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侵報警系統的四種類型----匯流排制、多線制、無線制、公共網路型各自的特點和優缺點
根據信號傳輸方式的不同,入侵報警系統組建模式宜分為以下模式:
1 分線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多芯電纜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採用一對一專線相連。
2 匯流排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其相應的編址模塊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採用報警匯流排(專線)相連。
3 無線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其相應的無線設備與報警控制主機通訊,其中一個防區內的緊急報警裝置不得大於4個。
4 公共網路: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現場報警控制設備和/或網路傳輸接人設備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採用公共網路相連。公共網路可以是有線網路,也可以是有線一無線一有線網路。
1、 探測
入侵報警系統應對下列可能的入侵行為進行准確、實時的探測並產生報警狀態:
a) 打開門、窗、空調百葉窗等;
b) 用暴力通過門、窗、天花板、牆及其他建築結構;
c) 破碎玻璃;
d) 在建築物內部移動;
e) 接觸或接近保險櫃或重要物品;
f) 緊急報警裝置的觸發。
2、 當一個或多個設防區域產生報警時,入侵報警系統的響應時間應符合下列要求:
a) 分線制入侵報警系統:不大於2s;
b) 無張和匯流排制入侵報警系統的任一個防區首次報警:不大於3s;
其他防區後續報警:不大於2s;
3、 指示
入侵報警系統應能對下列狀態的事件來源和發生的時間給出指示;
a) 正常狀態;
b) 試驗狀態;
c) 入侵行為產生的報警狀態;
d) 防拆報警狀態;
e) 故障狀態;
f) 主電源掉電、備用電源欠壓;
g) 調協警戒(布防)/解除警戒(撤防)狀態;
h) 傳輸信息失敗。
4、 控制
入侵報警系統應能對下列功能進行編程設置;
a) 瞬時防區和延時防區;
b) 全部或部分探測迴路設備警戒(布防)與解除警戒(撤防);
c) 向遠程中心傳輸信息或取消;
d) 向輔助裝置發激厴信號;
e) 系統試驗應在系統的正常運轉受到最小中斷的情況下進行。
5、 記錄和查詢
入侵報警系統應能對下列事件記錄和事後查詢:
a) 4.3.3所列事件、4.3.4所列編程設置;
b) *作人員的姓名、開關機時間;#p#分頁標題#e#
c) 警情的處理;
d) 維修。
6 、傳輸
a) 報警信號的傳輸可採用有線和/或無線傳輸方式;
b) 報警傳輸系統應具有自檢、巡檢功能;
c) 入侵報警系統應有與遠程中心進行有線和/或無線通信的介面,並能對通信線路故障進行監控;
d) 報警信號傳輸系統的技術要求應符合IEC 60839-5;
e) 報警傳輸系統串列數據介面的信息格式和協議,應符合IEC 60839-7的要求。
⑵ 數據採集及巡迴檢測報警裝置有哪些
數據採集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從數據源收集、識別和選取數據的過程。另一種是數字化、電子掃描系統的記錄過程以及內容和屬性的編碼過程。
智能巡迴檢測報警儀 適用於多點測量、報警。
本儀表具有以下特點:
·鋁合金外殼,進口接線端子;各輸入通道帶浪涌過壓保護;抗干擾設計、電磁干擾Ⅲ級。
·每通道可設置2個報警值,通過報警方式選擇為上限或下限,能實現上、上上限,上、下限,下、下下限功能獨立的報警靈敏度設置
2點公用繼電器輸出,2種可設置的繼電器動作方式
方式1: RL1:任何通道從非報警狀態進入報警狀態時動作,自動延時恢復或面板按鍵恢復
RL2: 只有有一個通道處於報警狀態即動作
方式2:RL1:只有有一個通道第1報警點處於報警狀態即動作
RL2:只有有一個通道第2報警點處於報警狀態即動作
·各通道獨立的報警指示燈,不亮、閃爍、亮3種狀態,不亮表示不報警,閃爍表示進入報警,按消音鍵後轉為亮。
·計算機可通過通信介面一次讀指定的1個或數個通道或全部通道的數據,大大縮短通信時間
·輸入電路帶保護,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
·輸入5~80通道,熱電阻、熱電偶、電流、電壓輸入
·基本誤差±0.2%F·S,顯示範圍-1999~9999(檢測速度0.1~0.2秒/每通道)
·各通道獨立設定信號類型、量程、報警值
·各通道獨立的調校功能,有效減小感測器誤差,提高系統的測量、控制精度
·可任意關閉不使用的通道,被關閉後的通道不再顯示、報警、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