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是初中化學部分重要的實驗或實驗裝置.請按要求填空:(1)A實驗檢驗玻璃管①中產生氣體的方法是___
(1)玻璃管①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2)裝置漏氣、銅不足、沒有冷卻到室溫等都可以導致實驗數據小於21%.
(3)C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蠟燭冊畝由下至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4)用D裝置可以製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5)①氫氣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而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州納森反應,所以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混合氣體,可收集到氫氣;
②二氧化碳與氫氧茄褲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完成①之後,關閉活塞A,打開活塞B,這時B中的稀硫酸與步驟①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此時可收集到二氧化碳;稀硫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填:(1)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2)裝置漏氣.
(3)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4)CaCO3+2HCl=CaCl2+H2O+CO2↑.
(5)①H2;②關閉活塞A,打開活塞B.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⑵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b______、c______
(1)據圖可知,a是鐵架台,b是集氣瓶,c是水槽,故填:鐵架台,集氣瓶,水槽;
(2)過氧化氫內能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是容固液常溫型反應,應該選用B裝置製取,故填:2H2O2
MnO2 | .
⑶ 如圖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實驗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問題:(1)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選擇裝置:______
(1)因蒸餾可以實現水中難揮發性雜質和水的分離,則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可用蒸餾,故答案為:A; (2)裝置A中②的名稱是冷凝管,使用時下口進水上口出水,裝置③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冷凝管;下埠;分液漏斗; (3)蒸發可以實現易溶於水的固體和水的分離,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固體可用蒸發,故選D裝置; 實驗時,安裝儀器應先下後上,先左後右,正確順序為①②③④⑤,故答案為:D;①②③④⑤.
⑷ 下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實驗要求選擇適當的裝置並完成相關問題.(三)寫出編號儀器的名稱
(1)5用於固定裝置的鐵架台;b用作固體與液體反應的錐形反應容器,稱為錐形瓶. 故答:鐵架台;錐形瓶; (v)製取並收集乾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塊狀固體石灰石與無色液體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製取的,所以發生裝置就應選擇B;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能溶於水,收集裝置應選擇C;乾燥二氧化碳氣體,就需要把氣體通過濃硫酸,因此在B和C裝置之間應加入盛有濃硫酸的G裝置; 故選BCG; 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裝置D,應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題中在確定了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情況下依然觀察無明顯現象,這就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凈.鹽酸易揮發,使產生的氣體混有HCl氣體,HCl氣體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鹽酸,使得不能出現渾濁. 故選Cvv中混有了HCl氣體,有HCl存在不能產生C5Cv0沉澱; (0)①探究二氧化錳的用量對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影響,反應為對固體混合物加熱,發生裝置必然選擇5;收集裝置G為向四排氣法、H為排水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又不溶於水,所以通常兩種方法都可以選用,但現在需要測定收集滿一瓶氣體的時間,裝置G不便於觀察是否收集滿,所以裝置H的優勢凸顯出來--便於觀察. 故選5;H;便於觀察; ②實驗所得數據存在「二氧化錳的量越多氯酸鉀分解速率越大」這種趨勢,但是並沒有更多的實驗數據支持該觀點的成立,只能是一種推測,作為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不科學,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質量比在0:1~0:0的范圍內二氧化錳的質量越多氯酸鉀分解的速度越大.
⑸ 以下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寫出實驗室可
分液漏斗2H 2 O 2  2H 2 O + O 2 ↑或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B或C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 A b防止水倒吸控制反應速率
⑹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請按要求回答問題.(1)A實驗中要使水下白磷燃燒,必須通入______;(2
(1)向水中的白磷處通入空氣或氧氣時,白磷能夠燃燒起來;或把燒杯中的水倒掉內,使白磷暴露在空容氣中,白磷也能夠燃燒起來. 故填:向白磷處通入空氣或氧氣. (2)在大燒杯外放置一裝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燒杯與大燒杯內的紫色石蕊試液形成對比;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物質變紅,觀察到1杯中紫色石蕊溶液慢慢變成紅色,此現象說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氯化氫分子運動到燒杯1中,使溶液顯酸性. (3)確保實驗結果准確應採取的措施是冷卻到室溫再打開止水夾. 答案: (1)向白磷處通入空氣或氧氣 (2)與大燒杯內的紫色石蕊試液形成對比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氯化氫的溶液顯酸性 (3)冷卻到室溫
與初中化學實驗裝置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燃氣閥門招標
發布:2025-05-26 03:19:43
瀏覽:76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