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蒸發(大氣物理學術語)詳細資料大全
定義1: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 所屬學科:大氣科學-大氣物理學。
定義2:水由液態或固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 所屬學科:地理學-水文學。
定義3: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 所屬學科:電力-通論。
定義4:液態水轉化為氣態水,逸入大氣的過程。 所屬學科:電力-通論。
定義5:溫度低於沸點時,從水面、冰面或其他含水物質表面逸出水汽的過程。 所屬學科:水利科技-水文、水資源-陸地水文學。
定義6: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氣候資源學。
現代漢語中,常形容人或物反常地呈現出近乎消失的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蒸發
- 外文名 :evaporate
- 拼音 :zhēng fā
- 定義 :大氣物理學術語
基本信息,概述,物理現象,原理,影響因素,分類,常壓蒸發,減壓蒸發,說明,蒸發實驗,原理,實驗儀器,操作要領,操作口訣,氣象過程,化工操作,蒸發量測量,
基本信息
拼音 zhēng fā
英文 ①evaporate ②evaporation
例句 蕭紅《手》:「窗前的楊樹抽著芽,操場好像冒著煙似的,被太陽蒸發著。」老舍《駱駝祥子》十八:「在這個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混含著由地上蒸發出來攔差的腥臭。」
概述
蒸發和沸騰都是汽化現象,是汽化的兩種不同方式。蒸發是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過程,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上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溶液的蒸發(evaporation)通常是指通過加熱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劑汽化,以提高溶液中非揮發性組分的濃度(濃縮)或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結晶的過程。通常,溫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積越大,蒸發速率越快;溶液表面的壓強越低,蒸發速率越快。
物理現象
原理
蒸發量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水分經蒸發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發掉的水層厚度的毫米數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發量,分別用不同的蒸發器測定。一般溫度越高、濕度越小、風速越大、氣壓越低、則蒸發量就越大;反之蒸發量就越小。從微觀上看,蒸發就是液體分子從液面離去的過程。由於液體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它們的平均動能的顫御大小是跟液體本身的溫度相適應的。由於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時刻總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動能還大的動能。這些具有足夠大動能的分子,如處於液面附近,其動能大於飛出時克服液體內分子間的引力所需的功時,這些分子就能脫離液面而向外飛出,變成這種液體的汽,這就是蒸發現象。飛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後,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進入液體內部。如果飛出的分子多於飛回的,液體就在蒸發。
液體的蒸發 其他條件相同的不同液體,蒸發快慢亦不相同。這是由於液體分子之間內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水銀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很大,只有極少數動能足夠大的分子才能從液面逸出,這種液體蒸發就極慢。而另一些液體如乙醚,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很小,能夠逸出液面的分子數量較多,所以蒸發得就快。 在蒸發過程中,液體蒸發不僅吸熱還有使周圍物體冷卻的作用。當液體蒸發時,從液體里跑出來的分子,要克服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對它們的引力而做功。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為它們簡洞皮具有足夠大的動能。比平均動能大的分子飛出液面,速度大的分子飛出去,而留存液體內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動能變小了。所以在蒸發過程中,如外界不給液體補充能量,液體的溫度就會下降。這時,它就要通過熱傳遞方式從周圍物體中吸取熱量,於是使周圍的物體冷卻。
影響因素
溫度、濕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的速度等。
主要因素: (一)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因為在任何溫度下,分子都在不斷地運動,液體中總有一些速度較大的分子能夠飛出液面脫離束縛而成為汽分子,所以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液體的溫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從液面飛出去的分子數量就會增多,所以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得就越快
蒸發儀器蒸發皿 (二)液面表面積大小。如果液體表面面積增大,處於液體表面附近的分子數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時間里,從液面飛出的分子數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積越大,蒸發速度越快 (三)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當飛入空氣里的汽分子和空氣分子或其他汽分子發生碰撞時,有可能被碰回到液體中來。如果液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快,通風好,分子重新返回液體的機會越小,蒸發就越快。
分類
蒸發可分為常壓蒸發和減壓蒸發。
常壓蒸發
常壓蒸發裝置簡單,易於操作,一般在蒸發皿或燒杯中進行,待蒸發溶液的體積不應超過蒸發器皿容積的2/3。蒸發皿中的液面面積較大,有利於快速濃縮。若溶質對熱穩定,可將溶液放人蒸發皿或燒杯中,然後在水浴中加熱,也可用煤氣燈或電加熱器直接加熱。用煤氣燈直接加熱時,須先將蒸發皿置於石棉網上用小火均勻預熱,然後用大火加熱,至微沸時再改用小火維持沸騰狀態。在加熱過程中應不斷攪拌,以加快蒸發的速率,並防止溶液暴沸、濺出。若溶劑為有機溶劑,則不可用明火加熱,要選用水浴、油浴或電加熱器加熱,並且應在通風櫥(fume cupboard)中進行。
減壓蒸發
若被濃縮的物質對熱不穩定,常壓下易氧化、分解,或溶劑為高沸點的有機溶劑,或溶劑的量大、或有毒時,常採用減壓蒸餾的方式進行濃縮。
說明
(1) 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而沸騰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發生。 (2) 蒸發時要從液體中吸收熱量,使液體溫度降低,所以蒸發有致冷作用;沸騰時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叫沸點。 (3) 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溫度的高低、通風條件以及壓強大小等有關。在相同條件下,不同液體的蒸發快慢也不同,如酒精蒸發。
蒸發實驗
原理
利用加熱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劑不斷揮發而析出溶質(晶體)的過程。
實驗儀器
蒸發皿、鐵架台、玻璃棒、坩堝鉗、酒精燈。 蒸發皿為一陶瓷淺底的圓碟狀容器。 當欲由溶液中得到固體時,常需以加熱的方法趕走溶劑,此時就要用到蒸發皿。溶劑蒸發的速率愈快,它的結晶顆粒就愈小。視所需蒸發速率的快慢不同,可以選用直接將蒸發皿放在火焰上加熱的快速蒸發、用水浴加熱的較和緩的蒸發或是令其在室溫的狀態下慢慢地蒸發三種方式。一般在實驗室中要純化固體時,都要以再結晶的方法來使固體的純度增加。再結晶的方法通常為選取適當的溶劑,使不純物中的雜質在此溶劑中具有難溶或不溶的特性,而欲純化的成分則在此溶劑中有相當好的溶解度。先將欲純化的固體以最少量的熱溶劑溶解,此時若有不溶的雜質,則應立即將溶液在此溫熱的狀況下過濾 ;如此即可將不溶的固體雜質藉過濾留在濾紙上;濾下的濾液中 主成分的純度即可增加,再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令其結晶,得到的晶體即為純度增高的物質。
蒸發儀器蒸發皿 操作要領
1.蒸發皿中液體的量不得超過容積的2/3。 2.蒸發過程中必須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而使液體飛濺。 3.當加熱至(大量)固體出現時,應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 4.不能把熱的蒸發皿直接放在實驗台上,應墊上石棉網。 5.坩堝鉗用於夾持蒸發皿。
操作口訣
皿中液體不宜多,防止飛濺要攪動。 較多固體析出時,移去酒燈自然蒸。
相關解釋 1、皿中液體不宜多,防止飛濺要攪動:「皿」指蒸發皿。意思是說加入蒸發皿中的液體不宜過多(一般不應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在加熱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較多固體析出時,移去酒燈自然蒸:意思是說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應立即移去酒精燈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液體自然蒸干。
氣象過程
大氣中的水分經常處於沒有飽和的狀態,於是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都緩慢進行著水分從下墊面「蒸發」而進入大氣的物理過程。自然界中蒸發現象頗為復雜,影響蒸發速度的主要因子有:水源;熱源;飽和差;風速與湍流擴散強度。 ⑴水源。 沒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發,因此開闊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濕土壤、植物是產生蒸發的基本條件。在沙漠中,蒸發潛力很大,但實際蒸發量非常少,因幾乎無水可供蒸發。 ⑵熱源。 蒸發必須消耗熱量,在蒸發過程中如果沒有熱量供給,蒸發面就會逐步冷卻,從而使蒸發面上的水汽壓減低,於是蒸發減緩或逐漸停止。因此蒸發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熱量的供給。 ⑶飽和差。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蒸發速度與飽和差成正比。嚴格說此處的飽和水汽壓應由蒸發面的溫度算出,但通常以一定的氣溫下的飽和水汽壓代替。 ⑷風速與湍流擴散。 無風時,蒸發面上的水汽單靠分子擴散,水汽壓減小得慢,飽和差小,因而蒸發緩慢。有風時,湍流加強,蒸發面上的水汽隨風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廣大的空間,蒸發面上水汽壓減小增快,飽和差增大,蒸發加快。 除上述基本因子外,大陸上的蒸發還應考慮到土壤的結構、濕度、植被的特徵等。海洋上的蒸發還應考慮水中的鹽分。 在影響蒸發的因子中,蒸發面的溫度(熱量)通常是影響蒸發能力起決定作用的因子。由於蒸發面(陸面及水面)的溫度有年、日變化,所以蒸發量也有年、日變化。全球的平均情況是每年大約從下墊面(海洋、陸地、冰原)蒸發的水層的深度為1m。
化工操作
化工生產中蒸發操作的目的通常有三。 ①獲得濃縮的溶液直接作為化工產品或半成品; ②藉蒸發以脫除溶劑,將溶液增濃至飽和狀態,隨後加以冷卻,析出固體產物,即採用蒸發、結晶的聯合操作以獲得固體溶質; ③脫除溶質,製取純凈的溶劑。 圖為典型的蒸發裝置示意圖。蒸發器內備有足夠的加熱面,使溶液受熱沸騰。溶液在蒸發器內因各處密度的差異而形成某種循環流動,被濃縮到規定濃度後排出蒸發器外。汽化的蒸汽常夾帶有較多的霧末和液滴,因此蒸發器內需備有足夠的分離空間,往往還裝有適當形式的除沫器以除去液沫。排出的蒸氣如不再利用,應將其在冷凝器中加以冷凝。
蒸發裝置示意圖 蒸發操作可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工業上大量物料的蒸發通常是連續的定態過程。
蒸發量測量
土壤蒸發量和和水面蒸發量的測定,在農業生產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徑流水量不多的地區,如蒸發量很大,極易發生乾旱。
Ⅱ 為了加快蒸發我們可以用什麼酒精燈什麼什麼組成蒸發裝置
為了加快蒸發我們可以用三腳架、蒸發皿、石棉網、酒精燈組成蒸發裝置。
蒸發皿:分無柄蒸發皿和有柄蒸發皿兩種,規格以直徑表示,有60~150mm等多種。 主要用途:蒸發液體、濃縮溶液或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注意事項:能耐高溫,一般放在三腳架上,用坩堝鉗夾取,不能驟冷,防止炸裂。
液體量多時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熱蒸發。液體量少或粘稠時,要隔著石棉網加熱(一般不用這樣,除非實驗有特殊要求)。加熱完畢後,不能直接放在實驗台上防止燒壞實驗台。 三腳架:鐵制 主要用途:放置需要加熱的容器,一般是蒸發皿 注意事項:不可和酸、鹼性物質放在一起,避免潮濕環境 泥三角:三根鐵絲彎成,套有三截素燒瓷管,形如三角形而得名。
它有大、小之分,視坩堝大小而選用。 主要用途:放置需要加熱的容器,一般是坩堝 注意事項:實驗室常用坩堝是瓷製的,鐵三角是鐵制的。而瓷與鐵的膨脹系數不同,若瓷坩堝與鐵三角直接接觸加熱,可能導致瓷坩堝炸裂。
所以,應當把瓷坩堝放在泥三角(泥三角比坩堝形狀簡單,厚度大,因而不易破裂)上,把泥三角放在鐵三角上,然後再加熱。 另外,不能強烈撞擊,以免損壞瓷管。
Ⅲ 怎麼把溶液蒸干裝置圖是怎麼樣的蒸干就是指蒸發結晶嗎
把溶液蒸干,也就蒸發結晶。裝置圖可以參看教材人民出版社下冊72頁,圖11-4蒸發食鹽水的裝置圖。意義是一樣的,蒸發食鹽水就是蒸發溶液,得到食鹽固體。
Ⅳ 觀察下列實驗裝置圖,按要求作答:(1)寫出圖中四種實驗操作的名稱過濾,蒸發,蒸餾,萃取(分液)過濾
(1)由圖中漏斗、蒸發皿、蒸餾燒瓶、分液漏斗等儀器可知,①為過濾,②為蒸內發,容③為蒸餾,④為萃取(分液),
故答案為:過濾,蒸發,蒸餾,萃取(分液);
(2)④中的玻璃儀器有分液漏斗、燒杯,故答案為:分液漏斗、燒杯;
(3)從海水中提取水,沸點不同,利用蒸餾裝置;NaCl溶於水,分離NaCl和水利用蒸發裝置;碳酸鈣不溶於水,則分離CaCO3和水利用過濾裝置;植物油和水分層,利用分液漏斗分液,故答案為:③;②;①;④.
Ⅳ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2)再就是用旋轉蒸發器了!
旋轉蒸發器英文名稱:rotaryevaporator,是一種快速液體樣品濃縮的裝置。樣品在球形的玻璃容器中加熱、減壓,並不斷地旋轉增大蒸發表面積,加快蒸發速度。所屬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方法與技術(二級學科)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編輯本段旋轉蒸發器
一、蒸發器原理旋轉蒸發器防爆主要用於醫葯、化工和生物制葯等行業的濃縮、結晶、乾燥、分離及溶媒回收。其原理為在真空條件下,恆溫加熱,使旋轉瓶恆速旋轉,物料在瓶壁形成大面積薄膜,高效蒸發。溶媒蒸氣經高效玻璃冷凝器冷卻,回收於收集瓶中,大大提高蒸發效率。特別適用對高溫容易分解變性的生物製品的濃縮提純。二、旋轉蒸發器結構特點①、採用聚四氟乙烯和橡膠復合密封,能保持高真空度。②、防爆旋轉蒸發器採用高效冷凝器確保高回收率。旋轉蒸發器
[1]③、可連續進料。④、水浴鍋數字恆溫控制。⑤、結構合理,用料講究。機械結構大量採用不銹鋼和鋁合金件,玻璃件全部採用耐高溫高硼玻璃。電器關鍵件進橡膠密封易全部採用新國際,便於用戶采購更新。
旋轉蒸發器防爆安裝步驟
①將機架旋轉在靠近水源牢固的工作台上,如遇不平可墊四隻硬橡皮腳。②將機頭中心移到距底盤48cm高度向右傾斜25度左右鎖緊機架上各鎖緊螺母。③將電控箱按圖固定,插上電機五芯插頭。④將冷凝器插在機頭介面上,調整各活動關節使冷凝器垂直,用固定夾保持。冷凝器各管接頭向後。⑤將加料管插入冷凝管。⑦將收集瓶與冷凝管對接,用瓶口夾夾好。⑧將旋轉瓶套在旋轉軸右端,用瓶口夾夾好。⑨在抽氣管處用真空管接通真空管接頭,另一接頭連接真空泵或實驗室真空開關。⑩(1)接頭(2)、(3)接冷卻水,接頭(4)接加料管。一、旋轉蒸發器操作步驟①抽真空:打開真空泵後,發現真空打不上,應檢查各瓶口是否密封好,真空泵自身是否漏氣,放置軸處密封圈是否完好,外接真空管中串聯一隻真空開關可以提高回收率和蒸發速度。②加料:利用系統真空負壓,液料可在加料口,上用軟管吸入旋轉瓶,液料不要超過旋轉瓶的一半。本儀器可連續加料,加料時需注意1.關掉真空泵2/停止加熱3.待蒸發停止後緩緩打開管旋塞,以防倒流。③加熱:本儀器配用專門設計的水浴鍋,必須先加水後通電,溫控刻度0-99℃可供參考。由於熱慣性的存在,實際水溫要比設定溫度上沖2度左右,使用時可修正設定值,如:您需要水溫1/3-1/2。用畢拔去電源插頭。④旋轉:打開電控箱開關,調節旋扭至最佳蒸發轉速。注意避開水浴振波動。⑤接通冷卻水。⑥回收溶媒:關掉真空泵,打開加料開關放氣,取出收集瓶內溶媒。

Ⅵ 蒸發裝置由什麼組成
蒸發裝置主要由加熱室及分離室組成。
按加熱室的結構和操作時溶液的流動情況,可將工業中常用的間接加熱蒸發器分為循環型(非膜式)和單程型(膜式)兩大類。
一、循環型(非膜式)蒸發器
這類蒸發器的特點是溶液在蒸發器內作連續的循環運動,以提高傳熱效果、緩和溶液結垢情況。由於引起循環運動的原因不同,可分為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兩種類型。前者是由於溶液在加熱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熱程度不同,產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環運動;後者是依靠外加動力迫使溶液沿一個方向作循環流動。
(一)中央循環管式(或標準式)蒸發器
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如圖5—1所示,加熱室由垂直管束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徑較粗的管子。細管內單位體積溶液受熱面大於粗管的,即前者受熱好,溶液汽化得多,因此細管內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內的小,這種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細管上升的連續規則的自然循環運動。粗管稱為降液管或中央循環管,細管稱為沸騰管或加熱管。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環,中央循環管截面積一般為加熱管總截面積的40%一100%。管束高度為1—2m;加熱管直徑在25~75mm之間、長徑之比為20~40。

圖5-3 外熱式蒸發器
1一加熱室 2一分離室 3一除沫器 4—環形循環通道 1一加熱室 2一分離室 3一循環管
(四)強制循環蒸發器
前述各種蒸發器都是由於加熱室與循環管內溶液間的密度差而產生溶液的自然循環運動,故均屬於自然循環型蒸發器,它們的共同不足之處是溶液的循環速度較低,傳熱效果欠佳。在處理粘度大、易結垢或易結晶的溶液時,可採用圖5-4所示的強制循環蒸發器。這種蒸發器內的溶液是利用外加動力進行循環的,圖5-4中表示用泵5迫使溶液沿一個方向以2~5m/s的速度通過加熱管。這種蒸發器的缺點是動力消耗大,通常為0.4~0.8kW/(m2傳熱面),因此使用這種蒸發器時加熱面積受到一定限制。
Ⅶ 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及圖片
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及圖片如下:
1. 燒瓶:主要用於溶液之間或液、固之間的反應,可加熱,但需墊石棉網,還可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Ⅷ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如下圖所示:

實驗原理
1.減壓蒸餾適用對象
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2、減壓下的沸點
(1)通常液體的沸點是指其表面的蒸氣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的溫度;
(2)液體沸騰時溫度是與外界的壓力相關的,即外界壓力降低沸點也降低;
(3)利用外界壓力和液體沸點之間的關系,將液體置於一可減壓的裝置中,隨體系壓力的減小,液體沸騰的溫度即可降低,這種在較低壓力下進行蒸餾的操作被稱為減壓蒸餾。
(8)實驗室簡易蒸發裝置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真空油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真空泵油的質量,如果是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其蒸氣被油吸收後,會增加油的蒸氣壓,影響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氣,還會腐蝕泵的機件;
另外,由於水蒸氣凝結後會與油形成濃稠的乳濁液,破壞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應安裝必要的保護裝置。
2.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內部的壓力,通常採用水銀測壓計,一般可分為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使用時必須注意勿使水或臟物侵入測壓計內。水銀柱中也不得有小氣泡存在。否則,將影響測定壓力的准確性。