據公式:
q=K√10p
K—流量特性系統,標准噴頭K=80
P—噴頭處的水壓(Mpa)
q—噴頭的噴水量
最不利點噴頭的噴水量q=K√10p≈57L/min,也就是說最不利的樓層或管網分區的水流指示器的動作流量為57L/min,這就是水流指示器的最小動作流量。但是為了安全和可靠,許多生產廠家把自己生產的水流指示器的最小動作流量指標定得比較低。按照《水流指示器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A32-92)標准規定水流指示器的靈敏度應滿足當q≤15L/min時,不應報警;15L/min<q<37.5lmin時應該報警;q=37.l min時必須報警。報警的最大流量不應大於37.5l="" min。而規范又規定濕式報警閥當系統側流量q≤15l="" min時不報警,由副閥向系統側補充壓力;當15l="" min<q≤60l="" min時,主閥板是處於開啟或者似開非開失去密封的狀態;信號管內已有水流通過,並進入延時器,只是延時器在90s內不報警而已;只有當系統側以60l="" min的流量放水時,壓力開關和水力報警才在5~90s內報警。
所以如圖-1的設置,打開閥門試水時,流量很容易就大於水流指示器的動作流量或大於濕式報警閥的動作流量,但由於流量沒有一個確定值,並不能說明當最不利點處口噴頭開放時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第三,排水管安裝不合理。試水裝置的排水管不應直接接入排水立管或雨水管,而應該設有間接排水的漏斗和排水管,以便在放水時能直觀地反映出水量。
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末端試水裝置應設置在系統中水力條件最為不利的噴頭末端,它應由控制閥、壓力表、試水口及排水裝置組成(見圖-2),試水口的K值應與該區域中最小噴頭的K值相同,為了模擬一隻噴頭的開放,建議採用閉式噴頭截去2個軛臂和濺水盤的方式來替代試水口。控制閥宜採用截止閥,具有調節流量的作用,而且密封面不易損傷。壓力表應設在控制閥的下游,盡量靠近試水口,以便真實反映試水口噴水時的噴水壓力,准確地計算出試水口的流量。試水口的出口不應連接排水管,必須以孔口出流的方式間接地排入排水管裝置或排水明溝。
只有這樣,才能使末端試水裝置能模似一隻噴頭的流量放水,檢驗系統能否在最不利點處開放一隻噴頭時,使系統中的水流指示器、報警閥、壓力開關、水力警鈴都能正常動作,噴淋泵能及時啟動,同時也表明了系統中任何一個噴頭開放,系統都能可靠地聯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