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自動雨傘的原理和結構
全自動雨傘,包含傘面、傘桿、傘柄、支撐桿、傘面 支撐桿、支撐桿連接座版。
其特徵在於:權 一聯動機構,由移動開關、鋼絲繩、上下軸承、齒輪和傳動鏈 組成,安裝在傘桿內; 在傘桿頂部和下方各安裝一隻軸承,用鋼絲繩環形套裝在兩軸 承上,在傘桿下方適當位置開有一「Z」字形移動開關座孔,與其 相應位置的鋼絲繩處與鋼絲繩連接一上下移動的開關;
在傘桿上方 的鋼絲繩的一邊與鋼絲繩連接一段傳動鏈,與其相應位置處的傘桿 上的兩邊各安裝一隻齒輪,齒輪與傳動鏈嚙合轉動,齒輪上各固接 數根傘面支撐桿。
自動傘的打開方法:
1、第一步:用手握住傘柄,充分抖開傘面,這個步驟防止傘面和傘骨纏在一起,打開時而傷及到傘骨或是傘面
2、第二步:對著無人或無物地方按著向上箭頭的按鈕撐開
3、第三步:收回時按下向下的鍵頭
4、最後一步:雙後按住傘頭傘尾,往裡壓回即可。
Ⅱ 自開自收雨傘的原理是什麼
3.1 傳動裝置確定
關於全自動收縮長柄傘的設計最主要的是上下彈簧之間彈性勢能裝置的選擇。傳統半自動長柄傘是通過兩個滑塊之間彈簧的預緊力,推動滑塊向上滑動,從而實現長柄傘的張開。於是,通過推測如果僅僅在滑塊的上面加一彈簧,是否滑塊也能同理向下移動,來實現傘的閉合,實驗表明可以實現。那麼,以下工作就是如何確定上下兩個彈簧預緊力的大小差異和工作狀態。
3.2工作過程及原理分析
A. 長柄傘處於收緊狀態,即中間滑塊在下止點位置
1. 此刻彈簧1的彈力達到其過程中最小值且大於0。
2. 中間滑塊處在下止點,並被凸點開關1鎖止。
3. 傘骨3的下支點位於滑塊2的上搭扣,彈簧2的彈力為0。
B.長柄傘處於開始打開狀態,即中間滑塊開始上移
1.欲打開傘時只需用力推動滑塊2使得傘骨3的下支點從下搭扣運動到上搭扣。
2.推動滑塊2時,彈簧2被壓縮且彈力回到最大值(彈簧2的彈力不為0時始終大於彈簧1的彈力)。
3.傘骨3的下支點位於下搭扣後再施加一點力就會打開開關1,中間滑塊開始上移。
C.長柄傘處於張緊狀態,即中間滑塊在上止點位
1.此刻彈簧1的彈力達到其過程中最大值。
2.中間滑塊處於上止點。
3.此刻彈簧2的彈力為其壓縮狀態的最小值,但仍大於彈簧1的彈力最大值,所以彈簧2能壓縮彈簧1。
D.長柄傘處於開始回收狀態,即中間滑塊開始下移
1.欲回收傘時只需按下開關2,使得彈簧鎖口向內縮回,下支點在彈簧2的作用下從下搭扣回到上搭扣,此時彈簧2的彈力回到0。
2.而彈簧1始終處於壓縮狀態,且大於0。所以中間滑塊在只有彈簧1的作用下開始向下移動。
3.當中間滑塊運動到下支點時,被凸點開關1和傘骨1、2鎖止而停止下滑。
3.3開關的設置
a) 凸點開關
1.原理
該開關上一半斜度較小,下一部分斜度較高。依靠裡面的彈簧上下回縮。凸點開關上低下高,中間滑塊開始上移時斜度較高,只有所受力大於彈簧2彈力最大值才能打開。中間滑塊下移經過時,上一部分斜度低很容易通過。
2.作用
a.當欲使中間滑塊上移時,該開關為防止在下止點位置壓縮彈簧2其彈力未達到最大值時,中間滑塊向上移動。只有在開關受力略大於彈簧2彈力最大值後,凸點開關縮回,中間滑塊開始上移。
b.當中間滑塊下移時,由於凸點開關上部斜面較小,所以彈簧1的彈力足以使中間滑塊被凸點開關鎖止。而且傘骨2、3原因不足以中間滑塊一直下滑。
b) 按鈕開關2
1. 原理
該開關原理與常用長柄傘下置按鈕開關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按鈕在下止點作用效果凹槽在上止點。按鈕正常狀態凹槽關閉,按下按鈕凹槽打開,從而滑塊2上的雙頭楔形彈簧凸起一邊進入凹槽,下支點進入上搭扣。
2.作用
使傘骨3的下支點從下搭扣移到上搭扣。
c) 滑動開關3(即滑塊2)
1. 原理
在滑塊2所處上止點和下支點位置都有相應的凹槽可是雙頭楔形彈簧凸起一邊進入凹槽,使楔形彈簧水平從而支點可以上下移動。
2. 作用
推動滑塊2使傘骨3的下支點從上止點移到下支點,從而彈簧2的彈力達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