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作用沒有明顯的現象,某同學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A、B是氣球).(1)若
(1)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導致裝置內的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B氣球逐漸變大,A氣球逐漸變小,故答案為:現象;A氣球逐漸縮小,B氣球逐漸脹大,原因:CO2氣體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被吸收,使錐形瓶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進入氣球B;
(2)氯氣可與水反應:C12+H2O=HCl+HClO,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鹽酸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NaOH+HCl=NaCl+H2O,次氯酸鈉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次氯酸鈉和水,NaOH+HClO=NaClO+H2O,將這三個方程式相加,則會得到:C12+2NaOH=NaClO+NaCl+H2O,故填:C12+2NaOH=NaClO+NaCl+H2O;
(3)使裝置中產生的現象與(1)中的現象相反,則膠頭滴管和錐形瓶中應加入能產生氣體的物質,可以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故填: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
㈡ 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圖.(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 ①______,②_____
(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可知標號儀器分別是:酒精燈,試管,鐵回架台,集答氣瓶; 故答案為: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集氣瓶; (2)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目的是為了防止裝置 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故答案為:防止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②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伸入制氧氣的試管里的導管不宜過長,防止氣體不易排出; 故答案為:防止氣體不易排出; ③將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在試管口放一小團棉花,加熱時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受熱飛濺進入導管,堵塞導管; 故答案為: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④加熱時先將點燃的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是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出現炸裂,因此在對試管加熱時要先對試管進行預熱,然後再固定在盛葯品處加熱; 故答案為:使試管均勻受熱; ⑤在剛開始加熱時,排出的氣體中混有空氣,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開始收集,否則收集到的氧氣不純,混有空氣; 故答案為:連續均勻放出; ⑥氧氣密度大於空氣,在存放時要求正放在桌面上,為防止逸散還要用玻璃片蓋住瓶口; 故答案為:玻璃片;正. |
㈢ (5分)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趣味實驗裝置,其氣密性良好。操作時,打開A中的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部分溶液
(1)2H 2 O 2 ![]() (2)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 ;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寫SO 2 也對);直玻璃管下口有氣泡放出,水面下降 ㈣ 某同學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來驗證葉的蒸騰作用:取三支試管,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棵大小
(1)如圖分析來實驗裝置以及自結合題意可知甲、乙除了溫度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是一組對照實驗,甲的溫度高,乙的溫度低,結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說明甲中的植物蒸騰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進了植物從試管中吸水,可見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甲和丙除了枝條的葉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甲丙是一組對照實驗. ㈤ 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趣味實驗裝置,其氣密性良好.(1)若膠頭滴管中的物質是濃NaOH溶液,錐形瓶中充滿CO2
(1)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使錐形瓶中的壓強迅速減小. ㈥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
㈦ 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驗證CO 2 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請回答: (1)該同學連接裝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