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共軛法測量凸透鏡焦距
在用公式法,就是物距象距法測焦距時,很難確定屏在哪個位置時像最清晰,這是一個主觀判斷的過程,往往是把屏前後移動,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像的清晰程度都相差不多,這樣像距v就根本測不準確.
而在使用共軛法時就好得多,它是先把光源與光屏都固定在光具座上,再把凸透鏡放在中間,前後移動它的位置,使屏上出現清晰的像,這時我們會發現當透鏡的位置稍有變化時,屏上像的清晰程度就有較大變化,這是因為透鏡的位置稍有變化,它總是同時影響到物距和像距,並且是一個變小,另一個變大,像的清晰程度就變化明顯.
使用共軛法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不需要准確確定凸透鏡光心的位置,若使用公式法,由於光心的位置不確定,會造成物距和像距都測不準確,從而測出的焦距誤差很大.而使用共軛法,只需要測量凸透鏡移動的距離,光心的具體位置是無關緊要的.
㈡ 怎樣測凸透鏡的焦距(實驗報告)
可以有兩種方法測量:一,是平行光線垂直照射凸透鏡,在凸透鏡另一側放置一張白紙,調整凸透鏡與白紙的距離,當白紙上光線聚集成一個小亮點時,測量白紙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二,1,拿一根蠟燭並在白紙上畫出輪廓圖,2、將凸透鏡放在蠟燭和白紙之間並調整三者之間的距離,3、當蠟燭在白紙上所成的像與輪廓圖重合時測量蠟燭與白紙之間的距離,4、白紙與蠟燭距離的四分之一即為凸透鏡的焦距。
以上兩種方法可供你參考,都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設計的實驗
㈢ 如何測量凸透鏡焦距
1 公式法
利用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實像的實驗,測量並記錄成像時的物距u和像距v,根據透鏡成像公式,計算出透鏡焦距f,多次測量後取平均值。
2 共軛法
利用光具座固定好光源和光屏位置,測量出它們的間距L。將待測焦距的凸透鏡放在其間,沿主軸移動凸透鏡,使光屏上兩次呈現出光源倒立的像。記錄兩次成像時透鏡的位置,由此求出兩次成像過程中透鏡移動的距離d,
根據公式可計算出凸透鏡焦距f,這個方法叫共軛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之一。
3 平行光聚焦法
根據凸透鏡特性,讓平行光(如太陽光)沿主軸方向入射到凸透鏡上,在另一側與透鏡平行放置一光屏,調節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時透鏡與光屏的間距為凸透鏡焦距。這是一種簡便的粗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在實驗室還可以用遠物成像法代替平行光聚焦法估測凸透鏡焦距,方法與平行光法相似;調節光屏的位置,使遠處的物體(例如教室的窗或窗外的物體)在光屏上成像,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近似為該透鏡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