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堆料裝置設計開題報告

自動堆料裝置設計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2023-10-18 06:51:02

機械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機械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機械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上行式石灰帶式輸送機設計

一、課題依據及意義

帶式輸送機是連續運行的運輸設備,在冶金、采礦、動力、建材等重工業部門及交通運輸部門中主要用來運送大量散狀貨物,如礦石、煤、砂等粉、塊狀物和包裝好的成件物品。由於帶式輸送機有長距離、運量大、連續運輸等特點,其已經成為煤礦最理想的高效連續輸送設備。帶式輸送機運行可靠,易於實現自動化、集中化控制,特別是對高產高效礦井。

由於帶式輸送機是一種摩擦驅動以連續方式運輸物料的機械。應用它,可以將物料在一定的輸送線上,從最初的供料點到最終的卸料點間形成一種物料的輸送流程。所以選擇帶式輸送機這種通用機械的設計作為畢業設計的選題,由此能培養我們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現在對貨物石灰比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帶式輸送機的設計還是很有必要的。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含文獻綜述)

1、國外對帶式輸送機的發展研究

國外對帶式輸送機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輸送機起動的優化理論,輸送帶橫向振動理論的發展,橡膠損耗裝置的研究,橡膠損耗裝置的研究,卸料軌跡與料流狀態研究等等。具體研究發展情況幾天如下:

最佳理論S—曲線起動 此研究1981年開始於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優化輸送帶的起動,使瞬時應力最小化。在啟動時,S曲線在輸送帶上產生一個可預測的動態應力。

輸送帶振動理論的發展 對正交各向異性薄板理論的研究,對運動的輸送帶出現振動和彎曲現象有了第一次數學解釋,提供了一種准確的方法預測帶式輸送機的回程段振動的能量。得出了4階偏微分方程的解,並被應用於具體的稱為薄板的彈性邊界。得出了一種方法,對鋼絲繩芯輸送帶和織物帶,預測運輸段和回程段帶的振動形式需應用不同的特殊邊界條件。

滾動損耗的研究 上世紀末,進行了預測長距離和轉彎輸送機摩擦力的新研究。

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了物料和輸送帶彎曲的影響,並且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其他人也相繼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對彎曲和有關滾動壓陷損耗的橡膠特點影響的理解以及壓陷損耗有關的復雜情況。

動力學分析 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輸送帶中彈性應力傳播的問題,包括波動模型、質量—彈簧模型、邊界元素模型和有限元/微分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數學根據。例如,對於波動模型方法有必要考慮全部應力波的傅立葉成分,而質量—彈簧模型的解決方案取決於產生應力各個模態的幅值,對於有限元模型,當運用大量的運算來模擬應力時若元素邊界錯誤就可能出現問題,並且元素的模數會變成臨界的模數。應用波動模型需要較多的數學基礎,而質量—彈簧模型更易於用速度快、內存大的計算機來處理。

表1 國外帶式輸送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Zh_ _sxd =

Tab.1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belt conveyer in overseas oq\_ {]7o.

國外300~500萬t/a高產高效礦井 @_jLSym Rn

>G主參數

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

大巷與斜井固定式強力帶式輸送機

運距/m

2000~3000

﹥3000

帶速/m.s-1

3.5~4

4~5,最高達8

輸送量/t.h-1

2500~3000

3000~4000

驅動總功率/kW

1200~2000

1500~3000,最大達10100

2、國內對帶式輸送機的發展研究

我國生產製造的帶式輸送機的品種、類型較多。在「八五」期間,通過國家一條龍「日產萬噸綜采設備」項目的實施,帶式輸送機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礦井下用大功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呂開發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大傾角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成套設備、高產高效工作面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等均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對帶式輸送機的減低關鍵技術及其主要元部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研製成功了多種軟起動和制動裝置以及以PLC為核心的可編程電控裝置,驅動系統採用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目前,我國煤礦井下用帶式輸送機的主要技術特徵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國內帶式輸送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Tab.2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belt conveyer in China

主參數

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

大巷與斜井固定式強力帶式輸送機

運距/m

2000~3000

﹥3000

帶速/m.s-1

3.5~4

4~5,最高達8

輸送量/t.h-1

2500~3000

3000~4000

驅動總功率/kW

1200~2000

1500~3000,最大達10100

3、國內外帶式輸送機技術的差距

差距一:技術性能上的對比

我國帶式輸送機的主要性能與參數已不能滿足高產高效礦井的需要,尤其是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關鍵元部件及其功能如自移機尾、高效儲帶與張緊裝置等與國外有著很大差距。 |S _>(YWu9 從上面國內外帶式輸送機得主要技術指標可以了解到:

1. 各種輸送帶式機的最大裝機功率都要遠遠的低於國外的最大裝機功率。

2. 帶速 由於受託輥轉速的限制,我國帶式輸送機帶速要比國外低上至少1m/s(我國為4m/s,國外已經達到5m/s以上)。

3. 運輸能力 我國帶式輸送機最大運量為3000 t/h,國外已達5500 t/h。

4. 工作面順槽運輸長度 我國為3000 m,國外為7300m。

5. 最大輸送帶寬度 我國帶式輸送機為1400 mm,國外最大為1830 mm。

6. 自移機尾=nr_YjxlC~ 如今高效工作需要求輸送機機尾隨著工作面的快速推進而快速自移。而國內自移機尾主要依賴進口,可見差距相差甚遠。

7. 高效儲帶與張緊裝置 我國採用封閉式儲帶結構和絞車紅緊為主,張緊小車易脫軌,輸送帶易跑偏,輸送帶伸縮時,托輥小車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檢修麻煩。國外採用結構先進的開放式儲帶裝置和高精度的大扭矩、大行程自動張緊設備,托輥小車能自動隨輸送帶伸縮到位。輸送帶有易跑偏,不會出現脫軌現象。

8. 輸送機品種 國內機型品種少,功能單一,使用范圍受限,不能充分的發揮其性能。而且由於我國煤礦的地質條件差異很大,需要在運輸系統裡布置新的特殊條件,所以需有待開發專用型的運輸機。

差距二:核心技術上的差異

1.動態分析與監測技術

動態分析與監測技術是長距離、大功率帶式輸送機的技術關鍵,這種核心技術制約著大型帶式輸送機的發展。對帶式輸送機的研究中,我國在計算方法和設計規范中,使用的是剛性理論來進行分析研究。而實際上輸送帶是粘彈性體,長距離帶式輸送機其輸送帶對驅動裝置的起、制動力的動態響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不能簡單地用剛體力學來解釋和計算。因此說我國對輸送帶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統。

已開發了帶式輸送機動態設計方法和應用軟體,在大型輸送機上對輸送機的動張力進行動態分析與動態監測,降低輸送帶的安全系統,大大延長使用壽命,確保了輸送機運行的可靠性,從而使大型帶式輸送機的設計達到了最高水平,並使輸送機的設備成本尤其是輸送帶成本大為降低。

2.可控軟起動技術與功率均衡技術

我們需要採用軟起動方式來降低輸送機制動張力,尤其是多電機驅動時,對於那種大運量產距離的帶式輸送機。但對軟起動也需有所研究,軟起動分時慢時快起動以減少對電網的沖擊;但又要控制起動加速度0.3~0.1 m/ ,解決承載帶與驅動帶的帶速同步問題及輸送帶涌浪現象,減少對元部件的沖擊。各電機之間的功率平衡也應加以控制,並提高平衡精度。國內解決了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起動與功率平衡及同步性問題,但其調節精度及可靠性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此外,長距離大功率帶式輸送機除了要求一個運煤帶速外,還需要一個驗帶的帶速,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雖然實現軟啟動與功率平衡,但還需研製適合長距離的無級液力調速裝置。

差距三:控制系統差距

1. 驅動方式 我國為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和硬齒面減速器,國外傳動方式多樣,如BOSS系統、CST可控傳動系統等,控制精度較高。

2. 監控裝置 我國輸送機採用的是中檔可編程序控制器來控制輸送機的啟動、正常運行、停機等工作過程。這種可編程序控制器沒有自動臨近裝置,沒有故障診斷與查詢等。而在國外,採用的是高檔可編程序控制器PLC,開發了先進的程序軟伯與綜合電源繼電器控制技術以及數據採信、處理、存儲、傳輸、故障診斷與查詢等完整自動監控系統。

3.輸送機保護裝置 我國的輸送機保護裝置相對於國外來說對於很多方面都是處於一種空白狀態,也就是說國外所設計的保護裝置,我國目前還做不到。比如國外的帶式輸送機除了安裝了輸送帶跑偏、打滑、撕裂、過滿堵塞、自動灑水降塵這些基本等保護裝置外,還開發了很多新型監測裝置,如傳動滾筒、變向滾筒及托輥組的溫度監測系統、煙霧報警及自動消防滅火裝置、纖維織輸送帶縱撕裂及接頭監測系統、防爆電子輸送帶秤自動計量系統等等。我國不但沒有這些開發,而且那些基本保護其可靠性、靈敏性、壽命都較低。

差距四:可靠性、壽命上的差距

1.輸送帶抗拉強度 我國生產的織物整芯阻燃輸送帶最高為2500 N/mm,國外為3150 N/mm。鋼絲繩芯阻燃輸送帶最高為4000 N/mm,國外為7000 N/mm。 [email protected] _l_xWG

2.輸送帶接頭強度 我國輸送帶接頭強度為母帶的50%~65%,國外能夠達到母帶的70%~75%。 h-_fIO_*3

3. 托輥壽命 我國現有的托輥技術與國外比較,壽命短、速度低、阻力大,而美國等使用的新型注油托輥,其運行阻力小,軸承採用稀油潤滑,大大地提高了托輥的使用壽命,並可作為高速托輥應用於帶式輸送機上,使用面廣,經濟效益顯著。我國輸送機托輥壽命為2萬h,國外托輥壽命5~9萬h,國產托輥壽命僅為國外產品的30%~40%。 J_z-_Y O_

4. 輸送機減速器壽命 我國輸送機減速器壽命2萬h,國外減速器壽命7萬h。 _P`uU_o(?

5. 帶式輸送機上下運行時可靠性差。 a<+O`4____

4.現如今帶式輸送機的發展趨勢

1. 設備大型化、提高運輸能力 為了適應高產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需要,帶式輸送機的輸送能力要加大。長距離、高帶速、大運量、大功率是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產高效礦井運輸技術的發展方向。

2. 提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 設備開機率的高與低主要取決於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現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還要不斷地開發研究新的技術和元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軟起動技術、動態分析與監控技術、高效貯帶裝置、快速自移機尾、高速托輥等,使帶式輸送機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

3. 擴大功能,一機多用化 拓展運人、運料或雙向運輸等功能,做到一機多用,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開發特殊型帶式輸送機,如彎曲帶式輸送機、大傾角或垂直提升輸送機等。

三、研究內容及實驗方案

通用帶式輸送機由輸送帶、托輥、滾筒及驅動、制動、張緊、改向、裝載、卸載、清掃等裝置組成。我此次設計的是上行式石灰帶式輸送機,屬於一種通用 帶式輸送機,主要計算與選擇輸送帶類型,托輥類型,滾筒類型以及張緊裝置。

根據使用地點的具體情況、用戶要求或輸送機類型情況,進行輸送機的整體布置。主要包括驅動裝置的形式、數量和安裝位置的確定,拉緊裝置的形式和安裝位置的確定,機頭、機尾布置,裝載位置及形式,清掃裝置的類型及位置的確定等。輸送帶繞經驅動滾筒和尾部改向滾筒形成無極的環形封閉帶。上、下雨股輸送帶分別支承在上托輥和下托輥上。拉緊裝置保證輸送帶正常運轉所需的張緊力。工作時,驅動滾筒通過摩擦力驅動輸送帶運行。物料裝在輸送帶上與輸送帶一同運動。通常利用上股輸送帶運送物料,並在輸送帶繞過機頭滾筒改變方向時卸載。必要時,可利用專門的卸載裝置在輸送機中部任意點進行卸載。

四、目標、主要特色及工作進度

目標 帶式輸送機得研究以及設計應用中,我們對帶式輸送機的利用要達到效率最大化。帶式輸送機在不斷的發展,其設計理論以及開發成果基本滿足礦工業的需求,我們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結合現實地點與理論,設計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帶式輸送機。帶式輸送機的應用跟廣泛,所以在安全裝置上需要更加的用心,而且根據市場的需求,設計出性能以及質量更能滿意的輸送機。

特點 上行式石灰帶式輸送機是一種摩擦驅動以連續方式運輸物料的傳送帶-流水線-傳送帶機械。礦井地面選煤廠及井下主要輸送道中,大部分採用此種輸送機。通過它我們能將物料從最初的供料點運輸到最終的卸料點,其輸送路線適應性強且靈活,線路長度可以短到10米,長到數十千米以上,也可以安裝到小型隧道里,甚至架設在危險地面上課。對於現代化工業企業中,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裝置。

工作進度安排

1. 查閱相關資料,外文資料翻譯(6000字元以上),撰寫開題報告 20xx.12.27~20xx.01.21 4周

2.運動及動力參數計算 20xx.03.21~20xx.04.03 2周

3.總裝圖設計 20xx.04.04~20xx.04.24 3周

4 主要零、部件強度及選用計算 20xx.04.25~20xx.05.08 2周

5.繪制零、部件圖 20xx.05.09~20xx.05.22 2周

6.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畢業論文) 20xx.05.23~20xx.06.05 2周

7.畢業設計審查、畢業答辯 20xx.06.06~20xx.06.23 2周

五、參考文獻

[1]孫桓等主編.機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濮良貴等主編.機械設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運輸機械設計選用手冊》編委會.運輸機械設計選用手冊.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

[4]范祖堯主編.現代機械設備設計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5]徐灝主編.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6]Shigley J E,Uicher J J.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New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0

.


⑵ 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引導語:近些年我國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已經被推廣至製造業的應用中。下面是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供大家借鑒。

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

摘要: 我國自動化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在冶金業中的應用我國已經自主開發出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核心控制軟體。本文從物聯網技術、數學模型、自動化系統的集成與創新以及能源管控一體化對冶金工業自動化技術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 冶金;自動化技術;發展

近些年我國自動化專業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已經被推廣至製造業的應用中。並且基於計算機技術的自動化技術應用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有很顯著的成果。本文主要以冶金工業自動化技術為主進行分析。

物聯網技術在冶金企業中的應用

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物聯網被認為是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對物聯網的研究也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物聯網在冶金工業領域的應用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研製生產關鍵特殊感測器――工業用感測器。工業感測器能夠對物體的狀態和變化進行測量或者感知,並將其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處理的電子信號。工業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實現的首要環節就是研製生產工業用感測器。在現代工業自動化生產中,必須注重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的監視和控制,從而確保設備能夠正常工作,並且使產品的質量達到最佳效果,而對各個參數的監視和控制就是通過各種感測器來實現的。因此,質優價廉工業感測器有助於現代化工業生產體系的構建。

(2)通過工業無線網路技術布局和建設工廠感測網。工業無線網路將感測器技術、現代網路及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結合起來,它是一種由大量隨機分布的、具有實時感知和自組織能力的感測器節點組成的網狀網路。繼現場匯流排之後,工業無線網路技術是工業控制系統領域又一熱點技術,它能夠使工業測控系統成本得以降低並且能夠使工業測控系統應用范圍得以提高。工業無線網路技術引起許多國家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

過程式控制制數學模型在冶金自動化中的應用

冶金自動化的不斷突破是離不開數學模型的。如果把數學模型這項技術掌握了,就拿到了自動化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因此,要想生產國家急需的鋼鐵產品,就需要高水平的自動化技術做支持,而發達國家在自動化技術發展上比較成熟,他們為了某種目的是不會將其高端技術轉讓出去的,他們所轉讓的技術基本上都是過時的要不就是有條件限制的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冶金自動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開展高端冶金自動化領域數學模型的自主創新條件基本成熟,能夠滿足市場的廣泛需求。另外,我國已經構建了一個富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團隊,為數學模型的自主創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數學模型是對象表徵的控制,是對象可執行的表述,數學模型與信息技術、工藝能力以及自動化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得數學模型的優勢更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數學模型通常被稱為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核心技術。我國鋼鐵工業要想生產出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鋼材品種,就需要建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數學模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數學模型能夠確保產品的質量以及節能效果,促進產品可持續發展。

過程式控制制數學模型在國內鋼鐵行業的應用與發展,目前還剛剛起步,方興未艾,隨著需求的發展,未來的數學模型還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從現在起,形成社會的關注,這對數學模型的未來發展,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打破數學模型的神秘感。相信自己的力量,鼓足自己的信心,模型應用從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不斷積累技術,不斷培養人才,踏下心來,抓上幾個項目,就一定能搞出名堂來,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展以數學模型為核心的自動化技術,是落實「科技創造未來」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新的騰飛的助推器。在過程式控制制數學模型的研發與應用上,要實現重點突破,開發出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模型產品與技術,走出一條「研製一批,儲備一批,生產一批」以科研促生產、以生產出產品、以產品保應用的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來。

以國產化創新型產品與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系統的集成與創新

目前,我國冶金工業自動化系統的建設,許多都處於開環控制或局部閉環控制階段。而要實現真正意義的自動化系統的集成與創新就要在全過程方面實現真正的閉環。當然,這還要涉及到有關執行機構、檢測單元等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其核心是國產化的技術與產品,並廣泛採用國內外其他先進技術做支持,以保證整套系統的品質與質量。如果仍然還是停留在實現局部閉環控制上,就不能真正稱之為系統的集成與創新。以國產化創新型產品與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系統的集成與創新是在控制系統、控制工程設計和組態軟體、工業通信網路、製造管理和執行軟體等多方面的基礎上,通過集成與優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產管控一體化和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智能化。

能源管控一體化建設

冶金工業是耗能大戶,能耗將制約冶金工業的發展,我國冶金工業也正面臨著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以耗能來核定產能,或許將成為可能。所以整個冶金工業的節能降耗、低碳減排工作十分繁重,利用自動化技術來實現降低能耗,是冶金工業節能減排、實現綠色工廠的重要手段之一。

冶金企業能源管控一體化建設,如果只停留在數據採集階段,那麼意義不大。這也是目前已經普遍實現的事實。針對冶金工業能源管控的特點,一是耗能大戶,二是在冶金生產過程中,又伴生出大量的可燃性氣體,如焦爐煤氣、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等。所以能源管控的工作重心是能源使用管理的優化、二次能源的安全合理使用、多種能源介質統一平台操作、改變傳統的能源計量方式以及能源安全管理預警等。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的特點是控制模型和管理模型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郭雨春,陳志,王昊宇. 冶金自動化發展的策略與思考[J]. 自動化博覽, 2009, (S1) .

[2] 冶金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勢[J]. 山東冶金, 2008, (S1) .

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2

摘要: 電氣自動化是電氣工程中的一個分支,全稱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其在各個行業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從電氣工程與電氣自動化設計原則與設計特點、電氣自動化應用的構成形式、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以及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優勢等方面對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電氣自動化 電氣工程 應用

前言:電氣自動化技術作為一項知識密集型技術,其需要工程師有著較高的技術水平。不斷地從電氣系統的實際應用出發,深入研究電氣自動化裝置,熟悉其構成,在遵守規程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該自動化裝置的圖紙,讓系統更加的嚴密、富有邏輯性。同時,還要加強實際應用中對該裝置運行規律的進一步探索和經驗積累,讓電氣自動化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1 電氣工程與電氣自動化設計原則與設計特點

1.1 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應用的設計原則

首先最大程度滿足生產產品和工藝在電氣自動化的要求,這是電氣自動化設計的總原則。其次電氣自動化設計需要妥善處理好電氣與機械之間的關系,這就是電氣自動化設計的目標,即實現自動化設計的要求。再者設計中要正確選用電子設備,盡可能保證自動化設計的美觀與質量可靠,操作簡單安全。

1.2 電氣自動化的設計特點

電氣自動化設計的原則在於經濟實用,更好的服務於人們的生活以及各個行業領域的生產。那麼自動化設計的特點在於通過電子設備的相應連接,實現相關功能的自動化。通過微型計算機的連接,實現控制與管理的智能化與人性化,為現代化的生活創造便利。

2 電氣自動化應用的構成形式

2.1 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構成

一般的電氣自動化系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傳輸信號的接收部分,通過相應的簡單操作來實現電氣設備信號的輸入;其次為設備的信號處理部分,對於相應的傳輸信號進行處理;最後為電氣設備的信號輸出部分,用作輸出處理信號。

2.2 電氣自動化系統中微型計算機的導入

微型計算機導入自動化系統,可以實現系統的自動化記錄與分析自動化系統的運轉反饋,並根據相應的運行趨勢進行判定其誤差與內部發展情況。此外,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基本應用於各個領域之中,在電氣自動化系統中也不例外,同過微型計算機的引入,使得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更加的智能化與人性化,更加適應於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發展。

3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3.1 電氣自動化電網調度的應用

電氣工程中電網調度是指通過電網調度的伺服器以及相應的電氣自動化系統來實現電網的調度自動化。這種自動化系統設計的主要功能有,首先通過對於電網運行中的經濟調度實現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其次通過對於相應的電力生產過程數據的監測、分析,實現電力系統負荷的自動預測;另外通過相關數據的顯示,可以迅速有效的確定電網系統的故障點,使得排除故障的過程更加的有效率。

3.2 電氣自動化在發電廠發散監控系統的應用

發電廠的分散監控系統通過乙太網、過程式控制制單元以及相應的數據通訊網來實現,在實際運行中,發電廠的發散監控系統一般使用分層結構布置。其中,發電廠發散監控系統中過程式控制制單元是指實際運行生產中的單元,通過監控生產單元的熱電阻、脈沖量等信號,通過對相應單元的實時監控,對於所監測信號的及時處理,對於一些相應的數據進行及時處理,最終實現整個發電廠生產過程的檢測與控制。

3.3 電氣自動化在變電站中的應用

變電站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指通過變電站中通過結合應用信息處理技術與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相關的傳輸技術,通過計算機裝置的引入,形成的變電站的運行管理的自動化系統。這種系統的主要特點在於:通過微機化的設備來取代之前的電磁時設備;以智能化的操作界面代替原來的實時人工操作;以高效安全的生產理念取代原有的不發達的生產狀況。變電站中電氣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自動測量裝置、自動監控設備、以及簡單的開關操作設備,通過電氣自動化的加入,也使得變電站的發展更趨向於綜合自動化方向。

3.4 電氣自動化在繼電保護中的應用

對於繼電保護裝置而言,其主要功能就是當電氣系統發生了故障或者出現了過載、短路等情況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傳遞出警示的信號,並能夠快速的切斷線路連接的裝置。眾所周知,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較為容易發生拒動以及誤動等故障,而利用繼電自動化裝置則可以進行實時監測,有效地控制好電氣系統各設備的運行參數。同時,其還可以進行遠程式控制制,可以實現長時間的帶電工作。通常情況下,繼電保護裝置可以有效地檢測到電氣系統中全部線路或者某些電氣設備中可能會出現的異常或者故障等問題。同時,其還可以對電氣系統中某些相對特定的范圍內部分電氣設備或者線路進行實時的監測,一旦監測到范圍內有電氣設備或者線路有故障或者異常情況的出現,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連續的解救反應。

如某電氣設備或者線路出現過載或者短路等問題,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能夠立刻切斷和它相連接的線路,進而通過傳遞危險信號的方式來上報此故障。但是,因為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在電氣系統中發揮預防的功效,所以,其能夠真正直接發揮功效的機會和條件並不多。而對於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的運行特點,其主要有誤動和拒動兩種故障方式。

對於誤動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在電氣系統沒有發生異常或者故障時,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卻發出錯位的信號或者錯誤的動作;而對於拒動而言,其是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在電氣系統出現異常或者故障時,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該故障或者異常情況,無法有效的處理故障或者異常,起不到其應該發揮的功效。另外,相比較與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能夠對於特定的電氣設備或者線路進行較長時間的帶電實時監測,能夠對於其所監測到的電氣設備運行參數作控制。

4 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優勢

4.1 電氣自動化的監測優勢一般的電氣設備如變壓器、斷路器等等都需要進行實時的監測,以對於一些臨時發生的故障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排除,通過電氣自動化設備就可以實現這種實時監測的要求。通過對於電氣設備的一些關鍵參數進行監測,通過相應的反饋進行監視,可以迅速的判斷出設備的故障原因並進行及時措施的採取。

4.2 電氣自動化有助於實現電氣工程設備的智能化現代化生活所需要的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隨著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領域,對於人們生活的智能化管理、對於工業生產的自動化運行提供了便利。人們也對於這種智能化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越來越習慣。由於電氣系統中對於微型計算機的完美結合,實現了生活生產的智能化,因此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尤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5 結語

綜上所述,電氣工程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而電氣自動化水平則是現代化生活生產水平的重要體現,不但支撐著現代電氣工程的發展,更是一切工業發展的前提與原動力。正因如此,近些年來,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也有了十分迅速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領域之中。

參考文獻

[1] 黃雪芬 . 探討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J]. 廣東科技 ,2012,(13):48-56.

[2] 唐傑 , 牟佳媛 . 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J]. 科技創新與瑩瑩 ,2013,(1):63.

[3] 楚力 .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J]. 廣東科技 ,2012,(9):38-53.

[4] 梁素友 . 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控制 [J].科技導向 ,2011,(21):182

電氣自動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3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1.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電氣設備檢修是消除設備缺陷通過檢修達到以下目的:消除設備缺陷,排除隱患,保持和恢復設備銘牌出力,提高和保持設備最高效率,電氣檢修及一般安全要求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確保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使設備安全運行,延長設備使用年限提高設備利用率。 開展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被監測設備全過程受控.沒有死區;適時維修可避免過剩維修,節約維修資金;適時維修可避免維修不足,可避免設備帶病工作,減少事故的發生,減少經濟損失;診斷出設備較精確的剩餘壽命,合理使用設備,避免設備浪費或設備壽命不足發生事故造成損失。

2.電氣設備實施狀態檢修的發展前景

定期維修與狀態維修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廣泛採用的兩種維修制度,定期維修制度缺點較多,逐漸顯示老化過時;狀態維修優點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工業先進國家均採用狀態維修制度,實施設備狀態檢修既是技術方面的發展進步,也是對現行檢修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現在正由定期維修制度逐步向狀態維修制度過渡。①定期維修制度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曾經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由於維修盲目性難於克服,每年造成人力、財力、物力浪費巨大且在年檢大修中,容易造成事故,降低可靠率和經濟效益。②狀態維修制度根據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實行「該修必修,修必修好」,克服了定期維修制度的不足,優點顯著,勞動生產率與供電可靠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均有明顯提高。工業先進的國家已普遍實施。③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微機的廣泛應用,監測手段不斷增多,性能日益完善,為我國下一步更廣泛地推行狀態維修制度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建議有關部門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廣。④狀態維修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對設備歷年的運行記錄、檢修台帳進行整理統計、分析摸底,同時進行必要的組織准備,做好相應的思想工作,爭取少走或不走彎路而達到預期目的。

3 新技術在電氣設備狀態檢修中的應用

3.1 發電機、變壓器的檢修 狀態檢修(cBM)也可稱為預知維修(PM),是以獲取設備運行的特徵量為基礎,結合設備的歷史運行狀況和檢修情況以及現在的運行狀態,從而查明故障(隱患或缺陷)性質、位置和嚴重程度。「不斷電和帶負荷」稽核技術正是基於以稽核到設備運行的特徵量為基礎,並採用專業的測試軟體系統,來完成准確的預知性稽核設備(電氣保護系統)運行數據。實現了從停電對設備健康狀態進行診斷到不停電設備健康狀態進行實時或定時診斷、評估和剩餘壽命預測這項技術上的變革,是對狀態檢修理念的一種新突破。此技術能夠完整的查驗到當前保護系統元器件運行的主要數據、隱患內容等各項指標。並針對元器件運行的情況,了解到元器件參數是否出現異常,元器件是否發生實質性故障或出現某些異常徵兆,用戶可根據這種數據進行糾正或維修,減少成本、時間、人力的各種非必要支出。 新投入使用的變壓器和運行5年後的主要廠、站用變壓器及運行或試驗中發生特殊情況的變壓器都要進行吊芯檢查或檢修。吊芯檢修是將變壓器的鐵芯從油箱中吊出或將變壓器的鍾罩吊開露出鐵芯,然後根據技術標准要求,對各個部件進行檢查、測量、試驗,對各部位進行清洗並處理有關缺陷。

由於吊芯檢修要起吊鐵芯或鍾罩,為防止起吊過程中的傷人或碰壞變壓器部件,變壓器吊芯時應採取以下安全措施:吊芯應選擇在良好天氣進行,並且工作場所無灰煙、塵土、水氣,相對濕度不大於75%。變壓器鐵芯在空氣中停留時間應盡量縮短。如果空氣相對濕度大於75%,應使鐵芯溫度(按變壓器油上層油溫計算)比空氣溫度高10℃以上,或者保持室內溫度比大氣溫度高lOT;,且鐵芯溫度不低於室內溫度。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吊芯,才能避免芯子受潮;起吊前,必須詳細檢查起吊鋼絲繩的強度和掛鉤的可靠性,以免發生起吊過程中的斷繩事故。起吊所使用的器具不準超載。

①紅外線點溫計。紅外線點溫計,是一種手持的,可以方便靈活操作的測量儀器,它可以直觀迅速的進行故障發熱的檢測,這種方式幾乎適用於所有的電氣設備,對電氣設備的表面測溫和故障發熱檢測准確,操作簡單。

②紅外線熱像儀。紅外線熱像儀不僅可以在電氣設備正常的運行狀況下使用,也可以在停機檢修過程中進行熱像分析及檢測。在正常的運行下,發電機、斷路器、CT、母線及連接、工廠電纜、工廠電容器等設備的檢測中都非常適用,還可以輔助進行發電機定子鐵損試驗和發電機轉子護環的拆裝工作在停機檢修中也適用,紅外線熱像儀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③超聲波流量探測儀。這個儀器一般用在停機檢修中,也可以用於在線測量發電機定子進(出)水總管的流量、在停機檢修中,可以測定發電機電子線棒的流量,斷路器附屬系統的冷卻水流量及大型變壓器循環油系統的流量等。

④發電機在線綜合分析專家系統。發電機在線綜合分析專家系統可以綜合發電機的各種工況參數,例如對溫度、電壓、電流、振動、勵磁、絕緣、壽命等進行分析,並對照專家系統給出結論和處理意見。

3.2 注意事項 在發電機(調相機)的斷路器及滅磁開關都己斷開,但轉子仍在轉動的情況下,禁止在發電機(調相機)迴路上工作,以防止因轉子的剩磁在定子繞組中感應電壓觸電。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在轉動著的發電機(調相機)迴路上工作時,必須先切斷勵磁迴路,投入自動滅磁裝置,將定子出線與中性點一起短路接地。在裝拆短路接地線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墊上,並戴護目鏡。 填寫小修記錄。小修記錄包括廠(站)名、變壓器編號、銘牌、小修項目、更換部件及檢修日期、環境溫度、器溫等,並註明檢修人員。對檢修後變壓器上部各放氣堵應充分放氣,包括散熱器或冷卻器、套管、升高座及氣體繼電器等處。檸松放氣堵放氣,當冒油時快速擰緊。變壓器上部不應遺留工具等。在退出檢修現場前,應檢查變壓器的所有蝶門、截門是否處在應處的位.

4 結語

通過設備狀態檢修管理促進設備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廠系統設備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方法,隨著設備管理容量的變大,促進了設備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信息系統為狀態檢修管理服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只要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不斷推進設備狀態檢修管理,完善和提高設備管理水平才能達到提高電網設備運行可靠性,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及減少電網損耗的目的。

參考資料

[1] 李建勇.機電一體化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 李運華.機電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

[3] 洪鍾洲.數控系統的發展現狀和趁勢.機電一體化.1996

[4] 項占琴.微電子機械的發展現狀及前景.機電工程.1997,

[5] 張建民.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6] 陳瑜.國外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趨勢[J].國外機電一體化技術.2000,5

[7] 謝存禧.機電一體化生產系統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8] 機電一體化技術手冊編委會.機電一體化技術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9] 胡泓、姚伯威主編.機電一體化原理及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10] 梁景凱主編.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系統.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11] 徐志毅主編.機電一體化實用技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

;

⑶ 堆垛機PLC控制系統設計

倉儲堆垛機PLC控制系統的實現
字數:13871,頁數:59
西門子S7-200PLC
[摘要] 自動化立體倉庫中最重要設備就是倉儲堆垛機,倉儲堆垛機是實現整個倉庫系統自動功能的關鍵設備,擔負著出庫、進庫等任務,是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核心部件,本文詳細介紹了用PLC實現對倉儲堆垛機系統控制的設計,將PLC技術和變頻控制技術相結合,研究基於變頻器的速度調節以及利用旋轉編碼器進行堆垛機的精確定位。倉儲堆垛機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如下控制功能:三維運動、精確定位、速度調節功能、急停功能、報警功能。

[關鍵詞] PLC 精確定位 變頻器 光電編碼器 高速計數器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Storage Stacker Based on PLC

Abstract In the automated multi-layered storehouse the most important equipment is the tunnel stacker, the tunnel stacker is the realization entire warehouse system 「automatic」 the function essentional equi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ated warehouse based on the tunnel stack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alization for the control system of storage stacker based on PLC. Unified the PLC technology and the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change of the speed based on the transcer, as well as combined the photoelectric-encoder to constructs the system. It can achieve some functions. These functions include three-dimensional movement, exactitude orientation, emergency stop and alarm.

Key words PLC Exactitude-Orientation Transcer Photoelectric-Encoder High-Speed Counter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引言 1
第1章 緒論 2
1.1 堆垛機簡介 2
1.2 堆垛機的結構組成
2
1.3堆垛機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3
第2章 倉儲堆垛機的控制原理 6
2.1 堆垛機的速度控制原理 6
2.1.1變頻調速的工作原理
6
2.2 堆垛機的定位控制原理 7
2.2.1採用光電編碼器的位移定位方法
7
2.3 速度曲線的設計
8
2.3.1一般的速度曲線 8
2.3.2速度曲線改進的函數分析過程 8
2.3.3 改進的速度曲線合理性檢驗 9
第3章 變頻器和編碼器的選型及參數設置 11
3.1 變頻器的選型 11
3.1.1VS-616G5型變頻器的特點 11
3.1.2 VS-616G5型變頻器的端子配備
11
3.2 變頻器的參數設置
12
3.3 PG速度控制卡 13
3.4編碼器 13
第4章 倉儲堆垛機PLC控制系統
15
4.1 概述
15
4.2出入庫流程圖 15
4.2.1貨格層數與列數脈沖個數的分析
15
4.2.2高速計數器的參數設置
18
4.2.3堆垛機控制系統的輸入/輸出分配 20
4.2.4出入庫順序功能圖設計 22
4.2.5報警順序功能圖設計
25
4.2.6帶參數的子程序調用 25
4.3倉儲堆垛機PLC控制系統的調試 26
4.3.1調試環境
26
4.3.2軟體調試 26
結論
27
致謝 28
參考文獻
29
附 錄 30

⑷ 電梯plc的開題報告

電梯plc的開題報告

所有控制功能及信號處理均由硬體實現,線路直觀,易於理解和掌握,適合於一般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所掌握是PLC控制電梯的優點之一,那麼知道優點之後又該怎樣去寫電梯plc開題報告的開題報告呢?下面是我帶來的電梯plc的開題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梯plc開題報告

一、 課題來源

老師命題

二、 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研究目標及意義(包括應用前景、科學意義、理論價值)以及主要參考文獻

1、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

在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R新月異的今天,樓的高度已和經濟發展同樣的速度成長起來。作為建築的中樞神經,電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電梯作為建築物內的主要運輸工具,像其他的交通工具一樣,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的電梯需求總量,主要受其經濟增長速度、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及數量、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仍然以較高的速度持續增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這從客觀上導致了我國電梯行業的空前繁榮景象,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電梯需求量越來越大。總趨勢是上升的,已經進入了「第三次浪潮」,而且目前還沒有減速的跡象。從1949年建國以來全國共生產安裝了6l萬多台電梯。盡管如此,我國的電梯遠未達到飽和的程度。全世界平均1000人有l台電梯,我國如果要達到這個水準,還需要增加70萬台。到那時候,全國在用電梯將達到130萬台,每年僅報廢更新就需要6萬台。到2005年,中國電梯的年產量達到13.5萬台,與1980年相比,25年增長了59倍,產量每年平均增長17.8%。2005年安裝驗收電梯124465台,截至05年底,我國的在用電梯總數已達651794台.。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我國電梯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舞台!我國電梯行業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生產能力。興旺的電梯市場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電梯公司,美國奧的斯、瑞士迅達、芬蘭通力、德國蒂森、同本三菱、東芝、富士達等13家大型外商投資公司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了 74%」.

(1)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的引進對國內電梯企業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蘇州江南、山東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華立、東莞飛鵬、寧波宏大、蘇州申龍和東南液壓電梯等一批優秀的電梯品牌看清了自己的定位與出路。目前國內市場需要的電梯產品,我國電梯行業幾乎全部可以生產,不但大量替代了進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國產電梯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正在穩步提高。自1985年我國參加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l78以來,先後等同或等效採用了一批國際標准和先進國家的標准。標準的高起點使我國電梯行業在技術上居於有利地位。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如無機房電梯、無齒輪曳引機、永磁同步拖動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等,國際上也是剛剛出現,我國就有多企業可以生產了。國產電梯以其高質量,低成本的優勢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客戶,為逐步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微型計算機在工業控制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電梯控制上採用微型計算機,取代傳統的繼電器控制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使用微型計算機控制,它成本低,體積小,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簡化了安裝調試工作,使得電梯控制系統體積減小,節省能源、可靠性提高。可編程使靈活性增大。更突出的優點是微型計算機具有算術運算功能和靈活的邏輯運算功能,因此可以實現更完善的自動控制,例如對於電梯平層可以實現自適應控制,便平層情況達到最佳狀態」微機控制電梯是電梯技術的方向,~些生產企業與科研單位相結合,相繼推出了微機控制的電梯新機型,使控制功能得到增強,電梯的性能得到改善,明顯提高了可靠性。除了合資企業外,也有其他廠家開發出了變頻調速電梯新產品。另外,用可編程序控制器取代繼電器控制系統的機型對單梯進行控制還是有前途的。有些生產企業開發了緊急供電裝置、防火廳門、自檢測以及語言合成等電梯新功能;對機械繫統採用了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

(2)總之,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相比,雖然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國內電梯技術正以迅猛的發展速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電梯在亞洲市場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每年銷售量己達l萬台左右,約占亞洲市場的1/50,一些合資企業在出口創匯方面也做出了貢獻「。當今世界,電梯的生產情況與使用數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現代化程度的標志之一。

(3)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在與外界隔離封閉的電梯轎廂內,心理上的壓抑感和恐懼感也有所考慮。因此,提倡對電梯進行豪華性裝修,比如:轎廂內用鏡面不銹鋼裝潢、在觀光電梯井道設置宇宙空間或深海景象:進而主張電梯、扶梯應與大自然相協調,在扶梯的周圍種植花草;在轎廂壁和頂棚裝飾某些圖案甚至是有變化的圖案,並且在色彩調配上要令人賞心悅目;在轎廂內播放優美的音樂,用以減少煩躁;在轎廂內播放電視節目,乘客可收看天氣預報、新聞等,同時綠色電梯也是將來發展的一個放心方向,要求電梯的智能化、安全水平、視覺協調、消除電磁輻射、舒適感等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

2、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電梯是垂直運行的電梯,通常簡稱電梯;傾斜方向運行的自動扶梯;傾斜或水平方向運行的自動人行道德總稱。電梯已成為現代生活中廣泛使用的運輸工具,對電梯的安全性,舒適性,高效性等的不斷追求推動了電梯技術的進步。目前,有可編程序控制器和微機組成的電梯運行邏輯控制系統,正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著。採用PLC 控制的電梯可靠性高,維護方便,開發周期短,這種電梯運行更加可靠,並且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完成更為復雜的控制任務,已成為電梯控制的發展方向,,其許多功能是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無法實現的。

可編程式控制制(Progremmable Controller)系統是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它採用一種可編程的存儲器,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通過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可以實現由繼電器實現的邏輯控制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可編程」功能,使得當改變電梯的控制功能時,只要更改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像繼電器一樣需要更改硬體和接線。

3、主要參考文獻:

(1)何衍慶,《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技巧》[M].北京:北京工業出版社,1998、皮壯行,《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系統設計與應用實例》[M].機械工業出

(2)版社,2000

(3)陳家盛,《電梯結構原理及安裝維修》,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電梯維修與操作》,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4)

三、 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案及准備採取的技術路線、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註:本部分內容必須詳細填寫)

主要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目的是在全面了解國內外電梯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以江西長林電梯公司的一個三層電梯本體為控制對象,開發出以EMERSON公司

EC20.2012BRA型PLC為電梯控制器、採用TDl000-4T01 lOP型通用變頻器的電梯控制系統,重點解決目前VVVF電梯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控制器性價比低、速度曲線實現難的問題,圍繞這一主題,所開展的工作如下:

(1)根據長林公司提出的三層梯的控制的性能指標,確定一種新型的、以通用變頻器、光電編碼器組成的實現大閉環調速的控制方案,按該種方案 組建的控制系統價格將大幅下降。

(2)採用EMERsON公司EC20.2012BRA型PLc的編程開發軟體Controlst開發出本控制器軟體,實現了本電梯邏輯信號的控制、速度的PID大閉環的控制,滿足所要求的性能的控制。

(3)採用國內使用最廣的工業控制組態軟體組態王6.51,開發出本電梯的上位機組態程序,實現了上位機對電梯系統的監測控制,可以使用該組態程序對電梯進行調試運行和實時監控。

(4)對電梯系統進行數學分析,實現控制機理的建模,在此基礎上,從而對曳引電梯系統特性進行了分析,為控制策略實現和改進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方案及准備採取的技術路線:

1、 查閱資料,選定設計方案;

2、 確定設計方案;

3、 確定工藝流程;

4、 PLC的選擇;

5、 繪製程序圖;

6、 實驗室調製程序;

7、 比較得出結論;

8、 撰寫設計論文。

擬解決主要研究內容:

(1)原有的電梯控制系統工作不穩定,故障率高,日常保養和故障檢修工作十分繁重。

(2)原有的電梯依靠井道內的位置感測器獲取樓層的信息,控制精度不高,平層精確度無法達到國家標準的相關規定。

(3)原有的電梯為雙速電梯,起動和制動時的加速度和減速度比較大,乘客乘坐時不舒服,舒適感差。

四、 已進行的科研工作基礎和已具備的科學研究條件(包括已經

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經完成的科學實驗及調查研究、具備的主要儀器設備及資料與數據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 課題研究起止年限、任務安排、分階段要求和預期結果

六、指導教師審查意見

指導老師簽字:

年 月 日

電梯plc論文範文

摘要:電梯作為垂直運輸的工具,其作用在建築物中至關重要。為了保證電梯運行既高效節能又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採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來控制電梯系統。本文介紹了基於PLC的電梯控制系統的研究和設計。主要涉及兩台11層住宅區居民樓電梯的PLC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以及總體設計方案,並且分析了採用PLC在電梯控制系統中應用的優勢。

關鍵詞:PLC,電梯,控制系統,基本結構

1 文獻綜述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築業得以迅速發展,大批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1]。電梯是服務於三分之一樓層的固定式升降設備,建築的發展必然帶來了電梯行業的快速發展[2]。如今電梯已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機械電氣相組合的機電一體化產品。電梯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普及,保證電梯的運行既高效節能又安全可靠,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了電梯業界人士的關注[3]。

自 1889 年美國奧梯斯升降機公司推出世界第一部以電動機為動力的升降機以來,已經歷了一百多年,現在電梯已成為人們進出高層建築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而且作為載人工具[4],人們對電梯在可靠性、舒適性、低噪音、低能耗、操作方便性等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電梯群控系統應運而生,兩台電梯的並聯優化控制又是電梯群控較簡單、也是最常見的情況[5]。兩台電梯並聯控制或是多台電梯群控,其最直觀的感覺是兩台或多台電梯並排設置並且共享各個樓層的廳外呼梯信號,並能按預定的規律進行各電梯的自動調度工作。目前電梯的控制普遍採用了兩種方式,一是採用微機作為信號控制單元,第二種控制方式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取代微機實現信號控制[6]。微機控制系統雖然在智能控制方面有較強大的功能,但也存在抗干擾性差、系統設計較復雜、一般維修人員難以掌控其維修技術等缺陷;而PLC控制系統由於運行可靠,使用維修方便,抗干擾性強等優點[7],使得系統可靠性大大提高[8],從而PLC控制系統已成為目前在電梯控制系統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2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突飛猛進,電梯作為高層建築主要的垂直交通運輸工具[9],必然要做到高效、安全、可靠、方便等。現代高層建築中各辦公大樓、住宅、賓館、醫院、倉庫、碼頭、甚至是大型的貨輪等都離不開它。電梯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生產中,滿足人們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上的需要[10]。

據統計,我國在用電梯已達40多萬台,每年還以約5萬~6萬台的速度增長[11]。並

且在實現電梯群控系統後,據一些資料數據顯示,電梯並聯後的運送能力提高了20%-30%左右,減少了電梯因停層而帶來的加減速、開門、關門及等待的時間,因而在上、下班客流量的高峰時段,乘員候梯和乘梯的時間大大減短。電梯運行實際能量消耗的50%是在減速、加速這段運行過程中。電梯並聯後,電梯停層數量的減少很大程度減少電梯運行的電力消耗[12]。如果兩電梯各自獨立運行,容易發生電梯響應呼梯信號而運行到站後,乘客已被另一台電梯接走而空運行的現象,長期這樣必然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給電梯的集中管理造成較大的困難[13],而且使得電梯系統處於非最佳運行狀態,難以提高運行效率,乘客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最好的響應和最好的滿足。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根據順序邏輯控制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專門為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14]。在電梯控制系統中,PLC控制可以降低因專門設計和製造微機控制裝置的成本,且 PLC 具有編程簡單、控制運行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通用性好、功能強大、開發周期短、體積小、使用方便、可擴展性強、成本低、維護方便以及強大的網路通訊功能等優點,因此成為現代樓宇電梯控制系統的主流[15],同時在我國電梯行業有著廣泛運用。這種電梯控制系統較原有電梯控制系統可以更容易的完成更為復雜的控制任務,其許多功能是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無法實現的。

現有的電梯控制技術仍存在缺點和不足之處,如何把更為先進的技術應用於電梯群控之中,以進一步改善運輸的效果、提高運行的效率、滿足乘客的需求[17],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運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對電梯控制系統、特別是電梯群控系統進行研究與設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6]

3 研究內容

3.1 電梯的主要組成部分

電梯是由機械繫統和電氣系統兩部分組成。

電梯的機械繫統部分由曳引系統、轎廂和門機系統、平衡系統、導向系統以及機械安全保護裝置等部分組成,如圖3-1所示。

電氣系統又由電力驅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安全保護系統三部分組成。

1一減速箱

2一曳引輪

3一曳引機底座

4一導向輪

5一限速器

6一機座

7一導軌架

8一曳引鋼絲繩

9一開關碰鐵

10一緊急終端開關

11一導靴

12一轎架

13一轎門

14一安全鉗

15一導軌

16一繩頭組合

17一對重

18一補償鏈

19一補償鏈導輪

20一張緊裝置

21一緩沖器

22一底坑

23一層門

24一呼梯盒

25一層樓指示燈

26一隨行電纜

27一轎壁

28一轎內操縱箱

29一開門機

30一井道感測器

31一電源開關

32一控制櫃

33一曳引電機

34一制動器

圖3-1 電梯機械部分結構示意圖

3.2 系統整體方案設計

本次設計對象是某住宅區內居民樓的兩台11層並聯電梯,電梯轎廂可上下運行,轎廂門具有開關和限位等保護功能。轎廂內可提供上行信號、下行信號、平層檢測信號、開關門限位信號、門安全信號等。

2.系統整體設計框圖

3.3 PLC電梯控制系統的硬體設計

在設計中兩台電梯的硬體完全相同,在設計程序之前,首先通過進行PLC的I/O點的估算,進行PLC選型,在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本課題採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7-200型號的PLC作為電梯的控制器。

3.4 PLC電梯控制系統的軟體設計。

圖3-3 電梯運行流程圖

3.4.1 電梯的啟、停控制 3.4.2 電梯的開、關門控制

圖3-4 開關門流程圖

3.4.3 雙電梯的並聯調度

正常情況下,1台梯在底層待命,另1台梯停留在最後停靠層,稱自由梯或忙梯。某層有召喚信號,則忙梯立即定向運行去接某層的客人。

2台梯因轎內指令而到達基站後關門待命時,則應執行「先到先行」原則。如A梯先於B梯到基站,則A梯立即起動運行至事先指定的中間層樓待命,並成為自由梯而B梯則成為基站梯。

當A梯上行時,如上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或下方出現向下的召喚信號,均在A梯的一周行程中完成,而B梯留在基站不予應答運行。但如在A梯下方出現向上召喚信號,則在基站的B梯應答信號而發車上行接客,此時B梯為忙梯。

如果當A梯正在向下運行時,其上方出現任何向上或向下的召喚信號,則在基站的B梯應答信號而發車上行接客,但如A梯下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B梯不予應答而由A梯去完成。

如當A梯正在運行,其他各層樓的廳外召喚信號又很多,但在基站的B梯又不具備發車條件,而在30~60s後,召喚信號仍存在,尚未消除,則通過延誤時間繼電器,令B梯發車運行。同理,如本應A梯應答廳外召喚信號而運行的,但由於電梯門鎖等故障而不能運行時,則也經30~60s的延誤時間後,令B梯(基站梯)發車運行。

3.4.4 召梯信號的登記和響應 3.4.5 電梯運行的方向

3.4.6 識別井道層間距離,實現准確的平層 3.4.7 故障報警控制

通過這幾個程序模塊以及其他控製程序的模塊組成電梯運行時所需功能的總框架。 3.5 對系統進行模擬。

這次的設計中,由於要對電梯控制系統進行模擬,所以我選用了北京亞控公司的King-view6.5組態王軟體,並且結合計算機以及S7-200型的PLC對系統進行模擬。組態軟體是指一些數據採集與過程式控制制的專用軟體,它們是在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層一級的軟體平台和開發環境,使用靈活的`組態方式,為用戶提供快速構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功能的、通用層次的軟體工具。PLC為控制裝置,在組態軟體的畫面中生成的虛擬電梯為被控對象,可以通過計算機屏幕觀察虛擬電梯的運行情況。PLC的輸入信號可以從PLC的開關量輸入端輸入,也可以在組態軟體的畫面中用滑鼠點擊按鈕來產生。

在系統模擬過程中,運用到的一些參數可能會有所偏差,所以要通過多次模擬調試才能更接近實際,做到更完善。

4 工作特色及其難點,擬採取的解決措施

4.1 工作特色及其難點

工作特色:隨著電梯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電梯在運行中的可靠性、平滑性、高效性、准確性等都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從而使電梯從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接線復雜等的繼電器控制方式發展為如今安全高效的PLC控制方式。因此PLC電梯控制已然成為電梯行業中互相競爭的資本,所以想要突破現有的技術有一定的成就是十分困難的。

難點:

(1)了解電梯的全部運作方式,以及充分理解並且能運用PLC基本及功能的指令。 (2)通過PLC設計電梯的電梯的廳呼叫控制、電梯的到站指示控制以為電梯的自動平層控制、停留時間等功能,並實現。

(3)用PLC程序設計來實現電梯的並聯控制系統。

(4)本次的設計電梯是通過系統模擬,雖然基本結構與實際的電梯能做到完全一樣,但是設計中運用到的參數總會與現實稍有偏差,導致最終模擬的結果會有些不符合實際。

4.2 擬採取的解決措施

在進行設計之前,必須先將所學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的基本知識、功能指令熟悉掌握,再通過圖書館、上網等方式認真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並且分析此類資料的內容,和所學PLC知識相結合。

熟悉並聯電梯的運行過程,並記錄,了解其中兩條電梯運作的規律以及電梯自動開關門、到站指示、顯示電路等。之後選擇恰當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型號,以滿足電梯並聯控制系統的要求。參考關於電梯並聯控制的書籍,對電梯運行過程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自己的研究以及老師給出的資料進行設計,減少誤差,成功完成最後電梯控制系統的模擬。本文中的電梯並聯系統模擬較簡單,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加強。 5 論文工作量及預期進度

2011年12月根據所選課題,完成畢業設計的資料收集工作,並進行匯總整理,研究所收集的資料,定出設計大綱,並撰寫開題報告,在指導老師審閱通過後上交,進行開題答辯。

2012年1-3月:完成科技論文翻譯工作;進一步了解系統工作原理,確定系統設計方案,完成系統硬體電路設計;准備中期檢查。

2012年4月:完成系統各功能部分的軟體設計。

2012年5月:寫畢業論文,檢查全部內容,進行排版整理、定稿,准備答辯。 6 預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創新點

預期成果:使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實現對兩台11層住宅區內的民居電梯的並聯控制,准確無誤的實現電梯的運行過程,並通過組態軟體做出模擬。最終完成一篇關於PLC電梯控制系統的論文。

參考文獻

[1] 張聚麗.PLC在電梯控制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36):3.

[2] 周亞軍.電氣控制與PLC原理及應用[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3] 魏偉.PLC控制技術與應用[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4] 丁鑌.PLC控制四層電梯教學模型的設計[J].現代製造技術與裝備,2010,(4):33-35.

[5] 李柏樹.PLC在雙電梯並聯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7,(6):173-175.

[6] 李曉霞.PLC在電梯控制系統的應用設計[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10,(3):21.

[7] 唐勇奇,趙葵銀.PLC在變頻調速電梯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工業自動控制,2001,(9):26-27.

[8] 滕慧絨.PLC在電梯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139-140.

[9] 張學鋒,蘇蘭濤,李相榮.電梯限速器檢測[J].中國電梯,2003,(22):15-16.

[10] 芮靜康.電梯電氣控制技術[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11] 劉培堯.電梯原理與維修[M].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12] 王鳳傑.電梯並聯控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7.

[13] 鍾肇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應用[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14] 陳美謙.基於PLC/MCGS的電梯系統研究[D].廈門大學,2007.

[15] 胡國良.基於PLC網路的雙電梯並聯控制技術[J].機械製造與自動化,2010,(3):177-186.

[16] 李濤.基於PLC的電梯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儀器儀表用戶,2010,(3):74-75.

[17] 周萬珍,高鴻斌.PLC分析與設計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18] 於慶廣.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系統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19] Siemens AG.Hardware and Installation:CPU 312 IFM-318-2DP,2003.

[20] Siemens AG.Configuring Hardware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STEP 7V5.2 Manual,2002.

;

⑸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精選6篇)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

論文題目:

MC無機械手換刀刀庫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本論文是開發設計出一種體積小、結構緊湊、價格較低、生產周期短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無機械手換刀刀庫。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調研一個加工中心,了解其無機械手換刀刀裝置和結構。

2、參照調研的加工中心,進行刀庫布局總體設計。畫出機床總體布置圖和刀庫總裝配圖,要有方案分析,不能照抄現有機床。

3、設計該刀庫的一個重要部分,如刀庫的轉位機構(包括定位裝置,刀具的夾緊裝置等),畫出該部件的裝配圖和主要零件(如殼體、蝸輪、蝸桿等3張以上工作圖。

4、撰寫設計說明書。

本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進度安排

本課題採取的研究方法為:

(1)理論分析,參照調研的加工中心,進行刀庫布局總體設計。

進度安排:

2009.3.16-3.20 收集相關的畢業課題資料。

2009.3.23-3.27 完成開題報告。

2009.3.30-4.17 完成畢業設計方案的制定、設計及計算。

2009.4.20-5.15 完成刀庫的設計

2009.5.18-5.29 完成畢業設計說明書。

2009.6.01-6.08 畢業設計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 廉元國,張永洪. 加工中心設計與應用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3

[2] 惠延波,沙傑.加工中心的數控編程與操作技術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2

[3] 勵德瑛.加工中心的發展趨勢 [J]. 機車車輛工藝,1994,6

[4] 徐正平.CIMT2001 加工中心評述[J]. 製造技術與機床,2001,6

[5] 劉利. FPC-20VT 型立式加工中心[J]. 機械製造,1994,7

[6] 李洪. 實用機床設計手冊 [M].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

[7] 劉躍南.機械繫統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8

[8] Panasonic 交流伺服電機驅動器 MINASA 系列使用說明書

[9]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第 2 卷[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11

[10]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第 3 卷[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11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2

1 課題提出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1.1 課題研究背景

在數控機床移動式加工中移動部件和靜止導軌之間存在著摩擦,這種摩擦的存在增加了驅動部件的功率損耗,降低了運動精度和使用壽命,增加了運動雜訊和發熱,甚至可能使精密部件變形,限制了機床控制精度的提高。由於摩擦與運動速度間存在非線性關系,特別是在低速微進給情況下,這種非線性關系難以把握,可能產生所謂的尺蠖運動方式或混沌不清的極限環現象,嚴重破壞了對微進給、高精度、高響應能力的進給性能要求。為此,把消除或減少摩擦的不良影響,作為提高機床技術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該課題提出的將磁懸浮技術應用到數控機床加工中,即可以做到消除移動部件與靜止導軌之間存在的摩擦及其不良影響。對提高我國機床工業水平及趕上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重大意義,且社會應用前景廣闊。

1.2課題研究的意義

機床正向高速度、高精度及高度自動化方向發展。但在高速切削和高速磨削加工場合,受摩擦磨損的影響,傳統的滾動軸承的壽命一般比較短,而磁懸浮軸承可以克服這方面的不足,磁懸浮軸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長壽命等突出優點,將逐漸帶領機電行業走向一個沒有摩擦、沒有損耗、沒有限速的嶄新境界。超高速切削是一種用比普通切削速度高得多的速度對零件進行加工的先進製造技術,它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為主要特徵,有非常高的生產效率,磁懸浮軸承由於具有轉速高、無磨損、無潤滑、可靠性好和動態特性可調等突出優點,而被應用於超高速主軸系統中。要實現高速切削,必須要解決許多關鍵技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速切削主軸系統,而選擇合理的軸承型式對實現其高轉速至關重要。其中,磁懸浮軸承是高速切削主軸最理想的支承型式之一。磁懸浮軸承可以滿足超高速切削技術對超高速主軸提出的性能要求。但它與普通滑動或滾動軸承的本質區別在於,系統開環不穩定,需要實施主動控制,而這恰恰使得磁懸浮軸承具有動特性可控的優點磁懸浮軸承是一個復雜的機電磁一體化產品,對其精確的分析研究是一項相當困難的工作,如果用實驗驗證則會碰到諸如經費大、周期長等困難,在目前國內情況下不能採取國外以試驗為主的研究方法,主要從理論上進行研究,利用計算機軟體對磁懸浮控制系統進行模擬是一種獲得磁懸浮系統有關特徵簡便而有效的方法。這就是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2 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磁懸浮軸承的應用與發展可以說是傳統支承技術的革命。由於具有無機械接觸和可實現主動控制兩個顯著的優點,主動磁懸浮軸承技術從一開始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磁懸浮軸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Holmes和Beams利用交流諧振電路實現了對鋼球的懸浮。自1988年起,國際上每兩年舉行一屆磁懸浮軸承國際會議,交流和研討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0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提出了柔性轉子的研究問題,同年G.Schweitzer教授提出了數字控制問題;1998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R.Vuillemin和B.Aeschlimann等人提出了無感測器磁懸浮軸承。近十年,瑞士、美國、日本等國家研製的電磁懸浮軸承性能指標已經很高,並且已成功應用於透平機械、離心機、真空泵、機床主軸等旋轉機械中,電磁懸浮軸承技術在航空航天、計算機製造、醫療衛生及電子束平版印刷等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縱觀2006年在洛桑和托里諾召開的第10界國際磁軸承研討會,磁軸承主要應用研究為磁軸承在高速發動機、核高溫反應堆(HTR-10GT)、人造心臟和回轉儀等方面。國內在磁懸浮軸承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對磁懸浮軸承的研究起步於80年代初。

1983年上海微電機研究所採用徑向被動、軸向主動的混合型磁懸浮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全懸浮磁力軸承樣機;198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陳易新等提出了磁力軸承結構優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建立了主動磁力軸承機床主軸控制系統數學模型,這是首次對主動磁力軸承全懸浮機床主軸從結構到控制進行的系統研究;1998年,上海大學開發了磁力軸承控制器(600W)用於150m制氧透平膨脹機的控制;2000年清華大學與無錫開源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實現了內圓磨床磁力軸承電主軸的'工廠應用實驗。目前,國內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等都在開展磁懸浮軸承方面的研究。2002年清華大學朱潤生等對主動磁懸浮軸承主軸進行磨削試驗,當轉速60000r/min、法向磨削力100N左右時,精度達到小於8m的水平,精磨磨削效率基本達到工業應用水平。2003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磁懸浮應用技術研究所研製的磁懸浮乾燥機的性能指標已通過江蘇省技術鑒定,向工業應用邁出了可喜的一步。2005年「濟南磁懸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磁懸浮軸承主軸設備,在濟南第四機床廠做磨削試驗,成功磨製出一個內圓孔工件,這是我國第一個用磁懸浮軸承主軸加工的工件。此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近幾年來,由於微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磁懸浮軸承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進展。

從總體上看,磁懸浮軸承技術正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理論分析更注重系統的轉子動力學分析,更多地運用非線性理論對主動

磁懸浮轉子系統的平衡點和穩定性進行分析;更注重建立系統的非線性耦合模型以求得更好的性能。

(2)注重系統的整體優化設計,不斷提高其可靠性和經濟性,以期獲得磁懸浮軸承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

(3)控制器的實現越來越多的採用數字控制。為達到更高的性能要求,控制器的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由於數字控制器的靈活性,各種現代控制理論的控制演算法均在磁懸浮軸承上得到嘗試。

(4)發展了多種新型磁懸浮軸承如:無感測器磁懸浮軸承、無軸承電機超導磁懸浮軸承、高溫磁懸浮軸承。此外,磁懸浮機床主軸在各方面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高潔凈鋼材Z鋼和EP鋼的引入;陶瓷滾動體,重量比鋼球輕40%;潤滑技術的開發,對於高速切削液的主軸,油液和油霧潤滑能有效防止切削液進入主軸;保持架的開發,聚合物保持架具有重量,自潤滑及低摩擦系數的特點從應用的角度看,磁懸浮軸承的潛力尚未得到的發掘,而它本身也未達到替代其它軸承的水平,設計理論,控制方法等都有待研究和解決。

3 課題的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3.1 研究目標

控制器是主動控制磁懸浮軸承研究的核心,因此正確選擇控制方案和控制器參數,是磁懸浮軸承能夠正常工作和發揮其優良性能的前提。該課題主要研究單自由度磁懸浮系統,其結構簡單,性能評判相對容易、研究周期短,並且可以擴展到多自由度磁懸浮系統的研究。針對磁懸浮主軸系統的非線性以及在控制方面的特點,該課題探索出提高系統總體性能和動態穩定性的有效控制策略。

3.2 主要研究內容

(1)闡述課題的研究背景與意義,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綜述。

(2)對磁懸浮機床主軸的動力學模型進行分析,並將其數值化、離散、解耦和降階等,為後續研究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3

1、 目的及意義(含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分析)

本人畢業設計的課題是」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及總體設計」,並和我的一個同學(他課題是「鋼坯噴號機噴號部件設計」)一起努力共同完成鋼坯噴號機的設計。我們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價格相對便宜,工作性能可靠的鋼坯噴號機來取代用人工方法在鋼坯上寫編號。

對鋼坯噴號是鋼鐵製造業必然需要存在的一個環節,這是為了實現質量管理和質量追蹤。我們把生產鋼坯對應的連鑄機號、爐座號、爐號、流序號以及表示鋼坯生產時間的時間編號共同組成每塊鋼坯的唯一編號,適當的寫在鋼坯的表面。這樣就在鋼鐵廠的後續檢驗或在客戶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現鋼坯的質量有問題,就可以根據這個編號來追蹤到生產這個鋼坯的連鑄機、爐座、爐號、流序及時間等重要信息,及早的發現並解決生產設備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國外像日本、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對鋼坯的自動編號,雖然其輔助設備較多,價格較貴,但大大提高生產的自動化進程和效率。並且鋼坯噴號機具有設備利用率高、位置精度高、可控制性能好等優點。而在國內,除了少數的幾家大型鋼鐵企業(寶鋼、鞍鋼等)引進了自動鋼坯噴號機,大部分的鋼鐵企業仍然處在人工編號的階段。

實現鋼坯噴號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是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之一,鋼坯噴號機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會有很大的市場。一方面因為人工的工藝流程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能量,而且打斷了生產的自動化進程,從而致使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於生產鋼坯的車間溫度很高,有強烈的熱輻射,同時還有大量的水蒸氣和粉塵,因此對其中進行人工編號的工人的勞動強度非常大,並且對身體是一種摧殘,容易得職業病。所以無論從那個方面看都急需一種價格相對便宜,工作性能可靠的鋼坯噴號機來代替人工編號。

作為一個大學生,畢業設計對我來說是展示我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一個機會,也是對我的綜合能力的一個考驗。我本人對「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及總體設計」的課題也非常感興趣,我一定會努力完成這次畢業設計的。總的來說,鋼坯噴號機對於鋼鐵廠和這次畢業設計對於我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2、基本內容和技術方案

本課題是基於機械設計與電子控制結合的技術來設計鋼坯噴號機。經連連軋的鋼坯規格為160mmx200mm的方形鋼坯,用切割機割成定長,由300mm寬的輸出通道送出。

1.基本內容

先擬定鋼坯噴號機的總體方案,然後確定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的傳動方案及結構參數,最後畫出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的裝配圖以及零件圖。

2.系統技術方案

(1)工作過程:啟動機器PLC控制步進電機帶動鋼坯噴號機到相應的位置,按下啟動鍵發送控制信號傳到控制部件(PLC),控制部件發出控制命令給執行部件(主要是行走部件及噴號部件,行走部件帶動噴頭靠近鋼坯表面,然後噴頭進行噴號),噴號完成後噴頭上升並清洗號碼牌。再次移動噴號到下一個鋼坯處。

(2)要求實現的功能:行走部件功能(噴號機整體左右的移動,噴號部件的上下前後移動,噴頭的左右移動)、噴號部件功能(噴頭噴號,清洗號碼牌,號碼牌的更換)。其中號碼為(0—9)十個數字,號碼可以變化更換。每個號碼大小為35mmx15mm,號碼間距為5mm。

(3)實現方案:

行走功能的實現:由於在鋼坯上噴號並不需要很精確的定位,所以採用人工控制步進電機的方式移動整體噴號機來粗調。採用液壓缸提供動力來推動噴號部件,並採用行程開關控制電機來實現噴號部件上下移動,下行程開關可以控制噴號部件與鋼坯表面之間的間距和發出信號使噴頭開始噴塗料並向右移動。採用液壓缸推動,滾輪在導架上滾動的方式實現噴好機構的前後移動,並採用行程開關控制電機來實現噴頭的左右移動,右行程開關可以控制噴頭停止噴塗料並回到初始位置和噴號部件向上移動。

噴號功能的具體實現方案由和我一組的同學確定。

3、進度安排

3-4周 認真閱讀和學習有關資料和知識,並翻譯英文文獻

5-7周 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的傳動方案及總體設計

8-9周 確定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結果參數

10-13周 完成鋼坯噴號機行走部件裝配圖及零件工作圖

14-15周 准備並進行畢業答辯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4

1. 設計(或研究)的依據與意義

十字軸是汽車萬向節上的重要零件,規格品種多,需求量大。目前,國內大多採用開式模鍛和胎模鍛工藝生產,其工藝過程為:制坯→模鍛→切邊。生產的鍛件飛邊大,鍛件加工餘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藝環節多,鍛件質量差,生產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軸冷擠壓成形的具有以下優點:

1、提高勞動生產率。用冷擠壓成形工藝代替切削加工製造機械零件,能使生產率大大提高。

2、製件可獲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冷擠壓十字軸類零件的精度可達ITg---IT8級,表面粗糙度可達Ra O.2~1.6。因此,用冷擠壓成形的十字軸類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別高之處進行精磨。

3、提高零件的力學性能。冷擠壓後金屬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內部形成合理的纖維流線分布,使零件的強度高於原材料的強度。

4、降低零件成本。冷擠壓成形是利用金屬的塑性變形製成所需形狀的零件,因而能大量減少切削加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從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 國內外同類設計(或同類研究)的概況綜述

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軸類零件,生產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費嚴重,並且切削加工會破壞零件的金屬流線結構。目前國內大多採用熱模鍛方式成形十字軸類零件,加熱時產生氧化、脫碳等缺陷,必然會造成能源的浪費,並且後續的機加工不但浪費大量材料,產品的內在和外觀質量並不理想。

採用閉式無飛邊擠壓工藝生產十字軸,鍛件無飛邊,可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1)不僅能節省飛邊的金屬消耗,還能大大減小或消除敷料,可以節約材料30﹪;由於鍛件精化減少了切削加工量,電力消耗可降低30﹪;

(2)鍛件質量顯著提高,十字軸正交性好、組織緻密、流線分布合理、纖維不被切斷,扭轉疲勞壽命指標平均提高2~3倍;

(3)由於一次性擠壓成型,生產率提高25%.

數值模擬技術是CAE的關鍵技術。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在昂貴費時的模具或附具製造之前,在計算機中對工藝的全過程進行分析,不僅可以通過圖形、數據等方法直觀地得到諸如溫度、應力、載荷等各種信息,而且可預測存在的缺陷;通過工藝參數對不同方案的對比中總結出規律,進而實現工藝的優化。數值模擬技術在保證工件質量、減少材料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試制周期等方面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目前,用於體積成形工藝模擬的商業軟體已有「Deform」、「Autoforge」等軟體打入中國市場。其中,DEFORM軟體是一套基於有限元的工藝模擬系統,用於分析金屬成形及其相關工業的各種成形工藝和熱處理工藝。DEFORM無需試模就能預測工業實際生產中的金屬流動情況,是降低製造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高效而實用的工具。二十多年來的工業實踐清楚地證明了基於有限元法DEFORM有著卓越的准確性和穩定性,模擬引擎在大金屬流動,行程載荷和產品缺陷預測等方面同實際生產相符保持著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度。

3. 課題設計(或研究)的內容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工藝分析,完成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設計。

2)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相關英文資料翻譯。

4. 設計(或研究)方法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工藝分析,繪制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

2)寫畢業論文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查閱20篇以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

5)完成12000字的論文。

6)翻譯10000個以上英文印刷符號。

5. 實施計劃

04-06周:文獻檢索,開題報告。

07-10周:進行工藝分析、繪制模具二維圖及模具三維模型設計。

11-13周:進行數值模擬。

14-16周:撰寫畢業論文。

17周:進行答辯。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5

一、畢業設計題目的背景

三級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第一級為錐齒輪減速,第二、三級為圓柱齒輪減速。這種減速器具有結構緊湊、多輸出、傳動效率高、運行平穩、傳動比大、體積小、加工方便、壽命長等優點。因此,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國內已有許多單位自行設計和製造了這種減速器,並且已日益廣泛地應用在國防、礦山、冶金、化工、紡織、起重運輸、建築工程、食品工業和儀表製造等工業部門的機械設備中,今後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二、主要研究內容及意義

本文首先介紹了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研究背景,通過對參考文獻進行詳細的分析,闡述了齒輪、減速器等的相關內容;在技術路線中,論述齒輪和軸的選擇及其基本參數的選擇和幾何尺寸的計算,兩個主要強度的驗算等在這次設計中所需要考慮的一些技術問題做了介紹;為畢業設計寫作建立了進度表,為以後的設計工作提供了一個指導。最後,給出了一些參考文獻,可以用來查閱相關的資料,給自己的設計帶來方便。

本次課題研究設計是大學生涯最後的學習機會,也是最專業的一次鍛煉,它將使我們更加了解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困難,也使我對專業知識又一次的全面總結,而且對實際的機械工程設計流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相信這將對我以後的工作有實質性的幫助。

三、實施計劃

收集相關資料:20XX年4月10日——4月16日

開題准備: 4月17日——4月20日

確定設計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進行相關設計計算:4月28日——5月8日

繪制圖紙: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編寫設計說明書:5月17日——5月20日

准備答辯:

四、參考文獻

[1] 王昆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邱宣懷 機械設計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濮良貴 機械設計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任金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5] 許鎮寧 機械零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 機械工業出版社編委會 機械設計實用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機械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6

1. 設計(或研究)的依據與意義

十字軸是汽車萬向節上的重要零件,規格品種多,需求量大。目前,國內大多採用開式模鍛和胎模鍛工藝生產,其工藝過程為:制坯→模鍛→切邊。生產的鍛件飛邊大,鍛件加工餘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藝環節多,鍛件質量差,生產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軸冷擠壓成形的具有以下優點:

1、增強勞動生產率。用冷擠壓成形工藝代替切削加工製造機械零件,能使生產率大大增強。

2、製件可獲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冷擠壓十字軸類零件的精度可達ITg---IT8級,表面粗糙度可達Ra O.2~1.6。因此,用冷擠壓成形的十字軸類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別高之處進行精磨。

3、增強零件的力學性能。冷擠壓後金屬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內部形成合理的纖維流線分布,使零件的強度高於原材料的強度。

4、降低零件成本。冷擠壓成形是利用金屬的塑性變形製成所需形狀的零件,因而能大量減少切削加工,增強材料的利用率,從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 國內外同類設計(或同類研究)的概況綜述

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軸類零件,生產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費嚴重,並且切削加工會破壞零件的金屬流線結構。目前國內大多採用熱模鍛方式成形十字軸類零件,加熱時產生氧化、脫碳等缺陷,必然會造成能源的浪費,並且後續的機加工不但浪費大量材料,產品的內在和外觀質量並不理想。

採用閉式無飛邊擠壓工藝生產十字軸,鍛件無飛邊,可顯著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1)不僅能節省飛邊的金屬消耗,還能大大減小或消除敷料,可以節約材料30%;由於鍛件精化減少了切削加工量,電力消耗可降低30%;

(2)鍛件質量顯著增強,十字軸正交性好、組織緻密、流線分布合理、纖維不被切斷,扭轉疲勞壽命指標平均增強2~3倍;

(3)由於一次性擠壓成型,生產率增強25%.

數值模擬技術是CAE的關鍵技術。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在昂貴費時的模具或附具製造之前,在計算機中對工藝的全過程進行分析,不僅可以通過圖形、數據等方法直觀地得到諸如溫度、應力、載荷等各種信息,而且可預測存在的缺陷;通過工藝參數對不同方案的對比中總結出規律,進而實現工藝的優化。數值模擬技術在保證工件質量、減少材料消耗、增強生產效率、縮短試制周期等方面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目前,用於體積成形工藝模擬的商業軟體已有「Deform」、「Autoforge」等軟體打入中國市場。其中,DEFORM軟體是一套基於有限元的工藝模擬系統,用於分析金屬成形及其相關工業的各種成形工藝和熱處理工藝。DEFORM無需試模就能預測工業實際生產中的金屬流動情況,是降低製造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高效而實用的工具。二十多年來的工業實踐清楚地證明了基於有限元法DEFORM有著卓越的准確性和穩定性,模擬引擎在大金屬流動,行程載荷和產品缺陷預測等方面同實際生產相符保持著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度。

3. 課題設計(或研究)的內容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工藝分析,完成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設計。

2)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相關英文資料翻譯。

4. 設計(或研究)方法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工藝分析,繪制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

2)畢業論文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查閱20篇以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

5)完成12000字的論文。

6)翻譯10000個以上英文印刷符號。

5. 實施計劃

04-06周:文獻檢索,開題報告。

07-10周:進行工藝分析、繪制模具二維圖及模具三維模型設計。

11-13周:進行數值模擬。

14-16周:撰寫畢業論文。

17周:進行答辯。

;

⑹ plc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plc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准確無誤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plc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plc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

1、選題意義和背景。

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功能豐富等強大技術優勢,已經成為目前自動化領域的主流控制系統。然而,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PLC還大都只是承擔最基本的控制功能,如順序控制、數據採集和PID反饋控制。各個PLC廠家也在其產品中設計了PID模塊。雖然PID演算法控制有很高的穩定性,但對於一些復雜控制系統,PID控制很難滿足控制要求,這也使PLC的發展面臨著一種挑戰。隨著越來越多的PLC產品與IEC1131-3標准兼容,PLC控制系統越來越開放,將先進控制演算法嵌入PLC常規控制系統成為可能。本課題從工業控制實際應用角度出發,對PLC的控制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提高和擴展PLC控制器的應用水平和應用范圍。本課題:PLC先進控制策略的研究與應用,其目的是通過研究使一些先進控制演算法在PLC及組態系統上得以實現,並開發相應的應用程序,經過驗證後最終應用到工業過程式控制制中去。

在PLC組態系統中實現先進控制演算法,包括預測控制演算法和模糊邏輯控制演算法,形成具有人工智慧的控制模塊及網路系統,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控制水平,改善控制質量。從經濟角度來看,目前PLC生產商的一些產品具備先進控制模塊,如模糊模塊。但它們的價格十分昂貴,且封閉性較強,不適合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工業改造。因此開發較為通用的先進演算法實現技術,對於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工業改造具有很大的意義,既可降低生產成本,又可提高經濟效益。

模糊控制與預測控制是智能控制中技術較為成熟的分支,因此,研製和開發出適合工業環境的實時先進控制開發工具,實現模糊控制、預測控制嵌入PLC,與常規控制集成運行,讓先進控制從教授、專家手中走出來,實現先進控制的工程化、實用化、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對縮短控制系統開發周期,加快先進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我國的工業自動化水平有著重大的意義。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在過程工業界,從40年代開始,採用PID控制規律的單輸入單輸出簡單反饋控制迴路己成為過程式控制制的核心系統。目前,PID控制仍廣泛應用,即便是在大量採用DCS控制的最現代的工業生產過程中,這類迴路仍占總迴路80%-90%.這是因為PID控制演算法是對人的簡單而有效操作的總結和模仿,足以維護一般過程的平穩操作與運行,而且這類演算法簡單且應用歷史悠久,工業界比較熟悉且容易接受。

然而,單迴路PID控制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過程和不同的要求[4}0 50年代開始,逐漸發展了串級、比值、前饋、均勻和Smith預估控制等復雜控制系統,即當時的先進控制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單變數控制系統的一些特殊的控制要求。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仍有10%-20%的控制問題採用上述控制策略無法奏效,所涉及的被控過程往往具有強藕合性、不確定性、非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純滯後等特性,並存在著苛刻的約束條件,更重要的是它們大多數是生產過程的核心部分,直接關繫到產品的質量、生產率和成本等有關指標。隨著過程工業日益走向大型化、連續化,對工業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日趨尖銳,迫切需要一類合適的先進控制策略。自5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以狀態空間方法為主體的現代控制理論,為過程式控制制帶來了狀態反饋、輸出反饋、解疆控制、自適應控制等一系列多變數控制系統設計方法}s}.上述多變數控制策略有其自身的不足之處,工業過程的復雜性使得建立其正確的數學模型比較困難。同時,計算機技術的持續發展使得計算機控制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用來求解過去認為是無法求解的問題,這一切都孕育著過程式控制制領域的新突破。

整個80年代,出現了許多約束模型預測控制的工程化軟體包。通過在模型識別、優化演算法、控制結構分析、參數整定和有關穩定性和魯棒性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基於模型控制的理論體系己基本形成,並成為目前過程式控制制應用最成功,也最有前途的先進控制策略。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有了長足的長進並在許多科學與工程領域中取得了較廣泛的應用。就過程式控制制而言,專家系統、神經網路、模糊系統是最有潛力的三種工具。專家系統可望在過程故障診斷、監督控制、檢測儀表和控制迴路有效性檢驗中獲得成功應用。神經網路則可以為復雜的非線性過程的建模提供有效的方法,進而可用於過程軟測量和控制系統的設計上。模糊系統不僅是行之有效的模糊控制理論基礎,而且有望成為表達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兩類混合並提煉這些經驗使之成為知識進而改進以後的控制,也將是先進控制的重要內容。

由於先進控制受控制演算法的復雜性和計算機硬體兩方面因素的影響,早期的先進控制演算法通常是在PC機和UNIX機上實施的。隨著DCS功能的不斷增強,更多的先進控制策略可以與基本控制迴路一起在DCS控制站上實現。國外發達國家幾乎所有企業都採用了DCS系統或其它智能化設備來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控制,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實施先進控制與優化較大的提升了系統的性能。可以說,高性能控制系統,尤其是DCS系統的普及為先進控制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硬體和軟體平台。國外從70年代末就開始了先進控制技術商品化軟體的開發及應用,並在DCS的基礎上實現先進控制和優化。如愛默生公司的DeltaV和Honeywell公司的TDC3000,其先進控制軟體RMPGT和RPID等在現場的實際應用都集中在自己的DCS系統上。傳統的PLC由於不支持浮點運算以及先進控制所必須的精確的時間,因此,除了模糊邏輯控制外,其他的先進控制並沒有在PLG平台上實現。然而,在過程工業中大多系統使用先進靈活的PLC控制系統,因此1996年Barnes提出了一種基於PC-PLC通訊的混合方式,通過控制網路實現計算機與PLG的通訊,從而實現先進控制。

3、參考文獻。

[1]基希林,曲非非。PLC的發展[J].微計算機信息,20xx, 18(9):1-2

[2]陳夕松,張景勝。過程式控制制發展綜述與教學研討[J].南京工程學報,20xx,2(1):49-52

[3]Ohaman Martin, Johansson,Stefan, Arzen, Karl-Erik. Implementation aspects of the PLC standard IEC 1131-3 [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1998,6(8):547-555

[4]范宗海,黃步余,唐衛澤。先進過程式控制制在聚丙烯裝置上的應用[J].石油化工自動化,1999, (6):7-12

[5]王躍宣。先進控制策略與軟體實現及應用研究[M].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xx,(1):8-20

[6]褚健。現代控制理論基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 9-15

[7]沈平,趙宏,孫優賢。過程式控制制理論基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31-38

[8]張志輝一套常減壓先進控制的應用與開發「M].陝西:西安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xx:20-25

[9]薛美勝,吳剛,孫德敏,王永。工業過程的先進控制[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xx,29(2):1一9

[10] Kolokotsa D.,Stavrakakis,G S二Genetic algoritluns optimized fuzzy controller f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buildings implemented using PLC and local operating networks[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xx,15(5):417-428

[11]黃麗雯。新型PLC的特點及應用[J].新特器件應用,1999 , (6) : 27-29

[12]楊昌餛。可編程序控制器發展趨勢概述[J],基礎自動化,1998 , (2) :1-5

[13]蔡偉,巨永鋒。PLC分布式控制系統[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1996,16(3):20-25

[14]胡惠延。用PLC實現的一種集散型控制系統[J].煤礦自動化,20xx, (4) : 22-24

[15]陳勇,趙勇飛,徐莉。工控機與PLC分布式測控系統的設計[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1999 , (6) : 41-43

[16]任俊傑,錢琳琳,劉澤祥。基於SIMATIC S7 PLC的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J],電工技術雜志,20xx,(9):40-42

[17〕田紅芳,李穎宏。PLC與上位機的串列通訊[J].微計算機信息,20xx,17(3):36-37

[18]姚錫凡,彭永紅,陳統堅,李偉光。基於模糊晶元的加工過程智能控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xx, (2):26-29

[19]汪小澄,方強。基於PLC的模糊控制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20xx, 35(3):79-81

[20]肖漢光。模糊控制在懸掛鏈同步控制中的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xx: 20-31

[21]成曉明,柳愛美,田淑杭,PLC的爐溫多級模糊控制的優化與實現[J].自動化儀器與儀表,20xx,(1) : 20-22

[22]李敬兆,張崇巍。基於PLC直接查表方式實現的模糊控制器研究[J].電子技術雜志,20xx,(9):18-21

[23]張璽,劉勇,張小兵。二次開發Wincc模糊控制演算法[J].計算機應用,20xx,(1):69-71

[24]孫東衛,周立峰。預測模糊控制在渠道系統中的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xx,(4):82-85

[25]石紅瑞,孫洪濤,馬智宏。二次開發RSView32嵌入廣義預測控制演算法[J] .測控技術,20xx 23(9) : 52-54

[26」西門子公司。西門子57-300系統參考手冊[M].北京: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20xx: 10-200

[27」西門子公司。STEP? V5.1編程手冊[M].北京: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20xx:40-60

[28]王磊,王為民。模糊控制理論及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7: 17-29

[291章為國,楊向忠。模糊控制理論與應用[M].陝西: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9:15一19

[30]蔡自興。智能控制一基礎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35-37

[31]孫增折。智能控制理論與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55-62

[32]齊蓉,林輝,李玉忍,謝利理,通用模糊控制器在PLC上的實現[[J].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xx, (4):23-25

[33]聞新,周露,李東江,貝超。MATLAB模糊邏輯工具箱的分析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44-45

[34]許建平,劉添兵。PLC控制軟體的模塊化設計[J].九江職業技術學校學報,20xx,(3):13一14

[35]張運波。PLC梯形圖設計中的關鍵技術[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xx,1(1):30-32

[36] Richalet J, Rault A. Model Predictive Heuristic Cortrol:Application to Instrial Process[J] .Automatica, 1978,14(1):413-428

[37] Rouhani R,Mehra R K. Model algorithmic control (MAC):Basic Theoretical Properties[J].Automatica,1982,18(4):401-414

[38] Culter C R,Ramaker B L .Dynamic Matrix :ontrol-A Computer Control Algorithm[M].San Francisco: American Automatic Control Council,1980:221-230

[39] Clarhe D W, Mohtadi C.Constrained receding hori:on predictive control[J].IEEProc-D, 1991,13 8(4) : 347-3 54

[40] Garica C E,Morari M. Internal Model Control-A Unifying Review and Some New Results[J] .Process DesDew, 1982,(21):308一32;5

[41]Richalet J .Predictive functional control-Appliation to fast and accurate robots[J].Proc Of 10「 IFAC World Congress, Munich, FRG, 1987, (1):25I-258

[42]許超,陳治鋼,邵慧鶴。預測控制技術及應用發展綜述[J].自動化及儀表,20xx,29(3):1一10

[43]舒迪前。預測控制系統及其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225-228

[44]李紹勇,陳希平,王剛,范宗良,樹龍,蔡穎。換熱機組供水溫度的廣義預鋇(控制[J].甘肅科學學報,20xx, 16(3):95-97

[45]俞樹榮,祁振強,商建平。集中供熱系統熱力站二段換熱機組系統建模及研究[J].甘肅工業大學學報,20xx, 28(2):57-61

4、論文提綱。

plc畢業設計開題報告2

第三章PLC模糊控制器的研究與實現

3.1模糊控制演算法與系統

3.1.1模糊控制理論

3.1.2模糊控制系統

3.1.2.1模糊控制器的組成

3.1.2.2模糊控制演算法

3.1.2.3模糊控制器的結構

3.2 PLC模糊控制器設計

3.2.1 PLC模糊控制器結構

3.2.2模糊控制器離線部分設計

3.2.2.1模糊控制器離線部分演算法設計內容

3.2.2.2基於MATLAB模糊邏輯工具箱的設計

3.2.3 STEP7實現模糊控制器設計

3.2.3.1模糊演算法流程圖

3.2.3.2模糊演算法的功能塊

3.2.4 PLC模糊控制器的模擬驗證

3.2.4.1模擬系統的建立

3.2.4.2模擬結果驗證

第四章PLC預測控制器的研究與實現

4.1廣義預測控制演算法

4.1.1單值廣義預測控制

4.1.2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律計算

4.2 PLC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的設計與實現

4.2.1單值廣義預測演算法的實現步驟

4.2.2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的設計

4.3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的模擬驗證

4.3.1模擬模型的建立

4.3.2模擬結果分析比較

第五章基於PLC的空調性能檢測實驗室計算機控制系統

5.1工藝流程與控制方案

5.1.1工藝過程簡述

5.1.2控制要求

5.1.3控制方案設計

5.2控制系統結構及配置

5.3監控系統組態設計

5.4 57-300 PLC控制系統設計

5.4.1硬體系統組態

5.4.2 PLC控製程序設計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目前,PLC的應用十分廣泛,涉及到過程式控制制的方方面面。但在控制策略上,它依然沿用傳統的PID控制。許多PLC開發商把PID演算法做成模塊,固化在PLC中。

但從長遠角度看,對於一些復雜的控制系統,PID很難滿足控制要求,這就需要把先進的控制演算法嵌入到PLC的設計中。本課題以此為主要研究內容。

工業過程的復雜性以及對於控制日益提高的要求,各種先進控制演算法越來越多地深入到控制領域,但由於PLC的編程目前還限於低級語言(如梯形圖),所以,給在PLC上實現先進控制演算法帶來了困難。SIEMENS在PLC的編程系統STEP7中提供了比較豐富的功能模塊,因此,本課題首先是通過對控制演算法的研究與改進和對STEP?功能的開發,使先進控制策略在S7-300 PLC上得以較好的實現。本論文重點研究基於PLC的模糊控制器的實現,這一領域目前研究的比較多,因此在總結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基於PLC的通用的模糊控制器,並使其固化在STEP7軟體中。此外,對於PLC預測控制雖已有一些研究,但都僅限於理論方面,尚未給出PLC上實現的實例。本課題也想在此方面有所創新,開發出基於PLC的預測控制實現技術。

本論文第一章簡要介紹了課題的來源背景、主要內容、目的意義以及國外相關工作的研究狀況等。

第二章介紹了SIMATIC S7-300 PLC的主要特點,系統組成及控制系統的配置與實現,同時介紹了STEP?軟體的功能及結構,組態環境,以及一些基本演算法的實現方法。

第三章重點闡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論、模糊控制演算法、模糊控制器的結構及設計方法。提出了基於PLC的模糊控制器的實現方法,即採用MATLAB離線設計,PLC在線查詢的方式。給出了STEP?實現模糊演算法的流程圖及部分程序。

最後建立一個過程模擬系統,對PLC模糊控制器進行模擬驗證。

第四章介紹了預測控制的基本理論,重點闡述了廣義預測控制演算法,並結合PLC的特點,提出了基於PLC的.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的設計方法,給出了STEP7實現單值廣義預測演算法的步驟與流程圖。最後建立一個二階大滯後的對象模型,構成模擬控制系統,與PID控制進行比較分析,驗證PLC預測控制器的有效性。

第五章是作者在研究生期間參加的某空調性能檢測實驗室基於PLC實現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從系統控制方案的設計、系統配置和硬體構成、監控系統的設計等幾個方面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第六章結論與體會,總結自己在課題研究和項目研究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心得,分析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以後工作的注意事項,改進方法。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I.盡快建立樣板工程,把己經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工程實際過程中,通過實踐檢驗,發現問題以便不斷改進和提高。

2. PLC預測控制器目前只應用了簡單的單值廣義預測演算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控制精度不高。目前,應用較為成熟的是MPC演算法,因此可以把PLC-MPC控制器作為今後研究的一個重點。

3.對於PLC模糊控制器的改進,主要是在演算法上,為了提高控制效果,單純的模糊演算法是不足的,改進型模糊演算法如模糊PID可以改善控制器性能,因此可以開發PLC模糊PID控制器。

4.進一步挖掘STEP?軟體的功能,開發過程對象模擬模塊,給出基於PLC建立模擬系統的方法和步驟,為工業實阮應用縮短調試時間,保證系統的可靠性。

7、預期的結果。

1.通過對先進控制各種演算法的分析比較,對先進控制理論有了進一步認識,從中學到了不少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了傳統控制方法與先進控制方法的區別。

2.基於PLC實現先進控制與基於PC實現先進控制相比較,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在於PLC實現先進控制不需要通訊協議,而基於PC實現先進控制,在系統設計和運行之前必須正確的配置PC與PLC之間的通訊協議,因此可以降低系統得開發時間。其次,在系統運行時,在下位機上完成先進控制演算法比在上位機完成更具有實時性。在可靠性方面,由於基於PC實現先進控制,現場的數據和信號要經過通訊傳給上位機,這難免會出現數據的丟失和信號的誤差,從而使系統的控制精度下降,而基於PLC實現先進控制避免了這類現象的發生。

3.西門子57-300 PLC功能強、處理速度快、模塊化結構易於擴展,被廣泛的應用於自動化控制系統中;其相應開發軟體STEP7採用模塊化編程方法,提供多種編程語言,豐富的功能模塊,能實現較為復雜的功能和演算法。因此二者結合 起來,為先進控制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很好的軟硬體平台。

4. PLC模糊控制器採用MTALAB離線設計和PLC在線查表的方法,把復雜的模糊推理過程交給計算機離線完成,得到模糊控制量查詢表供PLC在線調用。此方法將復雜瑣碎的模糊控制系統的開發工作變得簡單明了,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同時也提高的PLC控制的實時性,是目前被廣泛採用且效果良好的PLC模糊控制器的設計方法。

5. PLC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採用簡單實用的單值廣義預測控制演算法,它需要調整參數少、在線計算時間短,可適用於PLC類控制采樣周期較短的快速動態過程系統。模擬結果表明:PLC單值廣義預測控制器保持了預測控制的性能,控制效果較PID控制有很大改善,同時具有計算量小,響應迅速的優點。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20xx.05-20xx.06 開論文會議

20xx.06-20xx.07 確定論文題目

20xx.07-20xx.02 提交開題報告初稿

20xx.02-20xx.06 提交論文初稿

20xx.07-20xx.08 確定論文終稿

20xx.08-20xx.09 論文答辯

⑺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基本要求怎麼寫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基本要求怎麼寫

1、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研究的目的;
(2)本論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3)主要研究內容;
(4)課題的准備情況;
(5)工作進度計劃;
(6)參考文獻。
2、開題報告的撰寫應符合科技文獻規范,且不少於2000字;參考文獻應不少於15篇,(這個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我們學校就是2000字和15篇)包括中外文科技期刊、教科書、專著等。
3、開題報告正文字體採用宋體小四號,1.5倍行距。附頁為A4紙型,左邊距3cm,右邊距2cm,上下邊距為2.5cm,字體採用宋體小四號,1.5倍行距。
4、「課題來源」一欄可選項有:科學技術 、生產實踐 、社會經濟、經典、自擬、其它。
5、「成果形式」一欄可選項有:畢業設計、畢業論文。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到 " 大學生部落論壇 「 畢業論文欄目里」有許多的開題報告 找找參考的範文看看吧 ,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 希望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把我的給你參考下吧,呵呵
一.學位論文題目:二氧化硫對小麥種子萌發早期水解酶活性變化的研究
二.所選課題的來源、目的、意義及該課題在國內外的概況:
● 課題來源
自選課題
研究目的
研究SO2促進小麥種子萌發的最佳濃度,分析小麥種子萌發過程中水解酶活性的變化,進而研究SO2做為一種新型信號分子的信號轉導機制。
● 研究意義
近年來,SO2做為一種新型信號分子已經在哺乳動物及人類身上展開了實驗及臨床研究,然而SO2在植物體內的研究目前還未見報道...
● 國內外研究概況
1. 種子的萌發與休眠
種子萌發(seed germination)是種子的胚從相對靜止狀態變為生理活躍狀態,並長成營自養生活的幼苗的過程,生產上...
2. 穀物種子中的水解酶及研究進展
3. 二氧化硫研究進展
主要參考文獻
[1] Bewley JD (1997). Seed germination and plant dormancy. Plant Cell, 9: 1055 - 1066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擬解決的問題和預期效果:
● 主要內容
● 擬解決問題
● 預期效果
四.實驗設計方案及所需要的主要設備、儀器、材料(名稱、規格型號)及其數據(實驗大綱另訂)。
● 實驗方案
研究設計方案
● 所需主要儀器設備
實驗流程圖
五.關鍵問題,現有條件及解決辦法:
● 關鍵問題
● 現有條件及解決方法
六.進度安排及完成畢業論文日期:

一、 選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實意義 二、 論文綜述 1、 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 國內研究的綜述 4、 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1.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現狀,意義;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3.創新點;4.技術路線;5課題的進程安排。我是學機械的。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啊

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隨著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微電子學和計算機等現代電子技術的成就給傳統的電子測量與儀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革命性的影響。常規的測試儀器儀表和控制裝置被更先進的智能儀器所取代,使得傳統的電子測量儀器在遠離、功能、精度及自動化水平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並相應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智能儀器控制系統,使得科學實驗和應用工程的自動化程度得以顯著提高。
作為重量測量儀器,智能電子秤在各行各業開始顯現其測量准確,測量速度快,易於實時測量和監控的巨大優點,並開始逐漸取代傳統型的機械杠桿測量稱,成為測量領域的主流產品。
本文設計的電子秤以單片機為主要部件,用匯編語言進行軟體設計,硬體則以半橋感測器為主,測量0~500g電子秤,隨時可改變上限閾值,並達到閾值報警的功能。稱重感測器輸出的電量是模擬量,數值比較小達不到A/D轉換接收的電壓范圍。所以送A/D轉換之前要對其進行前端放大、整形濾波等處理。然後,A/D轉換的結果才能送單片機進行數據處理並顯示。其數據顯示部分採用LCD顯示,成本低且能很好地實現所要求的功能。
本次課設完成的電子秤的主要優點是:
1、實時測量與監控。
2、閾值修改與重設功能。
3、超值報警功能。
4、測量精度高。
5、顯示速度快、准確。
本文設計的電子秤雖然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智能儀器,但是通過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智能儀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優異的性能。
1.2 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紹課題的產生背景和本文講述的主要內容;第二章主要方案的論證,包括任務的分析實現、硬體和軟體的方案設計;第三章詳細介紹半橋電子秤的硬體設計;第四章講述半橋電子秤的軟體設計;第五章主要論述調試與分析過程。
看看和你要求一樣嗎237513901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噴砼機械手 ,開題報告怎麼寫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景觀設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9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交匯,位於臨沂城區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盪漾,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過去由於只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窪窪,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築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裡,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 *** 決定投入巨沂資規劃建設臨市區內的濱河區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徵,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展到現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 *** 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託並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較近的生態系統之1,是
城市向鄉村延伸,鄉村向城市滲透的區域,這種滲透體現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原則:維持沂河生態環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
變化,創造出適應季節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境的改造,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
境,實現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麴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於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域:
A區:古文化區,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自然生態區,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沂蒙革命精神區,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兒庄戰役、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土性、生態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域景觀規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生活服務區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於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園林、建築、結構、材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實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造,使之更適應於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的認識。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構成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作的優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人們生活環境現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

機械類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⑻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 #報告# 導語】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以下是 無 整理的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1.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選題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一些「不起眼」的計算機外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現在很熱的光電滑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核心是一個光電式感測器,光電式感測器是以光電器件作為轉換元件的感測器,它可以用於檢測能轉換成光電變化的其它非電量,如零件直徑,表面粗糙度,應變力,位移,振動,速度,加速度,以及物體的形狀,工作狀態的識別等,也可用於檢測直接引起光電變化的非電量,如光強,光照度,輻射測溫,氣體成分分析等。光電式感測器具有非接觸響應快,性能可靠等特點(當然用它做成的光電滑鼠也具有這些特點)。

光電感測器是通過把光強度的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變化來實現控制辯培的。光電感測器及其特殊性能再很多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應用光電感測器設計出的產品比普通產品更有可靠的靈活性和方便性。所以本可以在研究光電滑鼠工作原理的基礎上討論光電感測器在實際當中的應用很有必要。

2、研究現狀

滑鼠自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38個年頭了,這38年來,滑鼠無論在性能還是工作原理上都有了許多變化。「mouse」換代發展反映了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同時也證明了一個結論:原創+科技進步=產品的生命。

曾經獲得計算機界最權威的「圖靈獎」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Englebart)博士於1968年12月9日在IEEE會議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滑鼠。如圖所示:一個木質的小盒子,盒子下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每個輪子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獲得X、Y軸上的位移,在盒子的上面則有一個按鈕開關提供連通信號。滑鼠的這款鼻祖與今天的滑鼠結構大不相同,甚至還需要外置電源給他供電才能正常工作。然而他卻引領了一個科技領域的幾次革命,帶給計算機工作者一次次的歡欣鼓舞。

1983年蘋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STAR計算機的啟發,在當年推出的Iisa電腦上第一次使用了滑鼠作為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界面操作工具。這款電腦雖然不成功,但它為轉年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OS操作系統提供了經驗,滑鼠的黃金年代來臨了。這個時候的滑鼠還是老式的機械式滑鼠,但是對於最初的產品已經有了新的改良,滑鼠球取代了不靈活的單滾球,單鍵設計被更加靈活的雙鍵/三鍵所取代,可供電的標准RS232串列口設計取代了早期的獨立介面,現代滑鼠的基本結構已經成型。1982年羅技公司發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機滑鼠,光機結構是滑鼠發展的發明。也就是這個時候現在滑鼠的結構設計基本成熟,光機滑鼠統治了滑鼠市場達2019年之久。

1984年羅技的第一款無線滑鼠研製成功,那時候還依靠紅外虧灶帆線作為信號的載體。雖然說這款產品由於性能方面的諸多問題而告失敗,但是羅技在無線方面的創新也給後來的產品帶來了發展的潛能。

1996年銷雹由微軟發明的滑鼠滾輪是滑鼠發展十分重大的發明,今天滾輪已經成為滑鼠的標配之一。現在流行的滾輪設計一般包括兩種,一是機械式滾輪,也就是用滾輪來帶動一個機械電位器以獲得信息,微軟的很多滑鼠都是採用這種結構。它的優點就是滾動比較精準,但是機械結構存在磨損問題。

2.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翻轉式哈密瓜分級裝置設計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研究目及意義

1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對水果分級裝備的研究起步較晚,商品化的水果品質檢測分級設備比較少;但是,隨著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蘋果、柑橘、黃桃等水果的品質特徵進行研究,並研製了部分水果檢測分級裝備。由於國內相關技術的不成熟,現有的檢測分級裝置檢測研究對象多為蘋果、芒果、獼猴桃、柑橘等小型水果,而目前針對哈密瓜的分級研究基本上處在理論層面,還沒有應用到實際生產中,仍需要進行繼續深入的研究。目前,哈密瓜的市場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針對哈密瓜大小分級的設備及技術解決當前的問題。

2研究目的與意義:

哈密瓜是新疆地區的名優特產,素有「瓜中」的美稱,含糖量高,奇香襲人,不僅香甜可口,而且營養成分十分豐富,被譽為「水果皇後」.然而,目前哈密瓜採摘後的檢測方式主要採用人工分揀方法,效率低下,隨意性大,往往帶有人的主觀因素,造成分選不規范,分選精度低;同時分揀時間長,水果腐爛變質及客戶等待時間較長等問題突出,造成資源和時間的雙重浪費,致使經濟效益下降,最終影響了哈密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對哈密瓜進行自動化分級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針對目前新疆哈密瓜主要依靠人工在田間地頭進行分級的現狀,設計了一種翻轉式哈密瓜分級裝置。

二、本課題研究內容

1總體設計

1.1總體結構

本裝置包括機架、進料口、卸料口、傳送系統、承載水果裝置、控制系統和分級執行裝置。傳送系統包含電動機、同步皮帶、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鏈條輸送帶;控制系統包含對射式激光感測器、感測器支撐架、三菱PLC和PLC支撐架;分級執行裝置包含分級執行裝置支撐架、支撐軸、調速電機、凸輪和棘輪。

1.2工作原理

工作時,電動機帶動傳送系統工作,傳送系統帶動承載水果裝置工作,哈密瓜由進料口進入承載水果裝置。當承載水果裝置通過對射式激光感測器區域時,哈密瓜觸發對射式激光感測器,按照所觸發的對射式激光感測器的對數將哈密瓜分為大、中、小3個等級;對射式激光感測器將信號傳給三菱PLC,通過預先設置好的程序使三菱PLC控制相應的調速電機轉動,調速電機控制凸輪轉動;凸輪通過轉動使相應的水果托盤翻轉,進而使哈密瓜進入相應的卸料口,實現哈密瓜的分級;拉伸彈簧拉動水果托盤回到初始位置,凸輪繼續轉動至初始位置後通過與棘輪作用停止轉動,等待下一次轉動。

2哈密瓜承載裝置設計

2.1材料與方法

本次試驗材料選用品種為「金皇後(欣源蜜6號)」的成熟哈密瓜樣本,樣本個數為100個,產地為新疆兵團農六師103團哈密瓜種植基地。根據當地瓜農的經驗和哈密瓜的全生育期(85~110天左右),在哈密瓜成熟期對此種哈密瓜進行兩批次採收,每次均採收50個,且採收時間間隔不能超過3天,共得到100組有效試驗數據。

2.2水果托盤曲線確定

通過對哈密瓜球度的計算,可以看出「金皇後(欣源蜜6號)」品種哈密瓜形狀規則,接近於球形,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類球形的水果托盤。選取哈密瓜理論平均縱徑做為橢圓的長軸r1,哈密瓜理論平均橫徑做為橢圓的短軸r2,並選定用於設計水果托盤的曲線。

2.3承載水果裝置設計

承載水果裝置由轉動軸、減震彈簧、水果托盤支撐座、水果托盤緩沖墊、裝置支撐座、拉伸彈簧和水果托盤組成。其中,裝置支撐座與鏈條長銷軸相聯,減震彈簧固定在水果托盤支撐座和裝置支撐座之間;水果托盤通過轉動軸與水果托盤支撐座聯接,其緩沖墊固定在水果托盤支撐座上,拉伸彈簧用於聯接水果托盤和水果托盤支撐座。承載水果裝置是哈密瓜分級裝置中的關鍵部件,該裝置中水果托盤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哈密瓜承載傳送和翻轉;減震彈簧和水果托盤緩沖墊主要作用是當哈密瓜由進料口傳送至水果托盤時實現減震和緩沖,避免哈密瓜出現損傷;拉伸彈簧的主要作用是當水果托盤翻轉後將水果托盤拉回原位置。

3分級系統設計

3.1分級執行裝置設計

分級執行裝置由凸輪、棘輪、支撐軸和調速電機組成。其中,支撐軸固定在分級執行裝置支撐架上,棘輪固定在支撐軸上,凸輪繞支撐軸轉動。通過固定在分級執行裝置支撐架上的調速電機

帶動凸輪繞支撐軸轉動,凸輪在轉動過程中通過與水果托盤作用,驅動水果托盤翻轉,進而使哈密瓜翻轉並實現哈密瓜的分級;凸輪每次工作後都回到初始位置,通過與棘輪的作用實現凸輪靜止。

3.2分級控制系統工作原理

分級控制系統由多對對射式光電感測器、三菱PLC和調速電機組成。首先,通過試驗獲取哈密瓜相關數據建立哈密瓜質量-縱徑數學模型,根據所建立的數學模型確定對射式光電感測器的安裝位置,並確定哈密瓜經過感測器時觸發感測器個數與哈密瓜質

量的關系;然後,PLC通過獲取感測器被觸發個數的信息間接獲取哈密瓜的等級信息,並根據間接獲取的哈密瓜等級信息控制相應的調速電機轉動;調速電機控制凸輪旋轉並驅動水果托盤翻轉,最後完成哈密瓜的分級。

三、實施方案

1哈密瓜表面清理及編號。對所採收的哈密瓜使用干毛巾進行表面清洗,用小刀切除果梗,並對哈密瓜進行編號,將編號為1~100的記號紙貼在哈密瓜果梗處。

2哈密瓜外形尺寸測量。對已經編號的哈密瓜樣本,使用高度劃線游標卡尺測量哈密瓜樣本縱向長軸的長度a、橫向短軸的兩個長度b和c.其中,短軸的兩個長度b、c測量方式是短軸處相互垂直的兩個位置進行測量,通過公式(1)求出哈密瓜的球度.在測量哈密瓜縱徑時需要人工將哈密瓜豎立,由於豎立過程人工參與,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故此處均採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每個哈密瓜樣本的尺寸數據測量3次並詳細記錄每次所測量的數據,將每個哈密瓜樣本的3組試驗數據取平均值作為哈密瓜的尺寸數據,並最終以100個哈密瓜的平均橫縱經值做為哈密瓜的理論橫縱經值。

四、進度安排

第1-4周實習調研、收集資料。

第5周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完成總體方案設計。

第8-11周完成機械結構、驅動系統、控制系統設計計算。

第12-15周繪制裝配機總裝配圖、零件圖;並繪制驅動系統原理圖、控制系統原理圖。

第16周整理文檔圖紙完成畢業設計說明書。

第17周校對所有設計內容參加畢業設計論文答辯。

五、已查閱主要參考文獻

3.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設計的依據與意義

隨著企業信息化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統。由於這些信息系統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開發,而且大都建立在面向各自部門內部業務處理的基礎之上,因此每個系統有各自的運行環境和數據存儲方式。同時在信息組織上面,往往各個部門之間又存在交叉信息。而這些交叉信息的組織無疑導致了大量的重復勞動;甚至,由於獲取信息的渠道、時間等的差異,而導致表徵相同信息的數據出現歧義,無法確定信息的正確版本。為了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管理效率,迫切需要建立1個公共的集成環境,對用戶提供統1和透明的訪問界面。

在打破各信息系統間的彼此封閉,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的努力中,往往會遇到以下這些問題:

(1)資料庫建立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數據共享的問題。

(2)不同的資料庫採用了不同的DBMS,甚至是不同的操作系統。

(3)不同資料庫中表徵相同信息的表或表徵相同屬性的欄位可能命名各異。

(4)各資料庫可能不在同1個網路中。

為解決上述數據共享問題,我們在此提出在統1安全框架下,面向各自信息描述、分布式異構數據環境下數據集成的概念。通過數據的標准化,相關分布式異構數據源得以共享數據資源,並保持實時同步更新。

在數據集成環境下,當某個數據源數據有變動時,必須把數據變動信息及時傳遞給相關目標數據源。這就需要為每個數據源分別建立1個叫數據源伺服器的組件來實現異構數據源間的同步通信。具體來說數據源伺服器負責異構數據差異監控信息的保存、異構數據源同步客戶端用戶的信息維護、實時安全的更新信息的主動式同步分發,以及接收更新信息後向本地數據源的數據同步。可見數據源伺服器在異構數據集成中是必不可少的,這正是設計研究它的意義所在。

2、國內外同類設計的概況綜述

數據集成是指1種中間件(Middle-Ware或Mediator),它屏蔽了各種異構數據間的差異,提供1個訪問異構數據的統1介面。能夠使應用程序以統1的方式訪問各種分布的、結構各異的數據源,就如同訪問單1數據源1樣。並能為數據和內容源提供實時的讀和寫,能變換這些數據以進行商業分析和數據交換。

集成平台與集成框架技術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企業信息集成與系統集成復雜度的提高,採用常規的集成方法已難以適應集成的要求,於是作為先進的應用集成工具,集成平台與集成框架技術就應運而生。

目前常用的數據集成方法有:聯邦系統、數據倉庫和Mediated系統。

(1)聯邦系統

將所有數據源統1到1個單1的集成系統中。該方法比較簡單,集成系統有統1的模式,不用考慮分布數據的轉化和統1。但是,構造這樣的集成系統需要很長的開發時間,要求高性能的主機設備,實現代價較高。

(2)數據倉庫(DataWarehouse)

將所有數據源的數據都抽取出來進行預處理,合成1個全局模式,並存儲在單1的數據倉庫中供用戶查詢。數據倉庫支持對歷史數據的訪問,用戶也可以通過數據倉庫提供的統1數據介面進行決策支持的查詢。這種方法查詢處理性能高,但數據可能缺乏時效性,並且創造數據倉庫比較費時費力(數據倉庫中的數據在存儲之前必須經過1定的篩選處理)。

(3)Mediated系統

通過提供所有異構數據源的虛擬試圖來完成數據集成,集成的數據源可以是資料庫、遺產系統和Web數據源等。系統提供用戶1個全局模式,用戶的操作只針對該模式,不必關心數據源的位置、模式和訪問方法。虛擬資料庫不存儲任何自己的數據,而是將用戶的查詢翻譯成1個或多個對數據源的查詢,然後中介器(Mediation)對各個數據源的查詢結果進行綜合處理,將結果返回給用戶。該方法並不將各數據源的數據集中存放,而是通過中介器/包裝器(Mediation/Wrapper)體系結構滿足上層的集成應用需求。Mediation/Wrapper方法解決了數據更新的問題從而彌補了數據倉庫方法的不足。但是,由於針對各個數據源的包裝器(Wrapper)要分別建立,因此異構數據源的Wrapper建立問題又給人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通過對以上數據集成方法的分析比較,Mediated系統性價比高,時效性強,是較合理的集成方法。隨著組件技術的發展,還可將組件技術應用到數據集成中。WebServices是1個嶄新的分布式計算模型,利用XML、SOAP、UDDI、WSDL和WSFL等標准構造1個松耦合的分布式計算環境,實現各個異構平台的通訊和數據共享。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的異構數據集成框架是採用中介器/包裝器體系結構的Mediated系統。該系統基於面向對象的Java和XML技術,以元數據為基礎、WebService為實現手段。Mediated異構數據集成系統主要採用數據源伺服器屏蔽各種數據源的差異,通過1個XML介面引擎作為低層關系資料庫或其他數據源的包裝,在不改變數據源數據類型和結構信息的前提下,完成某種數據類型與系統集成模(XMLSchema)之間的雙向映射,並實現集成模式操作至低層數據源操作的轉換,為用戶提供了對數據源的查詢和更新機制。

3、課題設計的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基於WebServices面向服務的公用異構數據集成平台的搭建、統1安全認證、異構數據共享與安全傳輸。本人側重於數據源伺服器的設計。數據源伺服器完成異構數據差異監控信息的保存、異構數據源同步客戶端用戶的信息維護(包括:更新狀態、在線狀態監控等)、實時安全的更新信息的主動式同步分發,以及接收更新信息後向本地數據源的數據同步。

數據源伺服器包含3個主要功能模塊:數據接收整理模塊、數據差異比較模塊與數據同步更新模塊。數據接收整理模塊對主本數據進行適當的整理和加工,便於後面的模塊功能處理;數據差異比較模塊掃描經過整理的主本數據,通過數據間的比較獲得數據的變化,生成主本數據變動信息;數據同步更新模塊根據主本數據變動信息完成對副本的刷新。

數據伺服器接收主本數據源通過TCP連接傳過來的數據流暫存在緩沖池,經過整理和差異比較後將變動信息通過UDP協議轉發給副本數據源。主本數據變化信息包括變化了的數據以及完成這1變化的數據操作,這些信息保存在"主體數據變動信息"的數據表中。在數據量較大的情況下,可考慮轉化成相應XML格式文檔後經壓縮成jai包再轉發給副本數據源伺服器,完成副本數據源選擇性的數據同步更新。

4、設計方法

4.1研究方法:

(1)採用Java編程技術,通過TCP協議完成變動信息的接收和臨時存儲。

(2)採用Java編程技術,通過UDP協議完成同步客戶端的更新數據高速傳輸。

(3)採用JDBC和XML技術,實現本地數據源選擇性的數據同步。

4.2研究措施:略

閱讀全文

與自動堆料裝置設計開題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架空乘人裝置設計長度 瀏覽:143
小米手機無線顯示怎麼搜索不到設備 瀏覽:662
精密設備怎麼減震 瀏覽:268
什麼是鑄造齒輪 瀏覽:801
華碩筆記本電腦更換機械硬碟多少錢 瀏覽:152
加速度和力的實驗裝置 瀏覽:939
製冷片的電阻怎麼算 瀏覽:778
微型電腦自動並網裝置產品圖看看 瀏覽:117
農村供暖設備哪裡有賣 瀏覽:65
輕卡儀表兩個箭頭對著什麼意思 瀏覽:274
怎麼樣給地磅儀表加密碼 瀏覽:830
燕秀工具箱怎麼讓智能中心線 瀏覽:673
小太保電動工具 瀏覽:986
冷庫冬天製冷不行怎麼辦 瀏覽:515
小學科學裝置設計圖 瀏覽:973
噸包自動吸料裝置 瀏覽:636
賓士加油門空調不製冷什麼原因 瀏覽:989
超聲波壓塑機不焊接怎麼回事 瀏覽:644
天然氣閥門在我家 瀏覽:347
怎麼感覺人的身體會製冷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